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2310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特指一种具有发光功能和解决电脑及其周边等小型家电散热问题的LED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为了使产品实现多种不同功能,各类机器设备中的电子元件逐渐变多,其发热量也随之增大,因此在机械设备上增设散热风扇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市面上的小家电散热风扇一般都具有壳体与安装在壳体上扇叶轮,这类散热风扇随之机器的运作而启动,仅能实现散热的功能,不能起到装饰点缀效用,为了美观,散热风扇中加入LED灯,而市面上的LED散热风扇的LED灯都直接曝露在外,容易发生脱落,氧化,使用寿命短,易损坏,成本高,不便于使用,实用性和外观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风扇,特指一种具有发光功能和解决电脑及其周边等小型家电散热问题的LED散热风扇。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散热风扇,包括底壳、扇叶轮及上盖,所述扇叶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壳内,所述底壳一体成型地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其中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发光体,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有卡接孔,所述上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外壳一体成型地设置有内盖和若干个卡块,所述内盖插设于所述底壳内,并与所述安装部相互闭合连接,所述内盖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卡块卡入所述安装槽的所述卡接孔内,使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壳可拆卸地相互卡接。

其中,所述底壳与所述上盖均同轴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底壳内部设置有风扇定子,所述扇叶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风扇定子上,所述安装部围绕所述扇叶轮的边缘处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安装部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发光体,所述安装部外侧一体成型地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槽。

其中,所述底壳与所述上盖均对应地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卡块均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固定部内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嵌块。

其中,所述发光体可为若干个单独的颗粒状灯体或若干个环状灯体。

其中,所述底壳设置有PCB板,所述发光体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所述PCB板设置有红外接收线头和电源接头,所述红外接收线头可通过红外线与外置遥控器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为: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LED散热风扇,在传统的LED散热风扇中使用内外框的结构将灯体进行封闭,防止其直接曝露在外部,既能防止LED灯带或灯条脱落,又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既能安装普通的LED灯带或灯条,还可以安装且通过外置遥控能实现LED灯带或灯条多种发光效果,极大增强了视觉效果和美观度,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使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3本实用新型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底壳;2-扇叶轮;3-上盖;4-安装部;5-发光体;6-安装槽;7-卡接孔;8-内盖;9-卡块;10-散热孔;11-通气孔;12-风扇定子;13-固定部;14-卡槽;15-防震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LED散热风扇,包括底壳1、扇叶轮2及上盖3,所述扇叶轮2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壳1内,所述底壳1一体成型地设置有安装部4,所述安装部4的其中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发光体5,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槽6,所述安装槽6设置有卡接孔7,所述上盖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壳1上,所述外壳一体成型地设置有内盖8和若干个卡块9,所述内盖8插设于所述底壳1内,并与所述安装部4相互闭合连接,所述内盖8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10,所述卡块9卡入所述安装槽6的所述卡接孔7内,使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壳1可拆卸地相互卡接。

其中,所述底壳1与所述上盖3均同轴设置有通气孔11,所述底壳1内部设置有风扇定子12,所述扇叶轮2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风扇定子12上,所述安装部4围绕所述扇叶轮2的边缘处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底壳1上,所述安装部4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发光体5,所述安装部4外侧一体成型地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槽6。

其中,所述底壳1与所述上盖3均对应地设置有固定部13,所述安装槽6与所述卡块9均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3上,所述固定部13内设置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防震胶垫15。

其中,所述发光体5可为若干个单独的颗粒状灯体或若干个环状灯体。

其中,所述底壳设置有PCB板,所述发光体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所述PCB板设置有红外接收线头和电源接头,所述红外接收线头可通过红外线与外置遥控器通讯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