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举升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4999发布日期:2019-02-01 19:22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举升油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举升油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举升油缸。



背景技术:

举升油缸是装载在自卸车上的,用于举升货箱的推升装置,分为中顶举升油缸和前顶举升油缸。

原有的液压举升油缸在注油时,一般采用注油接头将液压油导入到油管内,使缸筒内注入液压油,而这种注油接头不便于对液压油进行过滤,导致液压油中的杂质可能堵塞进油口,从而影响活塞杆的正常运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举升油缸,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原有的液压举升油缸在注油时,一般采用注油接头将液压油导入到油管内,使缸筒内注入液压油,而这种注油接头不便于对液压油进行过滤,导致液压油中的杂质可能堵塞进油口,从而影响活塞杆的正常运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举升油缸,包括举升组件、固定组件和导油组件,所述举升组件包括缸筒、活塞、第一密封圈、导向环、第二密封圈、防尘圈、活塞杆、第一缓冲套和第二缓冲套,所述缸筒的内侧壁左侧设有所述第二缓冲套,所述第二缓冲套与所述缸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套的右侧壁设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缸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活塞的外侧壁,且与所述缸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右侧设有所述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与所述缸筒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的内侧壁设有所述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的右侧壁设有所述第一缓冲套,所述第一缓冲套与所述缸筒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外侧壁右侧设有所述防尘圈,所述防尘圈与所述缸筒固定连接,所述防尘圈的左侧设有所述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缸筒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活塞杆的右端设有所述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位于所述缸筒的左侧壁,且与所述缸筒焊接固定,所述导油组件包括防护帽、接油管、导油管、过滤芯和导压阀,所述第二固定环的顶端设有所述接油管,所述接油管与所述防护帽焊接固定,所述接油管的顶端设有所述防护帽,所述防护帽与所述接油管螺接固定,所述接油管的右端设有所述导油管,所述接油管与所述导油管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芯位于所述接油管的内侧壁,且与所述接油管固定连接,所述接油管的底端设有所述导压阀,所述导压阀与所述接油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半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导油管的左端与所述接油管密封连接,右端与所述缸筒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防尘圈的半径相等,且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防尘圈贴附所述活塞杆。

优选的,所述过滤芯为圆柱体形状,且所述过滤芯收容于所述接油管内。

优选的,所述缸筒的内部靠近所述导油管的底端设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与所述缸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导向环的半径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活塞杆滑动的过程中,由活塞贴附活塞杆的外侧壁,使滑动方向得到限制,并且在活塞杆回位时,首先由第一缓冲套将活塞杆的力弱化,使活塞杆匀速回位,其次由第二缓冲套的缓冲,避免了活塞杆与缸筒之间的磨损,在对缸筒内注入液压油时,将油管与接油管固定,此时液压油通过过滤芯导入到导压阀内,由导压阀将油液传输到导向管内,最后由出油管将油液注入到缸筒内,避免了油液内的杂质堵塞进出油口的问题,保证了举升油缸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A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举升组件;11、缸筒;12、活塞;13、第一密封圈;14、导向环;15、第二密封圈;16、防尘圈;17、活塞杆;18、第一缓冲套;19、第二缓冲套;20、固定组件;21、第一固定环;22、第二固定环;30、导油组件;31、防护帽;32、接油管;33、导油管;34、过滤芯;35、导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液压举升油缸,包括举升组件10、固定组件20和导油组件30,举升组件10包括缸筒11、活塞12、第一密封圈13、导向环14、第二密封圈15、防尘圈16、活塞杆17、第一缓冲套18和第二缓冲套19,缸筒11的内侧壁左侧设有第二缓冲套19,第二缓冲套19与缸筒11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套19的右侧壁设有活塞12,活塞12与缸筒11固定连接,第一密封圈13位于活塞12的外侧壁,且与缸筒11固定连接,第一密封圈13的右侧设有导向环14,导向环14与缸筒11固定连接,活塞12的内侧壁设有活塞杆17,活塞杆17与活塞12滑动连接,活塞12的右侧壁设有第一缓冲套18,第一缓冲套18与缸筒11固定连接,活塞杆17的外侧壁右侧设有防尘圈16,防尘圈16与缸筒11固定连接,防尘圈16的左侧设有第二密封圈15,第二密封圈15与缸筒11固定连接,固定组件20包括第一固定环21和第二固定环22,活塞杆17的右端设有第一固定环21,第一固定环21与活塞杆17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22位于缸筒11的左侧壁,且与缸筒11焊接固定,导油组件30包括防护帽31、接油管32、导油管33、过滤芯34和导压阀35,第二固定环22的顶端设有接油管32,接油管32与防护帽31焊接固定,接油管32的顶端设有防护帽31,防护帽31与接油管32螺接固定,接油管32的右端设有导油管33,接油管32与导油管33可拆卸连接,过滤芯34位于接油管32的内侧壁,且与接油管32固定连接,接油管32的底端设有导压阀35,导压阀35与接油管3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案中,液压举升油缸在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时,由活塞杆17在缸筒11做直线运动时,使相应设备得到稳定提升,在活塞杆17滑动的过程中,由活塞12贴附活塞杆17的外侧壁,使滑动方向得到限制,并且在活塞杆17回位时,首先由第一缓冲套18将活塞杆17的力弱化,使活塞杆17匀速回位,其次由第二缓冲套19的缓冲,从而保证了活塞杆17匀速回位,提高了活塞杆17的工作效率,在对缸筒内注入液压油时,将油管与接油管32固定,此时液压油通过过滤芯34导入到导压阀35内,由导压阀35将油液传输到导油管33内,最后由出油管将油液注入到缸筒11内,避免了油液内的杂质堵塞进出油口的问题,保证了举升油缸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中,包括举升组件10、固定组件20和导油组件30,在安装液压举升油缸时,将第一固定环21和第二固定环22分别与相应设备相对接,使油缸与设备固定,固定后,将油管与接油管32固定,此时液压油通过过滤芯34导入到导压阀35内,由导压阀35将油液传输到导油管33内,最后由出油管将油液注入到缸筒11内,在举升设备时,由缸筒11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使活塞杆17推动设备,使设备的高度提升,从而便于设备完成相应的工作,在活塞杆17回位时,由第一缓冲套18将活塞杆17的力弱化,使活塞杆17匀速回位,其次由第二缓冲套19的缓冲,避免了活塞杆17与缸筒11发生磨损。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环21的半径与第二固定环22的半径相等。

本实施例中,在安装缸筒11时,分别将第一固定环21和第二固定环22与设备相连接,使缸筒11与设备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导油管33的左端与接油管32密封连接,右端与缸筒11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导油管33进行清洗时,分别拆卸导油管33的左端和右端,将导油管33与缸筒11分离,从而降低了导油管33的拆卸难度。

进一步的,第二密封圈15和防尘圈16的半径相等,且第二密封圈15和防尘圈16贴附活塞杆17。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灰尘导入到缸筒11内,在活塞杆17外侧壁安装防尘圈16和第二密封圈15。

进一步的,过滤芯34为圆柱体形状,且过滤芯34收容于接油管32内。

本实施例中,液压油导入到缸筒11的过程中,由过滤芯34的过滤,将油液内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了杂质堵塞进液口的问题。

进一步的,缸筒11的内部靠近导油管33的底端设有出油管,出油管与缸筒1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导油管33与油缸连接,由出油管将导油管33与缸筒11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密封圈13和导向环14的半径相等。

本实施例中,为了限制活塞杆17滑动的位置,在活塞12内安装导向环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油管与接油管32固定,此时液压油通过过滤芯34导入到导压阀35内,由导压阀35将油液传输到导油管33内,最后由出油管将油液注入到缸筒11内,在举升设备时,由缸筒11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使活塞杆17推动设备,使设备的高度提升,从而便于设备完成相应的工作,在活塞杆17回位时,由第一缓冲套18将活塞杆17的力弱化,使活塞杆17匀速回位,其次由第二缓冲套19的缓冲,避免了活塞杆17与缸筒11发生磨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