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

文档序号:5493771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1)将转子组件贯穿前端盖组件;12)压配叶轮至转子组件的转轴上;13)相对固定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该装配方法,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的相对固定步骤在叶轮压配至转轴之前进行,则不再需要在后端盖处设置【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用于抵触转轴的螺钉,后端盖在叶轮压配时不会受力,则后端盖垂直度和同轴度在装配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从而保证转子结构具备良好的同轴度;而且,按照该装配顺序装配,后端盖可以省去螺钉结构,从而简化后端盖的加工过程,并加强了后端盖的强度和密闭性。
【专利说明】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典型的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03]转子结构I主要包括转子外罩和转子组件,转子外罩包括前端盖组件、后端盖组件、转子套筒19,前端盖组件、后端盖组件和转子套筒19焊接固定后形成两端近于封闭的转子外罩,前端盖组件包括前端盖9和前端盖轴承51,后端盖组件包括后端盖20和后端盖轴承52 ;转子组件包括转轴3和转子4,转子4固定于转轴3上,由转子4带动转轴3旋转,转轴3贯穿前端盖组件,转轴3的大部分位于转子套筒19内,其上固定的转子4也位于转子套筒19内。另外,转轴3位于转子套筒19外部的部分需安装叶轮21。
[0004]上述转子结构I的装配过程大致如下:先将后端盖轴承52压配至后端盖20,前端盖轴承51压配至前端盖9,压配转轴3以使转子4外套其转轴3 ;然后,将转子套筒19与后端盖20压配并焊接固定,再将压配有转子4的转轴3置入转子套筒19内;之后,将前端盖9外套转轴3,并将前端盖9与转子套筒19焊接固定;最后,将叶轮21压配于转轴3上位于转子套筒19外侧的部分。
[0005]在最后压配叶轮21至转轴4的一端时,压入的过程中,转轴4的另一端需要抵触某一部件,以使叶轮21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压配至转轴4上;而为了保持同轴度,应当避免后端盖轴承52和转子3受力,因此,图1中,在后端盖20的中部设有螺钉22,可以调节螺钉22伸入转子套筒19内部的长度,以使压配叶轮21时,转轴4的端部能够抵触至螺钉22。
[0006]然而,上述装配方法依然存在下述技术问题:
[0007]第一、虽然采用螺钉2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端盖轴承52和转子3在安装过程中受力的可能性,但转轴4在压配叶轮21时会抵触后端盖20中部的螺钉22,该抵触会影响后端盖20的垂直度和同轴度,而后端盖轴承52安装于后端盖20上,因此,压装叶轮21时仍然存在影响转子3和后端盖轴承52同轴度的问题。
[0008]第二,后端盖20中部螺钉22的长度虽然可以调节,但转轴4在运转过程中产生轴向位移时,依然可能碰撞螺钉22而产生较大的噪音,并影响转轴4的性能和效率。
[0009]有鉴于此,如何保证转子结构中各部件的同轴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该装配方法能够保证装配后的转子结构具备良好的同轴度,提高转子结构的工作性能。
[0011]本发明提供的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12]11)将转子组件贯穿前端盖组件;
[0013]12)压配叶轮至转子组件的转轴上;[0014]13)相对固定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
[0015]优选地,步骤12)中,压配叶轮时,使转轴上远离叶轮安装位置的一端抵触工装。
[0016]优选地,步骤11)之前还具有步骤:
[0017]10)将前端盖组件中的前端盖和转子套筒的一端固定;
[0018]步骤13)中,将后端盖组件中的后端盖和转子套筒的另一端固定,以使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均相对转子套筒固定。
[0019]优选地,步骤10)中,将前端盖压配入转子套筒的一端,二者形成过盈配合,并进一步焊接固定;
[0020]步骤13)中,将后端盖与转子套筒间隙配合,并调整后端盖组件、前端盖组件、转子套筒以及转子组件的同轴度,同轴度调整后,再焊接固定后端盖和转子套筒。
[0021]优选地,步骤10)中,将前端盖压配入转子套筒的一端,二者形成过盈配合,并进一步焊接固定;
[0022]步骤13)之前,在后端盖和转子套筒的外缘处均加工出向外侧延伸的翻边,并使后端盖上用于插入转子套筒的部分的外径小于转子套筒的内径;
[0023]步骤13)中,将后端盖插入转子套筒内间隙配合,并调整后端盖组件、前端盖组件、转子套筒以及转子组件的同轴度,同轴度调整后,将后端盖的翻边和转子套筒的翻边贴合并焊接固定。
[0024]优选地,步骤13)之前,将后端盖组件的后端盖与转子套筒的一端固定,
[0025]步骤13)中,将前端盖组件的前端盖和转子套筒的另一端固定,以使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均相对转子套筒固定。
[0026]优选地,步骤13)之前,将后端盖压配入转子套筒的一端,二者形成过盈配合,并进一步焊接固定;
[0027]步骤13)中,将前端盖与转子套筒间隙配合,并调整后端盖组件、前端盖组件、转子套筒以及转子组件的同轴度,同轴度调整后,再焊接固定前端盖和转子套筒。
[0028]优选地,步骤13)之前,将后端盖压配入转子套筒的一端,二者形成过盈配合,并进一步焊接固定;并在前端盖和转子套筒的外缘处均加工出向外侧延伸的翻边,并使前端盖上用于插入转子套筒的部分的外径小于转子套筒的内径;
[0029]步骤13)中,将前端盖插入转子套筒内间隙配合,并调整后端盖组件、前端盖组件、转子套筒以及转子组件的同轴度,同轴度调整后,将前端盖的翻边和转子套筒的翻边贴合并焊接固定。
[0030]优选地,步骤11)中,将转子组件中的转子磁钢和转轴注塑于一体,在转子磁钢和转轴之间形成注塑层。
[0031]优选地,步骤13)中,安装后端盖组件时,在转轴与后端盖之间、转子结构与后端盖组件的轴承之间均留出轴向间隙,并使前二者的轴向间隙大于后二者的轴向间隙。
[0032]优选地,步骤13)之前,使用直管型钢管加工出转子套筒。
[0033]该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的相对固定步骤在叶轮压配至转轴之前进行,则不再需要在后端盖处设置【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用于抵触转轴的螺钉,后端盖在叶轮压配时不会受力,则后端盖垂直度和同轴度在装配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从而保证转子结构具备良好的同轴度;而且,按照该装配顺序装配,后端盖可以省去螺钉结构,从而简化后端盖的加工过程,并加强了后端盖的强度和密闭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一种典型的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转子结构装配方法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0036]图3为按照图2装配方法装配的转子结构处于第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0037]图4为在图3基础上,再压装叶轮后,转子结构处于第二种状态的示意图;
[0038]图5为在图4基础上,装配完毕后的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转子结构装配方法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0040]图7为按照图6中装配方法装配的转子结构处于第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0041]图8为在图7基础上,再压装叶轮后,转子结构处于第二种状态的示意图;
[0042]图9为在图8基础上,装配完毕后的转子结构的示意图;
[0043]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转子结构装配方法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0044]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转子结构装配方法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0045]图12为图按照图11中装配方法装配的转子结构处于第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0046]图13为按照图11中装配方法装配完毕后转子结构的示意图。
[0047]图1 中:
[0048]转子结构1、前端盖9、前端盖轴承51、后端盖20、后端盖轴承52、转轴3、转子4、转子套筒19、叶轮21、螺钉22 ;
[0049]图3-5、7-9、12_13 中:
[0050]31前端盖、311端盖翻边、32转子套筒、321套筒翻边、33转子、331注塑层、332转子磁钢、34后端盖、35后端盖轴承、36转轴、37前端盖轴承、38叶轮、39弹性耐磨垫片、a径向间隙、b第一轴向间隙、c第二轴向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51]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该装配方法能够保证装配后的转子结构具备良好的同轴度,提高转子结构的工作性能。
[005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53]请参考图2-5,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转子结构装配方法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3为按照图2装配方法装配的转子结构处于第一种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在图3基础上,再压装叶轮后,转子结构处于第二种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在图4基础上,装配完毕后的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4]上述结构示意图,展示了按照第一种装配方法装配转子结构的过程,第一种装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55]S11、将前端盖组件中的前端盖31和转子套筒32的一端固定;
[0056]如图3所示,将前端盖31的部分插入至转子套筒32内,并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将转子套筒32与前端盖31固定,比如采用激光焊的方式。
[0057]S12、将转子组件贯穿前端盖组件;[0058]即转子组件贯穿前端盖31和前端盖轴承37,贯穿后,能够在转子套筒32内自由地滑转。转子组件包括转子33和转轴35,可以将转子磁钢332与转轴35注塑于一体,则在转轴35和转子磁钢332之间会形成注塑层331,注塑层331和转子磁钢332共同形成转子33,该种装配方式使得转子磁钢332和转轴35的相对固定关系更为牢靠。具体地,在注塑之前,可以在转子磁钢332的内壁形成环形凸台,将转子磁钢332和转轴35 —体注塑后,形成的注塑层331则具有环形槽,转子磁钢332的环形凸台恰好插入环形槽内,则可以进一步保证转子33不会脱离注塑层331,确保转子33和转轴36固定的牢靠性。
[0059]S13、压配叶轮38至转子组件的转轴36上;
[0060]如图4所示,叶轮38位于转子套筒32的外部,压配叶轮38时,需将转轴36上位于转子套筒32内的端部与某一部件抵触,可以设置专门的工装,将转轴36的端部与工装抵触。
[0061]S14、将后端盖组件和转子套筒32固定,以使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均相对于转子套筒32固定。
[0062]如图5所示,转子结构装配为一体。
[0063]即最后将后端盖组件的后端盖34与转子套筒32焊接固定。该实施例中,压配叶轮38的步骤在后端盖组件安装至转子套筒32之前进行,则压配叶轮38时,不再需要在后端盖34处设置图1中所示的用于抵触转轴36的螺钉,后端盖34在叶轮38压配时不会受力,则后端盖34垂直度和同轴度在装配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从而保证转子结构具备良好的同轴度;而且,后端盖34可以省去图1中的螺钉,简化后端盖34的加工过程,并加强了后端盖34的强度和密闭性。
[0064]请参考图6至图9,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转子结构装配方法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7为按照图6中装配方法装配的转子结构处于第一种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在图7基础上,再压装叶轮38后,转子结构处于第二种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在图8基础上,装配完毕后的转子结构的示意图。
[0065]第二种装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66]S21、将转子组件贯穿前端盖组件;并将后端盖组件的后端盖34与转子套筒32的
一端固定;
[0067]如图7所示,可以将后端盖34的部分插入至转子套筒32内,并与转子套筒32焊接固定,比如采用氩弧焊或是激光焊;转子组件安装至前端盖组件后,能够相对于前端盖组件自由滑转。
[0068]S22、压配叶轮38至转子组件的转轴36上;
[0069]与步骤S13的过程类似,可以参照步骤S13以及图8理解。
[0070]S23、将前端盖组件的前端盖31和转子套筒32的另一端固定,以使前端盖组件和后立而盖组件相对固定。
[0071]如图9所示,转子结构装配为一体。
[0072]与第一种装配方法比较,第二种装配方法中压配叶轮38的步骤在转子套筒32和前端盖组件安装之前进行,该方法也可以避免压配叶轮38时,抵触后端盖34而影响同轴度,达到与第一种装配方法相同的技术效果。由此可知,无论将转子套筒32先与后端盖组件固定,还是先与前端盖组件固定,只要保证叶轮38的压配在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位置相对固定之前进行即可。由此可以想到,第二种装配方法中,将后端盖组件的后端盖34与转子套筒32 —端固定的步骤在步骤S23之前进行即可。
[0073]针对第一种装配方法和第二种装配方法,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使前端盖31和后端盖34 二者之一与转子套筒32过盈配合,另一者与转子套筒32间隙配合。比如,第一种装配方法可以优化为下述步骤,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转子结构装配方法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0074]该装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75]S31、将前端盖组件中的前端盖31压配入转子套筒32的一端,二者形成过盈配合,并进一步焊接固定;
[0076]S32、将转子组件贯穿前端盖组件;
[0077]S33、压配叶轮38至转子组件的转轴36上;
[0078]S34、将后端盖组件中的后端盖34插入转子套筒32内间隙配合,并调整后端盖组件、前端盖组件、转子套筒32以及转子组件的同轴度;
[0079]S35、焊接固定后端盖34和转子套筒32。
[0080]按照该装配方法装配时,前端盖31和转子套筒32通过过盈配合并焊接固定,能够保证焊接面的充分接触,提高装配可靠性;而后端盖34与转子套筒32间隙配合,则在焊接固定之前可以调整整体结构的同轴度,同轴度调整后再焊接固定。因此,过盈配合和间隙配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焊接的可靠,又确保了转子结构具备良好的同轴度。
[0081]同理,在第二种装配方法中,可以在步骤S23之前将后端盖34压配入转子套筒32的一端,二者形成过盈配合,并进一步焊接固定;步骤S23中,可以将前端盖31与转子套筒32间隙配合,并调整后端盖组件、前端盖组件、转子套筒32以及转子组件的同轴度,同轴度调整后,再焊接固定前端盖31和转子套筒32。该方法同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焊接的可靠性和良好的同轴度
[0082]另外,针对第一种装配方法和第二种装配方法,还可以采取其他的优化方案,t匕如,对第二种装配方法进行优化,请参考图11-13,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转子结构装配方法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12为图按照图11中装配方法装配的转子结构处于第一种状态的示意图;图13为按照图11中装配方法装配完毕后转子结构的示意图。
[0083]该装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84]S41、在前端盖31和转子套筒32的外缘处均加工出向外侧延伸的翻边,并使前端盖31上用于插入转子套筒32的部分的外径小于转子套筒32的内径;
[0085]S42、将后端盖34压配入转子套筒32的一端,二者形成过盈配合,并进一步焊接固定;
[0086]S43、将转子组件贯穿前端盖组件;
[0087]S44、压配叶轮38至转子组件的转轴36上;
[0088]S45、将前端盖31插入转子套筒32内间隙配合,并调整后端盖组件、前端盖组件、转子套筒32以及转子组件的同轴度;
[0089]S46、将前端盖31的翻边和转子套筒32的翻边贴合并焊接固定。
[0090]如图12所示,前端盖31的翻边即端盖翻边311,转子套筒32的翻边即套筒翻边321。该实施例同样是采取过盈配合和间隙配合的方式,只是间隙配合并调整同轴度时,端盖翻边311和套筒翻边321能够始终贴合,形成一定面积的焊接面,保证焊接质量。相较于上述实施例,该实施例能够保证两端的焊接均具有较大面积且始终贴合的焊接面,并能够实现同轴度的调整。显然,步骤S41在步骤S46之前进行即可。
[0091]同理,对于第一种装配方法,可以在步骤Sll中,将前端盖31压配入转子套筒32的一端,二者形成过盈配合,并进一步焊接固定;并在后端盖34和转子套筒32的外缘处均加工出向外侧延伸的翻边,并使后端盖34上用于插入转子套筒32的部分的外径小于转子套筒32的内径;步骤S14中,将后端盖34插入转子套筒32内间隙配合,并调整后端盖组件、前端盖组件、转子套筒32以及转子组件的同轴度,同轴度调整后,将后端盖34的翻边和转子套筒32的翻边贴合并焊接固定。则同样能够保证两端的焊接均具有较大面积且始终贴合的焊接面,并能够实现同轴度的调整。
[0092]对于上述各实施例,过盈配合和间隙配合的结合方式为比较优化的方案,当然,后端盖34、前端盖31同转子套筒32均采取间隙配合或均采取过盈配合也是可以的。
[0093]另外,针对上述各实施例,装配时,可以在转轴36与后端盖34之间、转子结构与后端盖组件的轴承之间均留出轴向间隙,并使前二者的轴向间隙大于后二者的轴向间隙,可以继续参考图13理解。转子33装配后,转轴36与后端盖34之间的第一轴向间隙be大于转子33与后端盖轴承35之间的第二轴向间隙cb,该结构设计,可以保证转子组件在运转过程中,当转轴36产生轴向位移时,转子33先与后端盖轴承35接触,则转轴36不会与后端盖34接触,后端盖轴承35具有耐磨和表面光滑的特性,相较于转轴36与后端盖34接触,转子33与后端盖轴承35的接触,更有利于降低噪音。
[0094]上述各实施例中,采用的转子套筒32可以采用直筒型薄壁不锈钢管加工而成,转子套筒32在相对固定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步骤之前进行即可,上述各装配方法中,转子套筒32均事先加工好,即在步骤S11、S21、S31、S41之前进行。直筒型转子套筒32的前端盖31和后端盖34具有相同的配合尺寸,能够降低加工难度,且能够保证转子套筒32的同轴度,也易于保证装配后的前端盖轴承37和后端盖轴承35的同轴度。
[0095]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1)将转子组件贯穿前端盖组件; 12)压配叶轮至转子组件的转轴上; 13)相对固定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压配叶轮时,使转轴上远离叶轮安装位置的一端抵触工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1)之前还具有步骤: 10)将前端盖组件中的前端盖和转子套筒的一端固定; 步骤13)中,将后端盖组件中的后端盖和转子套筒的另一端固定,以使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均相对转子套筒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0)中,将前端盖压配入转子套筒的一端,二者形成过盈配合,并进一步焊接固定; 步骤13)中,将后端盖与转子套筒间隙配合,并调整后端盖组件、前端盖组件、转子套筒以及转子组件的同轴度,同轴度调整后,再焊接固定后端盖和转子套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0)中,将前端盖压配入转子套筒的一端,二者形成过盈配合,并进一步焊接固定; 步骤13)之前,在后端盖和转子套筒的外缘处均加工出向外侧延伸的翻边,并使后端盖上用于插入转子套筒的部分的外径小于转子套筒的内径; 步骤13)中,将后端盖插入转子套筒内间隙配合,并调整后端盖组件、前端盖组件、转子套筒以及转子组件的同轴度,同轴度调整后,将后端盖的翻边和转子套筒的翻边贴合并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3)之前,将后端盖组件的后端盖与转子套筒的一端固定, 步骤13)中,将前端盖组件的前端盖和转子套筒的另一端固定,以使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均相对转子套筒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3)之前,将后端盖压配入转子套筒的一端,二者形成过盈配合,并进一步焊接固定; 步骤13)中,将前端盖与转子套筒间隙配合,并调整后端盖组件、前端盖组件、转子套筒以及转子组件的同轴度,同轴度调整后,再焊接固定前端盖和转子套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3)之前,将后端盖压配入转子套筒的一端,二者形成过盈配合,并进一步焊接固定;并在前端盖和转子套筒的外缘处均加工出向外侧延伸的翻边,并使前端盖上用于插入转子套筒的部分的外径小于转子套筒的内径; 步骤13)中,将前端盖插入转子套筒内间隙配合,并调整后端盖组件、前端盖组件、转子套筒以及转子组件的同轴度,同轴度调整后,将前端盖的翻边和转子套筒的翻边贴合并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将转子组件中的转子磁钢和转轴注塑于一体,在转子磁钢和转轴之间形成注塑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中,安装后端盖组件时,在转轴与后端盖之间、转子结构与后端盖组件的轴承之间均留出轴向间隙,并使前二者的轴向间隙大于后二者的轴向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环泵中转子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之前,使用直管型钢管加工 出转子套筒。
【文档编号】F04D29/60GK103452913SQ201210181118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