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叶轮的校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1203发布日期:2019-01-29 18:20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泵叶轮的校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空泵叶轮的校平衡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真空泵设计规范,真空泵叶轮校平衡主要采用静平衡,叶轮的平衡直接关系到真空泵的振动与寿命。真空泵叶轮校平衡有两种常用方法:去重与补重。

去重:在叶轮两叶片根部钻孔、该钻孔较大,气体或液体流动时会形成一个较大的旋涡,直接影响真空泵的气量,同时还会增大功耗。

补重分两种情况:1、直接在两叶片根部焊接平衡块,这种方式会改变气体或液体在叶轮中的流动方向,气体或液体在中间流动时会产生一个空气囊,直接影响真空泵的抽气量,气流产生的涡流还会增加真空泵的轴功率;2、针对闭式叶轮,可以在真空泵叶轮侧面留出一定空间,在叶轮端面上补重,这种方式会减少真空泵的容积空间,影响真空泵的性能。

综上所述,目前的真空泵叶轮校平衡方法都存在各种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真空泵叶轮的校平衡结构,能够减少补重对真空泵性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真空泵叶轮的校平衡结构,所述真空泵包括泵轴和叶轮,所述叶轮的轮毂为镂空结构,用于叶轮校平衡的补重块固定在叶轮的轮毂内。

优选地,所述补重块通过电焊焊接在叶轮的轮毂内。

优选地,所述泵轴和所述叶轮通过热套方式装配,能防止叶轮在泵轴上产生位移、增加真空泵的安全性。

以2BE1353-0真空泵为例,经过校验、叶轮静平衡设计补重为108克,采用不同的叶轮校平衡方法后测得的数据如下:

1、将108克的补重块焊在叶轮的轮毂内,测得真空泵性能如下:在真空泵转速n=590rpm下,最低吸入真空度:3.3KPa;最大抽气量:5280m3/h;最大轴功率:121KW;真空泵效率:45.9%,真空泵的振动为0.038mm/s。

2、在真空泵两叶片之间补重108克,测得真空泵性能如下:在真空泵转速n=590rpm下,最低吸入真空度:3.3KPa;最大抽气量:5200m3/h;最大轴功率:123KW;真空泵效率:43.6%,真空泵的振动为0.040mm/s。

3、在真空泵两叶片之间去重108克,测得真空泵性能如下:在真空泵转速n=590rpm下,最低吸入真空度:3.3KPa;最大抽气量:5230m3/h;最大轴功率:122KW;真空泵效率:44.3%,真空泵的振动为0.038mm/s。

由此可见,真空泵叶轮校平衡采用在轮毂内补重的方法效果最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真空泵叶轮的轮毂设计成镂空结构能带来多方面好处:减轻叶轮重量,从而减少真空泵轴功率消耗;还能减少叶轮铸造带来的缺陷,为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还为补重块固定在叶轮的轮毂内提供了安装空间,补重块固定在叶轮的轮毂内也不会对真空泵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泵轴;2-叶轮;3-补重块。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泵叶轮的校平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如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泵叶轮的校平衡结构,真空泵包括泵轴1和叶轮2,叶轮2的轮毂为镂空结构,用于叶轮校平衡的补重块3固定在叶轮2的轮毂内。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补重块3通过电焊焊接在叶轮2的轮毂内。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泵轴1和叶轮2通过热套方式装配。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将叶轮2的轮毂加工成镂空结构;通过静平衡试验台对叶轮2校核确定补重块3的重量,通过电焊将补重块3焊接在叶轮2的轮毂内,补重后的叶轮2在静平衡试验台再次校核,确认叶轮补重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再通过热套的方式将轴泵1安装在叶轮2的轮毂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