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柱塞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075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实心柱塞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油田采油机械设备,特别是一种实心柱塞抽油泵。
在现有的抽油泵中,一般是在柱塞上安装出油阀,流体从柱塞中通过。当抽油泵直径较小时,受尺寸限制,阀球、流道较小,阀球会失灵,造成泵不工作。由于泵小,它的截面惯性矩小,抗拉压能力低,泵下不能带封隔器进行分层采油。常规泵也不具备防砂功能,不能在高含砂井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实心柱塞抽油泵,通过改变流道使其阀球直径不受泵直径限制,受力部件刚度大,有沉砂通道,可增大阀球直径,可带封隔器分层采油,可在高含砂井上生产,从而提高小泵径抽油泵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柱塞、泵筒、加长管、外管、分流接头、出油阀、隔流管、进油阀、特殊接头组成。柱塞是实心的,为减少加工成本,与柱塞配合的泵筒设计成短泵筒,泵筒下部为加长管,加长管下部联接分流接头,分流接头下部联接出油阀,出油阀外部为隔流管,隔流管上部联接分流接头,下部联接进油阀,进油阀下部联接特殊接头,泵筒、加长管、分流接头、隔流管、进油阀外部为外管,外管下部联接特殊接头。柱塞上行时,流体由下至上经特殊接头、进油阀、隔流管与出油阀的环形通道、分流接头的旁通道进入泵内。柱塞下行时,流体从上至下经分流接头的旁通道、隔流管与出油阀的环形通道、出油阀、分流接头的中通道,排入泵筒、加长管、分流接头、隔流管与外管形成的沉砂通道。液体从沉砂通道向上排出,砂子经沉砂通道沉入泵下的尾管。带封隔器分层采油时,外力由外管承担,高含砂井停抽时,沉砂经沉砂通道、特殊接头沉入泵下。
本实用新型是实心柱塞抽油泵,通过改变流道后柱塞上不安装出油阀,使其阀球直径不受泵直径限制,可增大阀球直径,因而阀球工作灵活可靠;受力部件为外管,刚度大,不怕拉压,可带封隔器分层采油,有了沉砂通道,可在高含砂井上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给出。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心柱塞抽油泵结构剖视图。图中1是柱塞,2是泵筒,3是加长管,4是外管,5是分流接头,6是出油阀,7是隔流管,8是进油阀,9是特殊接头,即本实用新型由柱塞1、泵筒2、加长管3、外管4、分流接头5、出油阀6、隔流管7、进油阀8、特殊接头9组成。柱塞1是实心的。为了减少加工成本,与柱塞1配合的泵筒2设计成短泵筒,泵筒2下部为加长管3,加长管3下部联接分流接头5,分流接头5下部联接出油阀6,出油阀6外部为隔流管7,隔流管7上部联接分流接头5,下部联接进油阀8,进油阀8下部联接特殊接头9,泵筒2、加长管3、分流接头5、隔流管7、进油阀8外部为外管4,外管4下部联接特殊接头9。柱塞1上行时,流体从下至上经特殊接头9、进油阀8、隔流管7与出油阀6的环形通道C、分流接头5的旁通道A进入泵内。柱塞1下行时,流体从上至下经分流接头5的旁通道A、隔流管7与出油阀6的环形通道C、出油阀6、分流接头5的中通道B,排入泵筒2、加长管3、分流接头5、隔流管7与外管4形成的沉砂通道D。液体从沉砂通道D向上排出,砂子经沉砂通道D沉入泵下尾管。带封隔器分层采油时,外力由外管4承担,高含砂井停抽时,沉砂经沉砂通道D、特殊接头9沉入泵下。
权利要求1.一种实心柱塞抽油泵,由柱塞(1)、泵筒(2)、加长管(3)、外管(4)、分流接头(5)、出油阀(6)、隔流管(7)、进油阀(8)、特殊接头(9)组成,其特征是泵筒(2)、加长管(3)下部联接分流接头(5),分流接头(5)下部联接出油阀(6),出油阀(6)外部为隔流管(7),隔流管(7)上部联接分流接头(5),下部联接进油阀(8),进油阀(8)下部联接特殊接头(9),泵筒(2)、加长管(3)、分流接头(5)、隔流管(7)、进油阀(8)外部为外管(4),外管(4)下部联接特殊接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心柱塞抽油泵,其特征是柱塞(1)为实心体。
专利摘要一种油田采油用实心柱塞抽油泵,其特征是泵筒、加长管联接分流接头,分流接头下部联接出油阀,出油阀外部为隔流管,隔流管上部联接分流接头,下部联接进油阀,进油阀下部联接特殊接头,泵筒至进油阀外部为外管,外管内为液流和沉砂通道。通过改变流道后柱塞上不安装出油阀,使其阀球直径不受泵直径限制,可增大阀球直径,因而阀球工作灵活可靠,受力部件为外管,刚度大,不怕拉压,可带封隔器分层采油,可在高含砂井上生产。
文档编号F04B47/02GK2366583SQ9920719
公开日2000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12日
发明者宋德福 申请人:宋德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