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送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806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送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电动送风机,尤其有关于适于电清扫机中,消除叶轮与空气通路之干扰作用所发生之杂音(以下简称为NZ音),而成为静音化结构之电动送风机。
电清扫机,从小型化,高性能化等观点看,通常使用扇翼片组高速旋转,由此提高风量与真空压力之构造之电动送风机。
此种电动送风机之马达框架(motor frame)为,以密闭状安装中央部分设置吸气口之机壳(casing)。并且,在机壳中内装具有固定在马达轴之多个叶片(blade)之离心型之叶轮。
马达框架与叶轮之间设置散风器(diffuser),在该散风器之外周部,将形成由叶轮叶出之空气引导器(air guide),由向外周扩大之方式配置。
再者,在形成该空气引导器之散风器之里面,形成由空气通路流出之空气向马达吸气孔引导之回风通路。
依据前述构成,叶轮旋转,空气向空气通路吐出时吸气口侧成为负压(真空状态),由此灰尘等被吸至清扫机内部。
但是,此种电动送风机,经由叶轮与空气通路之干扰作用,依存于叶轮之叶片数(N)与转速(Z)之乘积而发生之噪音(noise)(以下简称为NZ音)成为问题。
对于此等问题,在日本专利公开特开昭61-207899号公报中,说明空气通路之散风器部设置小孔,由该小孔吸音NZ音而施行静音化之技术(尤其参照该公报图2及图3)。
但是,为获得充分之静音效果,小孔必须具有某一程度之容积,但在前述构成设如使小孔容积增大时,回风通路之通路面积减少,由此引起送负效率降低之问题。
再者,小孔仅能设置于马达轴方向,构造上难于确保足够之容积。
再者由于小孔之容积受到限制,在实用性马达尺寸之清扫机中,静音效果只能对于高频率期待,对于低频率无法期待静音化。
在此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小孔之容积不受回风通路之通路面积之限制而可以任意设定之同时,由可以任意选择其形状之方式得到充分之NZ音之静音化之电动送风机。
再者,在前述以往之电动送风机中,由小孔引起之NZ音之消音效果为,仅对于由该小孔之空间容积所决定之频率有效。由于此可以明了,在于改变马达之转速使吸引力调整可能之方式构成之电动送风机为,转速改变时NZ音之频率亦变化,无法对于全部之频率(亦即,全部之转速)获得静音效果。
在此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对于多个转速亦可以发挥静音效果之消音机能之电动送风机。
再者,在于前述以往之电动送风机之构成中明了,面向空气通路之一侧之小孔之形状为,由于大约以直角形成,经由流通于空气通路之空气使该空气通路之压力高于小孔内之压力,由此引起空气侵入小孔内,或空气流在通路侧小孔之端部受到扰乱而发生空腔杂音(cavitynoise)。或者引起降低空气之吐出效率(或电动送风机之使用率)等问题。
在此本发明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抑制此种空腔杂音之发生之同时,可以改善空气之吐出效率之电动送风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送风机,其特征是具备离心型之叶轮;形成流通由该叶轮吐出之空气之空气通路之散风器,
覆盖前述叶轮及空气引导器之风扇机壳;设置在对于前述风扇机壳之前述空气通路之处之贯穿孔;以及具有经由该贯穿孔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一定容积之空间而覆盖前述风扇机壳之消音器。
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消音器,具备中央部具有空气之吸气口,且该吸气口之空气入口侧之角部有被倒角成圆形之整流部。
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消音器,具备经由前述贯穿孔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多个消音室。
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贯穿孔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多数个消音室,经由设置在分割室间之棱之切口部连通。
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多个消音室具有不同之空间容积,而且空间容积小之消音室设置于前述贯穿孔侧,由前述切口部依序分别连通于具有大的空间容积之消音室。
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贯穿孔具备为减轻流动于前述空气通路之空气与贯穿孔之间之干扰之干扰防止部。
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干扰防止部之前述空气之下流侧形状形成比上流侧形状更为圆滑。
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对应于前述空气通路,设置有防止流动于前述空气通路之空气流入前述消音部之同时,使前述消音室与前述空气通路进行音响方式耦合之音响传送部。
一种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具备离心型之叶轮;形成流出由该叶轮吐出之空气之空气通路之散风器,覆盖前述叶轮及空气引导器之同时,具有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所定容积之空间部之消音器;以及以及覆盖前述消音器之风扇机壳,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风扇机壳具有空气之吸气口,该吸气口之空气入口侧角部有被倒角成圆形之整流部。
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具备经由前述贯穿孔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多个消音室。
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经由前述贯穿孔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多个消音室为,通过设置分割室间之棱之切口部连通。
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多个消音室具有不同空间容积,而且空间容积小之消音室设置于前述贯穿孔侧,由前述切口部依序分别连通于具有大的空间容积之消音室。
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贯穿孔具备减轻流动于前述空气通路之空气与前述贯穿孔干扰之干扰防止部。
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干扰防止部之前述空气之下流侧形状,形成比上流侧形状更为圆滑。
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对应于前述空气通路,设置有防止流动于前述空气通路之空气流入于前述消音室之同时,使前述消音室与前述空气通路进行音响方式耦合之音响传送部。
本发明为考虑及前述点,本发明之电动送风机为,具备离心型之叶轮,以及形成由该叶轮吐出之空气流出之空气通路之散风器,以及覆盖前述风扇翼片组及空气引导器之风扇机壳(fan case)等之同时,具有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预定空间容积之消音空间之消音器为特征。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依据此构成时,消音空间之空间容积成为可能自由设定,由此可以使叶轮与空气通路之干扰作用所发生之噪音即使对于可听频率亦可以充分静音化。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具有本发明之第1实施例之电动送风机之清扫机之剖面图,(a)为纵向剖面图,(b)为横向剖面图。
图2是放大图1(a)之电动送风机部分之部分纵向剖面图。
图3表示图2之电动送风机之构造之部分剖面图。
图4是图3中之电动送风机卸下风扇机壳时之上面图。
图5表示图3之消音器之构成图,(a)为底面图,(b)为含有(a)之A-A箭头剖面之侧视图。
图6表示消音孔与空气通路之关系之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7表示本发明之第2实施例之电动送风机之构造之部分剖面图。
图8表示图7之消音器之构成图,(a)为底面图,(b)为(a)之A-A箭头剖面图。
图9表示具有本发明之第3实施例之电动送风机之清扫机之剖面图,(a)为其纵向剖面图,(b)为其横向剖面图。
图10是图9(a)之电动送风机部放大之部分纵向剖面图。
图11表示图10之电动送风机之构造之部分剖面图。
图12是剖开图11之风扇机壳及消音器之部分剖面之分解斜视图。
图13表示消音孔与空气通路之关系之部分剖面图。
图14表示本发明之第4实施例之电动送风机之构造之部分剖面图。
图15表示图14之消音器之构成图,(a)为底面图,(b)为(a)之A-A箭头剖面之侧视图。
图16表示本发明之第5实施例之电动送风机之构造之部分剖面图。
图17表示图16之消音器之构成之上面图。
图18表示大小消音室之消音效果之音场解析图。
图19表示图16之消音器之其他构成例之斜视图。
图20表示图16之消音器之另一构成例之斜视图。
图21表示本发明之第6实施例之电动送风机之构造之部分剖面图。
图22表示图21所示消音器之构成例之上面图。
图23表示图21所示消音器之构成例之上面图。
图24表示本发明之第7实施例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详细表示干扰防止部之形状之图。
图25表示图24之干扰防止部之另一构成例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26表示图24之干扰防止部之另一构成例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27是具备图26之干扰防止部之消音器之部分剖面斜视图。
图28本发明之第8实施例之叶轮具备干扰防止部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29表示图28之干扰防止部之另一构成例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30表示图28之干扰防止部之另一构成例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31(a)为具备图30之干扰防止部之风扇机壳之上面图,(b)为由(a)之B-B线剖开之部分斜视图。
图32具备图28之干扰防止部之风扇机壳之上面图。
图33表示具有图32之干扰防止部之风扇机壳之上面图。
图34本发明之第9实施例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说明形成于消音器之附有空气流入防止功能之音响传送部之详细构成图。
图35表示图34之音响传送部之另一构成例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36表示图34之音响传送部之另一构成例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37表示图34之音响传送部之另一构成例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38表示图34之音响传送部之另一构成例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39本发明之第10实施例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说明形成于风扇机壳之附有空气流入防止功能之音响传送部之详细构成之图。
图40表示图39之音响传送部之另一构成例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41表示图39之音响传送部之另一构成例之电动送风机之部分放大剖面图。
本发明之第1实施例参照图1-6说明。如图1(a)之纵向剖面图,图1(b)之横向剖面图,以及图2之部分放大纵向剖面图所示,本发明之电清扫机为,具有本体上机壳2与本体下机壳3,此等合成形成清扫机之外形,其内部经由通气口6设置集尘室5与送风机收容室8。
在集尘室5之前部,设置以装卸自如安装吸入软管这之吸入口部16,其后部,则由具有通气性之纸袋构成之过滤器(filter)13以装卸自如设置。再者,在集尘室5之上部,以启闭自如设置集尘盖4,经由该集尘盖4之启闭可以换装过滤器13。
另一方面,在送风机收容室8,设置经由配线15供给电力之电动送风机100,其后部则设置排气口7。
再者,电动送风机100为,经过环状缓冲体12相接于通气口6,由此使所吸入之空气经由通气口6吸气之同时,缓冲由机壳向马达传递振动及由马达向机壳传递振动等。
电动机100为,如图3所示,以马达部110,散风器120,风扇翼片组150,风扇机壳130及消音器140做为主要构成。并且图3之右半部表示剖面,左半部表示侧视图。
马达部110为,具有由马达框架111所覆盖之马达114,散风器120经由小螺钉124固定于马达框架111。再者在马达轴112,具有多个离心型之叶片151之叶轮150使用螺钉与螺帽113固定。
图4为,表示卸下风扇外壳130之状态下之电动送风机100之上面图。并且在图4,后述之消音孔141由虚线表示而做为参考。
在散风器120,设置多个对于风边扩大配置之空气引导器122,与风扇机壳130共同形成空气通路121。再者,在设置该空气引导器122之散风器120之里面,设置回风通路123。
风扇机壳130,由镀锌铁板等金属所构成,大约包接叶轮150之同时,紧密接合于马达框架111以保持密封状态。由于此由空气通路121所送出之空气向回风通路123流通,由此提升送风效率。
图5表示消音器140之构成之图,图5(a)为表示该消音器140之底面图,图5(b)为包括图5(a)之中A-A箭头剖面图之侧视图。
此等图所示之消音器140为,由覆盖风扇机壳130之上面而紧密接合设置于风扇机壳130,并且具有预定之空间容量之消音部之消音孔141对应于各空气通路121设置。
图6为详细表示消音孔141之空气通路121之关系之部分放大图。并且,消音孔141与空气通路121为,经由设置在风扇机壳130之贯穿孔131连通。
再者消音器140为,参照图3可以明了,空气流入侧面由平面构成,设置在其中心之吸气口115之角部形成圆型而设置可以整流吸气之空气流通之整流部。
具备前述构成之电动送风机之清扫机动作而使叶轮150旋转时,叶片151使空气向空气通路121吐出。由于此,吸气口115侧成为真空状,经过过滤器13及吸入软管吸入含有灰尘之空气。该灰尘等为,经过过滤器13之过滤作用(filtering)而仅使空气由吸气口115吸气。
此时由叶轮150之叶片151吐出之空气为,对于空气通路121互相发生干扰作用,结果成为含有比例于叶轮150之叶片151数与转速之乘积之NZ音之空气流。为减低此种NZ音,必须有对应于该NZ音之频率之容积之消音部。
在此本实施例为,设置具有消音孔141之消音器140。再者,该消音器140为,由对于回风通路123之构成不发生影响之状态下可以自由设定消音孔141之空间容积之方式,覆盖风扇机壳130上面紧密接合设置。由于此,消音孔141之空间容积为,无关于回风通路123之状态下设定,因此可以设置为对应于NZ音之频率之空间容积之消音孔141而获得充分之静音效果。
其次,参照图7,8说明本发明之第2实施例。并且,关于前述第1实施例之构成使用相同符号而省略重覆之说明。
第1实施例中,消音部使用圆孔形状之消音孔。本实施例之消音部为,由连通于空气通路在消音器内凹状形成之消音室构成之一点为特征。
图7为表示具有此种消音部之电动送风机110之构成之图,右半部表示剖面,左半部表示侧视图。再者,图8表示消音器140之构成之图,图8(a)表示该消音器140之底面图,图8(b)表示图8(a)之A-A箭头剖面图。
消音室144为,成为经由棱(rib)145隔开,分别经由设置在空气通路121与风扇机壳130之贯穿孔131连通之构成。由于此将消音器140以体积上有效利用而形成消音部,因此可以使形成方向或空间容积对应于所发生之NZ音之频率任意设定。
如此,经由设置空间容积可以自由设定之消音部,可以获得使经由叶轮150与空气通路121之干扰作用而发生噪音对于可听频率亦可以充分发挥静音效果之电动送风机。再者,经由使吸气口115之空气流入侧角部形成为圆部而成为空气整流部,因此使空气之流通圆滑化,该点亦可以获得防止发生噪音与电动送风机之工作率之改善之效果。
其次本发明之第3实施例表示于图9-13,第4实施例表示于图14,15。在表示此等实施例之各图中,表示前面之第1实施例之图1-6,表示第2实施例之图7,8之构成之分别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不同于前第1,第2实施例所示构成之点为,覆盖消音器140设置风扇机壳130之一点。
亦即,对应于第1实施例之第3实施例中,图12,13比较图3,6即可以了解,具有第1实施例之相同消音孔141之消音器140紧密配置在风扇机壳130之内侧。再者,对应于第2实施例之第4实施例中,图14,15比较图7,8图即可以了解,具有第2实施例之相同消音室144之消音器140紧密配置于风扇机壳130之内侧。但是,该第4实施例中,由沿着叶轮150之上面形状形成之消音器下面壁140a与风扇机壳130之上面壁形成消音室144。当然,该消音室144为,具有连通孔133而连通于空气通路123。
本发明之第3,第4实施例为如此构成,与前面之第1,第2实施例同样作用,发挥相同之效果。亦即,叶轮150旋转时,叶片151使空气向空气通路121吐出。由于此,吸气口115侧成为真空,经由过滤器13及吸入软管吸引含有灰尘等之空气。该灰尘等,经过过滤器13之过滤作用而仅有空气由吸气口115吸气。此时由叶轮150之叶片151吐出之空气为,对于空气通咱121干扰,由此成为含有叶轮150之叶片151数与转速之乘积成比例之NZ音之空气流。但是,经由设置消音器140,该NZ音之能量为由消音孔141或消音室144所吸收。由此静音化。再者,消音孔141或消音室144之空间容积为,无关于回风通路123而对应于所发生之NZ音之频率自由设定其容容因此可以获得充分之静音效果。
其次本发明之第5实施例表示于图16-20。在此等图中,表示前面之第4实施例之图14,15之构成之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不同于前面之第4实施例之构成之点为,消音室141分割为由大小2个空洞构成之消音室141a,141b而构成消音器140之一点。
马达部110为,具有由马达框架111覆盖之马达,散风器120经由小螺钉124固定于马达框架111,再者对于马达轴112经由螺帽113与螺栓将具有多个离心型之叶片151之叶轮150固定之一点相同于第4实施例。
图17为表示消音器140之上面图,该消音器140为在风扇机壳130上与该风扇机壳130紧密接合设置,并且具有小空间容积之小消音室141a及具有大空间容积之大消音室141b以陵拇146a分割设置。
再者,小消音室141a为,设置在对于大消音室141b具有圆盘形状之消音器140之外周侧。贯穿孔131为配置在小消音室141a内,该贯穿孔131对应于空气通路121设置。
再者,分割小消音室141a与大消音室141b之棱146a为,设置切口部147,由此使小消音室141a与大消音室141b连通。
依据此种构成时,可以获得即使对于马达转速变化,产生不同频率之NZ音之情况可以发挥静音效果之电动送风机。亦即,电清扫机为由马达之转速变化对应于吸引力之调整,但马达之转速变化时NZ音之产生频率亦变化。另一方面,为提高消音效果,必须使消音室141之空间容积所决定之频率与NZ音之频率大致成为同一值,仅由1个消音室对于不同频率之NZ音无法提升消音效果。
在此本案发明为,经由设置多个不同空间容积之消音室,由小消音室41a之空间容积消音相对应之频率之NZ音,另又经过切口部147由大消音室141b之空间容积消音相对应之频率之NZ音,由此可以对应于马达转速之变化。
图18为解析本发明之效果之结果。其中纵坐标表示音压比P,横坐标表示频率f,在于频率为1-12KHz之范围与4-5KHz之范围中,音压比减小。此为表示由消音室141之消音效果,4-5KHz之范围之消音为由空间容积小之小消音室141a所作用者,1-2KHz之范围之消音为由空间容积大之大消音室141b所作用。
经由前所述,可以将多个频率之NZ音消音,因此即使在马达之转速变化之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消音效果。
并且,在前述实施例表示,贯穿孔131为对于1个空气通路121设置1个,该贯穿孔131连通于小消音室141a,并且该小消音室141a经由切口部147连通于大消音室141b之一例。
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前述构成,可以由图19所示对于1个空气通路121设置2个贯穿孔132(132a,132b),再者各贯穿孔132将由棱(rid)146b所分割之不同空间容积之中消音室143b与大消音室143c分别连通于贯穿孔132之构成。此种情况下消音室143为,由中消音室143b与大消音室143c所构成。
再者如图20所示,亦可以在分割中消音室142b之棱146b设置切口部147而使其连通于小消音室143a。此种情况为由小,中,大消音室143a,143b,143c形成消音室143。
其次,本发明之第6实施例依扭图21-23说明。此等图中,前面之表示第2实施例之图7,8之构成之同一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不同于前述第2实施例之构成之点为,前述第5实施例同样之消音室141分割为由大小2个空洞构成之消音室141a,141b由此构成消音器140。
亦即,本实施例之消音室140为,如图21,22所示,具备由小消音室144a与大消音室144b所构成之消音室144,小消音室144a为连通于贯穿孔133,再者小消音室144a为经由设置在棱146c之切口部147连通于大消音室144b。并且,切口部147为设置在风扇机壳130相接触之面上。
经由此种构成,由小消音室144a之空间容积所决定之频率成分之NZ音经过贯穿孔133由该小消音室144a消音,再者大消音室144b之空间容积所决定之频率成分之NZ音经由切口部147由该大消音室144b消音。如此多个频率之NZ音被消音之结果,即使在马达之转速变化之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消音效果。并且,小消音室与大消音室之配置为,如前所述之贯穿孔侧宜成为小消音室。
但是前述实施例中,说明消音器140为,对于1个空气通路121设置1个贯穿孔133,小消音室144a连通于贯穿孔133,再者大消音室44b经由切口部147连通于小消音室144a之一例。但是,不限定于此种构成,如第23图所示对于1个空气通路121设置2个贯穿孔134(134a,134b),再者亦可以成为各贯穿孔134由棱146d分割之不同空间容积之小消音室145a与大消音室145b所构成。此种情况下消音室145为,由小消音室145a与大消音室145b所构成。再者,如第20图所示,在棱146d设置切口部,形成小、中、大消音室亦可,如此具有不同空间容积之消音室之室数为,可以对应于马达之转速之变化适宜设定。
其次本发明之第7实施例依据图24-27说明。在此等图中,前面之第5实施例所示之16-20图之同一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不同于前面之第5实施例所示构成之点为,由连通消音室141与空气通路121之方式设置之贯穿孔131之面对空气通路121之端部形成圆形状,由此形成空气通咱121与贯穿孔131圆滑连接之干扰防止部131a之一点。
在此种构成,通过空气通路121之空气之NZ音由消音室41吸收而静音化之一点为,同于前述第5实施例。此时如果空气接触及贯穿孔131之端部时,该空气之流动受到干扰而产生空腔杂音(cavitynoise)。本实施例之图2所示构成便为,为防止该空气之湍流,使空气通路121侧之贯穿孔131之端部成为圆滑之圆形而形成干扰防止部131a。
亦即,空腔杂音为,经由流动之空气使空气通路121与贯穿孔131(或小消音室141a)之压力平衡崩溃,贯穿孔131侧成为低压,此种结果流动之空气流入贯穿孔131侧,该空气之流动受到扰乱而产生。并且,当该压力平衡急激产生时发生甚大空腔杂音。
但是,如本实施例所示,经由贯穿孔131与空气通路121圆滑连接之方式形成干扰防止部131a,可以使该压力平衡之变化缓慢而防止或抑制空气流动之湍流。经由此,空腔杂音之发生受到防止或抑制,流动之空气之阻力亦减少,因此可以改善空气之吐出效率(或电动送风机之工作率)。
并且,做为干扰防止部131a之形状,不限定于前述形状,只需要成为贯穿孔131与空气通路121之压力平衡缓慢减小之构成即可。例如,可以成为向图25所示之贯穿孔131之空气通路121侧扩大之锥(taper)形状之干扰防止部131b。再者,亦可以成为图26,27所示,具有流线形之开口形状之同时,空气通路侧之形状平滑形成之干扰防止部131c。在此,图27(a)为消音器140由空气通路121侧所看时之部分剖面斜视图,图27(b)为图27(a)之A-A部分之部分剖面图。其中N为空气通路侧,S为消音室侧。并且,流线形之干扰防止部131c为,如图27中虚线箭头所示沿着空气之流动方向延伸之构成。
其次本发明之第8实施例使用图28-33说明。此等图中,前述第6实施例所示之图21-23之构成之同一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不同于前述第6实施例之构成之点为,图82为,设置在风扇机壳130之贯穿孔132向消音室141圆滑折曲加工而形成干扰防止部132a之一点。
经由此,通过空气通路121之空气之湍流为,经由该干扰防止部132a受到防止或抑制,可以防止空腔杂音之发生,由此可以改善空气之吐出效率(或电动送风机之工作率)。
并且,做为干扰防止部之形状不限定于前述构成,只需为可以缓和空气通路121与贯穿孔132之压力平衡者即可。
例如,如图29所示风扇机壳130在消音室141侧形成凹陷之干扰防止部133a,其中形成贯穿孔132亦可。此时,干扰防止部132b由于形成为半球状,急激之压力变化受到缓和而可以防止或抑制空腔杂音之发生。
并且,半球状之干扰防止部132b内设置贯穿孔132时,宜由贯穿孔132中心对于干扰防止部132b之中心向空气之流动方向之上流侧偏移位置设置。
图30为,举例表示此种干扰防止部之构成之图,再者图31为设置贯穿孔132之风扇机壳130之上面图,图31(b)为表示(a)中A-A部分之剖面图。并且,图31(b)中之虚线箭头,表示空气之流动方向x,N表示空气通路侧,S表示消音室侧。
干扰防止部132c为,经由消音室141侧形成半球状之凹陷形成,其中心与贯穿孔132之中心,向空气流之上流侧偏移位置设置。
经由此,空气通路121与贯穿孔132之压力平衡受到缓和,可以防止或抑制空腔杂音之发生之同时流动之空气之阻力亦减少,因此可以改善空气之吐出效率(或电动送风机之工作率)。
并且,贯穿孔132之中心由干扰防止部132c之中心向空气之流动之上流侧偏移之理由为,所流动之空气之湍流在通过贯穿孔132时增大,该点即为防止之重点。
再者,如图32所示可以设置干扰防止部132d。该干扰防止部132d,向消音室141侧凹陷,而且,具有向空气之下流侧逐渐向外周方向延伸之剖面大约半圆形状,在该凹陷部之上流部分形成贯穿孔。
图33为,设置图32之干扰防止部132d之风扇机壳130之上面图,干扰防止部132d为具有前所述向空气之下流侧逐渐向外周方向延伸之剖面大约半圆形状,贯穿孔132取位置在其上流侧。
由于此,空气通处121与贯穿孔132之压力平衡受到缓和,可以防止或抑制空腔杂音之发生之同时所流动之空气之阻力亦减少,因此可以改善空气之吐出效率(或电动送风机之工作率)。
如此,干扰防止部设置于空气通路与贯穿孔之间,经由缓和空气通路与贯穿孔之压力平衡,可以防止或抑制贯穿孔所引起之空气流动之湍流,由此可以防止或抑制空腔杂音之发生。
加之,经由抑制流动空气通路之空气之湍流,对于空气流动之阻力减小,由此可以改善空气之吐出效率或电动送风机之工作率。
其次,本发明之第9实施例使用图34-38说明。图34中,表示前面之第5实施例之图16-20之构成之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不同点为,形成防止由空气通路121向小消音室141a流入空气而仅传递NZ音之音响传送部135之一点。
此种音响传送部135为,成为对于第5实施例之贯穿孔131之空气通路121侧贴附树脂等所组成之薄膜(film)135a之构成。
经由此种构成,通过空气通路121之空气之音响能量为,经过音响传送部135由消音室141吸收而静音化。此时设如无薄膜135a,由于空气以高速流通于空气通路121,该空气通路121之压力升高,结果使空气通路121与消音室141之压力平衡崩溃。此种结果,流动之空气侵入于消音室141,该空气之流动受到扰乱而发生空腔杂音。但是经由本实施例所示之设置薄膜135a形成音响传送部135,NZ音响消音室141传达而消音之另一方面,经由薄135a防止空气流之湍流,防止空腔杂音之发生,所流动之空气之阻力减少之结果,改善空气之吐出效率(或电动送风机之工作率)。
并且,音响传送部135之构成为,防止由空气通路121向消音室141流入空气,只需仅传达音响,在此可以采用种种之构成。
例如,如图35-37所示,音响传送部135为,经由在前面之孔131留下消音器之壁面之一部分,可以不使用薄膜135a形成。亦即,图35为表示在空气通路121侧,图36为表示在中间部分,图37为表示在消音室141侧,分别将消音器140之壁面之一部分做为薄面135b,135c,135d留下而形成音响传送部135之情况。并且,如此留下之薄面部分发挥防止流入空气及传达音响之机能。当然,此种情况亦可以成为形成贯穿孔后由薄面填孔之构成。
再者,可以如图38所示形成于消音器之贯穿孔由设置于消音室141侧之氨基甲酸脂(urethane)等吸音材料135e填充而构成音响传送部135。
其次,本发明之第10实施例使用图39-41说明。图39中,表示前面之第6实施例之图21之构成之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不同点为,与前述第9实施例同样形成防止由空气通路121向小消音室141a流入空气而仅传达NZ音之音响传送部135之一点。
亦即,在图39所示例中,由覆盖叶轮150之方式配置消音器140之关系上,经由设置在风扇机壳130之贯穿孔与封闭该贯穿孔之树脂等等膜135f形成音响传送部135。经由此,NZ音为向消音室传达而静音化之同时,通过空气通路121之空气为防止向消音室141之流入而防止空腔杂音之发生之同时,亦改善空气之吐出效率(或电动送风机之工作率)。
并且,做为音响传送部135之构成不限定于前所述,例如图40所示在风扇机壳130与空气通路120之间配置封闭贯穿孔之薄膜135g,或如图41所示经由氨基甲酸脂(urethane)等材料135h封闭贯穿孔而构成音响传达部135。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送风机,其特征是具备离心型之叶轮;形成流通由该叶轮吐出之空气之空气通路之散风器,覆盖前述叶轮及空气引导器之风扇机壳;设置在对于前述风扇机壳之前述空气通路之处之贯穿孔;以及具有经由该贯穿孔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一定容积之空间而覆盖前述风扇机壳之消音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消音器,具备中央部具有空气之吸气口,且该吸气口之空气入口侧之角部有被倒角成圆形之整流部。
3.如权利要求1项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消音器,具备经由前述贯穿孔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多个消音室。
4.如权利要求3项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贯穿孔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多数个消音室,经由设置在分割室间之棱之切口部连通。
5.如权利要求4项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多个消音室具有不同之空间容积,而且空间容积小之消音室设置于前述贯穿孔侧,由前述切口部依序分别连通于具有大的空间容积之消音室。
6.如权利要求1项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贯穿孔具备为减轻流动于前述空气通路之空气与贯穿孔之间之干扰之干扰防止部。
7.如权利要求6项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干扰防止部之前述空气之下流侧形状形成比上流侧形状更为圆滑。
8.如权利要求1项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对应于前述空气通路,设置有防止流动于前述空气通路之空气流入前述消音部之同时,使前述消音室与前述空气通路进行音响方式耦合之音响传送部。
9.一种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具备离心型之叶轮;形成流出由该叶轮吐出之空气之空气通路之散风器,覆盖前述叶轮及空气引导器之同时,具有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所定容积之空间部之消音器;以及以及覆盖前述消音器之风扇机壳,
10.如权利要求9项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风扇机壳具有空气之吸气口,该吸气口之空气入口侧角部有被倒角成圆形之整流部。
11.如权利要求9项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具备经由前述贯穿孔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多个消音室。
12.如权利要求11项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经由前述贯穿孔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多个消音室为,通过设置分割室间之棱之切口部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项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多个消音室具有不同空间容积,而且空间容积小之消音室设置于前述贯穿孔侧,由前述切口部依序分别连通于具有大的空间容积之消音室。
14.如权利要求9项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贯穿孔具备减轻流动于前述空气通路之空气与前述贯穿孔干扰之干扰防止部。
15.如权利要求14项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前述干扰防止部之前述空气之下流侧形状,形成比上流侧形状更为圆滑。
16.如权利要求9项所记载之电动送风机,其特征为;对应于前述空气通路,设置有防止流动于前述空气通路之空气流入于前述消音室之同时,使前述消音室与前述空气通路进行音响方式耦合之音响传送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送风机,其具备离心型之叶轮、形成流通由前述叶轮吐出之空气之空气通路之散风器,以及覆盖前述叶轮及空气引导器之风扇机壳等,连通于前述空气通路之具有一定空间容积之消音空间之消音器设置于风扇机壳之上部或下部,由此,消音空间之空间容积可以自由设定,结果将由叶轮与空气通路之干扰作用所产生之噪音对于可听频率可以充分静音化。
文档编号F04D29/66GK1163357SQ97103720
公开日1997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7日
发明者岩竹诚, 越智秀喜, 藤原祐儿, 土田英也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