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139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性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驱动器,其包括具有直角坐标系内的纵向轴线、横向轴线和直立轴线的驱动壳体,驱动壳体在横向轴线的方向上限定离开中心布置并且其中定位有驱动装置的纵向延伸驱动空间,驱动装置能够被驱动以便进行线性运动,这种驱动装置与适用于在驱动壳体外部线性运动并通过引导装置引导的承载件或滑动件驱动地连接,引导装置具有在垂直于直立轴线的引导平面内相互平行并隔开布置的两个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在壳体侧上各自包括引导轨道。
背景技术
在欧洲专利出版物0683010中披露的此类型线性驱动器包括在顶侧具有台阶的驱动壳体、在驱动壳体的横向方向上离开中心布置在升高的壳体区段内的工作空间,而与放置在驱动空间内的驱动装置运动地连接的承载件在与其并排的驱动空间相同高度上通过驱动壳体上的引导装置线性引导。引导装置包括两个在垂直于驱动壳体的直立轴线的引导平面内相互平行隔开的引导单元,驱动壳体各自包括布置在驱动壳体上的壳体引导轨道。两个引导单元座置在承载件的下面并通过承载件的横向边缘部分横跨。在引导单元之间由此造成的小横向距离破坏承载引导件的强度,更特别是当其开始运动时,质量相对大。另外,线性驱动器具有相对大的总体宽度。
欧洲专利出版物0713748B1披露一种线性驱动器,在驱动空间布置在驱动壳体的中央的情况下,承载件在直立轴线的方向上放置在驱动空间之上。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引导装置的引导单元在承载件的下面并且具有相对小的横向隔开距离,使得由于质量造成的不对称作用在承载件或滑动件上的倾斜力在某些情况下造成更大的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驱动器,线性驱动器在具有紧凑的尺寸的同时,能通过与其相关的引导装置确保稳定的支承作用。
为了实现从此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中出现的这些和/或其它目的,在本发明中承载件通过纵向侧上的两个引导单元进行外部侧面相接,并且直立轴线的方向上的引导平面相对于驱动空间偏置布置,壳体侧面上的一个引导轨道在驱动空间之上,使得驱动空间在横向轴线的方向上通过承载件的纵向边缘部分横跨至少一定的距离。
因此承载件的侧面在外部纵向引导,由此造成两个引导单元之间具有相对大的距离,并且承载件受到支承以便抵抗作用其上的倾斜力。由于承载件在其边缘部分处延伸通过驱动空间至少一定的距离,可以最佳地采用驱动壳体的宽度,限定驱动空间的驱动壳体的部件同时用作相关引导单元的引导轨道的支承件。由于承载件的侧向引导,另外还可以在承载件和驱动壳体之间采用中间空间以便进行行程限制。
本发明的其他有利实施例限定在权利要求中。
有利的是将承载件或滑动件布置成使其不延伸通过驱动空间的完全宽度。因此,将保留邻接承载件的边缘部分的驱动壳体的边缘部分,其中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纵向延伸的锚固细槽,该细槽可以连接用来检测位置的传感器。发现到最佳配置是与壳体侧的驱动空间相关的引导轨道定位成使其大致位于在直立轴线的方向上取向的驱动空间的顶点部分之上。
与驱动空间侧向并排,驱动壳体最好具有通道形壳体凹口,其开口的纵向侧与承载件重叠,壳体凹口的两个侧壁的每个侧壁具有一个与其相关的壳体引导轨道,并且按照沿着或多或少的延伸长度采取的当前承载件位置承载件覆盖壳体凹口。最好是,承载件在直立轴线的方向上沉入通道形壳体凹口,至少在其两侧通过壳体凹口的侧壁侧向相接。引导单元接着也定位在这里。
为了设置所需端部承载件位置,线性驱动器最好在承载件和驱动壳体之间设置行程限制装置。这些行程限制装置最好包括布置在壳体凹口内并与承载件重叠的第一相对邻靠件,这种与壳体整体运动的相对邻靠件与布置在壳体凹口内的第一邻靠件协作。另一对第二邻靠件和相对邻靠件可设置用来在相反行程方向上进行行程限制。
在横向轴线的方向上进一步去除的壳体凹口的横向壁最好具有至少一个壁开口,相对邻靠件可从外部插入其中,它侧向延伸到壳体凹口内并接着进入第一邻靠件的运动路径中。为了能够设置承载件端部位置调整的特别微小的范围,侧壁可具有在承载件的行程方向上隔开的多个壁开口,这种开口有选择地设置第一相对邻靠件。
通道形壳体凹口最好通过驱动壳体的一个端部处的终端壁进行端部限制。终端壁可具有在支承件的行程方向上与第一邻靠件平齐的窗口形开口,第一邻靠件可通过这种开口接近以便进行任何所需调整。此外,当承载件到达相应承载件端部位置时与承载件轴向重叠的第一邻靠件的长度部分可安装在窗口形开口内或者一直延伸通过开口。因此,线性驱动器可以实现特别紧凑的纵向尺寸。
结合窗口形开口,承载件的端部可以设计成弹射头,在承载件通过窗口形开口的运动过程中,该弹射头弹射并清理在通道形壳体凹口内收集的任何污物。因此,可以防止由于污物造成的功能障碍。
线性驱动器可在原理上设计成在驱动装置和承载件之间进行无活塞杆的力传递。但是,已经发现通过从驱动壳体的端部延伸出来的连接杆将驱动装置和承载件连接的结构是特别有利的。如果需要具有一定的承载件调整范围,驱动壳体可在其中具有夹紧单元,该单元具有穿过其中延伸的连接杆,这可以同时保持运动连接的承载件。
接合附图,将从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理解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变型和方便形式。


图1以后视立体图表示线性驱动器的第一优选结构,其中承载件缩回;图2以相应视图表示图1的线性驱动器,其中承载件延伸;图3是图1条件下线性驱动器的前视立体图;图4是图2条件下线性驱动器的前视立体图,使用所述替代第一相对邻靠件;图5表示图2箭头V方向看到的线性驱动器的后侧;图6表示通过图2截线VI-VI截取的线性驱动器的截面图;图7是通过图2截线VII-VII截取的线性驱动器的截面图;图8是图5截线VIII-VIII截取的线性驱动器,其中承载件在缩回位置上;图9是图5截线VIII-VIII截取的线性驱动器的纵向截面图,承载件位于图2和4的延伸位置;图10是图5的截线X-X截取的图8操作条件下的纵向截面图;
图11表示截线X-X截取的图9操作位置的纵向截面图;图12表示图5的截线XII-XII截取的线性驱动器的另一纵向截面图,其中承载件在缩回位置上;图13表示图12的线性驱动器的截面图,其中承载件在其延伸位置;图14表示图5箭头XIV方向上看到的线性驱动器的部分剖去平面图,其中承载件在延伸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尽管还可以电启动,附图中描述的线性驱动器设计用来使用流体动力进行操作。
线性驱动器具有驱动壳体2,驱动壳体具有带有纵向轴线3、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横向轴线4以及垂直于所述两个轴线的直立轴线5的细长构造。所述三个轴线因此形成直角坐标系。
驱动壳体2的截面最好是U形(特别参考图6和7),与两个U形的分支相对应的壳体部分限定在纵向轴线3的方向上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和第二侧壁6和7。与U形的横向部分相对应的壳体部分形成底壁8,底壁和两个侧壁6和7一起限定通道形的壳体凹口12,该凹口在与底壁8相对的纵向侧开口。
在后端侧13处,通道形壳体凹口12通过安装在驱动壳体2的端表面上的终端壁14限定。但是另一方面,在相对的前端侧15处,壳体凹口12开口。
在横向轴线4的方向上,第一侧壁6具有比相对窄的第二侧壁7更小的厚度。这是由于纵向延伸形成在内部的周边封闭的空腔,该空腔在这里称为驱动空间16,这是由于在空间内具有能够被驱动以便在纵向轴线3的方向上进行线性平移运动的驱动装置17。
在工作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7包括两个在驱动空间16内运行并以密封方式将驱动空间16划分成前后工作腔室18和19的活塞。单独流体导管22a和22b通向每个工作腔室18和19内,流体介质可以通过导管供应或排出以便以受控的方式作用在活塞17上,使得活塞以所需方式移动。流体供应装置途经未详细示出的柔性流体管道,该管道能够连接与流体导管22a和22b连通的连接开口23,这种开口最好位于终端壁14的外表面上。
以活塞杆为形式的连接杆24一方面连接在活塞17上,并另一方面在前端侧15延伸离开驱动壳体2。它以密封方式延伸通过从前端侧15插入驱动空间16的填料箱25或盖,这种箱25通过一直延伸通过驱动壳体2的横向销26轴向保持就位。驱动空间16的后密封终端通过覆盖驱动空间16的开口的终端壁14设置。
延伸离开驱动壳体2的连接杆24的端部以抵抗推力和拉力的方式连接到连接轭27上,这种轭27是活动地安装在驱动壳体2的外侧上以便在纵向轴线3的方向上线性运动的承载件或滑动件28的部件。因此,驱动装置17与承载件28运动连接,并且承载件28在驱动装置17的相应驱动下进行线性行程运动32。
如图6和7更加特别示出,驱动空间16在驱动壳体2内相对于横向轴线4采取偏心位置。驱动空间16的中心因此在横向轴线4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壳体2的截面中心朝着壳体边缘偏置。
另一方面承载件28与通道形壳体凹口12相关,它具有在纵向轴线3的方向上邻接连接轭27的板形主要承载部件33,并且在与连接轭27相对的部件33的后侧上还最好具有板形支承壁34。
主要承载部件33进行对准使其平面35垂直于直立轴线5延伸。
承载件28的长度大致与驱动壳体2相同,承载件28更特别具有在通道形壳体凹口12的开口纵向侧并沿着该侧面延伸的主要部件33。因此,它实际上构成壳体凹口12的开口纵向侧的盖子,覆盖的长度能够进行调整并取决于承载件28的当前位置。如果连接杆24尽可能进入驱动空间16,那将是图1和3所示的缩回的承载件位置,其中承载件28覆盖在通道形壳体凹口12上以便实际覆盖其整个长度。如果另一方面连接杆28进一步延伸离开驱动壳体2,承载件28也将进一步延伸通过驱动壳体2的前端侧15,使得只有与前端侧15相对应的壳体凹口12的长度部分通过承载件28覆盖,由此壳体凹口12在另一方面保持自由(图2和4)。
承载件28在直立轴线5的方向上沉入通道形壳体凹口12,使其在其两个纵向侧通过两个侧壁6和7在侧面相接。这在图7中清楚示出。由此,承载件28在直立轴线5的方向上不延伸(或几乎不延伸)通过驱动壳体2,这意味着总体高度相对小。
为了相对于驱动壳体2引导和支承承载件28,设置引导装置36,引导装置具有两个隔开平行布置的引导单元37a和37b,引导单元在横向轴线4的方向上放置在承载件28和驱动壳体2之间。更加准确地说,承载件28在其相对纵向侧的外部通过两个引导单元37a和37b侧面相接,每个引导单元37a和37b再次通过延伸通过承载件28的侧壁6和7的端部侧面相接。按照图6和7,两个引导单元37a和37b一起在垂直于直立轴线5的引导平面38内延伸,在工作实施例中这种引导平面38与主要承载部件33的延伸平面35重合。
每个引导单元37a和37b具有布置在相关第一和第二侧壁6和7的内侧(面向各自另一侧壁)上的壳体侧引导轨道42。这些壳体侧引导轨道42最好沿着驱动壳体7的整个长度延伸。每个壳体侧引导轨道42在横向轴线4的方向上与承载件侧引导轨道43相对,这种轨道沿着主要承载部件33延伸。在每对相关的壳体侧和承载件侧引导轨道42和43之间具有支承元件配置44,该配置更特别包括一组收集在保持架内的耐磨支承元件。如果承载件28进行行程运动32时,支承元件配置44将与其协作沿着引导轨道42和43运行,使得对于承载件28来说具有准确的引导作用。
引导轨道42和43最好形成在杆形引导元件上,该引导元件永久地施加在驱动壳体2上或各自承载件28上。
通过引导装置36,力作用在承载件28上并传递到驱动壳体2上。这些力来源于任何质量,该质量连接在承载件28上以便改变其位置。在这种质量的情况下,它可以例如是一个机器的部件,也可以是另一线性驱动器的部件。例如以螺纹孔为形式布置在承载件28上的连接装置45可以进行各自负载的可拆卸连接。这种连接装置45最好设置在主要承载部件3和连接轭27两者上。
引导单元37a和37b最好安装成使得所得引导平面38在直立轴线5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空间16偏置地布置。偏置的尺寸更特别地选择成主要承载部件33在直立轴线5的方向上比驱动空间16的顶点部分46高。由此,在工作实例中,可以有利地放置在直立轴线5的方向上延伸通过驱动空间16并与第一侧壁6相关的第一引导单元37a的壳体侧引导轨道42,使得在横向轴线4的方向上驱动空间16与承载件28的纵向边缘部分47(支承第一引导单元37a的承载件侧引导轨道43)至少重叠一定距离。
更特别是设置成第一引导单元37a的壳体侧引导轨道42大致定位在驱动空间16的顶点部分之上的区域内。
承载件28由此布置成使其在驱动壳体2的横向方向上与驱动空间16重叠,而另一方面和两个侧壁6和7以及底壁8一起限定空腔,其方式非常适用于进行行程限定,该方式将在下面描述。
由于引导单元37a和37b在横向轴线4的方向的相互离开大的距离,对于承载件28来说具有满意的支承作用,以便抵抗作用其上的倾斜力矩。
最好是,承载件28还只延伸通过驱动空间16一个小距离,使得沿着承载件28的相关边缘部分48附近处保留驱动壳体2的第一侧壁6的未覆盖边缘部分47,该区域可用来结合一个或多个在纵向轴线3的方向上延伸的锚固细槽。这些锚固细槽52更加特别可以锚固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可以检测布置在驱动空间16内的驱动装置17的位置。因此可以最终检测承载件28的相关主要位置。
由于不被第二侧壁7的承载件28覆盖的边缘部分48具有倒圆的轮廓,多个(特别是两个)锚固细槽可相互并排设置,而没有阻碍。
线性驱动器设置行程限制装置53,该装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承载件28在行程的两个方向上的行程限制。因此,有此可能性而不考虑驱动装置17设置的行程,不考虑在延伸位置上设置所需承载件位置以及缩回位置上设置所需端部承载件位置。行程限制装置53直接或间接作用在驱动壳体2和承载件28之间。
为了设置延伸的终端承载件位置,设置布置在承载件28上的第一邻靠件54和固定在壳体上并延伸到运动路径内的第一相对邻靠件55。两个邻靠件在高度部分56内定位在通道形壳体凹口12内,该高度部分在承载件28缩回时在高度方向上限定在承载件28和底壁8之间。
第一邻靠件54布置在面向端侧终端壁14的承载件28的后端侧上,这种第一邻靠件最好布置在延伸到高度部分56的支承壁34的部分内。第一邻靠件54具有在延伸方向上取向的第一邻靠件表面57,这种第一表面57面向布置在第一相对邻靠件55上的第一相对邻靠件表面58,第一相对邻靠件55位于与主要承载部件33重叠或横跨的通道形壳体凹口12的部分内。第一相对邻靠件55因此通过承载件28与环境隔离。
在工作实施例中,第一邻靠件54是邻靠螺钉62的形式,该螺钉延伸通过支承壁34,具有邻靠头部,在承载件28下面支承第一邻靠件表面57,由此设置螺纹的调节柄部从支承壁34朝着端部侧终端壁14伸出到后部。在邻靠螺钉的调节柄部的自由端具有制动部分63,以便可以与改锥或类似物接合,由此可以转动邻靠螺钉62以便特别是以步进方式调节第一邻靠件表面57相对于承载件28的轴向位置。适当的锁定装置64可以通过锁定螺母的作用保持所作的调节。
为了安装第一相对邻靠件55,在横向轴线4的方向上进一步从驱动空间16去除的第二侧壁7设置多个壁开口65,开口各自将通道形壳体凹口12和驱动壳体2的周围连接,第一相对邻靠件55从外侧插入一个壁开口65,使其横向伸入壳体凹口12并因此进入第一邻靠件54的运动路径。
壁开口65在承载件28的行程方向上隔开一定距离布置。因此,通过有选择地调整这些壁开口65的一个开口,可以在多个步骤中大致设置可能的延伸行程以及相应的预定终端延伸位置。在工作实施例中,在所有三个壁开口65内,第一相对邻靠件55安装在中间壁开口65内。但是例如如图4所示,它可以插入两个其他壁开口65之一内,以便确保承载件在端部位置上延伸到离开驱动壳体2或大或小的距离上。
因此可以使用壁开口65的适当结构,其中第一相对邻靠件55设置成粗略设置延伸行程,以便接着进行随后的细微调节。
壁开口65的数量及其隔开距离一般适用于驱动壳体2的总体长度和最大可能的承载件行程。如果最大可能的承载件行程例如非常小,即使单个壁开口65可足以安装第一相对邻靠件55,使得接着唯一通过调整第一邻靠件54来进行进一步设置。
在插入方向66观看,第一相对邻靠件55的轮廓适用于各自壁开口的内轮廓或形状,使得插入是封堵过程,其中在第一相对邻靠件55和驱动壳体2之间形成互锁连接,确保在承载件28的行程方向上并至少在其延伸方向上支承第一相对邻靠件55。
最好是第一相对邻靠件55具有保持部分67和具有比保持部分更小的截面的邻靠部分68,邻靠部分具有整个相对邻靠件表面58并在插入方向上相对于保持部分67伸出。壁开口65在插入方向66上具有台阶,并朝着外表面72变得更宽,直到通过底壁8限定的面向外连接表面74部分限定的连接部分73。在插入状态下,保持部分67接触连接表面74,由此邻靠部分68延伸通过连接表面74进入壳体凹口12。通过在保持部分67和连接表面74之间具有可拆卸的螺钉连接的壳体部分,第一相对邻靠件55可以可靠地保持就位。在此方面作为一个实例,具有连接螺钉75,螺钉以支承作用延伸通过保持部分67,并能够旋入驱动壳体2内的通向连接表面74的螺纹孔。
现在不需要用来邻靠的壁开口65通过盖子77以可拆卸的方式闭合,盖子77例如以第一相对邻靠件55的相同的方式或者通过凹口或卡扣连接进行连接。虽然第一相对邻靠件55特别由金属制成,所采用的盖子当然可由塑料材料制成。
该构造可以更加特别地进行选择,使得第一相对邻靠件55和盖子77在安装状态下,与驱动壳体2的外表面72端部平齐。
在工作实例中,为了检查行程限制功能,第一相对邻靠件55的轮廓设计成使其不完全与相关的壁开口65的内部形状或轮廓相符,使得在两个轮廓之间具有连续的自由空间,该空间限定窗口78,可以通过窗口看到壳体凹口12中放置的邻靠部分68。
为了减小相互冲击,相对邻靠件55安装橡胶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元件82,该元件朝着第一邻靠件54延伸。另外或者作为选择,更加特别是第一邻靠件54可不设计成简单固定邻靠件的形式,而是设计成与减振装置相结合。
为了调节承载件或滑动件的终端延伸位置,行程限制装置53另外包括驱动壳体2承载的第二邻靠件83,第二邻靠件最好布置在端侧终端壁14是,并具有在纵向轴线3的方向上面向承载件28的第二邻靠件表面85。邻靠件表面85与在承载件的缩回方向上取向并设置在布置在承载件28后端部分上的第二相对邻靠件84上的第二相对邻靠件表面86相对。相对邻靠件84在工作实施例中直接由支承壁34的端表面形成,由此第二邻靠件83与第一邻靠件54类似具有邻靠螺钉87的形式,该螺钉一直旋入通过端侧终端壁14,并可以相对其轴线调节。以采用构成第一邻靠件54的邻靠螺钉62所进行调节的相同方式进行位置的调节和锁定。
在工作实施例中,第二邻靠件83还设置缓冲元件88。
对于所有邻靠装置来说,如果需要,可以单独或与各自邻靠件组合来设置减振装置,以便更加特别地提供流体端部位置阻尼,如同使用液压减振器那样。
第二邻靠件83便于从驱动壳体2的后侧接近,以便调节缩回的承载件位置,这是由于邻靠件83的致动部分91适用于接合位于与承载件28相对的端侧终端壁14外侧的调节工具。
为了进行类似的调节邻靠件54,与第一邻靠件54在承载件行程方向上平齐的终端壁14设置窗口形开口92。通过这种开口92,第一邻靠件54的致动可以用于调节目的,而不考虑支承件28的行程位置。
另外的优点在于当位于缩回的承载件端部位置的承载件28的后端部分采取直接靠近终端壁14的位置时,在第一邻靠件62的后部伸出通过承载件28的长度部分可伸入窗口形开口92,或者可以一直延伸通过开口92。
在工作实施例中,还具有的优点在于在通过支承壁34构成的情况下承载第一邻靠件54的承载件28的端部用作弹射头93,弹射头在承载件缩回行程期间将壳体凹口12内的任何污物或外界物质经由窗口形开口92排出到环境内。
为了确保这种污物不被通往终端壁14的过渡部内的阻挡台阶保持,窗口形开口92的内部形状最好设计成使其至少在限定壳体凹口12的侧面和底壁处平齐,至少靠近所涉及的底壁,但是最好横跨纵向轴线3进行最小程度的缩回。缩回部分在图11中标示为94。
弹射头93和驱动壳体2之间的接触不需要确保排出功能,另外通常不需要弹性密封件。由于支承壁34具有大致与壳体凹口12的内部形状相对应的外部形状或轮廓,可以看到极小的间隙尺寸,使得可以确保排出功能而不进行接触。如附图所示,弹射头93至少大致延伸到与壳体凹口12的开口纵向侧相对的通道形壳体凹口12的底壁8。
线性驱动器方便地设置夹紧单元95,通过夹紧单元,连接杆24可在任何所需时间内保持,而不能相对于驱动壳体2运动。
夹紧单元95是圆筒结构,并插入终端盖25内连接轭27前部轴向的部分内,从侧壁进入驱动壳体2的凹口96,连接单元24延伸通过夹紧单元95。
夹紧单元95更加特别设计成用于流体动力操作。最好是包括两个能够围绕垂直于连接杆24的纵向轴线延伸的枢转轴线98枢转的抓握爪97、延伸通过两个爪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弹簧装置99隔开的连接杆24,弹簧装置通过夹紧作用在连接杆24的外周边上。为了克服阻挡作用,通过流体连接装置100供应压力介质,抵抗夹紧爪97移动致动活塞101,使其抵抗弹簧力枢转到松开位置,其中连接杆24可以自由轴向运动。
由于夹紧单元95以紧公差安装在壳体凹口12内,确保在承载件28的行程方向上形成无游隙连接,这确保无游隙地保持活塞杆以及与其连接的承载件28。
权利要求
1.一种线性驱动器,包括具有直角坐标系内的纵向轴线、横向轴线和直立轴线的驱动壳体,驱动壳体在横向轴线的方向上限定离开中心布置并且其中定位有驱动装置的纵向延伸驱动空间,驱动装置能够被驱动以便进行线性运动,这种驱动装置与适用于在驱动壳体外部线性运动并通过引导装置引导的承载件或滑动件驱动地连接,引导装置具有在垂直于直立轴线的引导平面内相互平行并隔开布置的两个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在壳体侧上各自包括引导轨道,其中承载件通过两个纵向侧上的引导单元进行外部侧面相接,并且直立轴线的方向上的引导平面相对于驱动空间偏置布置,壳体侧面上的一个引导轨道在驱动空间之上,使得驱动空间在横向轴线的方向上通过承载件的纵向边缘部分横跨至少一定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壳体侧的各自引导轨道大致位于在直立轴线方向上取向的驱动空间的顶点部分之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承载件的邻靠横跨驱动空间的边缘部分的边缘部分内,至少一个纵向延伸的锚固细槽形成用来连接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在靠近驱动空间的侧部,驱动壳体具有通道形凹口,其开口纵向侧与承载件重叠,壳体凹口的两个侧壁各自在壳体侧上设置一个引导轨道,根据位置,承载件覆盖壳体凹口或大或小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承载件在直立轴线的方向上沉入通道形壳体凹口,使得在承载件侧上各自设置引导轨道的两个纵向侧处通过壳体凹口的侧壁侧面相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承载件和驱动壳体之间作用的行程限制装置,限制装置具有位于壳体上并布置在壳体凹口内以及与承载件重叠的第一相对邻靠件,这种第一相对邻靠件与承载件上的布置在壳体凹口内的第一邻靠件协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凹口的在横向轴线的方向上进一步去除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壁开口,第一相对邻靠件可从外侧插入开口,使其从侧壁延伸到壳体凹口内并进入第一邻靠件的运动路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在侧壁内设置在承载件的行程方向上隔开的多个壁开口,这种开口能够与第一相对邻靠件有选择地配合。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承载件的行程方向上,第一邻靠件在端侧处限定驱动壳体的通道形壳体凹口的终端壁内的窗口形开口平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面向窗口形开口的承载件的端部形成弹射头,弹射头用来将污物从通道形壳体凹槽经由窗口形开口排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的端部从驱动壳体延伸并接合承载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驱动壳体内并具有延伸通过其中的连接杆的夹紧单元,以便相对于驱动壳体轴向保持连接杆。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驱动壳体通常具有大致U形横向轮廓,两个侧壁之一具有位于壳体侧以及驱动空间上的引导轨道,另一侧壁具有另一引导轨道。
全文摘要
一种线性驱动器具有承载件能够运行的驱动壳体。为了引导承载件,设置两个引导单元,它们位于垂直于驱动壳体的直立轴线的引导平面内。引导单元邻接纵向侧上的承载件,引导平面在直立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形成在驱动壳体内的驱动空间偏置,驱动装置用于位于驱动空间内的承载件。在纵向侧上的边缘部分处,承载件与驱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文档编号F15B15/24GK1663738SQ200510051750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日
发明者E·安格, S·科普 申请人:费斯托合资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