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6877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所述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包括一级增压管道、二级增压管道与三级增压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增压管道包括三级加压仓、三级增压仓与三级喷射室,所述三级增压仓的直径小于所述三级加压仓的直径,所述三级加压仓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三级加压仓通过所述二次增压孔与所述二级增压仓连通,所述三级增压仓位于所述三级加压仓的下方并与之连通,所述三级增压仓通过所述三次增压孔与所述二级增压仓连通,并特别针对三级加压仓与环形喷射室的结构进行改进,极大的提高了循环水泵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原材料,外型美观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循环水泵的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中央空调、集中供热以及工业冷却等循环系统中,通常加装流体增压装置,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现有各类流体增压装置的结构和实现方式各不相同,它们或是结构复杂,影响增压效能;或是制造成本高,难以得到推广应用。如中国专利ZL200620147073.4公开了一种循环接入式流体增压装置,其特点是流体由低压舱经缩径增压进入高压舱,再经循环泵引出的高压流进一步增压后,从高压出口流出,从面实现流体增压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增压节能效果明显的自增压式的流体增压节能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包括一级增压管道、二级增压管道与三级增压管道,所述一级增压管道包括吸水口、法兰、喷射口以及内壳,所述吸水口与所述喷射口通过所述内壳相连形成一级增压仓,所述吸水口的两侧分别与法兰相连,所述内壳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的内孔,所述一级增压仓通过所述内孔与所述二级增压管道连通,所述二级增压管道包括由外壳与所述内壳相连形成的二级增压仓、喷射隔离圈与二级喷射口,所述喷射隔离圈设置于所述二级增压仓的底部,以形成环形喷射室,所述环形喷射室的内径小于所述二级增压仓的内径,所述外壳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的二次加压孔、三次加压孔与一个向上倾斜的三级喷射孔,所述三级增压管道包括三级加压仓、三级增压仓与三级喷射室,所述三级增压仓的内径小于所述三级加压仓的内径,所述三级加压仓通过所述二次加压孔与所述二级增压仓连通,所述三级增压仓位于所述三级加压仓的下方并与所述三级加压仓连通,所述三级增压仓通过所述三次加压孔与所述二级增压仓连通,所述三级喷射室包括一次喷射孔,所述三级喷射室位于所述三级增压仓下方并通过所述一次喷射孔与之连通,所述三级喷射室通过所述三级喷射孔与所述二级增压仓连通。
[0005]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口的内径沿所述一级增压仓的方向逐渐缩小直至与所述增压仓的内径相等。
[0006]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增压管道还包括水平衡隔离带,所述水平衡隔离带与所述内壳相连。
[0007]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喷射室的内径沿所述三次喷射孔的方向逐渐缩小直至与所述三次喷射孔的内径相等。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一次喷射孔的直径小于所述三级加压仓的直径。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原材料、外形美观的特点,在不改变水泵功率的情况下对流体有显著加速作用,并特别针对三级加 压仓与环形喷射室的结构进行改进,极大的提高了循环水泵的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说明:吸水口 1、法兰2、内壳3、二次加压孔4、二级增压仓5、三次喷射孔
6、水平衡隔离带7、外壳8、一次喷射孔9、一级增压仓10、二次喷射孔11、三级喷射室12、三次加压孔13、三级加压仓14、喷射口 15、三级增压仓16、内孔17、环形喷射室18、喷射隔离圈19、三级喷射孔20。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3]请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包括一级增压管道、二级增压管道与三级增压管道。所述一级增压管道、二级增压管道与三级增压管道的中心轴线为同一轴线,所述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为环形对称结构。
[0014]所述一级增压管道包括吸水口 1、喷射口 15以及内壳3。所述吸水口 I与所述喷射口 15通过所述内壳3相连形成一级增压仓10。所述吸水口 1、喷射口 15、一级增压仓10与内壳3的中心轴线为同一轴线。所述吸水口 I的两侧分别与法兰2相连,所述吸水口 I的直径沿所述一级增压仓10的方向逐渐缩小直至与所述增压仓10的直径相等。
[0015]所述喷射口 15的直径小于所述一级增压仓10的直径。
[0016]所述内壳3在其中心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的内孔17。所述一级增压仓10通过所述内孔17与所述二级增压管道连通。
[0017]所述二级增压管道包括由所述内壳3与外壳8所形成的二级增压仓5、两个对称分布的水平衡隔离带7、两个对称分布的喷射隔离圈19与两个对称分布的三次喷射孔6。所述两个水平衡隔离带7分别与所述内壳3相连。所述两个喷射隔离圈19分别沿中心轴对称设置于所述二级增压仓5的底部,所述两个喷射隔离圈19与内壳3及外壳8相连,从而形成了两个对称分布环形喷射室18,所述两个环形喷射室18的两个二次喷射孔11的直径小于所述二级增压仓5的直径,并且所述环形喷射室18的直径沿所述三次喷射孔6的方向逐渐缩小直至与所述三次喷射孔6的直径相等。
[0018]所述外壳8在中心轴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的二次加压孔4。所述外壳8在中心轴的两侧还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的三次加压孔13,所述三次加压孔13位于所述二次加压孔4的下方。所述外壳8在中心轴的两侧还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个沿水平方向向上倾斜的三级喷射孔20,所述三级喷射孔20位于所述三次加压孔13的下方。
[0019]所述三级增压管道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三级加压仓14、对称设置的两个三级增压仓16与对称设置的两个三级喷射室12,所述两个三级增压仓14对称分布在中心轴线的两侧,所述两个三级加压仓14通过同一侧的二次加压孔4与所述二级增压仓5连通;所述两个三级增压仓16对称分布在中心轴线的两侧,所述三级增压仓16与所述三级加压仓14连通,并通过同一侧的三次加压孔13与所述二级增压仓5连通;所述两个三级喷射室12对称分布在中心轴线的两侧,所述三级喷射室12通过一次喷射孔9与所述三级增压仓16连通,并通过同一侧的所述三级喷射孔20与所述二级增压仓5相连。
[0020]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通过所述吸水口 I沿一级增压仓10方向直径逐渐缩小实现一级增压,通过所述环形喷射室18的直径小于所述二级增压仓5的直径实现二次增压,优选所述环形喷射室18的直径沿所述三次喷射孔6的方向逐渐缩小直至与所述三次喷射孔6的直径相等的结构,增强二级增压效果,并通过所述三级增压仓16的直径小于所述三级加压仓14的直径实现三级加压增强三级增压效果,同时优选一次喷射孔9的直径小于三级加压仓14的直径。
[0021]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原材料、外形美观的特点,在不改变水泵功率的情况下对流体有显著加速作用,并特别针对三级加压仓16与环形喷射室18的结构进行改进,极大的提高了循环水泵的工作效率。
[002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流体增压装置包括一级增压管道、二级增压管道与三级增压管道,所述一级增压管道包括吸水口、法兰、喷射口以及内壳,所述吸水口与所述喷射口通过所述内壳相连形成一级增压仓,所述吸水口的两侧分别与法兰相连,所述内壳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的内孔,所述一级增压仓通过所述内孔与所述二级增压管道连通,所述二级增压管道包括由外壳与所述内壳相连形成的二级增压仓、喷射隔离圈与二级喷射口,所述喷射隔离圈设置于所述二级增压仓的底部,以形成环形喷射室,所述环形喷射室的内径小于所述二级增压仓的内径,所述外壳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的二次加压孔、三次加压孔与一个向上倾斜的三级喷射孔,所述三级增压管道包括三级加压仓、三级增压仓与三级喷射室,所述三级增压仓的内径小于所述三级加压仓的内径,所述三级加压仓通过所述二次加压孔与所述二级增压仓连通,所述三级增压仓位于所述三级加压仓的下方并与所述三级加压仓连通,所述三级增压仓通过所述三次加压孔与所述二级增压仓连通,所述三级喷射室包括一次喷射孔,所述三级喷射室位于所述三级增压仓下方并通过所述一次喷射孔与之连通,所述三级喷射室通过所述三级喷射孔与所述二级增压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口的内径沿所述一级增压仓的方向逐渐缩小直至与所述增压仓的内径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增压管道还包括水平衡隔离带,所述水平衡隔离带与所述内壳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喷射室的内径沿所述三次喷射孔的方向逐渐缩小直至与所述三次喷射孔的内径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喷射孔的直径小于所述三级加压仓的直径。
【文档编号】F04F5/02GK203453144SQ201320558487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韩美清 申请人:韩美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