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低噪音双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190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低噪音双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低噪音双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旋转式压缩机的排气结构对压缩机的工作噪声有很大的影响。而,双排气结构的压缩机相对于单排气结构的压缩机,其在排气过程中产生的气流噪声更为显著。为了降低排气过程中的气流噪声,提高压缩机的性能,传统的方法是在法兰外安装消音器,通过气流在消音器中流动减弱排气过程的压力脉动。目前,对于双排气的旋转压缩机,一般米用以下两种排气方式第一种,上气缸排出的压缩气体经上法兰排入至上消音器与上法兰组成的空腔中,然后通过上消音器排入至 电机与上法兰组成的空腔中;下气缸排出的压缩气体经下法兰排入至下消音器与下法兰组成的空腔中,然后通过上、下法兰、上、下气缸和隔板上的排气孔排入至电机与上法兰组成的空腔中。第二种,上气缸的排气方式不变,下气缸排出的压缩气体经下法兰排入至下消音器与下法兰组成的空腔中,然后通过上、下法兰、上、下气缸和隔板上的排气孔排入至上消音器与上法兰组成的空腔中,并与上气缸排出的压缩气体混合后,再一同排入至电机与上法兰组成的空腔中。以上两种排气方式,均有一相同的缺陷上气缸排出的压缩气体流入至上消音器与上法兰组成的空腔后,就直接排入了电机与上法兰组成的空腔中,排气路径短,不利于排气噪音的降低。而且,在第二种排气方式中,上、下气缸排出的压缩气体在上消音器与上法兰组成的空腔中汇集混合,气流混合过程中,由于流场变化剧烈,会形成较大的涡结构,产生较大的气流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低噪音双排气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旋转式压缩机低噪音双排气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缩组件和电机,该压缩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设置的上消音器、上法兰、上气缸、隔板、下气缸、下法兰与下消音器,所述压缩组件内设有第一排气通道与第二排气通道;该第一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该上消音器及该上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相连通,出气口与该下消音器及该下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相连通;该第二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该下消音器及该下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相连通,出气口与该电机及该上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相连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由设置在该上法兰、该上气缸、该隔板、该下气缸、该下法兰上的第一流通孔依次连通组成。[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由设置在该上法兰、该上气缸、该隔板、该下气缸、该下法兰上的第二流通孔依次连通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I.将上气缸内的压缩气体依次排入至上消音器与上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中及下消音器与下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中,通过上、下消音器截面尺寸的变化和上、下消音器的组合进行了多次消声。2.上气缸排出的压缩气体不直接将气体排入电机与上法兰组成的空腔中,降低了上消音器的排气噪声。3.上、下气缸排出的气体在下消音器与下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中汇总,利用下消音器浸没在压缩机油池的结构,阻挡两股气流混合噪音的传播,降低混合过程的辐射噪声。
·[0015]4.气流排气路径增长,增加了气流的能量耗散,降低了噪声。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低噪音双排气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低噪音双排气结构剖面示意图。在压缩机的壳体(图未示)内设有压缩组件和电机(图未示)。该压缩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设置的上消音器10、上法兰20、上气缸30、隔板40、下气缸50、下法兰60与下消音器70。该上消音器10设置在该上法兰20的上方,并与该上法兰20相配合形成的一空腔80。该下消音器70设置在该下法兰60的下方,并与该下法兰60相配合形成的一空腔90。在该上法兰20上设有第一流通孔201与第二流通孔202 ;在该上气缸30上设有第一流通孔301与第二流通孔302 ;在该隔板40设有第一流通孔401与第二流通孔402 ;在该下气缸50设有第一流通孔501与第二流通孔502 ;在该下法兰60上设有第一流通孔601与第二流通孔602。上述上法兰20上的第一流通孔201、该上气缸30上的第一流通孔301、该隔板40上的第一流通孔401、该下气缸50上的第一流通孔501、该下法兰60上的第一流通孔601依次连通组成第一排气通道11。该第一排气通道11的进气口位于该上法兰20上的第一流通孔201的端口,该端口与空腔80相连通;该第一排气通道11的出气口位于下法兰60上的第一流通孔601的端口,该端口与空腔90连通。上述上法兰20上的第二流通孔202、该上气缸30上的第二流通孔302、该隔板40上的第二流通孔402、该下气缸50上的第二流通孔502、该下法兰60上的第二流通孔602依次连通组成第二排气通道12。该第二排气通道12的进气口位于下法兰60上的第二流通孔602的端口,该端口与空腔90连通;该第二排气通道12的出气口位于上法兰20上的第二流通孔202的端口,该端口与该电机及该上法兰20配合形成的空腔91相连通。压缩机工作时,上气缸30内的压缩气体经上法兰20的排气阀(图未示)排入至该上消音器10与该上法兰20配合形成的空腔80中,该空腔80与第一排气通道11连通,因此,上气缸30排出的压缩气体经第一排气通道11排入至该下消音器70与该下法兰60配合形成的空腔90中;而此时,下气缸50内的压缩气体也通过下法兰60的排气阀(图未示)排入至该下消音器70与该下法兰60相配合形成的空腔90中,两股气流在空腔90内汇集后,在经第二排气通道12排入至该电机及该上法兰20配合形成的空腔91中。采用此种结构,上气缸30排出的压缩气体不直接排入电机与上法兰20组成的空腔91中,而是通过第一排气通道11排入至该下消音器70与该下法兰60相配合形成的空腔90中;上、下气缸30、50排出的压缩气体在空腔90中汇集混合,利用下消音器70浸没在压缩机油池(图未示)的结构,阻挡两股气流混合噪音的传播,降低混合过程的辐射噪声。同时,气流排气路径的增长,更利于气流能量的耗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被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覆盖。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低噪音双排气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缩组件和电机,该压缩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设置的上消音器、上法兰、上气缸、隔板、下气缸、下法兰与下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组件内设有第一排气通道与第二排气通道;该第一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该上消音器及该上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相连通,出气口与该下消音器及该下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相连通;该第二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该下消音器及该下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相连通,出气口与该电机及该上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低噪音双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由设置在该上法兰、该上气缸、该隔板、该下气缸、该下法兰上的第一流通孔依次连通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低噪音双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由设置在该上法兰、该上气缸、该隔板、该下气缸、该下法兰上的第二流通孔依次连通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低噪音双排气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缩组件和电机,该压缩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设置的上消音器、上法兰、上气缸、隔板、下气缸、下法兰与下消音器,所述压缩组件内设有第一排气通道与第二排气通道;该第一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该上消音器及该上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相连通,出气口与该下消音器及该下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相连通;该第二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该下消音器及该下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相连通,出气口与该电机及该上法兰配合形成的空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压缩机工作时的排气噪声。
文档编号F04C29/12GK202690460SQ2012202377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林力, 沈慧, 陈澎钰, 李云, 谢利昌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