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风冷蜗腔泵防水便携高扬程通用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884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强制风冷蜗腔泵防水便携高扬程通用水泵,包括发动机组(3)以及发动机组(3)带动的水泵装置(4);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组(3)连接有强制冷却风泵(2);

发动机组(3)包括发动机主机(24),强制冷却风泵(2)将冷却风送入到发动机主机(24)的汽缸头冷却腔(4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风冷蜗腔泵防水便携高扬程通用水泵,其特征在于:发动机主机(24)的发动机主轴(25)与强制冷却风泵(2)的强制冷却风叶轮(13)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风冷蜗腔泵防水便携高扬程通用水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便携框架(1);便携框架(1)包括位于发动机组(3)下方的框架滑橇(6)、设置在发动机组(3)与框架滑橇(6)之间的减震胶座(7)以及设置在框架滑橇(6)一侧的框架伸缩拉杆(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风冷蜗腔泵防水便携高扬程通用水泵,其特征在于:强制冷却风泵(2)的出风口与汽缸头冷却腔(49)的进风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风冷蜗腔泵防水便携高扬程通用水泵,其特征在于: 强制冷却风泵(2)包括安装在发动机组(3)一侧的强制冷却风底座(11)、安装在强制冷却风底座(11)上的强制冷却外壳罩(8)以及安装在强制冷却外壳罩(8)内且由发动机主机(24)的发动机主轴(25)带动旋转的强制冷却风叶轮(13);

强制冷却外壳罩(8)包括呈螺旋设置的强制冷却风进风栅格风道(9),在强制冷却风叶轮(13)与强制冷却风底座(11)的内腔之间形成偏心的强制冷却风风道(12),在强制冷却风底座(11)上设置有空气进口与强制冷却风风道(12)连通的强制冷却风出风通道(14),强制冷却风出风通道(14)的出口与发动机组(3)的汽缸头冷却腔(49)的进风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制风冷蜗腔泵防水便携高扬程通用水泵,其特征在于: 在强制冷却风底座(1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强制冷却风风道(12)的风量大小的导风节流阀(16);导风节流阀(16)包括设置在强制冷却风底座(11)内腔侧壁上的节流阀底座(21)、垂直穿过节流阀底座(21)的旋转轴(18)、设置在旋转轴(18)上且用于调整强制冷却风风道(12)风量大小的节流翻板(19)、设置在节流阀底座(21)上的定位凸起(22)、套装在旋转轴(18)上的扭簧(20)以及设置在强制冷却风底座(11)外侧且位于旋转轴(18)上的摆动手柄(17);

扭簧(20)的一端设置在定位凸起(22)一侧,扭簧(20)的另一端设置在节流翻板(19)一侧或与旋转轴(18)连接;摆动手柄(17)通过旋转轴(18)带动节流翻板(19)克服扭簧(20)的弹簧力摆动;

在强制冷却外壳罩(8)上设置有冷却外壳罩加强筋(10);在强制冷却风风道(12)偏心量最大的位置设置有与强制冷却风出风通道(14)进口连通的强制冷却风出风口(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风冷蜗腔泵防水便携高扬程通用水泵,其特征在于: 发动机主机(24)为二冲程发动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风冷蜗腔泵防水便携高扬程通用水泵,其特征在于: 发动机主机(24)的火花塞高压帽为耐高温弹性橡胶材料,火花塞底部直接与发动机主机(24)的缸头风冷罩密封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风冷蜗腔泵防水便携高扬程通用水泵,其特征在于: 在发动机主机(24)上设置有防水防尘空气过滤进气系统(23);在防水防尘空气过滤进气系统(23)内设置有迂回气路,在防水防尘空气过滤进气系统(23)的下端口设置有空气进入口,迂回气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主机(24)的化油器连通;

防水防尘空气过滤进气系统(23)包括设置在发动机主机(24)上的导风罩底座(26)、设置在导风罩底座(26)上端的工艺定位凹腔(28)、设置在工艺定位凹腔(28)中且方向朝下的化油器进气口(27)、密封安装在工艺定位凹腔(28)上方的全方位防水防尘罩(31)、安装在工艺定位凹腔(28)内的空气滤网(29)、设置在空气滤网(29)上且与化油器进气口(27)对应连通的滤网通孔(30)以及设置在工艺定位凹腔(28)中且与发动机主机(24)连通的倒置导风进气口(32);工艺定位凹腔(28)通过隔板将倒置导风进气口(32)与化油器进气口(27)隔开;

化油器进气口(27)、滤网通孔(30)、全方位防水防尘罩(31)的内腔、空气滤网(29)以及倒置导风进气口(32)形成防水防尘空气过滤进气系统(23)的迂回气路;

防水防尘空气过滤进气系统(23)的迂回气路为n、M或Λ型;空气进入口为化油器进气口(27)。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强制风冷蜗腔泵防水便携高扬程通用水泵,其特征在于: 水泵装置(4)包括安装在发动机组(3)一侧的水泵底座(33)、安装在水泵底座(33)上的水泵壳体(35)、设置在水泵底座(33)与水泵壳体(35)之间内腔中的水泵叶轮(34)、设置在水泵壳体(35)上的水泵进水口(36)、设置在水泵叶轮(34)、水泵底座(33)和水泵壳体(35)之间的偏心通水内腔(37)以及设置在水泵壳体(35)上的水泵增压扬水逃逸口(38);

发动机主机(24)的发动机主轴(25)带动水泵叶轮(34)旋转;

在偏心通水内腔(37)内分别设置有扬程水路(46)与回程水路(47),水泵增压扬水逃逸口(38)在扬程水路(46)出口处沿切线方向设置;偏心通水内腔(37)侧壁距离水泵叶轮(34)中心最近点为点I,偏心通水内腔(37)侧壁距离水泵叶轮(34)中心最远点为点II,水泵增压扬水逃逸口(38)的中心位于点II处,回程水路(47)以点II为起点且以点I为终点,扬程水路(46)以点I为起点且以点II为终点;

以水泵叶轮(34)的中心为坐标,扬程水路(46)对应偏心通水内腔(37)的扬程侧壁(48)呈抛物线或阿基米德螺旋线设置;

水泵增压扬水逃逸口(38)的出口与偏心通水内腔(37)的内壁圆滑过渡;

水泵叶轮(34)包括第一叶轮片(39)以及设置在第一叶轮片(39)一侧的第二叶轮片(44);在第一叶轮片(39)上设置有与发动机主轴(25)对应的穿轴孔(42),在第一叶轮片(39)一侧端面上设置有与穿轴孔(42)同轴的环形凸套(40),在第一叶轮片(39)一侧端面上圆周阵列设置有螺旋片(41);在第二叶轮片(44)上设置有与水泵进水口(36)连通的总进水孔(45),

第二叶轮片(44)与第一叶轮片(39)之间分别设置在螺旋片(41)两侧;

在相邻螺旋片(41)、第二叶轮片(44)侧面以及第一叶轮片(39)侧面之间形成增压叶轮内腔(43),增压叶轮内腔(43)的出口与水泵增压扬水逃逸口(38)对应;

螺旋片(41)的内端与环形凸套(40)外侧壁为一体设置,

总进水孔(45)的孔径大于环形凸套(40)的外径;水泵进水口(36)、总进水孔(45)、增压叶轮内腔(43)、扬程水路(46)、水泵增压扬水逃逸口(38)形成水路;

在扬程侧壁(48)设置有与水泵增压扬水逃逸口(38)连通的内凹弧槽水道(5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