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3968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卧式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
现有的卧式涡旋式压缩机,其电机与机体是分开的,且没有专门的润滑系统,因而气体容易泄漏、运转可靠性低(CN86105602)。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封闭的卧式涡旋式压缩机,其电机与机体同装于一个密闭型壳体内并设计了专门的油路机构,具有润滑充分,气体泄漏少、运转可靠的特点。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的说明。
涡旋转子(7)与涡旋定子(6)的涡旋型线相互成180°放置构成数对封闭压缩腔。偏心量为R的主轴(17)的中心线(24)成水平放置,主轴(17)与电机转子(26)固成一体,电机转子(26)转动时,具有偏心的主轴(17)便驱动涡旋转子(7)作平面运动,低压气体由吸气管(5)被吸入涡旋转子(7)与涡旋定子(6)构成的封闭压缩腔,经压缩后高压气体由涡旋定子(6)上的排气口(8)排至高压腔(30)内。高压腔(30)由机壳(13)、左端盖(9)、右端盖(28)所围的封闭腔组成。高压气体从排气口(8)排出后,通过涡旋定子(6)、支架(18)上的开孔(14)与支架(18)上的开孔(20)流出,并通过电机定子(25)、电机转子(26)的径向间隙(31)进入封闭腔的各部分,最后由排气管(29)排出。
涡旋转子上开孔(11)的左端与涡旋转子(7)、涡旋定子(6)所组成的数个封闭压缩腔中的某中间压缩腔导通,右端则与支架(18)、主轴(17)、涡旋转子(7)构成的空腔(4)相导通,使空腔(4)中的气体压力与中间压缩腔中气体的压力保持相等,故空腔(4)称为中间压力室。在高压腔(30)下部贮油槽(32)中的润滑油在压差(高压腔(30)与中间压力腔(4)之间的压差)作用下通过支架(18)上的上油孔(2)流向主轴上的开槽(21)中,主轴(17)上开有径向孔(33),该孔与槽(21)相通,轴(17)上的轴向开孔(16)的右端与孔(33)连通,左端则与涡旋转子(7)和主轴左端头围成的空腔(10)相通,空腔(10)是中间压力室(4)的一部分。到达空腔(10)的润滑油将沿着主轴(17)与涡旋转子(7)的径向间隙(12)流入中间压力室(4)中,在压力室(4)中润滑油与气体混合并通过涡旋转子(7)上的开孔(11)进入中间压缩腔,润滑压缩腔壁面后由排气口(8)排出,排出来的高压气体与润滑油的混合物在机壳(13)内分离,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落入贮油槽(32)内,少量未分离的润滑油则随高压气体一起由排气管(29)排出。轴(17)上的油槽(22)用于将进入槽(21)中的少量润滑油甩向滑动轴承瓦(23)的右端润滑此处的滑动轴承,油槽(22)应开在轴承瓦(23)之内,不应与高压腔(30)贯通。油槽(22)的旋向与主轴转向的要求是从轴的右端看时,若主轴(17)是逆时针转动(如图中ω所示),则槽(22)是左旋的。支架上的孔(1)用于润滑油槽的左右贯通,孔(1)与孔(2)可以不贯通,孔(2)的下端总是与油槽(32)中的润滑油相通。涡旋转子(7)的自转靠十字联轴节(15)限制,平衡块(3、27)用于平衡轴的旋转惯性力。滚动轴承(19)将支架(18)与主轴(17)支承起来。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将涡旋定子(6)、涡旋转子(7)、主轴(17)及与之配合的电机(25、26)封闭在机壳(13)内,因而气体泄漏完全消除;(2)在支架(18)、主轴(17)、涡旋转子(7)上配置了润滑油通道,因而润滑充分,可靠性高。
权利要求1.卧式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包括一涡旋定子(6)、与涡旋定子(6)的涡旋型线成180°放置的涡旋转子(7),与涡旋转子(7)滑动配合的偏心主轴(17),与主轴(17)相配合的电机转子(26)、电机定子(25),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所说的涡旋定子(6)、涡旋转子(7)、主轴(17)、电机(25、26)封闭在机壳(1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机壳(13)下部的贮油槽(32)通过支架(18)上的开孔(2)、主轴(17)上的开孔(33、16)与中间压力室(4)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主轴(17)上开有与间隙(21)相连通的油槽(22),所说的间隙(21)与开孔(33)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涡旋转子(7)上布置一开孔(11),开孔(11)的一端与涡旋转子(7)和涡旋定子(6)所组成的压缩腔中的中间压缩腔相通,另一端与中间压力室(4)相通。
专利摘要卧式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包括一涡旋定子、与涡旋定子相配合的涡旋转子及与涡旋转子滑动配合的偏心主轴、电机,整个压缩机构及电机封闭在一机壳内,并在主轴、涡旋转子及支架上布置有润滑机构,具有润滑充分、气体泄漏少、运转可靠的特点。
文档编号F04C18/04GK2130213SQ9222473
公开日1993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19日
发明者郁永章, 李连生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