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9184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式螺杆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
背景技术
干式螺杆真空泵是一种容积泵,依靠泵内的两根螺杆转子与泵体内腔形成的密闭容积输送气体,在泵进口形成真空。干式螺杆真空泵的关键技术是一对互相啮合的转子,互相啮合的转子的关键是转子的横截面型线。横截面型线不但决定泵的性能参数,同时决定了泵的加工制造成本。通常的干式螺杆真空泵在结构及性能上比其它形式真空泵具有明显的优势,唯一的缺点就是加工及检测成本高,导致价格较高。通常的螺杆泵转子制造需要特殊的加工设备,如昂贵的车削加工中心,及特殊的检测设备,如昂贵的三坐标检测仪。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转子加工及检测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降低加工及检测成本的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其特征是其横截面型线由两段摆线、一段大圆弧、一段小圆弧连接形成,所述大圆弧、小圆弧的圆心重合,所述大圆弧对应的圆心角的方向与所述小圆弧对应的圆心角的方向相反,所述的两段摆线呈轴对称状分别将所述大圆弧、小圆弧的首尾两端连接形成封闭的曲线,每段摆线的曲率中心与所述的大圆弧分别位于该摆线的两侧。作为优选,所述大圆弧、小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均为18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双摆线转子横截面型线没有泄漏三角形,保证泵有高的容积效率。双摆线转子型线加工通过普通的数控车床即可完成,不需要昂贵的数控中心, 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型线的检测不需要昂贵的三坐标检测仪,使用普通的样板即可。因此,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并不降低泵的各方面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横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的一个侧面正投影图。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_第一摆线,2-小圆弧,3-第二摆线,4-大圆弧,5-第一摆线加工曲线,6-小圆弧加工曲线,7-第二摆线加工曲线,8-大圆弧加工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0013]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如图1-4所示,其横截面型线由两段摆线(分别称为第一摆线1、第二摆线3)、一段大圆弧4、一段小圆弧2连接形成,大圆弧4、 小圆弧2的圆心重合,大圆弧4对应的圆心角的方向与小圆弧2对应的圆心角的方向相反, 两段摆线呈轴对称状分别将大圆弧、小圆弧的首尾两端连接形成封闭的曲线,每段摆线的曲率中心与大圆弧分别位于该摆线的两侧。其中,圆弧对应的圆心角是指以圆弧的圆心为顶点、以圆弧的圆心向圆弧的两个端点的连线为边形成的角,大圆弧对应的圆心角的方向与小圆弧对应的圆心角的方向相反是指两个圆心角的平分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 具体的,大圆弧、小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均为180°。转子零件是由转子横截面型线沿轴向螺旋线旋转而成,如图2所示。两根转子横截面型线相同,旋向相反的转子与泵体内腔形成多个密闭容积,转子旋转时,密闭容积输送气体至泵出口,在泵进口形成真空。图4可视为转子的加工图,由图4中可以看出,转子的加工非常简便,加工曲线与转子型线中的曲线一一对应,加工曲线中有两段直线,两段曲线,四段曲线都可以通过普通数控车床加工。检测时,只需检测螺杆转子的大径(对应大圆弧加工曲线8)、小径(对应小圆弧加工曲线6)及第一摆线加工曲线5与第二摆线加工曲线7的轴向距离就可保证各方面的尺寸公差。
权利要求1.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其特征是其横截面型线由两段摆线(1、3)、一段大圆弧(4)、一段小圆弧(2)连接形成,所述大圆弧(4)、小圆弧(2)的圆心重合,所述大圆弧(4) 对应的圆心角的方向与所述小圆弧(2)对应的圆心角的方向相反,所述的两段摆线(1、3) 呈轴对称状分别将所述大圆弧(4)、小圆弧(2)的首尾两端连接形成封闭的曲线,每段摆线的曲率中心与所述的大圆弧分别位于该摆线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其特征是所述大圆弧(4)、小圆弧(2)对应的圆心角均为18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属于干式螺杆真空泵技术领域,现有转子加工及检测成本高,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螺杆真空泵双摆线转子的横截面型线由两段摆线、一段大圆弧、一段小圆弧连接形成,所述大圆弧、小圆弧的圆心重合,所述大圆弧对应的圆心角的方向与所述小圆弧对应的圆心角的方向相反,所述的两段摆线呈轴对称状分别将所述大圆弧、小圆弧的首尾两端连接形成封闭的曲线,每段摆线的曲率中心与所述的大圆弧分别位于该摆线的两侧。该横截面型线没有泄漏三角形,保证泵有高的容积效率。加工通过普通的数控车床即可完成,检测使用普通的样板即可,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并不降低泵的各方面性能。
文档编号F04C18/16GK202140313SQ20112019772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3日
发明者姜大伟 申请人: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