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载、动载并联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171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缸,特别涉及一种静载、动载并联油缸。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中模拟实际隧洞开挖的受力分析多采用多种设备互相搭配辅助来完成,由其是同时模拟现场地应力以及隧洞开挖过程中相邻隧洞爆破开挖对其的扰动时,都是通过多个常规油缸或其他多种设备进行同步模拟,其操作比较繁琐,准确度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载、动载并联油缸,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静载、动载并联油缸,包括缸底、静载缸筒、动载缸筒、静载活塞杆和动载活塞杆组件;

上述静载缸筒和动载缸筒同轴设置在上述缸底的一端,且上述动载缸筒位于上述静载缸筒内;

上述静载活塞杆由活塞部和同轴设置在活塞部一端的杆部组成,上述活塞部设置在上述静载缸筒的内壁与动载缸筒的外壁之间,上述杆部轴向穿过上述静载缸筒远离缸底的一端中部,上述活塞部可沿上述静载缸筒的内壁与动载缸筒的外壁轴向移动,并带动杆部同步移动;

上述杆部内轴向开有贯穿其的移动通道;

上述动载活塞杆组件由活塞和同轴设置在上述活塞一端的活塞杆组成,上述活塞设置在上述动载缸筒内,上述活塞杆轴向穿过上述移动通道,上述活塞可沿上述动载缸筒的内壁移动,并带动活塞杆移动伸出杆部远离活塞部的一端外或回缩至移动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油缸可模拟现场隧洞的开挖的载荷,静载模拟现场地应力,动载模拟隧洞开挖过程中相邻隧洞爆破开挖对其的扰动,解决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过程中的难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活塞部将上述静载缸筒内部分隔成静载进油腔和静载出油腔。

进一步,上述活塞将上述动载缸筒内部分隔成动载进油腔和动载出油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缸体内部油液的加载和卸载,设计比较灵活、合理。

进一步,上述静载缸筒由静载缸筒本体和静载封盖组成,上述静载缸筒本体两端开口,且其一端固定在上述缸底端部,上述静载封盖密封安装在上述静载缸筒本体的另一端,且其中部轴向开有供上述杆部通过的通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静载缸筒结构简单,利于拆装。。

进一步,上述动载缸筒由一体成型设置在上述缸底一端端部的动载缸筒本体和静载封盖组成,上述动载缸筒本体远离缸底的一端开口,上述静载封盖密封安装在上述动载缸筒本体的开口端,且其中部轴向开有供上述活塞杆通过的通孔,上述静载缸筒本体和动载缸筒本体同轴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动载缸筒结构简单,强度较好,与静载油缸之间布局比较合理。

进一步,上述活塞部与上述杆部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两者结构的结构强度较高。

进一步,上述活塞部面朝缸底的一端中部设置有与上述动载缸筒匹配的圆柱状的凹槽,上述动载缸筒远离缸底的一端伸入上述凹槽内,且当活塞部沿上述静载缸筒的内壁与动载缸筒的外壁轴向移动时,上述动载缸筒远离缸底的一端可相对于上述凹槽轴向移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使得整个油缸结构紧凑,减小其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静载、动载并联油缸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缸底,2、静载缸筒,3、动载缸筒,4、静载活塞杆,5、动载活塞杆组件,21、静载缸筒本体,22、静载封盖,31、动载缸筒本体,32、静载封盖,41、活塞部,42、杆部,43、静载进油腔,44、静载出油腔,51、活塞,52、活塞杆,53、动载进油腔,54动载出油腔,411、凹槽,421、移动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静载、动载并联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底1、静载缸筒2、动载缸筒3、静载活塞杆4和动载活塞杆组件5;

上述静载缸筒2和动载缸筒3同轴设置在上述缸底1的一端,且上述动载缸筒3位于上述静载缸筒2内;

上述静载活塞杆4由活塞部41和同轴设置在活塞部41一端的杆部42 组成,上述活塞部设置在上述静载缸筒2的内壁与动载缸筒3的外壁之间,上述杆部42轴向穿过上述静载缸筒2远离缸底1的一端中部,上述活塞部 41可沿上述静载缸筒2的内壁与动载缸筒3的外壁轴向移动,并带动杆部 42同步移动;

上述杆部42内轴向开有贯穿其的移动通道421;

上述动载活塞杆组件5由活塞51和同轴设置在上述活塞51一端的活塞杆52组成,上述活塞51设置在上述动载缸筒3内,上述活塞杆52轴向穿过上述移动通道421,上述活塞51可沿上述动载缸筒3的内壁移动,并带动活塞杆52移动伸出杆部42远离活塞部41的一端外或回缩至移动通道421 内。

模拟实验过程中,通过分别向静载缸筒2和动载缸筒内加载油液可使静载活塞杆4和动载活塞杆组件5完成相互独立的轴向运动,通过静载活塞杆 4的运动加载模拟现场地应力,通过动载活塞杆组件5的运动加载模拟隧洞开挖过程中相邻隧洞爆破开挖对其的扰动,解决了教学实验过程中的难题。

优选的,上述活塞部41将上述静载缸筒2内部分隔成静载进油腔43和静载出油腔44,独立进油和独立出油设计合理,使用比较灵活、方便。

优选的,上述活塞51将上述动载缸筒3内部分隔成动载进油腔53和动载出油腔54,独立进油和独立出油设计合理,使用比较灵活、方便。

优选的,上述静载缸筒2由静载缸筒本体21和静载封盖22组成,上述静载缸筒本体21两端开口,且其一端固定在上述缸底1端部,上述静载封盖22密封安装在上述静载缸筒本体21的另一端,且其中部轴向开有供上述杆部42通过的通孔,静载缸筒2结构简单,拆装、布局方便,也利于后期检修维护。

优选的,上述动载缸筒3由一体成型设置在上述缸底1一端端部的动载缸筒本体31和动载封盖32组成,上述动载缸筒本体31远离缸底1的一端开口,上述动载封盖32密封安装在上述动载缸筒本体31的开口端,且其中部轴向开有供上述活塞杆52通过的通孔,上述静载缸筒本体21和动载缸筒本体31同轴设置,动载缸筒3结构简单,与缸底之间强度较高,进而使得使用稳定性较好,同时拆装、布局方便,也利于后期检修维护。

优选的,上述活塞部41与上述杆部42一体成型,其结构强度较好。

优选的,上述活塞部41面朝缸底1的一端中部设置有与上述动载缸筒3 匹配的圆柱状的凹槽411,上述动载缸筒3远离缸底1的一端伸入上述凹槽 411内,且当活塞部41沿上述静载缸筒2的内壁与动载缸筒3的外壁轴向移动时,上述动载缸筒3远离缸底1的一端可相对于上述凹槽411轴向移动,在静载活塞杆4轴向移动过程中,其活塞部41可移动伸入凹槽411内,该设计可缩减整个油缸的体积,使得结构更紧凑,进而提高整体油缸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