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998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特别是涉及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PC的高速发展,散热冷却成为了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液体介质冷却剂由于冷却效果良好得以广泛应用,但是液体介质冷却剂连续、稳流、循环运行成为一大难题。目前液体介质的冷却泵大致采用两类:其一为叶轮式离心泵,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制作加工工艺复杂,且扬程较大容易产生高压,并且流量较小,受到阻力后功耗较大;其二为柱塞电磁泵,其采用单向阀原理,拆装方便,缺点是振动和噪音较大,流量不易控制。该两种方式在输送液体时都存在以下缺陷:①液体流量不稳定,受到阻力后流量损失增加;②存在堵死和卡死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冷却泵中液体流量不稳定,受到阻力后流量损失增加且存在堵死和卡死等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流量稳定、大功率、不易堵塞和卡死、循环时间短的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

一种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包括:主泵体,所述主泵体具有主泵体液体腔,主泵体上设置有主进液流道和主出液流道,所述主出液流道与主泵体液体腔连通;若干喷液泵,所述若干喷液泵设置在所述主泵体内;每个喷液泵包括泵体、叶轮和驱动装置,所述泵体具有泵腔,泵体上设置进液口和喷液口,所述主进液流道和泵腔通过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主泵体液体腔和泵腔通过所述喷液口连通;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泵腔内,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液体通过所述叶轮从所述喷液口喷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泵体外周的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以及设置在泵腔内的转子,所述转子的转轴与所述叶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干喷液泵的喷液口中喷出的液体在主泵体液体腔内的流动方向均呈顺时针或逆时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干喷液泵依次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主泵体内,且每个喷液泵的喷液口依次朝向相邻的下一个喷液泵的喷液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液泵设置有4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泵体液体腔为锥形漏斗形,所述若干喷液泵的喷液口与所述主泵体液体腔的上部连通,所述主出液流道与所述主泵体液体腔底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干喷液泵的喷液口均通过喷液管与所述主泵体液体腔的上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体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带尖端的泵腔,所述喷液口设置在泵体的尖端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泵体包括主泵盖和主泵壳体,所述主进液流道设置在所述主泵盖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液泵包括喷液泵盖和喷液泵壳体,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喷液泵盖上,所述喷液口设置在所述喷液泵壳体侧壁上。

上述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采用多个喷液泵组合成具有较大输出功率的液体输送泵,将液体通入多个喷液泵,经过同一方向的旋转叶轮将液体送入锥型漏斗形的主泵体液体腔中。由于喷液泵将液体喷出后,液体沿着主泵体液体腔作高速旋转运动,再将液体快速推出主出液流道。在液体的旋转作用下产生能量互补叠加,出液速度快,时间短,压力大,流速加快对液体流动冷却产生较好的效果;且流量稳定,不易堵塞;由于多个喷液泵组合运行,即使有一个停止出液,输送泵仍然能继续出液工作。

主泵体液体腔为锥形漏斗形,在锥型漏斗内部形成半自吸功能、循环时间短,流量稳定,减少了循环时间,冷却效果好。

此外,输送泵还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稳定可靠,便于安装连接,维护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中喷液泵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中喷液泵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的液体流向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的液体流向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主泵体;

110-主泵体液体腔;

120-主进液流道;

130-主出液流道;

140-主泵盖;

150-主泵壳体

200-喷液泵;

210-泵体;

211-泵腔;

212-进液口;

213-喷液口;

214-喷液管;

215-喷液泵盖;

216-喷液泵壳体;

220-叶轮;

230-驱动装置;

231-定子铁芯;

232-定子绕组;

233-转子;

23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包括主泵体100和若干喷液泵200。主泵体具有主泵体液体腔110,主泵体100上设置有主进液流道120和主出液流道130,主出液流道120与主泵体液体腔110连通。若干喷液泵200设置在主泵体100内;参照图3和图4,每个喷液泵200包括泵体210、叶轮220和驱动装置230,泵体210具有泵腔211,泵体210上设置进液口212和喷液口213,主进液流道120和泵腔211通过进液口212连通,主泵体液体腔110和泵腔211通过喷液口213连通;叶轮220设置在泵腔211内,通过驱动装置230驱动转动,进液口212流入的液体通过叶轮220增压后从喷液口213喷出,进而喷入到主泵体液体腔110中,最后从主出液流道130喷出。

上述动力组合液体输送泵,采用多个喷液泵200组合成具有较大输出功率的液体输送泵,将液体通入多个喷液泵200,经过同一方向的旋转叶轮220将液体送入主泵体液体腔110中。由于喷液泵200将液体喷出后,液体沿着主泵体液体腔110作高速旋转运动,再将液体快速推出主出液流道130。在液体的旋转作用下产生能量叠加,出液速度快,时间短,压力大,流速加快对液体流动冷却产生较好的效果;且流量稳定,不易堵塞;由于多个喷液泵200组合运行,即使有一个停止出液,液体输送泵仍然能继续出液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驱动装置230包括设置在泵体210外周的定子铁芯231和定子绕组232、以及设置在泵腔211内的转子233,转子233的转轴234与叶轮220连接。转子233转动带动叶轮220旋转,进液口212流入的液体经过旋转的叶轮220增压后从喷液口213喷出到主泵体液体腔110中。电磁旋转喷液泵200,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稳定可靠,便于安装连接,维护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若干喷液泵200的喷液口213中喷出的液体流动的旋转方向保持一致,呈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保证进入到主泵体液体腔110时做高速旋转运动,形成漩涡,出液速度快,时间短,压力大。优选地,若干喷液泵200依次周向均匀设置在主泵体100内,且每个喷液泵的喷液口朝向依次对向下一个喷液泵的喷液口,使得各个喷液泵200喷出的液体在主泵体液体腔110内旋转流动时流速均匀,相互作用时,加速液体旋转流动速度。

如图6,对于主泵体液体腔110的结构,具体地,主泵体液体腔110设置为锥形漏斗形,若干喷液泵200的喷液口213与主泵体液体腔110的上部连通,主出液流道与主泵体液体腔110底部连通。各个喷液泵200喷出的液体沿漏斗形的液体腔壁旋转形成漩涡,锥形漏斗底部出口形成负压,具有半自吸功能,同时加快了出口流速,提高散热端冷却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若干喷液泵200的喷液口213均通过喷液管214与主泵体液体腔110的上部连通。喷液管214伸入到主泵体液体腔110内,对液体的旋转流向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对于喷液泵200的泵腔211的结构,如图3所示,喷液泵的泵体210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带尖端的泵腔211。喷液口213设置在腔体的尖端侧,从叶轮220甩出的液体经过一个由宽变窄平滑过渡的通道从喷液口213喷出,液体的压力损失很小。

对于主泵体100的结构,如图1,主泵体100包括主泵盖140和主泵壳体150,主进液流道120设置在主泵盖140上。主泵盖140配接有标准连接件的进液直管口(图中未示出),主出液流道130连接外部管路和散热器装置,形成一条冷却液体的通路。对于喷液泵的结构,具体地,喷液泵200包括喷液泵盖215和喷液泵壳体216,进液口212设置在喷液泵盖215上,喷液口213设置在喷液泵壳体侧壁上,叶轮220设置在进液口212下方。主泵体100和喷液泵200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连接,维护方便。

主泵体100外形为圆柱体形,喷液泵200优选设计为四个,主泵体100外形一般可设计为直径80~120mm,高度60~100mm。如果设计四个以上的喷液泵200,体积会略有增加。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