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7413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通风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通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传统的通风机虽然能高效的进行通风工作,但还是存在以下问题:1、内部防水存在缺陷,面对潮湿天气易受潮;2、外部由多个单件组装而成,需单个分批生产,影响生产效率;3、不便于组装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风机,它包括底座、进风口和驱动控制总成,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驱动控制总成对位安置于安装槽内,所述底座的前端口和进风口内部均设置有螺纹滑道,所述进风口通过螺纹滑道安装于底座的前端口处并位于驱动控制总成的正对面,所述驱动控制总成包括依次对位安装的电源板、驱动控制板、驱动电机和扇叶,所述电源板对位安装于安装槽内,所述电源板沿驱动控制板周边设置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对位安放有防水垫圈;所述电源板和驱动控制板之间设置有导线孔,所述导线孔装配有防水圆环。

优选地,所述扇叶设置有若干个叶片,所述安装槽四周设置有与叶片转向相反的增压静叶并通过增压静叶与底座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扇叶套接有导风罩,所述底座位于增压静叶处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条,所述导风罩的底端放置于支撑条上。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外侧面设置有齿环。

优选地,所述底座底端设置有与自身一体成型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和底座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进线孔和第二进线孔。

优选地,所述支撑脚的底端和电源板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凹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在电源板与驱动控制板之间加设一防水垫圈和防水圆环,利用防水垫圈和防水圆环将驱动控制板进行防水隔离,有效提高内部防水;同时,底座与安装槽、支撑脚、增压静叶均为一体成型,使得生产十分便捷;并且,进风口与底座采用螺纹固定方式,使其能快速便捷的进行组装和拆卸,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底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风机,它包括底座1、进风口2和驱动控制总成,底座1内部设置有安装槽13,驱动控制总成对位安置于安装槽13内,底座1的前端口和进风口2内部均设置有螺纹滑道,进风口2通过螺纹滑道安装于底座1的前端口处并位于驱动控制总成的正对面,驱动控制总成包括依次对位安装的电源板3、驱动控制板5、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采用直流变频三相电机)和扇叶7,电源板3对位安装于安装槽13内,电源板3沿驱动控制板5周边设置有圆形槽18,圆形槽18内对位安放有防水垫圈4;电源板3和驱动控制板5之间设置有导线孔9,导线孔9装配有防水圆环10。

进一步,扇叶7设置有若干个叶片11,安装槽13四周设置有与叶片11转向相反的增压静叶14并通过增压静叶14与底座1一体成型。

进一步,扇叶7套接有导风罩8,底座1位于增压静叶14处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条15,导风罩8的底端放置于支撑条15上。

进一步,进风口2外侧面设置有齿环17。

进一步,底座3底端设置有与自身一体成型的支撑脚12,支撑脚12和底座3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进线孔19和第二进线孔20。

进一步,支撑脚12的底端和电源板3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凹槽16。

本实施例利用驱动控制总成进行机械送风,而在驱动控制总成的电源板3与驱动控制板5之间加设一防水垫圈4和防水圆环10,利用防水垫圈4和防水圆环10将驱动控制板5进行防水隔离,有效提高内部防水,避免水进入驱动控制总成内部对驱动控制板5造成损坏。本实施例的底座1与安装槽13、支撑脚12、增压静叶14均为一体成型,在生产时,可以整体按照模具进行生产,从而大大加快了工业生产速度,也避免了后续组装。对于本实施例的进风口2与底座1的固定方式,则采用螺纹固定方式,使其能快速便捷的进行组装和拆卸,设置于进风口2外侧面的齿环17,进一步加强了进风口2与底座1的组装和拆卸。

同时,为加强整体送风效果,特在扇叶7套接有导风罩8,利用导风罩8则有效的进行风向引导,避免风力的流失。

并且,为防止外置电线的整齐,则利用第一进线孔19和第二进线孔20进行电线整理,将电线进行整合并同时从第一进线孔20导出,使整体线路不会过于凌乱。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支撑脚12和电源板3的硬度,特在支撑脚12的底端和电源板3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凹槽16。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