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3095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致动器,致动器构造成改变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可移动体是致动器的一部分,该可移动体具有主作用部和副作用部。旋转斜板具有主接纳部和副接纳部。当旋转斜板的倾斜角最大时,主作用部与主接纳部相接触以推动旋转斜板。当旋转斜板的倾斜角最小时,副作用部与副接纳部相接触以推动旋转斜板。
【专利说明】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日本特开专利公布号52-131204中公开了一种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在下文中被称作压缩机)。该类型的压缩机包括壳体、驱动轴、旋转斜板、连杆机构、单头活塞、转换机构以及控制机构。
[0003]壳体具有旋转斜板室、缸膛和排出室。驱动轴由壳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斜板以与驱动轴一起旋转的方式容置在旋转斜板室中。连杆机构位于驱动轴与旋转斜板之间。连杆机构允许改变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倾斜角为旋转斜板相对于与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角度。活塞以往复运动的方式容置于缸膛中。转换机构使用旋转斜板的旋转以使活塞以与倾斜角对应的行程在缸膛中进行往复运动。旋转斜板的倾斜角由致动器改变。致动器由控制机构进行控制。
[0004]更具体地,连杆机构包括凸耳构件、铰接球和连杆。凸耳构件位于旋转斜板室中并且固定至驱动轴。铰接球围绕驱动轴配装成设置在旋转斜板与驱动轴之间。铰接球包括球形部和接纳部,该球形部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旋转斜板,该接纳部位于致动器附近。接纳部为设置成与驱动轴同轴的环状且平的表面。连杆设置在凸耳构件与旋转斜板之间。旋转斜板经由连杆以枢转的方式连接至凸耳构件。
[0005]致动器包括凸耳构件、可移动体和控制压力室。可移动体具有与驱动轴同轴并且围绕驱动轴配装的筒形形状。可移动体在铰接球附近的位置处具有作用部。作用部是与驱动轴同轴的环状且平的表面。作用部和接纳部在围绕驱动轴的区域中彼此接触。因此,可移动体经由铰接球与旋转斜板接合。控制压力室由凸耳构件和可移动体限定。控制压力室中的压力使可移动体沿着驱动轴的轴线移动。控制机构使用压力调节阀来调节排出室与控制压力室之间的连接,由此增大或减小控制压力室中的压力。
[0006]在该类型的压缩机中,当控制机构对控制压力室中的压力进行控制并使控制压力室中的压力增大时,可移动体沿着轴线移动,从而作用部沿着轴线推动接纳部。这使得铰接球沿轴线移动,从而旋转斜板沿使倾斜角减小的方向在铰接球上滑动。相比之下,当控制机构对控制压力室中的压力进行控制并使控制压力室中的压力减小时,可移动体和铰接球沿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旋转斜板沿使倾斜角增大的方向在铰接球上滑动。以此方式,通过使可移动体沿着轴线移动,改变了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并且增大或减小了驱动轴每旋转一周时的排量。
[0007]在该类型的压缩机中,旋转斜板具有用于使每个活塞定位在上止点处的上止点关联部以及用于使每个活塞定位在下止点处的下止点关联部。通过使旋转斜板围绕上止点关联部枢转来改变旋转斜板的倾斜角而不改变活塞的顶部间隙。作用部和接纳部彼此接触的位置具有以下描述的结构。例如,如上描述的,作用部和接纳部在围绕驱动轴的区域中彼此相接触。在另一结构中,作用部和接纳部沿与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在比驱动轴更靠近上止点关联部的位置处彼此相接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作用部和接纳部彼此接触的接触位置靠近作用在旋转斜板上的负载的力矩的中心。接触位置还靠近上止点关联部,在上止点关联部处例如通过活塞施加至旋转斜板的压缩反作用力很大。因此,当倾斜角减小时,作用在可移动体上的负载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倾斜角不能响应于例如车辆的行驶状态的变化而迅速地改变,并且不能实现高的可控性。
[0008]因此,为了增大可移动体抵抗上述负载作用的推力,可增大可移动体的压力接纳区域。然而,可移动体的增大的压力接纳区域增大了致动器的直径,从而妨碍整个装置的尺寸方面的减小。
[0009]作用部和接纳部的接触位置可以沿与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变化至位于驱动轴与下止点关联部之间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接触位置远离作用在旋转斜板上的负载的力矩的中心,并且可移动体受到很小的压缩反作用力的影响。因而,当倾斜角减小时,作用在可移动体上的负载减小。因此,倾斜角可以响应于例如车辆的行驶状态的变化而迅速地改变,并且实现高的可控性。然而,这样增加了当倾斜角改变时可移动体的行程。因而,增大了致动器的轴向尺寸,从而阻碍了整个装置的尺寸方面的减小。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高的可控性并具有减小的尺寸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设置成包括:壳体,在该壳体中限定有旋转斜板室和缸膛;驱动轴,该驱动轴由壳体以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斜板,该旋转斜板通过驱动轴的旋转而在旋转斜板室中旋转;连杆机构;活塞;转换机构;致动器;以及控制机构。连杆机构布置在驱动轴与旋转斜板之间。连杆机构允许旋转斜板的相对于与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倾斜角变化。活塞以往复的方式接纳在缸膛中。转换机构通过旋转斜板的旋转使活塞以与旋转斜板的倾斜角相对应的行程在缸膛中进行往复运动。致动器构造成改变旋转斜板的倾斜角。控制机构控制致动器。连杆机构包括凸耳构件和传动构件,该凸耳构件位于旋转斜板室中并且固定至驱动轴,该传动构件将凸耳构件的旋转传递至旋转斜板。致动器包括凸耳构件、可移动体以及控制压力室。可移动体与旋转斜板一体地旋转。可移动体构造成通过沿着驱动轴的轴线移动来改变旋转斜板的倾斜角。控制压力室由凸耳构件和可移动体限定。通过改变控制压力室中的压力而使可移动体移动。可移动体具有主作用部和副作用部,所述主作用部和副作用部构造成通过控制压力室中的压力来推动旋转斜板。旋转斜板具有主接纳部和副接纳部,所述主接纳部和副接纳部被主作用部和副作用部推动。在旋转斜板上限定有用于将活塞定位在上止点处的上止点关联部以及用于将活塞定位在下止点处的下止点关联部。主作用部构造成当旋转斜板的倾斜角最大时与主接纳部相接触以推动旋转斜板。副作用部构造成当旋转斜板的倾斜角最小时与副接纳部相接触以推动旋转斜板。副作用部位于主作用部与下止点关联部之间。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最大排量状态;
[0013]图2是示出了压缩机的控制机构的框图;
[0014]图3是压缩机的旋转斜板的正视图;
[0015]图4是压缩机的凸耳板的后视图;
[0016]图5是示出了组装至压缩机的驱动轴的凸耳板和可移动体的侧视截面图;
[0017]图6是示出了组装至驱动轴的可移动体的侧视截面图;
[0018]图7是可移动体的后视图;
[0019]图8是示出了当排量最大时的包括可移动体和旋转斜板的区域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0020]图9是示出了处于第一倾斜范围时的包括可移动体和旋转斜板的区域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0021]图10是示出了处于第一倾斜范围与第二倾斜范围之间的界限处的包括可移动体和旋转斜板的区域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0022]图11是示出了处于第二倾斜范围时的包括可移动体和旋转斜板的区域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0023]图12是示出了当排量最小时的包括可移动体和旋转斜板的区域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0024]图13是示出了在对比示例的压缩机中当排量最大时的包括可移动体和旋转斜板的区域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0025]图14是示出了在对比示例的压缩机中当排量最小时的包括可移动体和旋转斜板的区域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该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是具有单头活塞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该压缩机安装在车辆中并且包括在车辆的空调中的制冷回路中。
[0027]如图1所示,压缩机包括壳体1、驱动轴3、旋转斜板5、连杆机构7、活塞9、成对的滑靴I Ia和I Ib、致动器13以及在图2中示出的控制机构15。
[0028]如图1所示,壳体I具有第一壳体构件17、第二壳体构19、缸体21和阀组件板23。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定义为如图1中所示。
[0029]第一壳体构件17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前壁17a以及与前壁17a形成为一体并向后延伸的周向壁17b。第一壳体构件17的由前壁17a和周向壁17b组成的部分呈具有封闭端的筒形形状。前壁17a和周向壁17b在第一壳体构件17中限定了旋转斜板室25。
[0030]前壁17a具有向前突出的凸台17c。凸台17c容置有轴密封装置27。凸台17c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轴孔17d。第一轴孔17d容置有第一滑动轴承29a。
[0031]周向壁17b具有与旋转斜板室25连通的入口250。蒸发器103经由管道203连接至入口 250。这允许通过蒸发器103输送的低压制冷剂气体经由入口 250流入旋转斜板室25中。因此,旋转斜板室25中的压力低于排出室35中的压力,该排出室35将在下面进行讨论。
[0032]控制机构15的一部分布置在第二壳体构件19中。第二壳体构件19具有第一压力调节部段31a、吸入室33、排出室35、排出通道36以及出口 360。第一压力调节部段31a位于第二壳体构件19的中央部中。排出室35具有环状形状并且位于后壳体构件19的径向外部中。吸入室33具有环状形状并且位于第二壳体构件19中的第一压力调节部段31a与排出室35之间。
[0033]排出室35经由排出通道36与出口 360连通。冷凝器101经由管道201连接至出口360。排出通道36中设置有单向阀38。单向阀38能够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地,当排出室35相对于冷凝器101的压差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时,单向阀38切换至打开状态。相比之下,当排出室35相对于冷凝器101的压差小于预定值时,单向阀38切换到关闭状态。当单向阀38切换到打开状态时,排出室35中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排出通道36、出口 360和管道201流至冷凝器101。当单向阀38切换到关闭状态时,阻止制冷剂气体从冷凝器101流回至排出室35。
[0034]缸体21包括缸膛21a,所述缸膛21a的数量与活塞9的数量相同。缸膛21a在周向方向上以相等的角度间隔布置。每个缸膛21a的前端与旋转斜板室25连通。缸体21还具有保持槽21b,所述保持槽21b限制吸入簧片阀41a的最大开度,该吸入簧片阀41a将在下面进行讨论。
[0035]缸体21还具有第二轴孔21c,该第二轴孔21c与旋转斜板室25连通并且沿压缩机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二轴孔21c容置有第二滑动轴承29b。第一滑动轴承29a和第二滑动轴承29b可以被滚动元件轴承替换。
[0036]缸体21还具有弹簧室21d。弹簧室21d位于旋转斜板室25与第二轴孔21c之间。弹簧室21d容置有复位弹簧37。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最小时,复位弹簧37向前迫压旋转斜板5。缸体21还包括与旋转斜板室25连通的吸入通道39。
[0037]阀组件板23位于第二壳体构件19与缸体21之间。阀组件板23包括阀基板40、吸入阀板41、排出阀板43和保持板45。
[0038]阀基板40、排出阀板43和保持板45包括吸入口40a,所述吸入口 40a的数量与缸膛21a的数量相等。阀基板40和吸入阀板41包括排出口 40b,所述排出口 40b的数量与缸膛21a的数量相等。缸膛21a通过吸入口 40a与吸入室33连通,并且通过排出口 40b与排出室35连通。此外,阀基板40、吸入阀板41、排出阀板43和保持板45包括第一连通孔40c和第二连通孔40d。第一连通孔40c将吸入室33连接至吸入通道39。这使得旋转斜板室25连接至吸入室33。[0039 ] 吸入阀板41设置在阀基板40的前表面上。吸入阀板41包括吸入簧片阀41 a,允许所述吸入簧片阀41a通过弹性变形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吸入口 40a。排出阀板43位于阀基板40的后表面上。排出阀板43包括排出簧片阀43a,允许所述排出簧片阀43a通过弹性变形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排出口 40b。保持板45设置在排出阀板43的后表面上。保持板45限制排出簧片阀43a的最大开度。
[0040]驱动轴3具有筒形的外周向表面30。驱动轴3朝向壳体I的后部插入凸台17c中。驱动轴3的前端由凸台17c中的轴密封装置27支承并且由第一轴孔17d中的第一滑动轴承29a支承。驱动轴3的后端由第二轴孔21c中的第二滑动轴承29b支承。以这种方式,驱动轴3由壳体I支承为围绕轴线O旋转。在第二轴孔21c中在驱动轴3的后端的后方的部分中限定有第二压力调节部段31b。第二压力调节部段31b通过第二连通孔40d与第一压力调节部段31a连通。第一压力调节部段31a和第二压力调节部段31b构成压力调节室31。
[0041 ] 驱动轴3的后端上设置有O形圈49&、4%。0形圈49a、49b位于驱动轴3与第二轴孔21 c的周向壁之间,以使旋转斜板室25与压力调节室31彼此密封。
[0042]连杆机构7、旋转斜板5和致动器13安装至驱动轴3。连杆机构7包括:图3中所示的设置在旋转斜板5上的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图4中所示的凸耳板51以及设置在凸耳板51上的第一凸耳臂53a和第二凸耳臂53b。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对应于本发明的传动构件。凸耳板51对应于本发明的凸耳构件。出于说明性目的,第一旋转斜板臂5e的一部分在图1中通过使用间断线来省略。这种情况也用于将在下面进行讨论的图8至图14。
[0043]如图3所示,旋转斜板5具有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配重部5c以及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具有环状平板状形状。如图1中所示,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具有在旋转斜板室25中面向前方的前表面5a以及在旋转斜板室25中面向后方的后表面5b。如图3中所示,在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上限定有用于使每个活塞9定位在上止点处的上止点关联部T和用于使每个活塞9定位在下止点处的下止点关联部U。另外,在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中限定有下止点平面D。下止点平面D包括上止点关联部T、下止点关联部U和驱动轴轴线O。此外,在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中限定有如实线箭头指示的第一方向Al。第一方向Al垂直于驱动轴3的轴线O并且从上止点关联部T指向下止点关联部U。
[0044]如3图中所观察到的,下止点平面D的右侧定义为第一侧,并且下止点平面D的左侧定义为第二侧。
[0045]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包括通孔5d。驱动轴3插入到通孔5d中。在通孔5d中设置有两个平的导引表面52a、52b。导引表面52a、52b与驱动轴3的插入到通孔5d中的外周向表面30相接触。
[0046]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在前表面5a上具有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分别形成为平的。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位于配重部5c与第一旋转斜板臂5e及第二旋转斜板臂5f之间。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位于下止点平面D的相反两侧并且具有相对于下止点平面D对称的形状。
[0047]配重部5c位于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的前表面5a上并且位于驱动轴轴线O与下止点关联部U之间。配重部5c具有大致半圆形的筒形形状。如图1中所示,配重部5c从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的前表面5a朝向可移动体13a延伸。配重部5c调整旋转斜板5的重量的平衡。
[0048]如图3所示,在配重部5c的远端上设置有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在配重部5c的远端附近的位置处位于下止点平面D的相反两侧并且具有相对于下止点平面D对称的形状。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由于位于配重部5c的远端的附近,因此在第一方向Al上比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更靠近下止点关联部U。
[0049]配重部5c具有第一侧凹部62a和第二侧凹部62b,该第一侧凹部62a与第一侧副接纳部61a是连续的,该第二侧凹部62b与第二侧副接纳部61b是连续的。如图1中所示,第一侧凹部62a从第一侧副接纳部61a朝向前表面5a内凹。尽管未示出,但是第二侧凹部62b也从第二侧副接纳部61b朝向前表面5a内凹。如图3中所示,第一侧凹部62a和第二侧凹部62b也位于下止点平面D的相反两侧并且具有相对于下止点平面D对称的形状。
[0050]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位于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的前表面5a上并且位于驱动轴3的轴线O与上止点关联部T之间。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布置在下止点平面D的相反两侧。如图1中所示,第一旋转斜板臂5e、第二旋转斜板臂5f从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的前表面5a朝向凸耳板51延伸。
[0051]如图4中所示,凸耳板51具有大致环状形状,并且具有通孔510。驱动轴3压配装至凸耳板51的通孔510中。这样允许凸耳板51与驱动轴3—体地旋转。如图1中所示,止推轴承55位于凸耳板51与前壁17a之间。
[0052]如图5中所示,凸耳板51具有筒形室510a。筒形室510a位于与驱动轴3的轴线O相同的轴线上。室510a具有从凸耳板51的后端向前延伸的筒形形状。筒形室510a的后端与旋转斜板室25连通。
[0053]如图4中所示,第一凸耳臂53a和第二凸耳臂53b设置在凸耳板51上且设置在下止点平面D的相反两侧的位置处。第一凸耳臂53a和第二凸耳臂53b比驱动轴3的轴线O更靠近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上的上止点关联部T,并且从凸耳板51朝向旋转斜板5延伸。
[0054]凸耳板51具有位于第一凸耳臂53a与第二凸耳臂53b之间的第一导引表面57a和第二导引表面57b。第一导引表面57a和第二导引表面57b也位于下止点平面D的相反两侧。如图1中所示,第二导引表面57b倾斜成使得距旋转斜板5的距离从凸耳板51的外周朝向筒形室510a逐渐地减小。这种方式也适用于第一导引表面57a。
[0055]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插入到第一凸耳臂53a与第二凸耳臂53b之间,以将旋转斜板5安装至驱动轴3。因此,凸耳板51和旋转斜板5通过位于第一凸耳臂53a与第二凸耳臂53b之间的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来彼此联接。当凸耳板51的旋转从第一凸耳臂53a和第二凸耳臂53b传递至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时,旋转斜板5与凸耳板51在旋转斜板室25中一起旋转。
[0056]在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位于第一凸耳臂53a与第二凸耳臂53b之间的情况下,第一旋转斜板臂5e的远端与第一导引表面57a接触并且第二旋转斜板臂5f的远端与第二导引表面57b接触。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分别在第一导引表面57a和第二导引表面57b上滑动。因此,允许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从图1和图8中示出的最大倾斜角改变至图12中示出的最小倾斜角,同时基本上保持了上止点关联部T的位置不变。
[0057]在最大倾斜角与最小倾斜角之间限定了第一倾斜范围和第二倾斜范围。第一倾斜范围是从接近最大倾斜角的倾斜角至最大倾斜角并包括最大倾斜角的范围。另一方面,第二倾斜范围是从最小倾斜角至第一倾斜范围并包括最小倾斜角的范围。具体地,图8和图9中示出的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处于第一倾斜范围中,并且图11和图12示出的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处于第二倾斜范围中。图10中示出的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处于第一倾斜角范围与第二倾斜角范围之间的界限处。
[0058]如图5中所示,致动器13包括凸耳板51、可移动部13a和控制压力室13b。
[0059]如图6中所示,可移动体13a围绕驱动轴3配装。因此,可移动体13a位于凸耳板51与旋转斜板5之间,以在驱动轴3上滑动的同时沿着驱动轴轴线O移动。可移动体13a具有与驱动轴3同轴的大致筒形形状。具体地,如图7中所示,可移动体13a包括可移动体主体部分130、第一侧主作用部70a、第二侧主作用部70b、第一侧副作用部71a、第二侧副作用部71b以及旋转止挡部134。
[0060]如图6中所示,可移动体主体部分130包括第一筒形部131、第二筒形部132以及联接部133。第一筒形部131在可移动体13a中位于邻近旋转斜板5的位置处并且沿着驱动轴3的轴线O延伸。第一筒形部131具有可移动体主体部分130中最小的直径。第一筒形部131具有后端面131a,该后端面131a的直径朝向后端逐渐减小。如图5中所示,第一筒形部131的内周向表面中设置有环形槽131b。环形槽131b中配装有O形圈49c。
[0061]第二筒形部132位于可移动体主体部分130上的邻近凸耳板51的位置处,即位于可移动体13a的前端处。第二筒形部132的外径大于第一筒状部131的外径并且在可移动体主体部分130中最大。第二筒形部132具有平的前端面132a和平的后端面132b。在驱动轴3插入可移动体13a的情况下,可移动体13a的前端面132a和后端面132b垂直于驱动轴3的轴线O。第二筒形部132具有位于外周向表面中的环形槽132c。环形槽132c中配装有O形圈49d。
[0062]联接部133形成为具有从第一筒形部131朝向第二筒形部132逐渐增大的直径。联接部133将第一筒形部131联接至第二筒形部132的后端面132b。
[0063]如图7中所示,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位于下止点平面D的相反两侧并且位于第一筒形部131的后端处。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具有相对于下止点平面D对称的形状。第一侧主作用部70a从第一筒形部131的后端且朝向可移动体13a的径向外边缘延伸。如图6中所示,第一侧主作用部70a比第一筒状部131的后端面131a更向后延伸。如图7中所示,第一侧主作用部70a的后端面成形为具有沿垂直于下止点平面D的方向延伸的母线的柱形。
[0064]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形成在下止点平面D的相反两侧以延伸超过第二筒形部132的后端面132b和联接部133。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具有相对于下止点平面D对称的形状。如图6中所示,第一侧副作用部71a从第二筒形部132的后端面132b和联接部133向后突出。如图7中所示,第一侧副作用部71a比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径向向外延伸地更多。第二侧副作用部71a的后端面成形为具有沿垂直于下止点平面D方向延伸的母线的柱形。
[0065]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比驱动轴3的轴线O更靠近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的上止点关联部T。另一方面,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比驱动轴3的轴线O更靠近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的下止点关联部U。因此,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在第一方向Al上比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一侧主作用部70b更靠近下止点关联部U。
[0066]可移动体13a位于凸耳板51与旋转斜板5之间并且沿着驱动轴3的轴线O移动。这使得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分别与图3中示出的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相接触。另外,图7中示出的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分别与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相接触。这些接触动作将在以下进行描述。
[0067]如图6中所示,旋转止挡部134形成在第一筒形部131的后端处。旋转止挡部134具有如图7中所示的矩形形状并且垂直于第一筒形部131朝向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的上止点关联部T延伸。旋转止挡部134位于图3中所示的第一旋转斜板臂5e与第二旋转斜板臂5f之间。当旋转斜板5旋转时,旋转止挡部134与第一旋转斜板臂5e或第二旋转斜板臂5f相接触。也就是说,旋转止挡部134限制了可移动体13a绕轴线O的枢转运动。这允许通过驱动轴3的旋转使可移动体13a与凸耳板51和旋转斜板5—体地旋转。
[0068]如图5中所示,控制压力室13b由第二筒形部132、联接部133、筒形室510a和驱动轴3限定。控制压力室13b与旋转斜板室25通过O型圈49c、49d相对于彼此密封。
[0069]驱动轴3具有轴向通道3a和径向通道3b。轴向通道3a沿着驱动轴轴线O从驱动轴3的后端朝向前端延伸。径向通道3b沿径向方向从轴向通道3a的前端延伸并且在驱动轴3的外周向表面30中敞开。如图1中所示,轴向通道3a的后端与压力调节室31连通。径向通道3b与如图5中所示的控制压力室13b连通。轴向通道3a和径向通道3b将压力调节室31连接至控制压力室13b。
[0070]如图1中所示,驱动轴3在前端处具有螺纹部3c。驱动轴3经由螺纹部3c连接至带轮(未示出)。
[0071]活塞9是各自仅在后端处具有头部90的单头活塞。每个活塞9容置于缸膛21a中的相应的一个缸膛中并且能够在缸膛21a中进行往复运动。每个活塞9的头部90和阀组件板23在相应的缸膛21a中限定了压缩室57。
[0072]每个活塞9均具有接合部9a。每个接合部9a容置有一对半球形滑靴11a、Ilb。滑靴11a、I Ib对应于本发明的转换机构。每个滑靴I Ia在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的前表面5a上滑动。相反地,每个滑靴I Ib在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的后表面5b上滑动。以这种方式,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使滑靴I la、I Ib沿着前表面5a和后表面5b移动。因此,滑靴I la、I Ib将旋转斜板5的旋转转换成活塞9的往复运动,并且活塞9以与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对应的行程在缸膛21a中进行往复运动。可以采用摇摆板式转换机构代替设置滑靴lla、llb,其中,摇摆板经由止推轴承设置在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的后表面5b上并且摇摆板和活塞9通过连接杆彼此连接。
[0073]如图2中所示,控制机构15包括低压通道15a、高压通道15b、控制阀15c、孔口 15d、轴向通道3a和径向通道3b。
[0074]低压通道15a连接至压力调节室31和吸入室33。低压通道15a、轴向通道3a和径向通道3b将控制压力室13b、压力调节室31和吸入室33彼此连接。高压通道15b连接至压力调节室31和排出室35。高压通道15b、轴向通道3a和径向通道3b将控制压力室13b、压力调节室31和排出室35彼此连接。
[0075]控制阀15c设置在低压通道15a中。低压控制阀15c构造成基于吸入室33中的压力调节低压通道15a的开度。高压通道部15b还具有孔口 15d。
[0076]图1中示出的入口250连接至管道203,该管道203连接至蒸发器103,并且出口 360连接至管道201,该管道201连接至冷凝器101。冷凝器101通过管道202和膨胀阀102连接至蒸发器103。车辆空调中的制冷回路如上所描述地构造。
[0077]当驱动轴3旋转而使旋转斜板5旋转时,活塞9在缸膛21a中进行往复运动。因此,每个压缩室57的体积根据活塞的行程9而变化。因此,将制冷剂气体从蒸发器103经由入口 250吸入旋转斜板室25,并且然后从吸入通道39经由吸入室33吸入压缩室57中。随后,制冷剂气体在每个压缩室57中被压缩。在压缩室57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排出至排出室35并且通过出口360输送至冷凝器101。
[0078]致动器13改变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来增大或减小活塞9的行程,从而改变排量。
[0079]当将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从图12中示出的最小倾斜角变化至图8中示出的最大倾斜角时,也就是说当增大活塞9的行程以增大排量时,图2中示出的控制机构15的控制阀15c会增大低压通道15a的开度。这使压力调节室31中的压力以及因此控制压力室13b中的压力与吸入室33中的压力大致相等。因此,由活塞9作用在旋转斜板5上的压缩反作用力使可移动体13a沿着驱动轴3的轴线O朝向如图9中所示的凸耳板51移动。
[0080]作用在旋转斜板5上的压缩反作用力和复位弹簧37的迫压力使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分别在第一导引表面57a和第二导引表面57b上滑动,以移动远离驱动轴3的轴线O。
[0081]因此,旋转斜板5通过枢转使倾斜角增大,以使下止点关联部U靠近凸耳板51同时大致保持上止点关联部T的位置不变。因此,增大了活塞9的行程,从而增大了驱动轴3每旋转一周时压缩机的排量。当如图8中所示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最大时,驱动轴3每旋转一周时压缩机的排量最大。在该状态下,可移动体13a位于筒形室510a中最深的位置处。
[0082]当排量为如上所述较大时,排出室35中的压力较高并且排出室35相对于冷凝器101的压差变得大于或等于预定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如图1所示的单向阀38切换到打开状态,因此排出室35中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101。
[0083]为了减小排量,图2中所示的控制机构15的控制阀15c减小低压通道15a的开度。这增大了压力调节室31中的压力,从而增大了控制压力室13b中的压力。在下文中,将参照图8至图12对示例进行描述,其中,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从最大倾斜角变成最小倾斜角。
[0084]如图8和图9中所示,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在包括最大倾斜角在内的第一倾斜范围内时,第一侧主作用部70a与第一侧主接纳部60a接触。同样地,图7中所示的第二侧主作用部70b与图3中所示的第二侧主接纳部60b接触。另一方面,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在如图8和图9中所示的第一倾斜范围内时,第一侧副作用部71a位于配重部5c的第一侧凹部62a中并且远离第一侧副接纳部61a。第一侧副作用部71a不与第一侧副接纳部61a接触。同样地,图7中所示的第二侧副作用部71b位于图3中所示的第二侧凹部62b中,并且远离图3中所示的第二侧副接纳部61b。第二侧副作用部71b不与第二侧副接纳部61b接触。在下文中,该状态将被称为第一接触状态。
[0085]当控制压力室13b中的压力增大时,位于如图8所示的筒形室510a的最深位置处的可移动体13a如图9中所示沿着筒形室510a的轴线O朝向旋转斜板5移动。这使得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分别将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沿着轴线O向后推动。也就是说,可移动部13a经由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将旋转斜板5在旋转斜板室25中沿着轴线O向后推动。
[0086]因此,旋转斜板5通过枢转使倾斜角减小,以使下止点关联部U离开凸耳板51同时大致保持如图9所示的上止点关联部T的位置不变。因此,减小活塞9的行程,从而减小驱动轴3每旋转一周时压缩机的排量。
[0087]当控制压力室13b中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并且可移动体13a经由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进一步推动旋转斜板5时,旋转斜板5移位至对应于在第一倾斜范围与第二倾斜角范围之间的界限的倾斜角,如图10中所示。换句话说,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减小至与在第一倾斜范围与第二倾斜角范围之间的界限相对应的倾斜角,从而进一步减小压缩机的排量。
[0088]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达到第一倾斜范围与第二倾斜角范围之间的界限时,第一侧主作用部70a与第一侧主接纳部60a接触并且第一侧副作用部71a与第一侧副接纳部61a接触。同样地,如图7中所示的第二侧主作用部70b与如图3中所示的第二侧主接纳部60b接触,并且第二侧副作用部71b与第二侧副接纳部61b接触。
[0089]另外,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减小至与在第一倾斜范围与第二倾斜角范围之间的界限相对应的倾斜角从而减小压缩机的排量时,排出室35中的压力降低并且排出室35相对于冷凝器101的压差降至预定值以下。这样将图1中所示的单向阀38从打开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以阻止排出室35中的制冷剂气体流回至冷凝器1I。
[0090]当控制压力室13b中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时,可移动体13a如图11所示在筒形室510a中沿着轴线O朝向旋转斜板5进一步移动,使得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达到第二倾斜范围。
[0091]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在包括最小倾斜角在内的第二倾斜范围内时,第一侧副作用部71a与第一侧副接纳部61a接触。同样地,图7中所示的第二侧副作用部71b与图3中所示的第二侧副接纳部61b接触。另一方面,当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处于第二倾斜范围内时,第一侧主作用部70a远离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因此,第一侧主作用部70a不与第一侧主接纳部分60a接触。同样地,图7中所示的第二侧主作用部70b远离图3中所示的第二侧主接纳部60b并且不与第二侧主接纳部60b接触。在下文中,该状态将被称为第二接触状态。
[0092]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在第二倾斜范围内时,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分别将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沿轴线O向后推动。这样使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变化至如图12所示的最小倾斜角。当旋转斜板5处于最小倾斜角时,驱动轴3每旋转一周时压缩机的排量最小。在该状态下,可移动体13a位于筒形室51Oa中最靠后的位置处。
[0093]如上所述,在第一倾斜范围内,可移动体13a的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分别与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的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相接触。另外,在第二倾斜范围内,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分别与配重部5c的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相接触。
[0094]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在第一方向Al上位于下止点关联部U与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及第二侧主作用部70b之间。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分别与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相接触的位置远离作用在旋转斜板5上的负载的力矩的中心并且远离上止点关联部T,在该上止点关联部T处压缩反作用力较大。另一方面,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分别与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相接触的位置比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分别与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相接触的位置更靠近作用在旋转斜板5上的负载的力矩的中心并且更靠近上止点关联部T,在该上止点关联部T处压缩反作用力较大。
[0095]第一倾斜范围包括最大倾斜角并且在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变化范围中接近最大倾斜角。旋转斜板5越接近最大倾斜角,则排量变得越大。因此,更易于增大控制压力室13b中的压力,并且因此,变得更易于增大可移动体13a的推力。第二倾斜范围包括最小倾斜角并且在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变化范围中接近最小倾斜角。旋转斜板5越接近最小倾斜角,则排量变得越小。因此,变得更难增大控制压力室13b中的压力,并且因此,变得更难增大可移动体13a的推力。
[0096]也就是说,在易于增大可移动体13a的推力的第一倾斜范围中,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分别与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在如下位置处相接触:在靠近作用在旋转斜板5上的负载的力矩的中心位置处以及在靠近压缩反作用力较大的上止点关联部T的位置处,使得可移动体13a推动旋转斜板5。因此,虽然当倾斜角减小时作用在可移动体13a上的负荷增大,但是可移动体13a的推力的增大允许倾斜角响应于车辆的行驶状态的变化而迅速地改变,因此实现高的可控性。在该情况下,当倾斜角变化时可移动体13a的行程减小。这允许致动器13的轴向尺寸减小。
[0097]将基于对比示例对这种操作进行描述。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对比示例的压缩机在可移动体13a上不具有第一侧主作用部70a或第二侧主作用部70b。另外,旋转斜板5的配重部5c不具有第一侧凹部62a或第二侧凹部62b。因此,在对比示例的压缩机中,无论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如何,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始终与配重部5c接触。
[0098]在该对比示例的压缩机中,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从最大倾斜角变化至最小倾斜角时,可移动体13a经由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始终推动旋转斜盘5。因此,在对比示例的压缩机中,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与配重部5c相接触的位置远离作用在旋转斜板5上的负载的力矩的中心,并且可移动体13a很可能受压缩反作用力的影响。相比之下,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从最大倾斜角变化至如图14中所示的最小倾斜角时,可移动体13a的行程为长度S2。为了确保可移动体13a的行程,旋转斜板臂5e、5f需要沿着轴线O延伸以使凸耳板51与旋转斜板5之间的空间变宽。另外,为了确保可移动体13a的行程,筒形室510a连同凸耳板51需要在轴线O的方向上增大,这样因此增大了致动器13在轴线O的方向上的尺寸。
[0099]在对比示例的压缩机中,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分别与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相接触,使得可移动体13a推动旋转斜板5。
[0100]在可移动体13a的第一筒形部131中,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位于驱动轴3的轴线O与上止点关联部T之间。这样充分地减小了在第一倾斜范围中改变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所需的可移动体13a的行程。
[0101]因此,如图12中所示,将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从最大倾斜角变化至最小倾斜角所需的可移动体13a的行程为长度SI,该行程SI比图14中所示的对比示例中的行程长度S2更短。因此,可以使凸耳板51和旋转斜板5沿着如图12所示的轴线O彼此靠近,从而能够使致动器13在轴线O的方向上的尺寸减小。
[0102]另外,在难以增大可移动体13a的推力的第二倾斜范围中,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分别与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接触,以在如下位置处推动旋转斜板5:在远离作用在旋转斜板5上的负载的力矩的中心的位置处以及在远离压缩反作用力较大的上止点关联部T的位置处。
[0103]在可移动体13a中,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位于轴线O与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的下止点关联部U之间。因此,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在第二倾斜范围内变化时,进一步有效地减小了负载比如作用在可移动体13a上的压缩反作用力的影响。
[0104]因此,虽然当倾斜角减小时作用在可移动体13a上的负载减小,但是在不增大可移动体13a的推力的情况下倾斜角可以响应于车辆的行驶状态的变化而迅速地改变,因此实现高的可控性。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增大可移动体13a的压力接纳区域。因此,可以减小可移动体13a的尺寸和致动器13的尺寸。
[0105]特别地,当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变化至对应于第一倾斜范围与第二倾斜角范围之间的界限的倾斜角时,接触状态在第一接触状态与第二接触状态之间切换。因此,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第一侧副作用部分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以及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不相互干涉。因此,可以有效地执行上述操作。
[0106]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在减小尺寸的同时实现了高的可控性。
[0107]在处于第二倾斜范围与第一倾斜范围之间的界限处时,单向阀38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因此,即使驱动轴3正在旋转,只要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处于包括最小的倾斜角的第二倾斜范围内并且单向阀38切换至闭合(OFF)状态时,则处于关闭状态的单向阀38阻止制冷剂气体从冷凝器101流回排出室35。另一方面,只要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处于包括最大倾斜角的第一倾斜范围内并且单向阀38切换至开启(ON)状态时,则处于打开状态的单向阀38允许制冷剂气体从排出室35流至冷凝器101。以这种方式,获得了无离合器式压缩机,在该无离合器式压缩机中,驱动轴3不通过电磁离合器与动力源断开连接。
[0108]可移动体13a具有第一侧主作用部70a、第二侧主作用部70b、第一侧副作用部71a以及第二侧副作用部71b,而不具有其他作用部。因此,可移动体13a易于制造。
[0109]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位于下止点平面D的相反两侧以形成为一对,并且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的作用部71b位于下止点平面D的相反两侧以形成为一对。根据上述内容,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位于下止点平面D的相反两侧以形成为一对,并且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位于下止点平面D的相反两侧以形成为一对。
[0110]根据这样的构型,即使以上述方式推动可移动体13a,旋转斜板5也不可能以除了倾斜角变化的方向之外的方向倾斜。这允许可移动体13a适当地改变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
[0111]由于旋转斜板5的旋转斜板主体部分50具有配重部5c,因此在旋转期间旋转斜板5的重量的平衡被适当地调节,从而允许旋转斜板5以适当的方式旋转。由于配重部5c具有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因此允许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与第一侧副接纳部分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适当地接触,同时简化了旋转斜板5的形状。
[0112]尽管已经参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修改。
[0113]例如,在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从最大倾斜角变化至最小倾斜角的范围中,可以限定有下述范围:在该范围中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分别推动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并且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分别推动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
[0114]另外,第一筒形部131可以形成为不具有第一侧主作用部70a或第二侧主作用部70b。作为替代方案,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可以具有能够与第一筒形部131的后端面131a接触的突出的形状。也就是说,第一筒形部131的后端面131a可以用作主作用部。可移动体13a可以形成为不具有第一侧副作用部71a或第二侧副作用部71b。作为替代方案,可具有能够与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接触的环状副作用部。这些构型实现了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相同的优点。根据该构型,可移动体13a无需具有旋转止挡部134,由此简化了可移动体13a的制造。
[0115]此外,除了第一侧主作用部70a、第二侧主作用部70b、第一侧副作用部71a、第二侧副作用部71b之外,可移动体13a可以具有额外的作用部,并且旋转斜板5可以具有与上述作用部对应的接纳部。
[0116]可移动体13a可以仅具有第一侧主作用部70a和第二侧主作用部70b中的一者以及第一侧副作用部71a和第二侧副作用部71b中的一者。在这种情况下,旋转斜板5仅需要具有第一侧主接纳部60a和第二侧主接纳部60b中的一者以及第一侧副接纳部61a和第二侧副接纳部61b中的一者。这样便于可移动体13a和旋转斜板5的制造。
[0117]此外,控制阀15c可以设置在控制机构15的高压通道15b中,并且孔口 15d可以设置在低压通道15a中。在这种情况下,允许控制阀15c调节流动通过高压通道15b的高压制冷剂的流率。这样使得排出室35中的高压能够使控制压力室13b中的压力迅速地增大,并且使排量迅速地减小。另外,控制阀15c可以被连接至低压通道15a和高压通道部15b的三通阀来替代。在这种情况下,调节三通阀的开度以对流动通过低压通道15a和高压通道15b的制冷剂的流率进行调节。
【主权项】
1.一种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限定有旋转斜板室和缸膛;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由所述壳体以旋转的方式支承; 旋转斜板,所述旋转斜板通过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在所述旋转斜板室中旋转; 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布置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旋转斜板之间,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允许所述旋转斜板相对于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倾斜角改变; 活塞,所述活塞以往复运动的方式接纳在所述缸膛中; 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通过所述旋转斜板的旋转使所述活塞以与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相对应的行程在所述缸膛中进行往复运动;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构造成改变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以及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致动器, 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凸耳构件,所述凸耳构件位于所述旋转斜板室中并且固定至所述驱动轴,以及 传动构件,所述传动构件将所述凸耳构件的旋转传递至所述旋转斜板, 所述致动器包括: 所述凸耳构件, 可移动体,所述可移动体与所述旋转斜板一体地旋转,其中,所述可移动体构造成通过沿着所述驱动轴的所述轴线移动来改变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以及 控制压力室,所述控制压力室由所述凸耳构件和所述可移动体限定,其中,通过改变所述控制压力室中的压力而使所述可移动体移动, 所述可移动体具有主作用部和副作用部,所述主作用部和所述副作用部构造成利用所述控制压力室中的压力来推动所述旋转斜板, 所述旋转斜板具有主接纳部和副接纳部,所述主接纳部和所述副接纳部由所述主作用部和所述副作用部推动, 所述旋转斜板上限定有用于将所述活塞定位在上止点处的上止点关联部和用于将所述活塞定位在下止点处的下止点关联部, 所述主作用部构造成当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最大时与所述主接纳部相接触以推动所述旋转斜板, 所述副作用部构造成当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最小时与所述副接纳部相接触以推动所述旋转斜板,并且 所述副作用部位于所述主作用部与所述下止点关联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变化的倾斜范围包括第一倾斜范围和第二倾斜范围,所述第一倾斜范围包括最大倾斜角,所述第二倾斜范围包括最小倾斜角, 在所述第一倾斜范围中,所述主作用部与所述主接纳部相接触,并且所述副作用部与所述副接纳部分离,并且 在所述第二倾斜范围中,所述主作用部与所述主接纳部分离,并且所述副作用部与所述副接纳部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作用部位于所述驱动轴的所述轴线与所述上止点关联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作用部位于所述驱动轴的所述轴线与所述下止点关联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中限定有排出室, 所述排出室与外部的冷凝器之间定位有单向阀, 当所述排出室相对于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差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时,所述单向阀切换至打开状态, 当所述排出室相对于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差小于所述预定值时,所述单向阀切换至关闭状态以阻止制冷剂气体从所述冷凝器流回至所述排出室,并且 根据所述单向阀随着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从所述最小倾斜角增大而从所述关闭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的时刻来限定所述第二倾斜范围与所述第一倾斜范围之间的界限。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作用部是成对的第一侧主作用部和第二侧主作用部中的一者,其中,所述第一侧主作用部和所述第二侧主作用部布置在下止点平面的相反两侧,所述下止点平面包括所述下止点关联部和所述驱动轴的所述轴线, 所述主接纳部是第一侧主接纳部和第二侧主接纳部中的一者,所述第一侧主接纳部与所述第一侧主作用部对应,所述第二侧主接纳部与所述第二侧主作用部对应, 所述副作用部是成对的第一侧副作用部和第二侧副作用部中的一者,其中,所述第一侧副作用部和所述第二侧副作用部布置在所述下止点平面的相反两侧,并且 所述副接纳部是第一侧副接纳部和第二侧副接纳部中的一者,所述第一侧副接纳部与所述第一侧副作用部对应,所述第二侧副接纳部与所述第二侧副作用部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斜板具有配重部,所述配重部位于所述驱动轴的所述轴线与所述下止点关联部之间并且朝向所述可移动体突出,并且所述副接纳部位于所述配重部上。
【文档编号】F04B39/00GK105889017SQ201610076309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3日
【发明人】榊原健吾, 山下秀晴, 山崎佑介, 仲井间裕之, 山本真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