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673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转子变容压缩机,在变容时会出现一个气缸工作,而另一个气缸空转的 情况,从而导致压缩机变容时不能迅速的实现制冷或制热,影响了压缩机的效率,增加了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气缸空转并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的压缩机及 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动力组件;传动组件,与动 力组件相连接;压缩组件,与传动组件相连接;壳体组件,其内部具有空腔,动力组件、压缩 组件和传动组件均设置在壳体组件的空腔中;其中,压缩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 第一气缸包括第一排气口,第一排气口与壳体组件的空腔相连通,第一排气口与壳体组件 的空腔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第二气缸包括第一吸气口,第一吸气口与分液器相连通,第一 吸气口与分液器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第二吸气口,与第一排气口相连通,第二吸气口与第一 排气口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第二排气口,与壳体组件的空腔相连通。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中间缸,中间缸上设置有低压排气管,低压排气管的第一 端与第一排气口相连通,其第二端与第二吸气口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二吸气口与第一排气口之间设置的控制阀为三通阀,三通阀的第一 端与低压排气管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二气缸还包括高压吸气管,高压吸气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吸气口相连 通,其第二端通过三通阀与低压排气管相连通。进一步地,三通阀的第三端通过混合排气管与壳体组件的空腔相连通。进一步地,中间缸上设置有增焓管,增焓管与中间缸的吸气口相连通。进一步地,分液器包括第一分液吸气管,分液器通过第一分液吸气管与第一吸气 口相连通。进一步地,分液器还包括第二分液吸气管,第二分液吸气管与第一气缸的第一气 缸吸气口相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压缩机。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为双转子压缩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器,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为提高 压缩机低温时的制热量,压缩机切换成串联工作状态关闭第一吸气口与分液器之间设置 的控制阀,打开第二吸气口与第一气缸的第一排气口之间的控制阀,第一气缸压缩后的气体从第一排气口排出后经过控制阀以及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流入第二气缸进行压缩,第 二气缸中压缩后的气体经第二排气口排出至壳体组件的空腔。当外部工况接近国标工况 时,压缩机切换至并联状态工作开启第一吸气口与分液器之间设置的控制阀,分液器中的 气体经由第一吸气口进入第二气缸进行压缩,并从第二排气口排出至壳体组件围成的腔体 中;与此同时,关闭第二吸气口与第一气缸的第一排气口之间的控制阀,打开第一排气口与 壳体组件的空腔之间的控制阀,使得第一气缸中的气体经压缩后直接从第一排气口排出至 壳体组件围成的腔体中。在压缩机处于并联状态下工作时,可以降低动力组件的负荷从而 降低动力组件的功耗,同时可以提高制冷量或制热量并提升温度调节的速度,并且可以避 免气缸发生空转的现象发生。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结构以及串联工作状态下的气体流向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结构以及串联增焓工作状态下的气体流向示 意图;以及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结构以及并联工作状态下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动力组件10 ;传动组件30,与动力组件10相 连接;压缩组件,与传动组件30相连接;壳体组件70,其内部具有空腔,动力组件10、压缩 组件和传动组件30均设置在壳体组件70的空腔中;其中,压缩组件包括第一气缸21和第 二气缸22 ;第一气缸21包括第一排气口,第一排气口与壳体组件70的空腔相连通,第一排 气口与壳体组件70的空腔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第二气缸22包括第一吸气口 23,第一吸气 口 23与分液器40相连通,第一吸气口 23与分液器40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第二吸气口 24, 与第一排气口相连通,第二吸气口 M与第一排气口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第二排气口 25,与 壳体组件70的空腔相连通。如图1所示,在环境不太恶劣的情况,为达到快速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压缩机切换 成串联的工作状态关闭第一吸气口 23与分液器40之间设置的控制阀,关闭第一排气口与 壳体组件70的空腔之间设置的控制阀,打开第二吸气口 M与第一排气口之间的控制阀,第 一气缸21压缩后的气体从第一排气口排出后经过控制阀以及第二气缸22的第二吸气口 24 流入第二气缸22进行压缩,第二气缸22中压缩后的气体经第二排气口 25排出至壳体组件 70的空腔内。由上可知,在压缩机的串联工况下,气体在第一气缸21内进行第一级压缩之 后,再进入第二气缸22内进行第二级压缩。如图3所示,当外部工况接近国标工况时,压缩机切换至并联的工作状态开启第 一吸气口 23与分液器40之间设置的控制阀,分液器40中的气体经由第一吸气口 23进入 第二气缸22进行压缩,并从第二排气口 25排出至壳体组件70围成的空腔中;与此同时,关闭第二吸气口 M与第一排气口之间的控制阀,打开第一排气口与壳体组件70的空腔之间 的控制阀,使得第一气缸21中的气体经压缩后直接从第一排气口排出至壳体组件70围成 的空腔中。由上可知,在压缩机的并联工况下,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同时工作并且仅 进行一级压缩。在压缩机处于并联状态下工作时,当动力组件中的电机为变频电机时,可以 降低电机的运行频率,从而减低能耗;当动力组件中的电机为定频电机时,可以降低电机负 荷从而降低电机的功耗,同时可以提高制冷量或制热量并提升温度调节的速度。如图1至3所示,压缩机还包括中间缸60,中间缸60上设置有低压排气管53,低 压排气管53的第一端与第一排气口相连通,其第二端与第二吸气口对相连通。优选地,中 间缸60上设置有增焓管61,增焓管61与中间缸60的吸气口相连通。如图1所示,在压缩机的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之间设置中间缸60,中间缸 6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气缸21上,增焓管61与中间缸60相连,泵体隔板通过螺钉固定在 中间缸60上,第二气缸22通过螺钉与压缩机的上法兰组件固定和同时与泵体隔板相连,上 法兰组件焊接在壳体组件70上。中间缸60的进气口与第一气缸21的第一排气口相连通, 在压缩机的串联工况下,在第一气缸21内压缩后的气体经过中间缸的低压排气管53第一 端、低压排气管53的第二端、第二吸气口 M流入第二气缸22中进行压缩。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如当环境温度低于_15°C或高于40°C时,为提高压缩机低 温时的制热量或高温时的制冷量,尤其是为了提高低温制热时的制热量,通过中间缸60上 的增焓管61实现串联增焓的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关闭第一吸气口 23与分液器40之间 的第一控制阀43,关闭第一排气口与壳体组件70的空腔之间设置的控制阀,开启第一排气 口与第二吸气口 M之间的控制阀,打开增焓管61上设置的控制阀。在动力组件10的带动 下,压缩机运转,从系统进来的冷媒进入到作为低压气缸的第一气缸21中经压缩后流入中 间缸60中,并与从增焓管61进来的冷媒混合,形成中压的冷媒气体,该气体再通过低压排 气管53经第二吸气口 M被吸入作为高压气缸的第二气缸22进行再一次的压缩,并从压缩 机的上法兰组件中排出至壳体组件70内部的空腔内,最终经排气管排到系统蒸发器或冷 凝器,即完成压缩机的串联增焓的工作状态。优选地,第二吸气口 M与第一排气口之间设置的控制阀为三通阀50,三通阀50的 第一端与低压排气管53相连通。第二气缸22还包括高压吸气管52,高压吸气管52的第一 端与第二吸气口 M相连通,其第二端通过三通阀50与低压排气管53相连通。三通阀50 的第三端通过混合排气管51与壳体组件70的空腔相连通。如图1至图3所示,三通阀50的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分别通过低压排气管53、高 压吸气管52以及混合排气管51与各个腔体相连通。其中,低压排气管53焊接在壳体组件 70上,同时与三通阀50焊接固定,并与中间缸60相连通;高压吸气管52焊接在壳体组件 70上,同时与三通阀50焊接固定,并与上气缸22相连通;混合排气管51焊接在壳体组件 70上,同时与三通阀50焊接固定,并与由壳体组件70内部的空腔相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压缩机适用串联不增焓的工作状态时,如图1 所示,第一吸气口 23与分液器40之间的控制阀43关闭,三通阀50两向导通低压排气管53 和高压吸气管52,系统中通向增焓管61的电子膨胀阀关闭,实现串联不增焓状态。具体如 图1所示,在动力组件10的带动下,压缩机运转,从系统进来的冷媒通过分液器40进入到 作为低压气缸的第一气缸21中经压缩后排入中间缸60,中压的冷媒气体再通过低压排气管53流入三通阀50并进入高压吸气管52后被吸入到作为高压气缸的第二气缸22内进行 再一次的压缩,并从上法兰组件排出至由壳体组件70包围的空腔内,最终从压缩机的排气 管排到系统的蒸发器或冷凝器中,即完成压缩机的串联不增焓的工作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当压缩机适用并联的工作状态时,如图3所示, 控制阀43开启,三通阀50两向导通低压排气管53和混合排气管51,系统中通向增焓管61 的电子膨胀阀关闭,实现并联状态。具体如图3所示,在动力组件10的带动下,压缩机运转, 从系统进来的冷媒通过分液器40进入到作为低压气缸的第一气缸21中压缩后排入中间缸 60,经过低压排气管53,再通过三通阀50与混合排气管51排出至壳体组件70包围的空腔 内;与此同时,从分液器40进来的冷媒气体流到第二气缸22中压缩,并从上法兰组件排出 至壳体组件70包围的空腔内。上述两处排出的冷媒气体最终从压缩机排气管排出至系统 的蒸发器或冷凝器,即完成压缩机的并联的工作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当压缩机适用串联增焓工作状态时,如图2所 示,第一吸气口 23关闭,三通阀50两向导通低压排气管53和高压吸气管52,系统中通向增 焓管61的电子膨胀阀开启,实现串联增焓状态。由于串联增焓状态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 行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详述。优选地,分液器40包括第一分液吸气管41,分液器40通过第一分液吸气管41与 第一吸气口 23相连通。分液器40还包括第二分液吸气管42,第二分液吸气管42与第一气 缸21的第一气缸吸气口沈相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了适应并联时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同时 吸气的情况,分液器40包括第一分液吸气管41和第二分液吸气管42。第一分液吸气管41 通过焊接固定在控制阀43上,控制阀43通过焊接与第二气缸22的第一吸气口 23相连通。 第二分液吸气管42与第一气缸21的吸气口相连通,为了控制方便,也可以在其之间设置控 制阀。在压缩机运行时,分液器40内的冷媒通过第二分液吸气管42或第一分液吸气管41 和第二分液吸气管42进入第一气缸21或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中。前述实施例中压缩机中包括两个气缸,在必要时,也可以使用多个气缸,并在其之 间进行串联和并联,使之适用范围更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压缩机。优选地,压缩机为双转子压 缩机。空调器使用了前述的压缩机,在压缩机的多个气缸串联时迅速提高压缩机低温时 的制热量,多个气缸并联时降低电机的功耗,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压缩机的 工作环境范围增大。优选地,压缩机为双转子压缩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类型 的压缩机。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器,在压缩机的多个气缸串联时,能 够迅速提高压缩机低温时的制热量;在压缩机的多个气缸并联时,能够降低电机的功耗。因 此,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增大了压缩机适用的工作环境范围。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压缩机,包括 动力组件(10);传动组件(30),与所述动力组件(10)相连接; 压缩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30)相连接;壳体组件(70),其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动力组件(10)、所述压缩组件和所述传动组件 (30)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70)的空腔中;其中,所述压缩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02);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壳体组件(70)的空腔相 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壳体组件(70)的空腔之间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第二气缸0 包括第一吸气口(23),所述第一吸气口 03)与分液器00)相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口 03) 与所述分液器GO)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第二吸气口(M),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口 04)与所述第一排气口 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第二排气口(25),与所述壳体组件(70)的空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缸(60),所述中间缸(60) 上设置有低压排气管(53),所述低压排气管(5 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通,其第 二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口 0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口04)与所述第一排气 口之间设置的控制阀为三通阀(50),所述三通阀(50)的第一端与所述低压排气管(53)相 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0 还包括高压吸气管 (52),所述高压吸气管(5 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口 04)相连通,其第二端通过三通阀 (50)与所述低压排气管(5 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50)的第三端通过混合排 气管(51)与所述壳体组件(70)的空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缸(60)上设置有增焓管 (61),所述增焓管(61)与所述中间缸(60)的吸气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GO)包括第 一分液吸气管(41),所述分液器00)通过第一分液吸气管Gl)与所述第一吸气口 03)相 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00)还包括第二分液吸气 管(42),所述第二分液吸气管0 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气缸吸气口 06)相连通。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双转子压缩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器。压缩机包括动力组件;传动组件,与动力组件相连接;压缩组件,与传动组件相连接;壳体组件,内部具有空腔,动力组件、压缩组件和传动组件均设置在壳体组件的空腔中;压缩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包括第一排气口,第一排气口与壳体组件的空腔相连通,第一排气口与壳体组件的空腔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第二气缸包括第一吸气口,第一吸气口与分液器相连通,第一吸气口与分液器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第二吸气口,与第一排气口相连通,第二吸气口与第一排气口之间设置有控制阀;第二排气口,与壳体组件的空腔相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前述的压缩机。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
文档编号F04C23/00GK201908838SQ20112001554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
发明者李万涛, 邹鹏, 陈剑雄, 魏会军 申请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