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啮合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9540阅读:20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齿轮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啮合齿轮泵。



背景技术:

齿轮泵是液压传动系统中一种常用的液压泵,按齿轮啮合形式可分内啮合齿轮泵和外啮合齿轮泵两种。

内齿轮泵仅有两个运动件、主轴上的圆弧齿带动外转子即摆轮同向转动,当两齿轮相互分离时在进口处造成负压而吸入液体,两齿轮在出口处相互嵌人啮合,将液体挤压输出,两对应齿轮相啮合所形成的空间容积变化循环一次,实现吸入物料和排出物料各一次。

内啮合齿轮泵,它与渐开线外啮合齿轮泵相比,具有结构紧凑,质量轻,尺寸小等优点。而且由于齿轮同向旋转,相对滑动速度小,磨损轻微,使用寿命长,流量脉动小,因而压力脉动和噪声都较小。同时,油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易充满齿间槽,故允许高速旋转,容积效率较高。

油泵作为商用空调心脏的补油泵,能够给压缩机及时供油,避免压缩机损伤。但是在机组负荷发生变化的时候,定频油泵通过自主调节阀或者机械调节阀调节流量,造成电机本身输出浪费,而且由于调节阀的调节,流量波动范围较大,而且还会有异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内啮合齿轮泵,以达到避免电机本身输出浪费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啮合齿轮泵,内啮合齿轮泵包括:壳体组件,具有内腔;永磁直流电机,设置在内腔中,永磁直流电机的转轴能够相对于壳体组件转动;内转子,固定于转轴的一端并能够随转轴转动;外转子,设置在内腔中并套设在内转子的外周;电机接线组件,与永磁直流电机连接,电机接线组件能够根据内啮合齿轮泵的负荷调整永磁直流电机的转速。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包括吸油端壳体和排油端壳体,吸油端壳体的一端与排油端壳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转轴的一端设置于吸油端壳体内,转轴的另一端设置于排油端壳体内。

进一步地,吸油端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支撑转轴一端的吸油端轴承,排油端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支撑转轴另一端的排油端轴承。

进一步地,沿转轴的轴线方向,内转子的一侧设置有吸油口,内转子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油口。

进一步地,内啮合齿轮泵还包括过滤网,固定在吸油端壳体背离排油端壳体的一端,吸油口位于过滤网与内转子的一侧之间。

进一步地,电机接线组件位于排油端壳体背离吸油端壳体一端的外周壁上。

进一步地,电机接线组件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与永磁直流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接头的轴线与第二接头的轴线平行,第一接头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垂直。

进一步地,外转子的齿数大于内转子的齿数,外转子的齿数与内转子的齿数差为1。

进一步地,外转子的齿数为7,内转子的齿数为6。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随着机组负荷的变化,电机接线组件能够自主调节永磁直流电机的转速,满足机组供油需求,避免电机本身输出浪费,有效解决了油流量随负荷的变化而自主调节油泵排量,节约能耗。同时,取消定频调节阀结构设计,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组件;11、吸油端壳体;12、排油端壳体;111、吸油端轴承;121、排油端轴承;13、吸油口;14、排油口;20、永磁直流电机;30、内转子;40、外转子;50、电机接线组件;51、第一接头;52、第二接头;6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啮合齿轮泵,包括壳体组件10、永磁直流电机20、内转子30、外转子40和电机接线组件50。壳体组件10具有内腔。永磁直流电机20设置在内腔中,永磁直流电机20的转轴能够相对于壳体组件10转动。内转子30固定于转轴的一端并能够随转轴转动。外转子40设置在内腔中并套设在内转子30的外周。电机接线组件50与永磁直流电机20连接,电机接线组件50能够根据内啮合齿轮泵的负荷调整永磁直流电机20的转速。

随着机组负荷的变化,电机接线组件50能够自主调节永磁直流电机20的转速,满足机组供油需求,避免电机本身输出浪费,有效解决了油流量随负荷的变化而自主调节油泵排量,节约能耗。同时,取消定频调节阀结构设计,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施例中永磁直流电机20采用自主设计的永磁直流变频电机(现有技术),经模块计算,输出匹配有效节能流量,节能显著。而且结构、简单,利于产品维护。

本发明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包括吸油端壳体11和排油端壳体12,吸油端壳体11的一端与排油端壳体1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转轴的一端可转动地被支撑于吸油端壳体11内,转轴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被支撑于排油端壳体12内。

具体地,吸油端壳体11和排油端壳体12均具有腔体,吸油端壳体11的腔体和排油端壳体12的腔体共同形成该内腔。吸油端壳体1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转轴一端的吸油端插接部,排油端壳体1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转轴另一端的排油端插接部。

吸油端壳体11内设置有用于支撑转轴一端的吸油端轴承111,该吸油端轴承111设置在吸油端插接部。排油端壳体12内设置有用于支撑转轴另一端的排油端轴承121,该排油端轴承121设置在排油端插接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该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台阶,该卡接台阶位于转轴的一端中部,该转轴的一端端部能够由该吸油端插接部穿过并与内转子30连接。该卡接台阶能够与吸油端插接部卡接并进行限位。

该排油端插接部设置有阶梯通孔,该阶梯通孔的大孔与转轴的另一端配合插接,并且该阶梯通孔的台阶端面能够与转轴的另一端的端面卡接限位。

沿转轴的轴线方向,内转子30的一侧设置有吸油口13,内转子30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油口14。本实施例中,该内转子30和外转子40同轴等宽设置,该内转子30的一侧为图1中的左侧,该内转子30的另一侧为图1中右侧。

具体地,外转子40的齿数大于内转子30的齿数,外转子40的齿数与内转子30的齿数差为1。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外转子40的齿数为7,内转子30的齿数为6。

在本实施例中,内转子30的中心绕着外转子40的中心旋转,并有一定的偏心量。内转子30与外转子40之间的间隙均匀。外转子40的齿廓为内转子30的一组齿廓曲线的包络线。内转子30带动外转子40(即摆轮)同向转动,当两齿轮相互分离时在吸油口13处造成负压而吸入液体,当两齿轮在排油口14处相互嵌入啮合,将液体挤压输出,两对应齿轮相啮合所形成的空间容积变化循环一次,实现吸入物料和排出物料各一次。

内啮合齿轮泵还包括过滤网60,固定在吸油端壳体11背离排油端壳体12的一端,吸油口13位于过滤网60与内转子30的一侧之间。设置过滤网60,能够过滤掉有可能影响油泵正常运行的杂质经过吸油口13。该过滤网60能够拆卸,并且不会影响油液的正常吸入。

如图1所示,电机接线组件50位于排油端壳体12背离吸油端壳体11的一端的外周壁上。电机接线组件50包括第一接头51和第二接头52,第一接头51和第二接头52均与永磁直流电机20电连接。

其中,第一接头51的轴线与第二接头52的轴线平行,第一接头51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垂直。将接线组件采用竖直设计,能够方便接线。

当然,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