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真空高压注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2654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井下测试仪器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抽真空高压注油系统。



背景技术:

液压装置在日常维修和保养过程中,经常需要更换和补充液压油作业,目前一般采用浸泡式注油作业,即把液压装置完全浸泡到液压油中,对注油桶进行抽真空的方式注油作业,容易引起以下问题:

1)液压装置直接浸入液压油中,极易污染液压油;

2)需要对整个注油桶进行抽真空作业,工时长,效率低;

3)液压装置最终注油量不可能达到理论值,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真空高压注油系统,以解决液压装置抽真空和注油工作效率低、液压油污染以及注油量及注油效果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真空高压注油系统,包括液压装置:

所述液压装置具有油孔,所述油孔通过第一阀门与真空泵连接,所述油孔还通过第三阀门与注油泵连接,所述真空泵还通过第二阀门与第一储油罐连接,所述第一储油罐与所述注油泵连接,所述注油泵通过第四阀门还与第二储油罐连接;

所述真空泵,用于对所述第一储油罐、所述第二储油罐和所述液压装置抽真空;

所述注油泵,用于对所述液压装置进行注油。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泵为高压注油泵。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泵对所述液压装置进行注油的压力维持在0.8MPa。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油罐的底部具有第一磁力搅拌器;

所述第二储油罐的底部具有第二磁力搅拌器;

所述第一磁力搅拌器和所述第二磁力搅拌器,用于提高所述第一储油罐和所述第二储油罐内的真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装置的容器顶部具有滤网;

所述滤网,用于保证注入液压装置油品的纯净。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泵的尾气排放端还与尾气处理装置连接,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用于保证所述真空泵排放的尾气符合HSE管理标准。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至少为2层。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室内环境下进行液压装置抽真空和注油工作,直接用管线连接液压装置和第二储油桶,避免污染液压油;直接对液压装置抽真空及注油作业,具有工时短和效率高的优点;注油过程可根据需要,采取高压注油方式,能够保证注油量及注油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抽真空高压注油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

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抽真空高压注油系统示意图。如图1示,一种抽真空高压注油系统,包括:第一储油罐1、第二储油罐2、注油泵3、液压装置4、真空泵5、第一阀门a、第二阀门b、第三阀门c和第四阀门d。

图1中,第一储油罐1分别与第二储油罐2与注油泵3连接,第二储油罐2通过第四阀门d与注油泵3连接,液压装置4的油孔4-1通过第三阀门c与注油泵3连接,液压装置4的油孔4-1还通过第一阀门a与真空泵5连接,第一储油罐1还通过第二阀门b与真空泵5连接。

进一步地,注油泵3为高压注油泵。

图1中,打开第二阀门b,关闭第一阀门a、第三阀门c和第四阀门d,真空泵5对第一储油罐1和第二储油罐2内液压油抽真空;等达到目标压力后,关闭第二阀门b,打开第一阀门a(此时,第三阀门c和第四阀门d为关闭状态),真空泵5对液压装置4抽真空,等达到目标压力后,关闭第一阀门a。此时,开启注油泵3,打开第三阀门c,对液压装置4注油,同时调节第四阀门d阀门,确保注油泵3的注油压力稳定在0.8MPa左右。重复数次抽真空和注油的步骤,直至完成液压装置4注油为止。

进一步地,第一储油罐1的底部和第二储油罐2的底部分别具有第一磁力搅拌器1-1和第二磁力搅拌器2-1,以保证抽真空的效果和效率。

进一步地,液压装置4的内部上端具有滤网4-2,保证注入液压装置4油品的纯净。

更进一步地,滤网4-2至少为2层滤网。

进一步地,真空泵5的尾气排放端还与尾气处理装置6连接,尾气处理装置6,用于保证真空泵5排放的尾气符合HSE管理标准。

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简单描述:通过控制第一阀门a、第二阀门b、第三阀门c和第四阀门d,利用真空泵5与注油泵3完成液压装置4注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表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同等替换、改进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