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衔接充气泵和充气产品的充气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5951发布日期:2018-12-14 23:15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用以衔接充气泵和充气产品的充气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用充气设备,尤其设计一种用以衔接充气泵和充气产品的充气接头。



背景技术:

较为大型的需要充气的设备如充气床、充气船其上都设有气阀。气阀的种类按照用途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用以充气的充气阀,如一专利号为ZL201120322164.8(公告号为CN20220345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充气阀》披露了这样一种充气阀,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与工作环境连通的工作腔及与外界连通的进气腔,工作腔和进气腔之间通过阀口相互连通,阀口位置处设有单向阀芯组件,该单向阀芯组件只允许空气从进气腔进入工作腔。另一类是确保充气安全的安全阀,充气时,如充气产品内部的气压过高时通过安全阀能自动泄压,防止充气产品被充爆,该安全阀具有一定的开启压力,当救生艇内的压力大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时,安全阀打开泄压,当压力小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时,安全阀关闭。

常规气泵通过气阀直接装配在充气设备上,但是较为大型的需要充气的设备往往需要的充气量较大,现有的气阀两端分别装配在充气设备和气泵上,如果想要完成大量充气,需要多个气阀同时配合,然而无论是气泵还是待充气的设备,均无法提供很多接口进行同时充气,这就使设备的充气时间大大延长,市场上也出现了多接头的改进产品,但因为插接空间的缘故,使得接头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充气接头还需要做进一步改进,以满足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多进气端头且能串接多个充气泵同时对充气产品进行充气的用以衔接充气泵和充气产品的充气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以衔接充气泵和充气产品的充气接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气通道和至少两个用以连接气筒且具有进气通道的进气端头,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出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出气通道末端具有用以连接待充气设备的出气端头,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控制气流仅能由进气通道流至出气通道的单向阀。

为实现充气接头和充气设备的连接,优选地,所述出气端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充气设备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出气端头周壁上的两个旋向相同的螺旋槽。

为实现充气接头和气泵的连接,优选地,各所述进气端头均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充气泵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沿径向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内周壁上用以卡接由充气泵所引出的出气端头的卡柱。

优选地,所述进气端头有两个,其中一个进气端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充气泵相连通,另一个进气端头通过第三连接结构与充气泵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沿径向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内周壁上用以卡接由充气泵所引出的出气端头的卡柱,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为多个沿轴向并排设置在所述进气端头外周壁的呈圆锥状的环形卡肩。

为实现充气接头和气泵的连接,优选地,所述进气端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气源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多个沿轴向并排设置在所述进气端头外周壁的呈圆锥状的环形卡肩;或者为沿径向设置在所述进气端头内周壁上用以卡接气筒出气端头的卡柱。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端头内设置有用以限位单向阀的挡环,所述进气端头的内壁上设置有阀座,所述挡环通过连杆与所述阀座相连接,所述连杆一端连接在阀座内周壁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挡环外周壁上。

为保证充气设备内的气体不会倒流,优选地,所述单向阀包括柔性的阀片和由所述阀片向一侧延伸的阀杆,所述阀杆能活动的穿设在所述挡环内,所述阀杆端部设置有用以阻挡阀杆脱离挡环的阻挡部;在充气状态下,阀片在气流作用下打开,气体经过进气通道后进入到出气通道内,在充气结束状态下,阀片在充气设备内部气压的作用下,保持关闭进气通道的趋势。

为保证充气接头和充气设备的牢固稳定,改进地,所述出气端头和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为保证充气接头的强度,改进地,所述出气端头内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用以衔接充气泵和充气产品的充气接头中,其壳体具有出气通道和至少两个用以连接气筒且具有进气通道的进气端头,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相连通,出气通道末端具有用以连接待充气设备的出气端头,壳体内还设置有控制气流仅能由进气通道流至出气通道的单向阀。这种至少两个进气端头的设计,可以在其中一个端头上装配气泵,其他的端头可以接气泵或者另一充气接头,这样在需要气泵数量少的情况下采用单一接头即可完成充气,在需要快速大量充气时则可以无限的续接充气接头,直到满足使用需求为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另一个方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省略单向阀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该用以衔接充气泵和充气产品的充气接头包括壳体1,壳体1具有出气通道11和至少两个用以连接气筒且具有进气通道12的进气端头3,进气通道12与出气通道11相连通,出气通道11末端具有用以连接待充气设备的出气端头2,壳体1内还设置有控制气流仅能由进气通道12流至出气通道11的单向阀4。

在本实施例中,出气端头2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充气设备相连通,第一连接结构为设置在出气端头2周壁上的两个旋向相同的螺旋槽2a,在本实施例中,出气端头2和壳体1一体成型,出气端头2内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加强筋5,这样可以保证在装配过程中出气端头2与充气设备连接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晃动等外界因素造成出气端头2脱落或者损坏。

进气端头3内设置有用以限位单向阀4的挡环32,进气端头3的内壁上设置有阀座31,挡环32通过连杆33与阀座31相连接,连杆33一端连接在阀座31内周壁上,另一端连接在挡环32外周壁上,其中,与挡环32配合使用的单向阀4包括柔性的阀片41和由阀片41向一侧延伸的阀杆42,阀杆42能活动的穿设在挡环32内,阀杆42端部设置有用以阻挡阀杆42脱离挡环32的阻挡部43;在充气状态下,阀片41在气流作用下打开,气体经过进气通道12的后进入到出气通道11内,在充气结束状态下,阀片41在充气设备内部气压的作用下,保持关闭进气通道12的趋势。

在本实施例中,各进气端头3均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充气泵相连通,第二连接结构为沿径向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12内周壁上用以卡接由充气泵所引出的出气端头2的卡柱3b。这样,接头可以通过市面上通配的第二连接结构将充气泵和充气设备连接起来,可以将接头作为一个适配性高的转换器或者充气配件单独使用,只要带有第二连接结构的充气泵和充气设备均可以在该接头的作用下,实现串接多个充气泵同时对充气产品进行充气。

使用时,将出气端头2与充气设备相连接,将两个旋向相同的螺旋槽2a与出气设备上对应设置的能适配螺旋槽2a的卡柱3b旋接并卡合,此时,如果充气接头上的进气端头3数量满足使用需求,则将对应的进气端头3上接上充气泵即可,充气泵所引出的出气端头2设置为与本实用新型的出气端头2相同,进气通道12内周壁上对应设置有卡柱3b,旋接并卡合后,完成充气接头与气泵、充气设备间的装配连接;如果充气接头上的进气端头3数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则将充气接头中的其中一个进气端头3接入充气泵,将其他的进气端头3接入另一组充气接头,后接入的充气接头同样是通过螺旋槽2a与第一组充气接头的卡柱3b配合,这样在后接入充气接头上再行连接充气泵,可将同时接入的充气泵数量翻倍,如果进气端头3的数量仍然不满足要求,重复上述过程即可。

如图4和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和第一个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进气端头3有两个,其中一个进气端头3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充气泵相连通,另一个进气端头3通过第三连接结构与充气泵相连通,第二连接结构为沿径向设置在进气通道12内周壁上用以卡接由充气泵所引出的出气端头2的卡柱3b,第三连接结构为多个沿轴向并排设置在进气端头3外周壁的呈圆锥状的环形卡肩3a。其中的第二连接结构为通配结构,而第三连接结构连接在充气泵的出气管上,其上的环形卡肩3a能卡住出气管,防止走气时接头脱落,这种带有第二连接结构和第三连接结构的进气端头3是固定连接在充气泵上配合使用的,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与充气泵出气管连接,第二连接结构可以接通配的另一个充气泵,也可以接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接头,这样就能实现串接多个充气泵同时对充气产品进行充气。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