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虹吸增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67266阅读:2163来源:国知局
水泵虹吸增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泵虹吸增压装置,包括主流体通道,所述主流体通道的入水口端和出水口端分别连接有入水口法兰和出水口法兰,所述主流体通道内设有增压室,所述主流体通道与所述增压室之间设有连通的喷流管,所述增压室连接有虹吸装置。本装置安装在循环水泵、制冷或换热设备与用户系统构成水循环系统中,所述增压室和所述虹吸装置能够利用虹吸的能量使水泵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水泵电机的功率。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提高水了水泵的工作效率;2、减小了水泵的配用效率,达到了节约用电的目的;3、安全可靠,减小了水泵的工作噪音;4、减小了存气现象,系统效果更佳。
【专利说明】水泵虹吸增压装置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泵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0003]在一些闭合、半闭合的民用、工业用的水循环系统中,都需要使用循环水泵维持水循环,通常循环水泵的配置参数包括电机功率、扬程、流量、口径,其中流量与制冷、供热面积成正比,扬程主要是克服循环管网的阻力,在保持循环水泵流量、口径不变的情况下,循环水泵的扬程越高,其所配电机功率越大,反之循环水泵的扬程越低,其所配电机功率越小。而在现实使用中存下以下问题,高扬程的循环水泵所配的电机消耗的电能多,而这直接加大了运行的成本,现有循环水泵没有充分利用建筑物的高度产生的虹吸现象,造成了势能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减小水泵的配用效率,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安全可靠,减小水泵的工作噪音,减小存气现象的水泵虹吸增压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水泵虹吸增压装置,包括主流体通道,所述主流体通道的入水口端和出水口端分别连接有入水口法兰和出水口法兰,所述主流体通道内设有增压室,所述主流体通道与所述增压室之间设有连通的喷流管,所述增压室连接有虹吸装置。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虹吸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主流体通道外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穿过所述主流体通道与所述增压室连通,所述虹吸管的进水口端连接有虹吸管进水口法兰,所述增压室和所述虹吸管之间还设有压力调节装置。
[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连通所述增压室和所述虹吸管且倾斜设置的斜流调压管,所述斜流调压管上设有调压阀。
[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虹吸装置的数量为I个。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虹吸装置的数量为2个,且所述虹吸装置对称分布在所述主流体通道外。
[00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尤其进一步改进,所述虹吸装置包括环绕设置在所述主流体通道内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与所述增压室之间设有连通孔。
[00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特别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流管环绕设置在所述主流体通道内。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水泵虹吸增压装置,包括主流体通道,所述主流体通道的入水口端和出水口端分别连接有入水口法兰和出水口法兰,所述主流体通道内设有增压室,所述主流体通道与所述增压室之间设有连通的喷流管,所述增压室连接有虹吸装置。本装置安装在循环水泵、制冷或换热设备与用户系统构成水循环系统中,所述增压室和所述虹吸装置能够利用虹吸的能量使水泵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水泵电机的功率。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提高水了水泵的工作效率;2、减小了水泵的配用效率,达到了节约用电的目的;3、安全可靠,减小了水泵的工作噪音;4、减小了存气现象,系统效果更佳。
[0013]【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的结构原理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使用状态的结构原理图。
[0020]图中:1_主流体通道;2_入水口法兰;3_出水口法兰;4_增压室;5_喷流管;6-虹吸管;7_虹吸管进水口法兰;8_斜流调压管;9_调压阀;10_循环水泵;11_制冷或换热设备;12_用户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2]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水泵虹吸增压装置,包括主流体通道1,所述主流体通道I的入水口端和出水口端分别连接有入水口法兰2和出水口法兰3,所述主流体通道I内设有增压室4,所述主流体通道I与所述增压室4之间设有连通的喷流管5,所述增压室4连接有虹吸装置。所述虹吸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主流体通道I外的虹吸管6,所述虹吸管6穿过所述主流体通道I与所述增压室4连通,所述虹吸管6的进水口端连接有虹吸管进水口法兰7,所述增压室4和所述虹吸管6之间还设有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连通所述增压室4和所述虹吸管6且倾斜设置的斜流调压管8,所述斜流调压管8上设有调压阀9。所述虹吸装置的数量为I个。所述喷流管5环绕设置在所述主流体通道I内。
[0023]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所述入水口法兰2与循环水泵10的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口法兰3与通向制冷或换热设备11的供水管连接、所述虹吸管进水口法兰7与循环水泵10的进水管连接即可运行。水循环系统中的水从循环水泵10的出水管流出,依次流经所述主流体通道1、制冷或换热设备11、用户系统12后回流到循环水泵10,水循环系统的回水带压流体在循环水泵10的作用下,从用户系统12出来回流到循环水泵10进水管的水一部分进入到所述虹吸管6内,利用循环水泵10的瞬间高压,在本装置内部虹吸作用下,产生超低负压,产生后的负压在循环系统回水的压力作用下,能提高循环水泵10的流体压力,减小循环水泵10轴的功率,减小了循环水泵10电机的功率,最终达到了节约用电、降低能耗的目的,根据实验可以节能10%-30%。同时流经所述主流体通道I内的水一部分从所述喷流管5进入到所述增压室4、所述斜流调压管8和所述虹吸管6,在所述调压阀9调节控制下循环,可以促进虹吸作用,进一步减小了循环水泵10电机的功率,节约了用电,降低了能耗。
[0024]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提高了水泵的工作效率;2、减小了水泵的配用效率,达到了节约用电的目的;3、安全可靠,减小了水泵的工作噪音;4、减小了存气现象,系统效果更佳。
[0025]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虹吸装置的数量为2个,且所述虹吸装置对称分布在所述主流体通道I外。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本装置内部虹吸作用下,能进一步提高循环水泵10的流体压力,从而减小循环水泵10电机的功率,节约用电、降低能耗的效果更加明显。
[0026]实施例三:如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虹吸装置包括环绕设置在所述主流体通道I内的虹吸管6,所述虹吸管6与所述增压室4之间设有连通孔。使用时,将所述入水口法兰2与循环水泵10的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口法兰3与通向制冷或换热设备11的供水管连接即可运行。水循环过程中,流经所述主流体通道I内的水一部分从所述喷流管5进入到所述增压室4、所述虹吸管6,然后流到所述制冷或换热设备11,同样能够在内部虹吸作用下,提高循环水泵10的流体压力,减小循环水泵10轴的功率,减小了循环水泵10电机的功率,最终达到了节约用电、降低能耗的目的,而且结构更加简单。
[00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水泵虹吸增压装置,包括主流体通道,所述主流体通道的入水口端和出水口端分别连接有入水口法兰和出水口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体通道内设有增压室,所述主流体通道与所述增压室之间设有连通的喷流管,所述增压室连接有虹吸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泵虹吸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主流体通道外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穿过所述主流体通道与所述增压室连通,所述虹吸管的进水口端连接有虹吸管进水口法兰,所述增压室和所述虹吸管之间还设有压力调节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泵虹吸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连通所述增压室和所述虹吸管且倾斜设置的斜流调压管,所述斜流调压管上设有调压阀。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泵虹吸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装置的数量为I个。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泵虹吸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装置的数量为2个,且所述虹吸装置对称分布在所述主流体通道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泵虹吸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装置包括环绕设置在所述主流体通道内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与所述增压室之间设有连通孔。
7.如权利要求1、2、3或6所述的水泵虹吸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流管环绕设置在所述主流体通道内。
【文档编号】F04F10/00GK203441841SQ201320387306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日
【发明者】尹承孝, 尹哲 申请人:尹承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