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型污水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712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型污水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型污水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很多的污水处理设备和水泵。专利CN 104214107B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污水泵,包括框架(1),所述的框架(1)前部设有抽水泵(2),在抽水泵(2)上连接有设于框架(1)后部的发动机(3),所述的发动机(3)与抽水泵(2)相连,在发动机(3)顶部固定有用于向发动机(3)供油的储油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1)的前端底部对称设有两个前滚轮(11),框架(1)的后端底部对称设有两个后滚轮(12),所述的框架(1)前端上部设有能将框架(1)前端提升并使前滚轮(11)脱离地面的拉手(13),所述的抽水泵(2)包括一端敞口的泵体(21)和封堵在泵体(21)敞口端且呈盘状的泵盖(22),所述的泵体(21)和泵盖(22)扣合后形成腔室(23),所述的泵盖(22)上设有与腔室(23)贯通的第一通道(221),所述的泵体(21)侧部设有与腔室(23)贯通的第二通道(211),所述的泵体(21)内设有前端小后端大的涡轮(5),且涡轮(5)位于第一通道(221)和第二通道(211)之间,所述的泵盖(22)朝向泵体(21)的一面固定有能够插于泵体(21)内的涡壳(222),所述的涡壳(222)上设有圆锥形通道(222a)且圆锥形通道(222a)的底部与第一通道(221)的内端相连通,在涡壳(222)侧部设有与圆锥形通道(222a)贯通的侧口(222b),所述的涡轮(5)前端插于涡壳(222)的圆锥形通道(222a)中,所述的涡轮(5)包括盘状体(51),在盘状体(51)朝向泵盖(22)一面设有若干呈螺旋段状的螺旋块(52),螺旋块(52)的厚度自根部向顶部逐渐变小,在螺旋块(52)的顶部具有外侧低内侧高的倾斜切割刃(53),各螺旋块(52)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且各螺旋块(52)内端与盘状体(51)中心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的螺旋块(52)外壁与圆锥形通道(222a)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螺旋块(52)的外壁开有至少一条呈弧形弯曲的圆弧凹槽(521),在圆弧凹槽(521)的槽底设有若干盲槽(522),在每个盲槽(522)中分别插有弹簧(523),在弹簧(523)的上方设有位于圆弧凹槽(521)中的研磨辊(524)且研磨辊(524)的部分露出于圆弧凹槽(521),所述的研磨辊(524)露出于圆弧凹槽(521)的部分与圆锥形通道(222a)内壁相接触,各个研磨辊(524)首尾依次相接。但是该专利的结构复杂这适合中型结构的水泵提升装置,不能更有效的处理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提升装装置,当有大块污物通过水泵时,会使其通过不堵塞,水箱上端设有高液位报警浮球,防止液位计的失效,而影响泵站运行;能够分别使用污水泵交替使用的方式,防止因水泵失效而造成污水无法泵送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型污水提升装置一种中型污水提升装置,所述污水提升装置包括与水箱内部连通的排污管,所述水箱四个角的底部分别设有支座,所述排污管并排设置在水箱的底部,所述排污管与污水泵连接,所述污水泵上设有阀门,两个所述阀门通过人字型管连接,所述阀门上分别设有水压感应器,所述水箱的顶部分别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一水箱盖和第二水箱盖,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用于排污的出水口。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水泵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第二支架为L型支架。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箱的侧壁设有向内凹的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上设有若干个纵向排列的肋筋,所述肋筋为椭圆型。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座的截面为L型,所述L型为向外凸的马蹄形。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箱盖上设有呈放射状的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为扇型结构。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水泵包括外侧设置的泵壳和泵内腔,所述泵内腔的一端设有封闭的圆型的凸缘,所述凸缘内设有与泵轴连接的电机,所述泵轴上套装有叶轮,所述叶轮内固装有分叶轮。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泵壳的两端分别设有向两端逐渐收缩的结构。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泵内腔的外侧设有定位体,所述定位体为被分割为十字型。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叶轮的横截面为∏型结构。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箱的侧壁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圆柱型的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型污水提升装置,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的污水泵采用跳动式叶轮,当有大块污物通过水泵时,叶轮自动后弹,使其通过不堵塞;

2.能通过重力收集污水至水箱;通过液位计监测水箱内的液体容量来控制水泵起停;水箱上端设有高液位报警浮球,防止液位计的失效,而影响泵站运行;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泵系统,分别使用污水泵交替使用的方式,防止因水泵失效而造成污水无法泵送的情况;

4.水箱根据实际运用选择一到三个进行配置,以达到容积500L、1000L、1500L三种规格,满足于不同污水量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型污水提升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型污水提升装置的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

图中:1—支座,2—水箱,3—肋筋,4—进水口,5—第一水箱盖,6—凹槽,7—第二水箱盖,8—感应器,9—人字型管,10—阀门,11—污水泵,12—第二支架,13—第一支架,14—排污管,15—出水口;111—定位体,112—凸缘,113—泵轴,114—分叶轮,115—污物,116—叶轮,117—泵内腔,118—泵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型污水提升装置,此装置主要包括由水箱2、污水泵11、水管管路、阀门10和支架等零件,所述污水提升装置包括与水箱2内部连通的排污管14,所述水箱2的四个角的底部,分别设有支座11。其中,所述排污管14并排设置在水箱2的底部,所述排污管14与污水泵11连接,所述污水泵11上设有阀门10,两个所述阀门10通过人字型管9连接,所述阀门10上分别设有水压感应器8,所述水箱2的顶部分别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一水箱盖5和第二水箱盖7。其中的,所述水箱2的底部设有用于排污的出水口15,本实施例中,能通过重力收集污水至水箱2内,通过液位计监测到水箱2内的液体容量来控制水泵起停;水箱2上端设有高液位报警浮球,防止液位计失效而影响泵站运行。污水泵11采用交替使用的方式,当污水泵11内存在污物115时,能防止因水泵失效而造成污水无法泵送的情况。其中,水箱2可以根据实际运用选择一到三个进行配置,以达到容积500L、1000L、1500L三种规格。本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污水泵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3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第二支架12为L型支架,所述水箱2的侧壁设有向内凹的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上设有若干个纵向排列的肋筋3,所述肋筋3优选为椭圆型结构,其中的所述支座1的截面为L型,所述L型为向外凸的马蹄形,所述第一水箱盖5上设有呈放射状的凹槽6,所述凹槽6设置为扇型结构。优选为,所述水箱2的侧壁顶部设有向外延伸圆柱型的进水口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污水泵采用跳动式叶轮,当有大块污物通过水泵时,叶轮能自动后弹,使其通过,不堵塞;通过重力收集污水至水箱2;通过液位计监测水箱内的液体容量来控制污水泵11起停;水箱2上端设有高液位报警浮球,防止液位计失效而影响泵站运行;污水泵11采用交替使用的方式,能防止因污水泵11失效而造成污水无法泵送的情况;本实用新型能满足于不同污水量的场合,主要适用于大型商业中心、酒店、地铁站、高铁站等场合的污水收集和泵送。

实施例2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型污水提升装置,其中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污水泵11包括外侧设置的泵壳118和泵内腔117,所述泵内腔117的一端设有封闭的圆型的凸缘112,所述凸缘112内设有与泵轴113连接的电机,所述泵轴113上套装有叶轮116,所述叶轮116内固装有分叶轮114,所述泵壳118的两端分别设有向两端逐渐收缩的结构。所述泵内腔117的外侧设有定位体111,所述定位体111为被分割为十字型。所述叶轮116的横截面为∏型结构。这样的结构,能提高污水的供应速度和效率,有效避免杂质堵塞污水泵。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