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双级增焓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202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双级增焓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增焓功能的旋转式双级压缩机。
背景技术
普通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气缸、上轴承、下轴承、曲轴、电机、滑片、滚子等。气缸的径向开设有不带吸气阀的吸气口和带排气阀的排气口,滚子装在偏心曲轴上,滚子沿气缸内壁滚动,与气缸形成一个月牙形的工作腔,滑片靠弹簧的作用力使其端部与滚子紧密接触,将月牙形工作腔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压缩腔、一部分为吸气腔。上、下轴承被安置在气缸上、下两端,与气缸内壁、滚子外壁、切点、滑片构成封闭的气缸容积,即基元容积,其容积大小随着滚子的转角变化,容积内气体的压力则随着基元容积的大小而改变,从而完成压缩机的工作过程。双级旋转式压缩机是指包括两套气缸和滚子,且工作方式为经一级气缸压缩后排入二级气缸,进一步压缩后排出的旋转式压缩机。所述的增焓是指,为了解决工况很低时空调系统制热量不足的问题,在空调系统中加入一个蒸汽喷射系统,通过该蒸气喷射系统将气态形式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喷射到压缩机适当的空间中,起到增加制冷或空调系统的系统容量和效率的作用,从而提高空调系统在低温制热情况下的制热量。目前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的增焓喷射结构设置在下法兰上,图1为现有技术下法兰的底面视图(仰视图),是在下法兰侧端开设喷射入口 101,并在下法兰内加工出环形容纳槽102,在容纳槽底板上开设一级气缸排气孔103及向上可连通二级气缸的导流孔 104。现有技术的结构,需要在下法兰底面105加设一密封板,以密封容纳槽102,使得下法兰上下端面都要进行精加工,而且元件结构复杂,不便于加工和量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增焓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式双级增焓压缩机,包括一级气缸、二级气缸、下法兰、上法兰、下消音盖、上消音盖、电机、曲轴、第一滚子、第二滚子、隔板及隔板盖,二级气缸设置在一级气缸上方,隔板和隔板盖设置在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之间,下法兰设置在一级气缸下端,上法兰设置在二级气缸的顶端,下法兰上开设有具有单通阀的一级排气口,上法兰上开设二级排气口,下消音盖设置在下法兰底部,上消音盖设置在上法兰顶部,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设置在曲轴上,且分别位于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的压缩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消音盖与下法兰之间形成有一级排气腔,所述隔板和隔板盖之间设置有与二级气缸连通的中压腔,下法兰及一级气缸壁上开设连通一级排气腔和中压腔的一级排气通道;隔板上开设有连通中压腔的增焓喷射口。所述隔板底部开设环形槽,隔板上对应二级气缸进气口的位置开设二级进气通孔;隔板盖盖设在隔板下表面,形成所述中压腔,隔板盖上开设有与所述一级排气通道连通的一级通气孔。所述喷射口开设在隔板的环形槽外侧壁,所述增焓喷射口通过隔板侧端直接与喷射源管路连接。所述喷射口开设在隔板的环形槽上方,所述增焓喷射口通过二级气缸壁上开设的增焓通路与喷射源管路连接。所述喷射口开设在隔板的环形槽上方,所述增焓喷射口通过二级气缸壁及上法兰上设置的增焓通路与喷射源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下消音盖与下法兰配合,在彼此之间形成一级排气腔,只要在下法兰开设一级排气口即可,无需在下法兰底部专门加工容纳腔,无需精加工下法兰底面及假设密封板。此外,将喷射增焓喷射的位置确定在一级排气后二级吸气前的中压腔,通过隔板气流通道处开出一喷射通道与外界喷射管连通,达到喷射效果,或者从二级气缸、上法兰无冲突处,避开各种孔位,增加相关通道,直到连接到中压腔。

图1为现有增焓旋转式压缩机中下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旋转式双级增焓压缩机的截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旋转式双级增焓压缩机内部流体流向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旋转式双级增焓压缩机的截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旋转式双级增焓压缩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结合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包括一级气缸201、二级气缸202、 下法兰203、上法兰204、下消音盖205、上消音盖206、电机207、曲轴208、第一滚子209、第二滚子210、隔板211、隔板盖212及喷射源管路213。一级气缸201侧壁开设有吸气口 251,下法兰203设置在一级气缸201底端,下法兰203上开设有具有单通阀的一级排气口 252。下消音盖205呈碗状,设置在下法兰203底部,其外缘与下法兰203主体的外缘密封配合,其中心装配孔与下法兰的下凸部分的外缘密封配合。这样,下消音盖205与下法兰203之间形成一个一级排气腔253,经过一级气缸 201压缩后的媒质经一级排气口 252先排入到该一级排气腔253内。隔板盖212下表面紧贴一级气缸201顶端设置,隔板211上表面紧贴二级气缸202 底端设置。隔板211和隔板盖212上均开设有曲轴通孔,隔板211底部围绕曲轴通孔开设环形槽,隔板盖212盖设在隔板211下方,封闭所述环形槽,从而形成一环形中压腔254。隔板211上对应二级气缸202进气口 255的位置开设二级进气通孔256,隔板的环形槽外侧壁开设喷射口 257,二级进气通孔256和喷射口 257均与中压腔邪4连通;隔板盖212上开设有一级通气孔258,下法兰203及一级气缸201侧壁上开设一级排气通道259,一级通气孔 258配合一级排气通道259将上文所述的一级排气腔253和中压腔2M连通。二级气缸202设置在隔板211上方,上法兰204设置在二级气缸202的顶端,上法兰204上开设二级排气口沈0,上消音盖206设置在上法兰204顶部。喷射源管路213通过隔板211侧端直接与喷射口 257连接。曲轴208的上端与电机207连接,下端穿设在二级气缸202及一级气缸201内,第一滚子209和第二滚子210固定设置在曲轴上208,且分别位于一级气缸201和二级气缸 202的压缩腔内,在曲轴208的带动下偏心转动,与气缸内的滑片配合实现压缩功能。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如图3所示(图中箭头代表媒质流向),正常吸气的媒质从吸气口 251吸入一级气缸201内,经过一级压缩后经一级排气口 252排入到该一级排气腔253内,一级排气腔253内的中压媒质之后经由一级排气通道259和一级通气孔258进入中压腔254内,之后二级气缸202再将中压腔254内的媒质吸入,进行二次压缩后由排气口 260排出。此外,在增焓喷射时,喷射的媒质经喷射源管路213及隔板211 的喷射口 257进入中压腔254内,之后同样经二次压缩后排出。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喷射口 257开设在隔板 211的环形槽上方,二级气缸202的侧壁上开设了增焓通路271,喷射源管路213通过该增焓通路271与喷射口 257连接。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喷射口 257开设在隔板 211的环形槽上方,二级气缸202的侧壁上开设了增焓通路271,喷射源管路213通过该增焓通路271与喷射口 257连接。以上实施例仅为充分公开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创作主旨的未经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相同特征点数目的扩充,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双级增焓压缩机,包括一级气缸、二级气缸、下法兰、上法兰、下消音盖、 上消音盖、电机、曲轴、第一滚子、第二滚子、隔板及隔板盖,二级气缸设置在一级气缸上方, 隔板和隔板盖设置在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之间,下法兰设置在一级气缸下端,上法兰设置在二级气缸的顶端,下法兰上开设有具有单通阀的一级排气口,上法兰上开设二级排气口, 下消音盖设置在下法兰底部,上消音盖设置在上法兰顶部,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设置在曲轴上,且分别位于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的压缩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消音盖与下法兰之间形成有一级排气腔,所述隔板和隔板盖之间设置有与二级气缸连通的中压腔,下法兰及一级气缸壁上开设连通一级排气腔和中压腔的一级排气通道;隔板上开设有连通中压腔的增焓喷射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双级增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底部开设环形槽,隔板上对应二级气缸进气口的位置开设二级进气通孔;隔板盖盖设在隔板下表面,形成所述中压腔,隔板盖上开设有与所述一级排气通道连通的一级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双级增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口开设在隔板的环形槽外侧壁,所述增焓喷射口通过隔板侧端直接与喷射源管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双级增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口开设在隔板的环形槽上方,所述增焓喷射口通过二级气缸壁上开设的增焓通路与喷射源管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双级增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口开设在隔板的环形槽上方,所述增焓喷射口通过二级气缸壁及上法兰上设置的增焓通路与喷射源管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双级增焓压缩机,包括一级气缸、二级气缸、下法兰、上法兰、下消音盖、上消音盖、电机、曲轴、第一滚子、第二滚子、隔板及隔板盖,隔板和隔板盖设置在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之间,下消音盖设置在下法兰底部;所述下消音盖与下法兰之间形成有一级排气腔,所述隔板和隔板盖之间设置有与二级气缸连通的中压腔,下法兰及一级气缸壁上开设连通一级排气腔和中压腔的一级排气通道;隔板上开设有连通中压腔的增焓喷射口。本实用新型通过下消音盖与下法兰配合,在彼此之间形成一级排气腔,只要在下法兰开设一级排气口即可,无需在下法兰底部专门加工容纳腔,无需精加工下法兰底面及假设密封板。
文档编号F04C23/00GK202301036SQ2011203782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杜俊律, 谢利昌 申请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