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979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流体例如空气流量的流量控制阀。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与电磁操作装置的输出成比例地控制流量的流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滑阀通常用作一种与电磁操作装置的输出成比例地控制流量的流量控制阀,其中布置在套筒中以允许在其中滑动的阀芯被带到电磁螺线管的引力与弹簧的反作用力平衡的位置。
滑阀被构造成阀芯可以沿着套筒的内周面滑动,而套筒具有形成于端面的端口。因此,在套筒和阀芯之间需要存在间隙,并且不能达到完全的密封,因为不允许使用诸如橡胶等密封。要增强套筒和阀芯之间的密封,就必须将该间隙最小化而又保持滑动性能。然而,要满足该要求,就需要很精确的机械加工,而这又会导致机械加工成本增加。另外,如果在套筒和阀芯之间进入尘土等,则滑阀会出现故障。为了解决滑阀型流量控制阀的此类问题,本申请人在JP-A 2000-55211中提出了一种提升阀型流量控制阀。
在上述JP-A 2000-55211中提出的流量控制阀是双通型流量控制阀,其必须与另一个阀联合使用以在吸入与排出之间变换,从而带来如下问题,即流体回路构造变得复杂并且需要频繁地操作与之联合使用的阀。
鉴于上述情况完成了本发明,其主要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用具有良好密封特性的提升阀装置来与电磁操作装置的输出成比例地控制流量的三通阀型流量控制阀。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主要技术任务,提供了一种流量控制阀,其包括具有一个输入端口、一个输出端口和一个排出端口的阀体,布置在阀体中并且控制端口之间连通的阀装置,和用于驱动该阀装置的电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阀体配设有用于连通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连通室和两个彼此对置形成于连通室两侧上的阀孔,连通室具有布置于其中的环状隔板;阀装置包括第一阀体,其具有在其一个端部提供并且滑动地装配到一个阀孔中的滑动部、具有形成于其中央部并且坐在环状隔板内圆周中形成的座部上的锥面的第一阀部、在另一个端部提供的第二阀部,以及沿轴向方向贯穿并与排出端口连通的连通通道;第二阀体,其具有滑动地装配到另一个阀孔的滑动部、提供于其中一个端部内并与第一阀体的第二阀部接触的阀部,以及沿轴向方向贯穿并与排出端口连通的连通通道;第一密封,其置于第一阀体的滑动部与一个阀孔的内周面之间;第二密封,其置于第二阀体的滑动部与另一个阀孔内周面之间;第一弹簧,其用于沿着第一阀部坐向隔板座部的方向推动第一阀体;
第二弹簧,其置于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之间并沿着使两个阀体彼此远离的方向推动它们;还在于如下三个直径设置得相等第一密封和第二密封的滑动表面的直径、第一阀体的第一阀部坐在隔板座部上的接触部的直径,以及第二阀体的阀部与第一阀体的第二阀部接触的接触部的直径;以及电磁操作阀构造成在其受到激励时将朝第一阀体一侧操作第二阀体。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显示组成图1所示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簧特性图;图3是显示图1所示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一操作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显示图1所示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二操作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以及图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流量控制阀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一实施例。
所示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2包括阀体3、置于阀体3中的阀装置4和用于驱动阀装置4的电磁操作装置5。在所示实施例中,阀体3包括两个阀体块3a和3b。输入端口31、输出端口32和排出端口33形成于由两个阀体块3a和3b组成的阀体3中。用于连通输入端口31和输出端口32的连通室34形成于阀体3的中央部。另外,阀体3还在连通室34的两侧上彼此相对地配设有两个阀孔35a和35b。形成于阀体块3a中央部的阀孔35a对连通室34开放并且与排出端口33连通。另一个阀孔35b与阀孔35a同轴地形成于另一个阀体块3b的中央部,而且也对连通室34开放。环状隔板36置于连通室34中,连通室34形成于由两个阀体块3a和3b组成的阀体3内,连通室34被隔板36和下文将说明的阀装置4分隔成输入侧室34a和输出侧室34b。
布置在阀体3中的阀装置4具有可滑动地置于阀孔35a中的第一阀体41和可滑动地置于另一个阀孔35b中的第二阀体42。第一阀体41具有设置在其一个端部上并且可滑动地装配到阀孔35a中的滑动部411、中央小径部412、具有形成于滑动部411和中央小径部412之间的锥面并且坐在隔板36内圆周中座部361上的第一阀部413,以及在另一个端部上提供的第二阀部414。构成第一阀体41的滑动部411的外径(D1)与第二阀部414的外径(D2)相等。轴向贯穿的连通通道415形成于第一阀体41中,并且该连通通道415经由第一压力室37与排出端口33连通,其中第一压力室37形成于阀体块3a和第一阀体41的一端即图1中的左端之间。与上述滑动部411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第一密封43安装在于阀体块3a中形成的阀孔35a内周面部。第一密封43用于将连通室34的输入侧室34a即输入端口31与第一压力室37即排出端口33隔开。
可滑动地置于上述阀孔35b中的第二阀体42具有可滑动地装配到阀孔35b中的滑动部421和阀部422,其中阀部422形成于其一个端部上,即与第一阀体41相对侧的端部,并且其直径大于滑动部421的直径。构成第二阀体42的阀部422具有座部422a,座部422a形成于与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相对的端部并且具有与第二阀部414的外周边接触的锥形内周面。在阀体422的周边形成了轴向贯穿的连通槽422b。在第二阀体42中形成了轴向贯穿的连通通道423。连通通道423通过形成于第一阀体41中的连通通道415和第一压力室37与排出端口33相连通,并且也与在第二阀体42的另一端即图1中的右端形成的第二压力室38相连通。因此,第一压力室37和第二压力室38可以通过形成于第一阀体41中的连通通道415和形成于第二阀体42中的连通通道423连通在一起。与上述滑动部411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第二密封44安装在形成于阀体块3b内的阀孔35b的内周面部。该第二密封44将连通室34的输出侧室34b即输出端口32与第二压力室38即排出端口33隔开。在所示实施例中显示了一个实例,其中座部422a形成于第二阀体42的阀部422上介于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和第二阀体42的阀部422之间的位置。然而,该座部也可以形成于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上。
在所示实施例中,分别与第一密封43和第二密封44滑动接触的滑动表面的直径都设置成彼此相等即第一阀体41的滑动部411的外径(D1)、第二阀体42的滑动部421的外径(D3)、在该处第一阀体41的具有锥面的第一阀部413坐在隔板36的座部361上的接触部的直径(D4) (即隔板36的座部361的直径)以及第二阀体42中具有锥形内周面的座部422a中与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的外周边接触的接触部的直径(D5) (即第二阀部414的外径(D2))。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密封43和第二密封44安装在阀体3上,因此与密封滑动接触的滑动表面的直径变成第一阀体41的滑动部411的外径(D1)和第二阀体42的滑动部421的外径(D3)。当第一密封43和第二密封44分别安装在第一阀体41和第二阀体42上时,与密封滑动接触的滑动表面的直径变成在阀体3中形成的阀孔35a和阀孔35b的内径。
第一压缩盘簧45置于第一压力室37中,并且将第一阀体41向图1中的右侧推动,即沿着坐向隔板36的座部361的方向推动第一阀体41的第一阀部413。另外,第二压缩盘簧46置于第一阀体41和第二阀体42之间,将两个阀体向各自远离的方向推动。在此将参照图2说明第一压缩盘簧45和第二压缩盘簧46的弹簧特性和调定压力。
第一压缩盘簧45在自由状态下的长度为L1,当调定时,其被压缩至第一调定位置S1。此时的调定负荷为F1。这样设置的第一压缩盘簧45的负荷沿着第一盘簧负荷线SL1从第一调定位置S1线性变化到压缩终端S0。第二压缩盘簧46在自由状态下的长度为L2,当调定时,其被压缩至第二调定位置S2。此时的调定负荷为F2。这样设置的第二压缩盘簧46的负荷沿着第二盘簧负荷线SL2从第二调定位置S2线性变化到第二阀体42与第一阀体41相接触的第一调定位置S1。当弹簧载荷处在第二压缩盘簧46被压缩至第一调定位置S1即处在全行程状态下时,弹簧加载,第二压缩盘簧46在其全冲程处的负荷为F21,它小于第一压缩盘簧45的调定压力F1。在此,第一压缩盘簧45的第一盘簧负荷线SL1和第二压缩盘簧46的第二盘簧负荷线SL2设置为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即相同的弹簧常数。
当都具有上述弹簧常数的第一压缩盘簧45和第二压缩盘簧46如图1所示布置时,第一阀体41的第一阀部413由于第一压缩盘簧45的弹簧载荷而坐在隔板36的座部361上,并且图中构成第二阀体42的阀部422的右端与图中在阀体块3b的阀孔35b的左端侧上形成的分段部310b相接触。因此,在如图1所示的调定状态下,在具有构成第二阀体42的阀部422的锥形内周面的座部422a和构成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的外周边之间形成了间隙。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驱动上述阀装置4的电磁操作装置5。
所示实施例中的电磁操作装置5包括图中安装在构成阀体3的阀体块3b的右侧的壳体51、置于壳体51中的电磁线圈单元52、用于形成由电磁线圈单元52所产生的磁路的固定磁轭53、由电磁线圈单元52中固定磁轭53内产生的磁力所吸引的移动磁轭54以及连接到移动磁轭54上的操作杆55。电磁线圈单元52包括由合适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环状绕线管521、绕在绕线管521上的线圈522和用于向线圈522提供电能的引线523。
固定磁轭53由磁性材料制成,而且包括柱状部531和环状部532,环状部532在径向上位于柱状部531的径向方向的中部处,环状部532夹持在阀体块3b和电磁线圈单元52之间。另外,在图中环状部532的左端部分,构成固定磁轭53的柱状部531装配到形成于阀体块3b中的装配孔302b内;在图中环状部532的右端部分,构成固定磁轭53的柱状部531装配到构成电磁线圈单元52的环状绕线圈521的中心孔512a中。在构成固定磁轭53的柱状部531中,形成了在轴向方向上贯穿其中心部的插入孔531a,而且还在插入孔531a的径向外侧上形成了多个轴向贯穿的连通孔531b。密封533安装在图中构成固定磁轭53的柱状部531中环状部532的左端部的外周上,从而密封相对于阀体块3b的装配孔302b的内周面的间隙。而且,密封534安装在图中构成固定磁轭53的环状部532的右端部的外周上,从而密封相对于环状绕线圈521的中心孔521a的内周面的间隙。
移动磁轭54由磁材料制成并且置于图中固定磁轭53的右侧,以便靠近它并且由此分开。在移动磁轭54中形成了沿轴向方向贯穿其中心部的装配孔54a,而且在移动磁轭54的装配孔54a的径向外侧上形成了沿轴向方向贯穿的连通孔54b。操作杆55由非磁性材料构成,例如不锈钢等,它被插入置于构成固定磁轭53的柱状部531的中心部形成的插入孔531a中;而且操作杆55由安装插入孔531a的内周面上的衬套535支撑,从而可以沿轴向方向滑动。在图1中操作杆55在其右端装配到移动磁轭54中的装配孔54a中,而且配置得可以与移动磁轭54一起整体地沿轴向方向操作。操作杆55配置成其左端即图1中其前端与图1中第二阀体42的右端相接触。
在壳体51中,设置了用于支撑操作杆55的右端即图1中的后端的支撑件56。支撑件56具有柱状部561和图1中在柱状部561的右侧形成的底部562。图1中柱状部561的左端安装在构成电磁线圈单元52的环状绕线圈521的中心孔521a中,其底部562配置得与壳体51的底部511相接触。阶梯部561a形成于图1中装配部的右侧的外周面上,该装配部装配到支撑件56的柱状部561的绕线圈521中,而且通过使绕线圈521与阶梯部561a相接触来对阶梯部561a定位。此外,环状夹持件57装配到阶梯部561a中以在它本身和构成固定磁轭53的环状部532之间夹持电磁线圈单元52。密封563安装在装配部的外周面上,装配部装配到构成支撑件56的柱状部561中的绕线圈521中,从而对相对于环状绕线圈521的中心孔521a的内周面进行密封。
支撑环58置于支撑件56中,并且衬套59装配到支撑环58的内圆周上。操作杆55的后端部由衬套59支撑从而沿轴向方向滑动。连通孔581形成于支撑环58中,并沿轴向方向贯穿该支撑环。第三压力室60形成于操作杆55的后端部,即位于支撑件56的底部562与支撑环58和衬套59之间。第三压力室60与移动磁轭54的操作室61通过在支撑环58中提供的连通孔581连通。因此,第二压力室38和那第三压力室60通过形成于构成固定磁轭53的圆柱部中的连通孔531b、形成于移动磁轭54中的连通孔54b、操作室61和形成于支撑环58中的连通孔581而彼此相互连通。第二压力室38和第一压力室37通过形成于第二阀体42中的连通通道423和形成于第一阀体41中的连通通道415彼此连通。因此,第一压力室37、第二压力室38和第三压力室60彼此相互连通。
第一实施例中流量控制阀2的构造如上文所述。下文将参照图3和图4描述其操作。
图1显示了未向构成电磁操作装置5的电磁感应线圈52的线圈522施加电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阀体41的第一阀部413坐在隔板36的座部361上,并且在第二阀体42的座部422a和组成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的外周边之间形成一个间隙,如上所述。因此,输入端口31和输出端口32之间的连通被中断,并且输出端口32经由连通室34中的输出侧室34b、第二阀体42的座部422a与组成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之间的间隙、在第一阀体41中形成的连通通道415和第一压力室37与排出端口33连通。因此,通过一个导管(未显示)连接到输出端口32上的致动器(未显示)的操作室就与排出端口33连通,因此致动器就保持处于非操作状态。
接下来将描述在图1所示状态下第一阀体41的压力的平衡。
输入端口31中的压力作用在第一阀体41上。然而,第一阀体41的滑动部411的外径(D1),即与第一密封43滑动接触的滑动表面的直径,与第一阀体41的第一阀部413同隔板36接触的接触部的直径(D4)相等。因此,不会由于输入端口31中的压力而在第一阀体41中生成推力。
另外,输出端口32中的压力作用在第一阀体41上。然而,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的外周边与第二阀体42的座部422a接触的接触部的直径(D5) (即第二阀部414的外径(D2)),与第一阀体41的第一阀部413同隔板36接触的接触部的直径(D4)相等。因此,不会由于输出端口32中的压力而在第一阀体41中生成推力。
另外,排出端口33中的压力作用在第一阀体41上。然而,滑动部411的直径(D1)与接触部的外径(D4)相等。因此,不会由于排出端口33中的压力而在第一阀体41中生成推力。
接下来将描述在图1所示状态下第二阀体42的压力的平衡。
输出端口32中的压力作用在第二阀体42上。然而,第二阀体42的座部422a中与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的外周边接触的接触部的直径(D5)与第二阀体42的滑动部421的外径(D3)相等,而后者为与第二密封44滑动接触的滑动表面的直径。因此,不会由于输出端口32中的压力而在第二阀体42中生成推力。
另外,排出端口33中的压力作用在第二阀体42上。然而,接触部的直径(D5)与滑动部421的外径(D3)相等。因此,不会由于排出端口33中的压力而在第二阀体42中生成推力。
因此,第二阀体42仅承受电磁操作装置5的力和第二压缩盘簧46的力。因此,在电磁操作装置5的驱动力与第二压缩盘簧46的反作用力处于平衡的点时,第二阀体42仍然保持静止。
当一个电压施加到处于图1所示状态下的电磁感应线圈单元52的线圈522上时,则穿过固定磁轭而形成一个磁路,并且移动磁轭受到固定磁轭53的吸引而在图1中向左侧移动。随着移动磁轭54的移动,操作杆55向左侧移动,从而导致第二阀体42逆着第二压缩盘簧46的弹簧弹力向左侧移动。因此,第二阀体42的座表面422a就与组成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的外周边接触,并且第一阀体41受力而逆着第一压缩盘簧45的弹簧弹力向左侧移动,如图3所示。因此,第一阀体41的第一阀部413与隔板36的座部361分开并且敞开,向输入端口31提供的流体由输出端口32通过连通室34的输入侧室34a和输出侧室34b进入致动器(未显示)。
在此,如上所述,第一阀体41的滑动部411的外径(D1)和第二阀体42的滑动部421的外径(D3),即与组成阀装置4的第一密封43和第二密封44滑动接触的滑动表面的直径、在该处第一阀体41的具有锥面的第一阀部413坐在隔板36的座部361上的接触部的直径(D4)(即隔板36的座部361的直径)以及第二阀体42中具有锥形内周面的座部422a中与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的外周边接触的接触部的直径(D5)(即第二阀部414的外径D2)被设定成彼此相等。因此,不会由于流体中的压力而在第一阀体41和第二阀体42中生成推力。因此,第二阀体42仅承受电磁操作装置5的力和第一压缩盘簧45通过第一阀体41作用的力。因此,第二阀体42和第一阀体41一起组成一个整体,并且在第二阀体42的座表面422a与组成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的外周边接触的状态下,当电磁操作装置5的驱动力与第二压缩盘簧46的反作用力相平衡时仍然保持静止。
下面描述的是下述情形操作流量控制阀2以向输入端口31提供流体,然后由输出端口32向致动器(未显示)提供流体以驱动致动器,然后,使致动器在预定操作位置停止。
换句话说,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向电磁线圈单元52的线圈522施加的电压减小以使电磁操作装置5的驱动力,即电磁螺线管的引力,落在比第一压缩盘簧45的力F1小而比第二压缩盘簧46在全冲程处的力F21大的范围内。因此,第一阀体41和第二阀体42在第一压缩盘簧45的作用下在图中向右侧移动,并且在第一阀体41的第一阀部413坐在隔板36的座部361的位置上停止,如图4所示。因此,输入端口31和输出端口32之间的连通被中断,因此,致动器(未显示)在预定的操作位置停止。
接下来,为将致动器(未显示)返回至操作起始位置,向电磁感应线圈单元52的电功率供应被中断以去除对电磁螺线管的激励。因此,流量控制阀2的构件返回图1所示的状态。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如上所述,第一阀体41的第一阀部413坐在隔板36的座部361上,因此,在第二阀体42的座部422a和组成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之间形成一个间隙。因此,输入端口31和输出端口32之间的连通被中断,并且输出端口32通过连通室34的输出侧室34b、第二阀体42的座部422a和组成第一阀体41的第二阀部414之间的间隙、在第一阀体41中形成的连通通道415和第一连通室37与排出端口33连通。因此,连接到输出端口32上的致动器(未显示)的操作室中的操作流体由排出端口33中流出,并且致动器返回至操作起始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图示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2是一个三通阀,其通过具有第一阀体41和第二阀体42的阀装置4控制输入端口31、输出端口32和排出端口33。因此,仅使用流量控制阀2即可变换吸入和排出。因为无需联合使用另一个阀来变换吸入和排出,所以就简化了流体回路构造。此外,具有第一阀体41和第二阀体42的阀装置4为提升阀类型的阀,可以给予可靠的密封并且不会出现故障,因为诸如尘土和污垢之类粘附到座部的杂质会被操作流体冲走。
接下来将参照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二个实施例。在图5所示第二个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2a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标示与组成第一个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2相同的那些构件,在此不再赘述其描述。
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2与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2a的区别在于,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流量控制阀2中,第一压力室37与排出端口33连通,而在第二个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2a中,第二压力室38与排出端口33连通。如上所述,第一压力室37和第二压力室38通过形成于第一阀体41中的连通通道415和形成于第二阀体42中的连通通道423彼此连通。因此,两者的功能实质上相同,并且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流量控制阀2a也表现出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流量控制阀2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接下来将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三个实施例。在图6所示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2b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标示与组成第一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2和组成第二个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2a相同的那些构件,在此不再赘述其描述。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2b的特征在于阀装置4的第二阀体42由拉伸式的电磁操作装置5b操作。在图示的流量控制阀2b中,电磁操作装置5b在图中置于阀装置4的左侧。组成电磁操作装置5b的操作杆55被布置成插入形成于第一阀体41的连通通道415和形成于第二阀体42中的连通通道423中,并且通过其前端(在图6中为右端)嵌塞的形式连接到第二阀体42上。在这样构成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2b中,电磁操作装置5b被激励以朝图6中的左侧移动操作杆55,从而逆着第二压缩盘簧46的弹簧弹力向左侧移动操作杆55,并且逆着第一压缩盘簧45的弹簧弹力向左侧移动第一阀体41。由第一阀体41和第二阀体42组成的阀装置4按照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流量控制阀2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流量控制阀2a相同的方式操作,并且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那些流量控制阀表现出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工业实用性若如上面所述的进行构造,则根据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可表现出如下操作和效果。
即,在根据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中,置于第一阀体的滑动部与一个阀孔内周面之间的第一密封的滑动部与置于第二阀体的滑动部与另一个阀孔内周面之间的第二密封的直径、第一阀体的第一阀部坐在隔板座部的接触部的直径以及第一阀体的第二阀部坐在第二阀体的座部的接触部的直径被设置成彼此相等。因此,即使在由输入端口通过连通室流向输出端口的操作流体的压力作用在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上时,流体的压力也不会在轴向方向产生驱动力。因此,阀作为一个比例阀工作,其中流量,即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的冲程流量(阀的开口面积)与电磁操作装置的操作力成比例地变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是一个三通阀,其通过具有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的阀装置控制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和排出端口。因此,仅仅使用一个流量控制阀即可变换吸入和排出。因为无需联合使用另一个阀来变换吸入和排出,所以就简化了流体回路的构造。此外,具有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的阀装置为提升阀类型的阀,可以给予可靠的密封并且不会出现故障,因为诸如尘土和污垢之类粘附到座部的杂质会被操作流体冲走。
权利要求
1.一种流量控制阀,包括具有一个输入端口、一个输出端口和一个排出端口的阀体;一个布置在所述阀体内并且控制所述端口之间连通的阀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阀装置的电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配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输出端口的连通室和两个彼此对置形成于所述连通室两侧上的阀孔,所述连通室具有布置于其中的环状隔板;所述阀装置包括第一阀体,其具有设置在其端部并且滑动地装配到所述阀孔之一的滑动部、具有形成于其中央部并且坐在所述环状隔板内圆周中形成的座部的锥面的第一阀部、在另一个端部提供的第二阀部,以及沿轴向方向贯穿并与所述排出端口连通的连通通道;第二阀体,其具有滑动地装配到另一个阀孔的滑动部、设置在其中一个端部内并与所述第一阀体的第二阀部接触的阀部,以及沿轴向方向贯穿并与所述排出端口连通的连通通道;第一密封,其置于所述第一阀体的所述滑动部与所述一个阀孔的内周面之间;第二密封,其置于所述第二阀体的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另一个阀孔的内周面之间;第一弹簧,其用于沿着所述第一阀部坐向所述隔板的所述座部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弹簧,置于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之间以沿着使它们彼此远离的方向推动它们;所述第一密封和所述第二密封的滑动表面的直径、所述第一阀体的所述第一阀部坐在所述隔板的所述座部的接触部的直径、所述第二阀体的阀部与所述第一阀体的所述第二阀部接触的接触部的直径被设置为相等;和所述电磁操作装置构造成在其受到激励时朝所述第一阀体一侧操作所述第二阀体。
全文摘要
一种流量控制阀,包括具有一个输入端口、一个输出端口和一个排出端口的阀体、布置在阀体中并控制端口连通的阀装置和用于驱动阀装置的电磁操作装置。阀装置具有第一阀体,第一阀体具有坐在隔板上的第一阀部,隔板置于形成于在一个端部上提供的第一阀部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的连通室内,阀装置还具有第二阀体,第二阀体具有与第二阀部接触的阀部。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的滑动部与密封滑动接触的滑动表面的直径、第一阀体的第一阀部与隔板接触的接触部的直径,以及第二阀体的阀部与第一阀体的第二阀部接触的接触部的直径被设置为彼此相等。
文档编号F15B13/00GK1688838SQ0380418
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2日
发明者山本康 申请人: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