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液压马达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2654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团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窑液压马达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回转窑是球团生产的关键设备,主要是对球团矿进一步焙烧氧化,而回转窑的驱动装置采用的是进口的液压马达,较高较昂贵,作为该液压马达的冷却器采用油水冷却器,通过低温冷却水来降低液压马达运转过程中的油温。目前采用的冷却器为GK600,该冷却器冷却水管为铜质,管径太细,管壁太薄,对冷却水水质要求较高,当水质中有颗粒物质时,不仅堵塞水管,还会对水管造成冲刷,导致水管堵塞冷却面积缩减,马达油温过高,造成油温高报警停机;或者由于颗粒物质对水管的冲刷造成漏水,使液压油内混入水,腐蚀液压马达和油泵,造成直接的设备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行效果好、方便系统检修维护避免停机检修,且检修费用低的回转窑液压马达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回转窑液压马达冷却系统包括主进水管道、主出水管道、主进油管道、主出油管道、第一油水冷却器和第二油水冷却器,所述主进水管道、主出水管道、主进油管道、主出油管道上均通过分接头分出两支管,每一所述支管上均设有球阀,所述第一油水冷却器和第二油水冷却器的进水管、出水管、进油管、出油管均分别连接主进水管道、主出水管道、主进油管道、主出油管道的所述支管。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窑液压马达冷却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水冷却器的进水管、出水管、进油管、出油管与主进水管道、主出水管道、主进油管道、主出油管道的支管采用活接头活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窑液压马达冷却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水冷却器的进水管、出水管、进油管、出油管与主进水管道、主出水管道、主进油管道、主出油管道的支管采用活接头活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窑液压马达冷却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出油管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主进水管道上还设有温控开关,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温控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窑液压马达冷却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水冷却器与第二油水冷却器启用其中的1个或2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窑液压马达冷却系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第一油水冷却器和第二油水冷却器并联使用,两台油水冷却器一备一用,方便对冷却系统进行不停机检修和维护,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了设备的维护费用;也可两台油水冷却器同时使用,降低了系统的负荷,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窑液压马达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述回转窑液压马达冷却系统1包括主进水管道11、主出水管道12、主进油管道13、主出油管道14、第一油水冷却器15和第二油水冷却器16,所述主进水管道11、主出水管道12、主进油管道13、主出油管道14上均通过分接头分出两支管17,每一所述支管17上均设有球阀18,所述第一油水冷却器15和第二油水冷却器16的进水管、出水管、进油管、出油管均分别连接主进水管道11、主出水管道12、主进油管道13、主出油管道14的所述支管17。

所述第一油水冷却器15的进水管、出水管、进油管、出油管与主进水管道11、主出水管道12、主进油管道13、主出油管道14的支管17采用活接头19活接,方便安装维护。

所述第二油水冷却器16的进水管、出水管、进油管、出油管与主进水管道11、主出水管道12、主进油管道13、主出油管道14的支管17采用活接头19活接,方便安装维护。

所述主出油管道14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42,所述主进水管道11上还设有温控开关112,所述温度传感器142连接温控开关112,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142油温高低,通过温控开关112自动控制冷却水的开关。

所述第一油水冷却器15与第二油水冷却器16启用其中的1个或2个,实现互为备用或一起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窑液压马达冷却系统1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第一油水冷却器15和第二油水冷却器16并联使用,两台油水冷却器一备一用,方便对冷却系统进行不停机检修和维护,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了设备的维护费用;也可两台油水冷却器同时使用,降低了系统的负荷,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