一种双摆线转子变量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4358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摆线转子变量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的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改变流量的转子泵结构。
(二)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常用的变量泵有变量叶片泵和变量柱塞泵两种,每种泵各有优 缺点。
叶片泵结构复杂、制造困难,对轴的转速敏感,太快和太慢均不能正常工 作,对油要求高,污油后易卡死叶片,造成急剧磨损。高速时,叶片两端的压 差易造成叶片脱离定子表面,造成叶片脱空。高压下,叶片与定子表面易磨损, 流量调节范围小,变量机构较复杂。
柱塞泵结构复杂,零件多,制造困难,价格高,多用作高压泵,与叶片泵 类似,这种泵对油要求高,污油后易卡死柱塞,由于柱塞的往复运动,不宜高 速,另外变量机构很复杂。
如公知那样,双摆线转子泵具有很多优点,但是,至今的转子泵是没有变 量调量功能的。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改变液体流量的双摆线转子泵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摆线转子变量泵,包括具有圆形内壁的壳体和前端盖和后端盖,其 特征在于,
在后端盖内设置一配流盘,配流盘上开设进油口、出油口,在配流盘的中 心插入一根变量轴,在变量轴上配置一变量机构,变量轴的右端固定连接一根 相互轴心位置偏移的偏心轴;前端盖的中心插入一根传动轴,传动轴上固定连接一个转盘,在转盘上悬 臂设置一圈若干圆柱针齿,悬臂外露针齿插入由外转子和内转子配合构成的环
形槽中;
所述外转子为短幅内摆线齿轮,即外圈为圆形与壳体内壁滑动配合,内圈 为内摆线状;
所述内转子为短幅外摆线齿轮,即外圈为外摆线状,内转子中心转动连接 在偏心轴上;
所述前端盖的轴心与壳体圆形内壁的圆心存在偏心距。
进一步,所述变量机构为,在变量轴的左端固定一个变量蜗轮,与变量蜗 轮垂直啮合一根变量蜗杆。
进一步,所述变量机构为,在变量轴的左端固定一个变量齿轮,与变量齿 轮啮合一调量齿轮。
再进一步,所述调量齿轮齿数少于变量齿轮。
进一步,与所述配流盘固定连接一个调位机构。
再进一步,所述调位机构是与配流盘固定连接一个调位蜗轮,与调位蜗轮 啮合垂直一根调位蜗杆。
再进一步,所述调位机构是与配流盘固定连接一个变位齿轮,与变位齿轮 啮合一调位齿轮,所述调位齿轮齿数少于变位齿轮。
针齿4和转盘5构成针轮。内转子3、针齿4和外转子6构成若干个封闭 的齿腔,这些齿腔通过配油盘8与进出油口连通。内转子3为短幅外摆线齿轮, 通过轴承支承,安装在偏心轴2上,偏心轴2的转动轴线与由针齿4和转盘5 构成针轮的回转轴线重合。外转子6为短幅内摆线齿圈,它相对于由针齿4和 转盘5构成针轮偏心设置。配流盘8的一端设有调位蜗轮9,偏心轴2的一端 设有变量蜗轮。
工作原理内转子3、针轮和外转子6为相互啮合定轴转动的齿轮。内转 子3的回转轴线为偏心轴2的偏心轴线。借助于内转子3、针轮和外转子6的
相互啮合,形成多个独立的封闭齿腔。传动轴1带动针轮转动时,针轮同时驱 动与其啮合的内、外转子定轴转动。在这三个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各封闭齿腔的容积发生变化,其中有一半的齿腔的容积由小到大变化,构成吸油腔进行吸 油,而另一半的齿腔的容积由大到小变化,构成排油腔进行排油。在工作过程 中,吸油腔吸进的油随着齿轮的转动,被带到排油腔后排出。这两部分齿腔的 吸、排油总是同时进行,保证了吸、排油的连续性,且每一时刻的吸、排油量 基本相同,流量波动小,压力波动小。
通过转动蜗杆驱动蜗轮的转动,带动变量轴转动,导致偏心轴2转动一定 的角度,从而调整内转子2的位置,达到改变流量的目的。
所述动力传动轴轴心与腔体圆形内壁存在偏心距,此偏心距产生了多个封 闭齿腔的容积发生变化,其中有一半的齿腔的容积由小到大变化,另一半的齿 腔的容积由大到小变化,达到了进排油功能。
所述变量轴的右端固定连接一根相互轴心偏移的偏心轴,两个轴心的连线 的转动实现了进排油量的变化,即传动轴的轴心、腔体圆形内壁的圆心及偏心 轴的轴心三者之间的位置变化、排列可形成各种三角形及至在一条直线上,而 产生和影响到进排油量。
与所述配流盘固定连接一个调位蜗轮,与调位蜗轮啮合垂直一根调位蜗杆, 转动蜗杆,驱动蜗轮转动一定的角度,以调整配流盘8的位置,使配流盘8的 油口始终对准吸、排油齿腔,保证油液能够顺利地被吸进和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偏心轴,即可改变流量,流量调节很简便、 容易;变量机构非常简单,简化了泵的结构,减小了泵的体积,降低了成本; 当内转子3与外转子6之间的中心距达到最大值时,流量最大;当偏心轴2转 过180度,使得内转子3与外转子6之间的中心距达到最小值时,流量最小, 流量调节范围大;两部分齿腔的吸、排油总是同时进行,保证了吸、排油的连 续性,且每一时刻的吸、排油量基本相同,流量波动小,压力波动小;对液压 油要求不高。



图1是本发明双摆线转子变量泵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中.* l是传动轴,2是偏心轴,3是内转子,4是针齿,5是转盘,6是 外转子,7是壳体,8是配流盘,9是调节器位蜗杆,IO是调位蜗轮,11是变 量蜗轮,12是变量蜗杆,13是变量轴,14是后端盖,15是前端盖,A是进油 口、 B是出油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变量双摆线转子泵,该泵主要由传动轴l、偏心轴2、内转子3、针齿 4、转盘5、外转子6、壳体7、配流盘8、调位机构、变量机构、后端盖14和 前端盖15组成。针齿4和转盘5构成针轮。内转子3、针齿4和外转子6构成 若干个封闭的齿腔,这些齿腔通过配油盘8与进出油口连通。内转子3为短幅 外摆线齿轮,通过轴承支承,安装在偏心轴2上,偏心轴2的转动轴线与由针 齿4和转盘5构成针轮的回转轴线重合。外转子6为短幅内摆线齿圈,它相对 于由针齿4和转盘5构成针轮偏心设置。配流盘8的一端设有调位机构,偏心 轴2的一端设有变量机构。
工作时,传动轴1转动,带动内转子2转动。内转子2与针轮上的针齿套 筒5啮合,驱动针轮运动,由于受柱销3的限制,针轮做圆平动运动。随着内 转子2转动和针轮的平动,各个封闭齿腔的容积发生变化,进行吸、排油。对 每一个齿腔来讲,既是吸油腔又是压油腔,且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切换。因此, 必须有一个相应的配油阀来控制每个齿腔的进油和出油。
工作原理内转子3、针轮和外转子6为相互啮合定轴转动的齿轮。内转 子3的回转轴线为偏心轴2的偏心轴线。借助于内转子3、针轮和外转子6的 相互啮合,形成多个独立的封闭齿腔。传动轴1带动针轮4转动时,针轮4同 时驱动与其啮合的内、外转子定轴转动。在这三个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各封闭 齿腔的容积发生变化,其中有一半的齿腔的容积由小到大变化,构成吸油腔进 行吸,而另一半的齿腔的容积由大到小变化,构成排油腔进行吸、排油。在工 作过程中,吸油腔吸进的油随着齿轮的转动,被带到排油腔后排出。这两部分 齿腔的吸、排油总是同时进行,保证了吸、排油的连续性,且每一时刻的吸、排油量基本相同,流量波动小,压力波动小。通过变量机构可使偏心轴2转动 一定的角度,从而调整内转子3的位置,达到改变流量的目的。通过调位机构 可使配流盘8转动一定的角度,以调整配流盘8的位置,使配流盘8的油口始 终对准吸、排油齿腔,保证油液能够顺利地被吸迸和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摆线转子变量泵,包括具有圆形内壁的壳体(7)和前端盖(15)和后端盖(14),其特征在于在后端盖(14)内设置一配流盘(8),配流盘(8)上开设进油口(A)、出油口(B),在配流盘(8)的中心插入一根变量轴(13),在变量轴(13)上配置一变量机构,变量轴(13)的右端固定连接一根相互轴心位置偏移的偏心轴(2);前端盖(15)的中心插入一根传动轴(1),传动轴(1)上固定连接一个转盘(5),在转盘(5)上悬臂设置一圈若干圆柱针齿(4),悬臂外露针齿(4)插入由外转子(6)和内转子(3)配合构成的环形槽中;所述外转子(6)为短幅内摆线齿轮,即外圈为圆形与壳体(7)内壁滑动配合,内圈为内摆线状;所述内转子(3)为短幅外摆线齿轮,即外圈为外摆线状,内转子(3)中心转动连接在偏心轴(2)上;所述前端盖(15)的轴心与壳体(7)圆形内壁的圆心存在偏心距。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双摆线转子变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机构为, 在变量轴(13)的左端固定一个变量蜗轮(11),与变量蜗轮(ll)垂直啮合一根变 量蜗杆(1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摆线转子变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机构为, 在变量轴(13)的左端固定一个变量齿轮,与变量齿轮啮合一调量齿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摆线转子变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量齿轮齿数 少于变量齿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摆线转子变量泵,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配流盘(8) 固定连接一个调位机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双摆线转子变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位机构是与 配流盘(8)固定连接一个调位蜗轮(IO),与调位蜗轮(IO)啮合垂直一根调位蜗 杆(9)。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双摆线转子变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位机构是与配流盘(8)固定连接一个变量齿轮,与变量齿轮啮合一调位齿轮,所述调位齿 轮齿数少于变量齿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改变流量的转子泵结构。一种双摆线转子变量泵,在后端盖(14)内设置一配流盘(8),配流盘(8)上开设进油口(A)、出油口(B),在配流盘(8)的中心插入一根变量轴(13),在变量轴(13)上配置一变量机构,变量轴(13)的右端固定连接一根相互轴心位置偏移的偏心轴(2);前端盖(15)的中心插入一根传动轴(1),传动轴(1)上固定连接一个转盘(5),在转盘(5)上悬臂设置一圈若干圆柱针齿(4),悬臂外露针齿(4)插入由外转子(6)和内转子(3)配合构成的环形槽中;所述前端盖(15)的轴心与壳体(7)圆形内壁的圆心存在偏心距。通过转动偏心轴(2)即可改变流量,流量调节很简便、容易;吸、排油的连续性强,对液压油要求不高。
文档编号F04C2/10GK101560973SQ20091005060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5日
发明者菁 林 申请人:上海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