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风机及其风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7207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音风机及其风机外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音风机及其风机外壳。



背景技术:

一般离心风机在运作的过程中,在风机主体的进风口安装一高速运转的叶轮,通过该叶轮进行抽风,但由于叶轮与空气剧烈摩擦,会产生很大噪音,导致现市面上大部分的风机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噪音,无法应用于对安静度要求较高的环境中。为实现静音效果,现行业内一般通过在将已有的风机外壳采用静音材料来制作,但静音效果不佳,且制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静音风机,其可通过在风机外壳内壁设置多个网格来分散气流速度和气流频率,以提高静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静音风机,包括,

风机外壳,风机外壳内形成有风室,所述风室的内壁设有静音机构;静音机构包括固设于风室内壁上的第一网格层;第一网格层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网格;

叶轮,叶轮枢接于所述风室内;

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叶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静音机构还包括吸音材料层,该吸音材料层夹持于所述风室内壁与第一网格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吸音材料层为吸音棉。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外壳上设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均封装有第二网格层,该第二网格层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网格。

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包括多个叶片、第三网格层以及第四网格层;多个叶片绕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圆周阵列;相邻的两叶片之间间隔形成通风间隙;所述通风间隙用于将所述多个叶片内侧的气流引导至多个叶片外侧;第三网格层封装于所述多个叶片的内侧;第三网格层上形成有与通风间隙连通的多个第三网格;第四网格层封装于所述多个叶片的外侧;第四网格层上形成有与通风间隙连通的多个第四网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静音风机的风机外壳,该风机外壳内壁设置的多个网格可分散气流速度和气流频率,以提高静音效果。

一种静音风机的风机外壳,风机外壳内形成有风室,所述风室的内壁设有静音机构;静音机构包括固设于风室内壁上的第一网格层;第一网格层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网格。

进一步的,所述静音机构还包括吸音材料层,该吸音材料层夹持于所述风室内壁与第一网格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吸音材料层为吸音棉。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外壳上设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均封装有第二网格层,该第二网格层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网格。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静音风机的风机外壳内形成风室,在风室内壁上设有静音机构,该静音机构的可降低因叶轮在风室内转动而产生的噪音。且静音机构的第一网格层上的多个第一网格,可分散由风室内部产生的气流速度以及气流频率,即气流经分散之后再由风机外壳传出,可明显降低噪音,静音效果好。2、该风机外壳本身的静音效果好,因而应用于不同的风机结构,均能达到较好的静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静音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外壳的静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风机外壳;11、进风口;12、出风口;13、第二网格层;14、风室;15、第一网格层;16、吸音材料层;20、驱动装置;30、叶轮;31、叶片;32、第三网格层;33、第四网格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一种静音风机,包括风机外壳10、叶轮30以及驱动装置20,在风机外壳10内形成有风室14,上述叶轮30枢接在风室14内,驱动装置20用于带动叶轮30转动。该风室14的内壁设有静音机构。具体静音机构包括第一网格层15,第一网格层15固设于风室14内壁上。第一网格层15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网格。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静音风机时,可启动驱动装置20,通过驱动装置20带动叶轮30转动,在叶轮30转动的过程中,叶轮30会在风室14内转动会在风室14内部产生气流,产生的气流会经风机外壳10传出,而在风室14内壁上设有静音机构,该静音机构的可降低因叶轮30在风室14内转动而产生的噪音。且静音机构的第一网格层15上的多个第一网格,可分散由风室14内部产生的气流速度以及气流频率,即气流经分散之后再由风机外壳10传出,可明显降低噪音,静音效果好。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静音机构还包括吸音材料层16,该吸音材料层16夹持于所述风室14内壁与第一网格层15之间,如此经过第一网格层15分散的气流会再经吸音材料层16,进一步降低噪音。当然,上述吸音材料层16具体可选用吸音棉。

进一步的,在风机外壳10上进风口11以及出风口12,利于风室14内部气流对流,具体在进风口11以及出风口12均封装有第二网格层13,该第二网格层13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网格,即是说,进出风室14内部的气流均可被多个第二网格分散,静音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叶轮30可包括多个叶片31、第三网格层32以及第四网格层33,使多个叶片31绕所述叶轮30的旋转轴线圆周阵列,而相邻的两叶片31之间间隔形成通风间隙。该通风间隙可用于将多个叶片31内侧的气流引导至多个叶片31外侧。此外,将上述第三网格层32封装在多个叶片31的内侧;且第三网格层32上形成有多个第三网格。该多个第三网格与通风间隙连通。第四网格层33封装在多个叶片31的外侧,同样的,第四网格层33上形成有多个第四网格,该多个第四网格可与通风间隙连通。即是说,在通风间隙位于多个叶片31的内侧的端部与多个第三网格连通,而通风间隙位于多个叶片31的外侧的端部与多个第四网格连通。

如此,在叶轮30转动时,旋转的叶轮30会带到气流流动,将气流引入多个叶片31的内侧,即旋转中心,并在叶轮30转动的过程中抽离至多个叶片31的外部。在此过程中,气流会由第三网格层32上的多个第三网格分散为多股气流之后再进入通风间隙,同时由通风间隙排出,并经第四网格层33上的多个第四网格分散为多股气流再排出,这样气流速度和气流频率在经第三网格层32和第四网格层33之后会发生变化,将高频声音转化为低频声音,从而降低气流发出噪音,使整个叶轮30的静音效果佳,从容提高整个风机的静音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静音风机的风机外壳10,参见图1以及图2,具体风机外壳10内形成有风室14,该风室14的内壁设有静音机构。具体静音机构包括第一网格层15,第一网格层15固设于风室14内壁上。第一网格层15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网格。如此,将该风机外壳10应用于风机上时,其风室14内壁上静音机构的可降低因叶轮30在风室14内转动而产生的噪音。静音机构的第一网格层15上的多个第一网格,可分散由风室14内部产生的气流速度以及气流频率,即气流经分散之后再由风机外壳10传出,可明显降低噪音,静音效果好。因而将该风机外壳10应用于不同的风机结构,均能达到较好的静音效果。

进一步的,上述静音机构还包括吸音材料层16,该吸音材料层16夹持于所述风室14内壁与第一网格层15之间,如此经过第一网格层15分散的气流会再经吸音材料层16,进一步降低噪音。当然,上述吸音材料层16具体可选用吸音棉。

进一步的,在风机外壳10上进风口11以及出风口12,利于风室14内部气流对流,具体在进风口11以及出风口12均封装有第二网格层13,该第二网格层13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网格,即是说,进出风室14内部的气流均可被多个第二网格分散,静音效果更好。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