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阀位组合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2646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阀位组合气缸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阀位组合气缸。



背景技术:

气缸是将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气动执行元件。气缸主要由缸体、端盖、活塞和活塞杆组成,现有的气缸结构比较单一,只能控制一个活塞杆做往复伸缩运动。如需要实现同步或不同步控制多个机械动作时,便需要安装多个气缸来控制,这种结构会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多个气缸需要一一固定,安装结构复杂,需耗费大量的安装时间;

第二,采用多个气缸驱动,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

综上所述,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多阀位组合气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结构简单、体积小的多阀位组合气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阀位组合气缸,包括有组合气缸本体,所述组合气缸本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气缸单体,多个气缸单体经一体成型而成;所述气缸单体包括有气缸缸体、气缸上端盖、气缸下端盖、活塞和活塞杆;

所述气缸缸体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与气缸上端盖相匹配的气缸上端盖腔、与活塞相匹配的活塞腔、与气缸下端盖相匹配的气缸下端盖腔组成,活塞腔的两端分别与气缸上端盖腔、气缸下端盖腔相连通;气缸上端盖嵌设固定在气缸上端盖腔中;气缸下端盖嵌设固定在气缸下端盖腔中;活塞嵌设在活塞腔中;活塞杆一端与活塞的下端面相固定连接,活塞杆另一端穿过气缸下端盖后伸出气缸缸体外;

所述气缸单体设置有主进气流道、顶起进气流道、第一顶起流道、第二顶起流道、顶下进气流道、第一排气流道和第二排气流道;

所述组合气缸本体的左侧面设置有进气连通流道和排气连通流道,每个气缸缸体的第二排气流道通过排气连通流道相连通,每个气缸缸体的主进气流道通过进气连通流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缸本体的前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座体固定孔。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上胶圈和下胶圈,上胶圈和下胶圈均设置在活塞腔中,上胶圈与气缸上端盖的下端面相连接,下胶圈与气缸下端盖的上端面相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组合缸本体设置多个气缸单体,多个气缸单体经一体成型而成,通过在气缸单体设置气缸缸体、气缸上端盖、气缸下端盖、活塞、活塞杆和多条气体流道,使各个气缸单体既是独立的气缸,又是相互连通气缸;从而实现一个组合缸本体代替多个气缸的缸体,实现同步或不同步控制多个机械动作;本装置与以往采用多个气缸的连接,它还具有安装定位简单化、体积小、安装快速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气缸缸体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气缸上端盖腔; 11、气缸下端盖腔; 12、活塞腔;

20、主进气流道; 21、进气连通流道;

30、顶起进气流道; 31、第一顶起流道; 32、第二顶起流道;

40、顶下进气流道;

50、第一排气流道; 51、第二排气流道; 52、排气连通流道;

60、电磁阀固定螺孔; 70、座体固定孔; 80、气缸上端盖;

90、气缸下端盖; 100、活塞; 110、活塞杆;

121、上胶圈; 122、下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阀位组合气缸,包括有组合气缸本体,所述组合气缸本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气缸单体,所述气缸单体包括有气缸缸体、气缸上端盖80、气缸下端盖90、活塞100和活塞杆1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多个气缸单体经一体成型而成。

如图2所示,所述气缸缸体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与气缸上端盖80相匹配的气缸上端盖腔10、与活塞100相匹配的活塞腔12、与气缸下端盖90相匹配的气缸下端盖腔11组成,活塞腔12的两端分别与气缸上端盖腔10、气缸下端盖腔11相连通。

如图3所示,气缸上端盖80嵌设固定在气缸上端盖腔10中,起密封定位作用;气缸下端盖90嵌设固定在气缸下端盖腔11中,起密封定位作用;活塞100嵌设在活塞腔12中,活塞100能够在活塞腔12内做上下的垂直运动;活塞杆110一端与活塞100的下端面相固定连接,活塞杆110另一端穿过气缸下端盖90后伸出气缸缸体外。

如图2所示,所述气缸单体设置有主进气流道20、顶起进气流道30、第一顶起流道31、第二顶起流道32、顶下进气流道40、第一排气流道50和第二排气流道51。

所述主进气流道20与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的主进气气路相连通,所述顶起进气流道30与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的顶起进气气路相连通,所述顶下进气流道40与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的顶下进气气路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气流道50与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的排气气路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磁阀与现有技术无本质区别,故不在详说。

所述组合气缸本体的左侧面设置有进气连通流道21和排气连通流道52,所述进气连通流道21的两端均与气源相连接,所述排气连通流道52与消声器相连接;每个气缸缸体的第二排气流道51通过排气连通流道52相连通,从而为每个气缸单体输入气源;每个气缸缸体的主进气流道20通过进气连通流道21相连通,从而为每个气缸单体排出多余的气体。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上胶圈121和下胶圈122,上胶圈121和下胶圈122均设置在活塞腔12中,上胶圈121与气缸上端盖80的下端面相连接,下胶圈122与气缸下端盖90的上端面相连接;当活塞100在活塞腔12中做上下运动时,上胶圈121和下胶圈122起缓冲作用。

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结合组合气缸本体后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种工作方式,当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的主进气气路和顶起进气气路相连通,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的顶下进气气路和排气气路相连通时,主进气流道20依次通过主进气气路、顶起进气气路与顶起进气流道30相连通,所述顶起进气流道30依次通过第一顶起流道31、第二顶起流道32与活塞腔12相连通,为活塞腔12提供顶起活塞100、活塞杆110所需的气源,即活塞杆110做回缩运动;与此同时,顶下进气流道40依次通过顶下进气气路、排气气路相连通,留在顶下进气流道40的多余气体便依次通过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的顶下进气气路、排气气路排出。

第二种工作方式,当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的主进气气路和顶下进气气路相连通,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的顶起进气气路和排气气路相连通时,所述主进气流道20依次通过主进气气路、顶下进气气路与顶下进气流道40相连通,顶下进气流道40与活塞腔12相连通,为活塞腔12提供下压活塞100、活塞杆110所需的气源,即做活塞杆110的伸展运动;与此同时,顶起进气流道30依次通过顶起进气气路、排气气路相连通,留在顶起进气流道30的多余气体便依次通过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的顶起进气气路、排气气路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单体的前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电磁阀的电磁阀固定螺孔6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组合缸本体的前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座体固定孔70,方便将组合缸本体固定在贴装头上。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组合缸本体设置多个气缸单体,多个气缸单体经一体成型而成,通过在气缸单体设置气缸缸体、气缸上端盖、气缸下端盖、活塞、活塞杆和多条气体流道,使各个气缸单体既是独立的气缸,又是相互连通气缸;从而实现一个组合缸本体代替多个气缸的缸体,实现同步或不同步控制多个机械动作;本装置与以往采用多个气缸的连接,它还具有安装定位简单化、体积小、安装快速等特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