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鼓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7501阅读:1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鼓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鼓风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鼓风机包括电机、风叶和离心风道。其中风叶安装在风道内。风道一侧安装电机、另一侧开有吸风口。电机通电时带动风叶转动,风叶从吸风口吸入空气后经离心风道的出风口将风吹出。然而,电机持续长时间工作后,电机发热量较大,而电机的散热主要是依靠于电机尾部的小型散热风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鼓风机,它能够便于电机进行散热,电机散热效果好。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鼓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排气嘴,所述壳体其中一侧设有第一通风孔与轴孔;风叶组件,所述风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部,所述电机的转矩输出轴通过所述轴孔与所述风叶组件传动相连;及罩体,所述罩体装设于所述壳体侧部、并盖设在所述电机外,所述罩体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壳体相通,所述罩体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罩体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与外界环境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另一侧连接有抽风嘴,所述壳体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抽风嘴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壳体相通。所述第二进风口设有进风网格,所述排气嘴设有出风网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风嘴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风嘴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侧部设有第一套体,所述第一套体套接所述抽风嘴,且所述第一套体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外围,所述第一套体内侧壁设有凸缘,所述抽风嘴外侧壁设有两个以上钩体与两个以上突出部,所述钩体与所述凸缘相抵触,所述抽风嘴的钩体所在部位具有弹性,所述钩体与所述突出部一一相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鼓风机还包括底座,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鼓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罩体之间的多个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并列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支撑板另一端与所述罩体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为多个,所述第一进风口为条形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相邻的所述支撑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体包括第二套体与电机后盖,所述第二套体与所述壳体侧部相连,所述电机后盖与所述第二套体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叶组件包括转动板及与所述转动板相连的多个叶片,所述转动板与所述转矩输出轴传动相连,所述叶片呈圆周布置在所述转动板上,所述排气嘴沿着所述转动板转动方向的切线方向设置。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1、上述的鼓风机,通过将罩体装设于壳体侧部、并盖设在电机外,罩体通过第一通风孔与壳体相通,罩体设有第一进风口,罩体通过第一进风口与外界环境相通。如此,电机设置在进风风道中,进入到壳体中的空气经过盖设电机的罩体过程中,能给电机持续进行风冷作用,这样电机方便进行散热,并避免了电机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开而导致电机故障的不良现象。

2、壳体另一侧连接有抽风嘴,且壳体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抽风嘴通过第二进风口与壳体相通。这样,电机的转矩输出轴驱动风叶组件转动后,外界环境的空气不仅可以通过壳体其中一侧的罩体进入到壳体中,还可以通过壳体另一侧的抽风嘴经第二进风口进入到壳体中。若将抽风嘴连接至充气气床的排气口,则可以实现对充气气床进行排气操作。

3、抽风嘴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孔。通过抽风嘴侧壁设置的第二通风孔,能够增大抽风嘴的抽风面积,抽风排气效果较好。

4、壳体侧部设有第一套体。第一套体套接抽风嘴,且第一套体位于第二进风口外围,第一套体内侧壁设有凸缘。抽风嘴外侧壁设有两个以上钩体与两个以上突出部。钩体与凸缘相抵触,抽风嘴的钩体所在部位具有弹性,钩体与突出部一一相应。手动按压突出部,使钩体与第一套体内侧壁的凸缘相分离,便可以将抽风嘴从壳体上取出或装设于壳体上。

5、鼓风机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与罩体之间的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并列间隔设置,支撑板一端与底座相连,支撑板另一端与罩体相连。支撑板使得罩体与底座之间连接结构更加稳固。

6、罩体包括第二套体与电机后盖。第二套体与壳体侧部相连,电机后盖与第二套体可拆卸连接。通过拆装电机后盖,便于将电机装入到第二套体中。

7、转动板与转矩输出轴传动相连,叶片呈圆周布置在转动板上,排气嘴沿着转动板转动方向的切线方向设置。如此,转动板带动叶片转动后,叶片产生的离心力便将壳体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嘴甩出于壳体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鼓风机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鼓风机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鼓风机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鼓风机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鼓风机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鼓风机结构示意图五;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鼓风机结构示意图六;

图8为图7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1、排气嘴,111、出风网格,12、第一通风孔,13、轴孔,14、第二进风口,15、进风网格,16、第一套体,161、凸缘,17、支撑板,20、风叶组件,21、转动板,22、叶片,30、电机,31、转矩输出轴,40、罩体,41、第一进风口,42、第二套体,43、电机后盖,50、抽风嘴,51、第二通风孔,52、钩体,53、突出部,60、底座,70、手柄,80、开关,81、开关护套,82、开关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鼓风机,包括:壳体10、风叶组件20、电机30及罩体40。所述壳体10设有排气嘴11,所述壳体10其中一侧设有第一通风孔12与轴孔13。

请参阅图4或7,所述风叶组件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电机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外侧部,所述电机30的转矩输出轴31通过所述轴孔13与所述风叶组件20传动相连。电机30的转矩输出轴31驱动风叶组件20转动后,便可以将壳体10内的空气通过排气嘴11排至外界环境。若排气嘴11连接至充气气床的充气口,则可以实现对充气气床进行充气操作。

所述罩体40装设于所述壳体10侧部、并盖设在所述电机30外,所述罩体40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孔12与所述壳体10相通,所述罩体40设有第一进风口41(如图5所示),所述罩体40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41与外界环境相通。电机30的转矩输出轴31驱动风叶组件20转动后,外界环境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41进入到罩体40中,再通过第一通风孔12进入到壳体10中,接着在风叶组件20驱动下通过排气嘴11甩出。如此,电机30设置在进风风道中,进入到壳体10中的空气经过盖设电机30的罩体40过程中,能给电机30持续进行风冷作用,这样电机30方便进行散热,并避免了电机30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开而导致电机30故障的不良现象。

上述的鼓风机,通过将罩体40装设于壳体10侧部、并盖设在电机30外,罩体40通过第一通风孔12与壳体10相通,罩体40设有第一进风口41,罩体40通过第一进风口41与外界环境相通。如此,电机30设置在进风风道中,进入到壳体10中的空气经过盖设电机30的罩体40过程中,能给电机30持续进行风冷作用,这样电机30方便进行散热,并避免了电机30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开而导致电机30故障的不良现象。

其中,所述壳体10另一侧连接有抽风嘴50,且所述壳体10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4。所述抽风嘴50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14与所述壳体10相通。这样,电机30的转矩输出轴31驱动风叶组件20转动后,外界环境的空气不仅可以通过壳体10其中一侧的罩体40进入到壳体10中,还可以通过壳体10另一侧的抽风嘴50经第二进风口14进入到壳体10中。若将抽风嘴50连接至充气气床的排气口,则可以实现对充气气床进行排气操作。

所述第二进风口14设有进风网格15,所述排气嘴11设有出风网格111。

请参阅图6-8,所述抽风嘴50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孔51。通过抽风嘴50侧壁设置的第二通风孔51,能够增大抽风嘴50的抽风面积,抽风排气效果较好。

所述抽风嘴50与所述壳体10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所述壳体10侧部设有第一套体16。所述第一套体16套接所述抽风嘴50,且所述第一套体16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14外围,所述第一套体16内侧壁设有凸缘161。所述抽风嘴50外侧壁设有两个以上钩体52与两个以上突出部53。所述钩体52与所述凸缘161相抵触,所述抽风嘴50的钩体52所在部位具有弹性,所述钩体52与所述突出部53一一相应。手动按压突出部53,使钩体52与第一套体16内侧壁的凸缘161相分离,便可以将抽风嘴50从壳体10上取出或装设于壳体10上。

所述鼓风机还包括底座60与手柄70。所述壳体10与所述底座60相连。所述壳体10与手柄70相连。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0、底座60及手柄70为一体化结构,即壳体10、底座60及手柄70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所述鼓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60与所述罩体40之间的多个支撑板17。多个所述支撑板17并列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板17一端与所述底座60相连,所述支撑板17另一端与所述罩体40相连。支撑板17使得罩体40与底座60之间连接结构更加稳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板17与壳体10为一体化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41为多个,所述第一进风口41为条形口,所述第一进风口41设置在相邻的所述支撑板17之间。

所述罩体40包括第二套体42与电机后盖43。所述第二套体42与所述壳体10侧部相连,所述电机后盖43与所述第二套体42可拆卸连接。通过拆装电机后盖43,便于将电机30装入到第二套体42中。

其中,所述风叶组件20包括转动板21及与所述转动板21相连的多个叶片22。所述转动板21与所述转矩输出轴31传动相连,所述叶片22呈圆周布置在所述转动板21上,所述排气嘴11沿着所述转动板21转动方向的切线方向设置。如此,转动板21带动叶片22转动后,叶片22产生的离心力便将壳体10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嘴11甩出于壳体10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0上设有用于控制电机30开启或关闭的开关80。开关80外设有开关护套81与开关护罩82,通过开关护套81与开关护罩82保护开关80,以将开关80密封设置。另外,电容密封设置在电容接线盒中。如此,本实用新型便可避免电机30接线电路接触雨水,能解决水淹引起的安全隐患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