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塑料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6198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新型塑料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时能自冷却来保护机械密封,停止工作时能在轴与机械密封的接触空间内保留冷却液能进行短时间空转保护的新型塑料泵。涉及液压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塑料泵是一种应用与电力、石油化工、炼油、制药、化学制品、军工等行业。输送不含颗粒的轻质液体及贵重介质。由电机和接架连接,电机轴连接一件泵轴。泵轴上安装一个机械密封,机械密封用压板紧固在塑料后泵盖上,塑料泵工作时泵轴和机械密封滑动旋转;塑料后泵盖和机械密封静环整体热连接,后泵盖和接架用紧固螺丝连接;在泵轴泵端安装塑料叶轮,再安装塑料泵体;泵体和后泵盖连接处用密封圈密封。在泵的出口端加装一个出口法兰,出口法兰与泵的连接处又能够密封圈密封。电机为主动力源带动叶轮旋转产生涡流,把传送液体从泵体的进口法兰进入从泵体的出口法兰输出,达到液体的传送。

目前的塑料泵由于工作时旋转的泵轴和机械密封为弹性密封滑动旋转密封连接,在工作时由于温度的升高,并且由于设计的因素,传送的液体因泵轴与机械密封间间隙很小,并且没有进入的途径,机械密封的弹性件受热软化烧焦;机械密封的寿命不长,常常因为机械密封烧焦导致渗漏返修,更换机械密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工作时能把传送液体输送到机械密封和泵轴间自冷却来保护机械密封,停止工作时能在轴与机械密封的接触空间内保留冷却液能进行短时间空转保护的新型塑料泵。从结构设计上放大泵轴与机械密封件的间隙;在叶轮上增加均布的出液孔,并在叶轮的背部增加均布的叶片。工作是传送液体从叶轮上增加的出液孔进入,并通过叶轮背部的叶片传送到泵轴与机械密封的间隙出,在传送液体压力的作用下不同的循环冷却泵轴与机械密封,使泵轴与机械密封工作时温度不升高,解决机械密封短时间工作烧焦的现象。

本发明的新型塑料泵,它采用泵轴与机械密封处尺寸缩小,增加泵轴与机械密封之间的间隙;在叶轮的的背部增加出液孔,并在叶轮的背面均布,使叶轮旋转时传送液从小孔流出;在叶轮的背部底端增加均布的叶片。叶轮旋转工作时传送的液体从叶轮涡流槽中通过备件均布联通的出液孔流出,背部底端的风叶把处液孔流出的液体输送到泵轴和机械密封的间隙书;塑料泵在工作时,液体从出液孔进来,在压力的作用下,泵轴与机械密封间的液体循环更换,很好的起到了机械密封的冷却作用,解决了塑料泵机械密封温度升高而烧焦的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中机械密封冷却,解决了机械密封受热而烧焦的现象。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有下列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为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叶轮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叶轮的右视图;

图4为泵轴与机械密封的配合图。

图中:1-接架;2-叶轮;3-机械密封;4-出液孔;5-叶轮叶片;6-泵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案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这些描述只是一个示例,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和局限性。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已避免不必要的模糊或曲解本发明的概念。

如图1-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有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接架1、叶轮2、机械密封3、叶轮出液孔4、叶轮叶片5、泵轴(6)。塑料泵的装配工艺和过程不变。泵轴6和机械密封3安装档处外圆尺寸减小,使泵轴6和机械密封3间的间隙增大;叶轮2的背部增加均布的出液孔;叶轮2的背部底端增加均布的叶片;新型塑料泵工作时,部分传送液从叶轮2背部的出液孔出来,通过叶轮背部底端的同步旋转的叶轮叶片5输送到泵轴6与机械密封3的间隙处;在压力的作用下,泵轴6与机械密封3间的液体循环更换,很好的起到了机械密封的冷却作用,。新型塑料泵停止工作时,部分未排出的传送液保留在泵轴6与机械密封3的间隙处;用户在违章操作塑料泵短时间空转时也能很好的保护机械密封3的温度升高而烧焦。并且使新型塑料泵的性能进一步的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的新型塑料泵通过泵轴与机械密封配合端间隙的 增大,叶轮背部增加均布的出液孔,叶轮背部底端增加均布的风叶,新型塑料泵工作时,部分传送液从叶轮背部的出液孔出来,通过叶轮背部底端的同步旋转的叶片输送到泵轴与机械密封的间隙处;在压力的作用下,泵轴与机械密封间的液体循环更换,很好的起到了机械密封的冷却作用,。新型塑料泵停止工作时,部分未排出的传送液保留在泵轴与机械密封的间隙处;用户在违章操作塑料泵短时间空转时也能很好的保护机械密封的温度升高而烧焦。并且使新型塑料泵的性能进一步的提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也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案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案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范畴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