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1165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及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量泵反馈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车、登高消防车等高空作业的工程机械设备中,其需要较高、或较远的作业高度(例如,作业位置与转台的距离超过40米),因此,上述高空作业的工程机械设备一般带有折叠臂等工作装置。具体地,上述折叠臂一般距离设备的转台较远,为了提高折叠臂的反应速度,通常将控制折叠臂的折叠臂操作阀组直接装在靠近折叠臂处,而且,转台也需要一组转台操作阀组进行控制。上述高空作业设备中控制操作阀组的驱动装置多采用变量泵进行供油。变量泵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为变量泵与操作阀组进行组合,从操作阀组的出油口取压力油,并将压力油反馈经反馈油口导入变量泵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压力油的压力信息控制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使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与负载所需要的压力匹配,达到节约能量的目的,为反馈控制方式;第二种为直接从变量泵的出油口取压力油,并将压力油经变量泵的反馈油口导入液压泵的控制装置,进而控制液压系统的工作,此时系统的工作压力为液压泵设置的最高压力,且长期恒定在最高压力下工作,为恒压控制方式。如图1所示,转台操作阀组06安装在转台上控制转台的油缸07工作,折叠臂操作阀组08安装在折叠臂附近,控制折叠臂的油缸09工作。如图1所示,变量泵01 —端与油箱02连通,另一端与供油管路03连通,转台操作阀组06和折叠臂操作阀组08的泄油口均与泄油管路05连通,泄油管路05与油箱2连通,其中Pl为转台操作阀组06的进油方向,Tl为转台操作阀组06的泄油方向,P2为折叠臂操作阀组08的进油方向,T2为折叠臂操作阀组08的泄油方向。由于折叠臂操作阀组08的安装位置距离变量泵01较远,若变量泵01采用反馈控制方式,折叠臂操作阀组08的压力信息反馈速度很慢,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在作业高度很高或很远的工程机械装置中,变量泵均采用上述恒压控制方式,即,通过反馈油路将变量泵01的出油口与反馈油口 04连通,直接从变量泵01的出油口处导回压力油,如图1中所示K点,以提高压力信息的反馈速度,满足折叠臂的油缸09负载需求。但是,由于正常工作过程中,在多数情况下折叠臂操作阀组08不工作,仅仅需要转台操作阀组06工作对转台进行控制,转台的油缸07所需要的工作压力远小于变量泵01设定的最高压力,于是,变量泵输出的功率中,将有相当一部分功率用来发热,这样,既浪费了能量,又会加速液压油的乳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该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能够降低只有转台操作阀组时的能量损耗,减缓液压油的乳化。一种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包括转台操作阀组、折叠臂操作阀组以及至少一个变量泵,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所述转台操作阀组和折叠臂操作阀组的供油管路连通,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同一所述变量泵的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一反馈油路,所述转台工作阀组的出油口与所述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二反馈油路,且所述第一反馈油路与所述第二反馈油路之间设有控制所述反馈油口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或所述第二反馈油路接通或断开的控制阀组。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组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连接在所述第二反馈油路中,且所述单向阀的入油口连通所述转台操作阀组的出油口;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连接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与所述第二反馈油路之间;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单向阀并联。优选地,所述所述电磁阀为两位两通电磁阀。优选地,所述电磁阀为常闭电磁阀。优选地,所述控制阀组包括:两位三通电磁阀,第一开口与所述反馈油口连通,第二开口与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第三开口与所述转台控制阀组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开启时,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第一反馈油路接通,第二反馈油路断开,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关闭时,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连通,第二反馈油路接通,第一反馈油路断开。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油箱、转台以及安装于所述转台的折叠臂,还包括上述的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所述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包括:包括转台操作阀组、折叠臂操作阀组以及至少一个变量泵,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所述转台操作阀组和折叠臂操作阀组的供油管路连通,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同一所述变量泵的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一反馈油路,所述转台工作阀组的出油口与所述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二反馈油路,且所述第一反馈油路与所述第二反馈油路之间设有控制所述反馈油口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或所述第二反馈油路接通或断开的控制阀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包括转台操作阀组、折叠臂操作阀组以及至少一个变量泵,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所述转台操作阀组和折叠臂操作阀组的供油管路连通,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同一所述变量泵的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一反馈油路,所述转台工作阀组的出油口与所述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二反馈油路,且所述第一反馈油路与所述第二反馈油路之间设有控制所述反馈油口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或所述第二反馈油路接通或断开的控制阀组。上述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中,当只有转台操作阀组工作时,控制阀组控制变量泵的反馈油口与第二反馈油路接通,第一反馈油路断开,第二反馈油路将转台操作阀组的出油口处的压力油反馈至变量泵的控制装置,从而控制变量泵的输出压力,使系统压力与转台操作阀组的负载压力匹配,满足转台操作阀组对转台油缸的操控需求即可,从而使变量泵不再按其最大输出压力工作,降低了能量损耗;折叠臂操作阀组工作时,为满足折叠臂操作阀组对折叠臂油缸的操作需求,无论转台操作阀组是否工作,控制阀组都会将第二反馈油路断开,而将第一反馈油路接通,使系统压力切换到油泵设定的最高压力下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在只有转台操作阀组工作时,通过变量泵可以根据转台油缸的负载压力调整输出压力,而不是在其最大输出压力工作,从而可以降低其能量消耗,减缓液压油的乳化,提高液压油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油箱、转台以及安装于所述转台的折叠臂,还包括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所述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包括:转台操作阀组、折叠臂操作阀组以及至少一个变量泵,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所述转台操作阀组和折叠臂操作阀组的供油管路连通,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同一所述变量泵的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一反馈油路,所述转台工作阀组的出油口与所述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二反馈油路,且所述第一反馈油路与所述第二反馈油路之间设有控制所述反馈油口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或所述第二反馈油路接通或断开的控制阀组。上述工程机械的能量消耗较低,使用成本较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的一种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的一种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的另一种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中变量泵为两个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包括控制工程机械的转台动作的转台操作阀组6、控制工程机械的折叠臂动作的折叠臂操作阀组8、以及至少一个为上述转台操作阀组6以及折叠臂操作阀组8提供压力油的变量泵I ;每一个变量泵I的进油口与油箱2连通,每一个变量泵I的出油口与转台操作阀组6和折叠臂操作阀组8的供油管路3连通。其中,其中Pl为转台操作阀组6的进油方向,Tl为转台操作阀组6的泄油方向,P2为折叠臂操作阀组8的进油方向,T2为折叠臂操作阀组8的泄油方向。为节约能量,每一个变量泵I的出油口与同一变量泵I的反馈油口 4之间设有第一反馈油路30,且转台工作阀组6的出油口与上述反馈油口 4之间设有第二反馈油路20,且第一反馈油路30与第二反馈油路30之间设有控制反馈油口 4与第一反馈油路30或第二反馈油路20接通或断开的控制阀组10。上述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中,当只有转台操作阀组6工作时,控制阀组10控制变量泵I的反馈油口 4与第二反馈油路20接通,第一反馈油路30断开,第二反馈油路20将转台操作阀组6的出油口处的压力油反馈至变量泵I的控制装置,从而控制变量泵I的输出压力,使系统压力与转台操作阀组6的负载压力匹配,满足转台操作阀组6对转台油缸7的操作需求即可,从而使变量泵I不再按其最大输出压力工作,降低了能量损耗。折叠臂操作阀组8工作时,为满足折叠臂操作阀组8对折叠臂油缸9的操作需求,无论转台操作阀组6是否工作,控制阀组10都会将第二反馈油路20断开,而将第一反馈油路30接通,使系统压力切换到油泵设定的最高压力下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在只有转台操作阀组6工作时,通过变量泵I可以根据转台油缸7的负载压力调整输出压力,而不是在其最大输出压力工作,从而可以降低其能量消耗,减缓液压油的乳化,提高液压油的使用寿命。上述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中,当变量泵I的个数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时,每一个变量泵I均可以采用变量泵I的液压反馈控制转换方式进行工作,具体示意图如图4所示。具体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提到的控制阀组10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分别如下。方式一如图2所示,上述控制阀组10可以包括单向阀12和电磁阀11。其中,单向阀12连接在第二反馈油路20中,单向阀12的入油口与转台操作阀组6的出油口连通,单向阀12的出油口与反馈油口 4连通;电磁阀11连接于第一反馈油路30与第二反馈油路20之间,且电磁阀11的第一开口与反馈油口 4连通,电磁阀11的第二开口与变量泵I的出油口连通,电磁阀11与单向阀12并联。优选地,上述电磁阀11为两位两通电磁阀。具体操作中,折叠臂操作阀组8工作时,两位两通电磁阀将第一反馈油路30接通,如图2所示状态,此时,由于变量泵I出油口处的压力油压力大于转台操作阀组6出油口处的压力,因此反馈油口 4内油液的压力大于转台操作阀组6出油口的压力,单向阀12在压力油的压力下关闭,使第二反馈油路20断开。这样,变量泵I所输出的压力大于最大输出压力,从而可以满足折叠臂操作阀组8对折叠臂油缸9的操作需求。当只有转台操作阀组6工作时,两位两通电磁阀位于另一个位置,将第一反馈油路30断开,从而单向阀12打开,自转台操作阀组6的出油口处导出的油液通过反馈油口 4进入变量泵的控制装置。变量泵I可以根据转台油缸7的负载压力调整输出压力,而不是在其最大输出压力工作,从而可以降低其能量消耗,减缓液压油的乳化,提高液压油的使用寿命。因此,上述控制阀组10可以实现对第一反馈油路30以及第二反馈油路20的控制。优选地,上述电磁阀11为常闭电磁阀。方式二如图3所示,上述控制阀组10可以包括:两位三通电磁阀13,其中,两位三通电磁阀13的第一开口与反馈油口 4连通,第二开口与变量泵I的出油口连通,第三开口与转台控制阀组6的出油口连通;两位三通电磁阀13开启时,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即将第一反馈油路30导通,第二反馈油路20断开;两位三通电磁阀13关闭时,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连通,S卩,将第二反馈油路20导通,第一反馈油路30断开。所以,上述两位三通电磁阀13也可以实现对第一反馈油路30和第二反馈油路20的控制。采用本方式二能够达到与上述方式一同样的技术效果,即:当折叠臂操作阀组8工作,变量泵I所输出的压力大于最大输出压力,从而可以满足折叠臂操作阀组8对折叠臂油缸9的操作需求;当只有转台操作阀组6工作时,变量泵I可以根据转台油缸7的负载压力调整输出压力,而不是在其最大输出压力工作,从而可以降低其能量消耗,减缓液压油的乳化,提高液压油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油箱2、转台以及安装于转台的折叠臂,还包括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包括:转台操作阀组6、折叠臂操作阀组8以及至少一个为变量泵I ;每一个变量泵I的进油口与油箱2连通,每一个变量泵I的出油口与转台操作阀组6和折叠臂操作阀组8的供油管路3连通;每一个变量泵I的出油口与同一变量泵I的反馈油口 4之间设有第一反馈油路30,且转台工作阀组6的出油口与上述反馈油口 4之间设有第二反馈油路20,且第一反馈油路30与第二反馈油路30之间设有控制反馈油口 4与第一反馈油路30或第二反馈油路20接通或断开的控制阀组10。上述工程机械的能量消耗较低,使用成本较低,其原理这里不再赘述。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包括转台操作阀组、折叠臂操作阀组以及至少一个变量泵,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所述转台操作阀组和折叠臂操作阀组的供油管路连通,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同一所述变量泵的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一反馈油路,所述转台工作阀组的出油口与所述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二反馈油路,且所述第一反馈油路与所述第二反馈油路之间设有控制所述反馈油口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或所述第二反馈油路接通或断开的控制阀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包括: 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连接在所述第二反馈油路中,且所述单向阀的入油口连通所述转台操作阀组的出油口; 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连接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与所述第二反馈油路之间; 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单向阀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电磁阀为两位两通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为常闭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包括: 两位三通电磁阀,第一开口与所述反馈油口连通,第二开口与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第三开口与所述转台控制阀组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开启时,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第一反馈油路接通,第二反馈油路断开,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关闭时,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连通,第二反馈油路接通,第一反馈油路断开。
6.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油箱、转台以及安装于所述转台的折叠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所述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包括: 转台操作阀组、折叠臂操作阀组以及至少一个变量泵,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所述转台操作阀组和折叠臂操作阀组的供油管路连通,每一个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同一所述变量泵的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一反馈油路,所述转台工作阀组的出油口与所述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二反馈油路,且所述第一反馈油路与所述第二反馈油路之间设有控制所述反馈油口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或所述第二反馈油路接通或断开的控制阀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包括转台操作阀组、折叠臂操作阀组以及至少一个变量泵;每一个变量泵的出油口与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一反馈油路,转台工作阀组的出油口与反馈油口之间设有第二反馈油路,且第一反馈油路与第二反馈油路之间设有控制反馈油口与第一反馈油路或第二反馈油路接通或断开的控制阀组。上述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在只有转台操作阀组工作时,通过变量泵可以根据转台油缸的负载压力调整输出压力,而不是在其最大输出压力工作,从而可以降低其能量消耗,减缓液压油的乳化,提高液压油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变量泵液压反馈控制油路的工程机械。
文档编号F15B13/02GK202937531SQ20122065126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熊炳榕 申请人:长沙中联消防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