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直线往复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1860发布日期:2018-12-11 21:2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直线往复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直线往复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直线往复式压缩机都是活塞式压缩机,大多采用简单的连杆方式对活塞进行驱动、并且其中只有活塞与压缩缸之间的配合充当导向作用,这种结构在压缩机长时间的工作后因连杆的连接位置松动会造成活塞在移动过程中出现中心偏差,导致活塞单边与压缩缸摩擦造成受损,甚至出现漏气、泄气问题;并且为了减少活塞在往复运动中的摩擦力、需要在压缩缸内添加润滑油,以防止活塞与压缩缸内壁过度摩擦,但是现有的压缩机的加油过程比较复杂、并且需要较为专业的设备才能进行添加,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直线往复式压缩机,其结构新颖,有效的防止活塞在移动过程中出现中心偏差,避免活塞磨损;并且可无需专业的设备则可为压缩缸内注入润滑油,方便操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直线往复式压缩机,包括筒体状的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缸体、导向柱及导向筒,所述导向筒、所述导向柱及所述缸体的外壁均抵持所述壳体的内壁、且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筒及所述缸体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导向柱位于所述导向筒及所述缸体之间、且所述导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向筒及所述缸体抵持相接;所述缸体内设有压缩腔,所述压缩腔的端壁上连通设有进气管及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上第一气体单向阀,所述出气管上设有第二气体单向阀;所述压缩腔内还设有沿所述压缩腔内壁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上设有绕所述活塞侧壁一圈的油槽,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导向柱的端面上设有活塞杆,所述导向柱上设有导向孔,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贯穿所述缸体的端壁及所述导向孔置于所述导向筒内;所述导向筒内设有沿所述导向筒内壁移动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靠近所述导向柱的端面与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的另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接合腔;所述活塞杆内设有油道,所述油道一端贯穿所述导向块的端面与所述接合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活塞内,且所述油道末端与所述油槽的底部通过支道连通;所述接合腔的底面凸设有管体,所述管体的轴线与所述油道的轴线重合、且所述管体的内径大于所述油道的外径,所述管体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管体内设有与所述管体螺纹连接的压紧塞,所述压紧塞朝向所述油道的端面上设有压紧杆,所述压缩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油道的直径,所述压紧杆的端部设有沿所述油道内壁移动的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远离所述压紧杆的端面上设有导油块,所述导油块远离所述密封塞的端面倾斜设置、且于倾斜面距离所述密封塞较近一侧的所述导油块侧壁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油槽;所述导向块上还铰接设有曲杆,所述曲杆外接驱动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管体上还盖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管体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的深度与所述管体的长度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紧塞靠近所述压紧杆的端面上设有橡胶垫,当所述压紧塞拧紧时,所述压紧塞及所述橡胶垫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管体的深度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塞的侧壁上套设有橡胶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孔的内壁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内壁紧贴所述活塞杆。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缸体与所述活塞杆的连接处设有挡油环,所述挡油环的内壁紧贴所述活塞杆,所述挡油环由橡胶制成、且所述挡油环的外径朝靠近所述活塞一端逐渐缩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直线往复式压缩机,其结构新颖,导向筒、导向块、导向柱及导向孔的设计对活塞杆的移动进行了多重限定,有效的防止活塞在移动过程中出现中心偏差,避免活塞磨损;其设置的油道及支道可为压缩缸内注入润滑油,而管体、压紧塞之间的螺纹配合对油道进油口实现了密封处理,且可无需专业的设备则可为压缩缸内注入润滑油,方便操作;其中密封塞、导油块及导油槽的设计还可确保润滑油往支道方向移动、防止润滑油从油道进口处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直线往复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压紧塞、压紧杆、密封塞、导油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壳体;200、缸体;210、压缩腔;220、进气管;221、第一气体单向阀;230、出气管;231、第二气体单向阀;300、导向柱;310、导向孔;320、密封环;400、导向筒;410导向块;420、接合腔;430、管体;440、压紧塞;441、橡胶垫;450、压紧杆;460、密封塞;461、橡胶圈;470、导油块;480、导油槽;490、密封盖;500、活塞;510、油槽;600、活塞杆;610、油道;620、支道;700、曲杆;800、挡油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直线往复式压缩机,包括筒体状的壳体100及设于所述壳体100内的缸体200、导向柱300及导向筒400,所述导向筒400、所述导向柱300及所述缸体200的外壁均抵持所述壳体100的内壁、且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筒400及所述缸体200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00的两端,所述导向柱300位于所述导向筒400及所述缸体200之间、且所述导向柱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向筒400及所述缸体200抵持相接;所述缸体200内设有压缩腔210,所述压缩腔210的端壁上连通设有进气管220及出气管230,所述进气管220上第一气体单向阀221,所述出气管230上设有第二气体单向阀231;所述压缩腔210内还设有沿所述压缩腔210内壁移动的活塞500,所述活塞500上设有绕所述活塞500侧壁一圈的油槽510,所述活塞500靠近所述导向柱300的端面上设有活塞杆600,所述导向柱300上设有导向孔310,所述活塞杆600的自由端贯穿所述缸体200的端壁及所述导向孔310置于所述导向筒400内;所述导向筒400内设有沿所述导向筒400内壁移动的导向块410,所述导向块410靠近所述导向柱300的端面与所述活塞杆600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410的另一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接合腔420;所述活塞杆600内设有油道610,所述油道610一端贯穿所述导向块410的端面与所述接合腔420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活塞500内,且所述油道610末端与所述油槽510的底部通过支道620连通;所述接合腔420的底面凸设有管体430,所述管体430的轴线与所述油道610的轴线重合、且所述管体430的内径大于所述油道610的外径,所述管体430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管体430内设有与所述管体430螺纹连接的压紧塞440,如图2所示,所述压紧塞440朝向所述油道610的端面上设有压紧杆450,所述压缩杆450的直径小于所述油道610的直径,所述压紧杆450的端部设有沿所述油道610内壁移动的密封塞460,所述密封塞460远离所述压紧杆450的端面上设有导油块470,所述导油块470远离所述密封塞460的端面倾斜设置、且于倾斜面距离所述密封塞460较近一侧的所述导油块470侧壁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油槽480;所述导向块410上还铰接设有曲杆700,所述曲杆700外接驱动电机。

上述的一种新型直线往复式压缩机,其结构新颖,所述导向筒400、所述导向块410、所述导向柱300及所述导向孔310的设计对所述活塞杆600的移动进行了多重限定,有效的防止所述活塞500在移动过程中出现中心偏差,使所述活塞500减少磨损;其设置的所述油道610及所述支道620可为所述缸体200内注入润滑油,而所述管体430、所述压紧塞440之间的螺纹配合对所述油道610进口端实现了密封处理,且可无需专业的设备则可为所述油道610内注入润滑油,方便操作;其中所述密封塞460、所述导油块470及所述导油槽480的设计还可确保润滑油往所述支道620方向移动、防止润滑油从所述油道610进口处流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向筒400、所述导向柱300及所述缸体200的外壁均抵持所述壳体100的内壁焊接;所述导向柱300位于所述导向筒400及所述缸体200之间、且所述导向柱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向筒400及所述缸体200抵持焊接,所述活塞杆600与所述导向块410焊接;并且所述压紧杆450的长度大于所述压紧塞440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430上还盖设有密封盖490,所述密封盖490与所述管体430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490的深度与所述管体430的长度相等;所述密封盖490的设计对所述油道610的进口进行保护,同时可防止所述压紧塞440的松脱。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压紧塞440靠近所述压紧杆450的端面上设有橡胶垫441,当所述压紧塞440拧紧时,所述压紧塞440及所述橡胶垫441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管体430的深度相等;所述橡胶垫441的设计一方面可为加强整体结构的密封性,第二则可防止所述油道610内的润滑油出现倒流的现象、避免润滑油从所述油道610的进口处渗出;而所述压紧塞440、所述橡胶垫441及所述管体430的高度之间的配合可便于所述密封盖490的安装、及可方便所述密封盖490对所述压紧塞440进行再次的抵持,防止松脱。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紧塞440远离所述压紧杆450的端面上设有“+”字槽(未图示),且所述“+”字槽的槽口均开至所述压紧塞440的侧壁,同时满足“+”字和“—”字螺丝刀的使用,便于对所述压紧塞440的拧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密封塞460的侧壁上套设有橡胶圈461;所述橡胶圈461的设计可使得所述密封塞460进一步紧贴所述油道610,在对所述油道610添加润滑油时可起到推油的作用,加快润滑油往所述油道610深处移动、且可防止润滑油倒流。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孔310的内壁设有密封环320,所述密封环320的内壁紧贴所述活塞杆600;所述密封环320的设计可确保为所述缸体200内提供密封的空腔,防止所述压缩腔210内的气从所述活塞杆600与所述导向孔310之间的缝隙中泄出;至少包括两个所述密封环320可提供双重密封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200与所述活塞杆600的连接处设有挡油环800,所述挡油环800的内壁紧贴所述活塞杆600,所述挡油环800由橡胶制成、且所述挡油环800的外径朝靠近所述活塞500一端逐渐缩小;所述挡油环800的设计可防止所述缸体200内的润滑油伴随所述活塞杆600的移动进入到所述导向孔310及所述导向筒400内,防止润滑油的减少;并且所述挡油环800的外径朝靠近所述活塞500一端逐渐缩小至紧贴所述活塞杆510,可起到刮油、回油的效果。

更具体的,所述新型直线往复式压缩机在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所述曲杆700,所述曲杆700带动所述导向块410沿着所述导向筒400移动,而所述导向块400则推动所述活塞杆600沿着所述导向孔310移动、并推动所述活塞500对所述缸体200内的气体压缩做功,而受能后的气体从所述出气管230排出;紧接着驱动电机带动所述曲杆600回拉,依次带动所述导向块420、所述活塞杆510及所述活塞500往回运动,气体沿所述进气管220进入所述缸体200等待做功,驱动电机带动所述曲杆700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活塞500对气体的压缩做功;而定期对所述缸体200内添加润滑油时,首先将所述密封盖490从所述管体430上拧下,接着将拧松所述压紧塞440、并旋出,直到所述压紧塞440即将脱离时,放缓旋出速度,慢慢调整所述压紧塞440的角度,使得所述导油槽480朝向上方,意味着所述导油块470的倾斜面由上至下倾斜、便于润滑油的流动,慢慢将所述压紧塞440拖出至所述密封塞460末端底部抵持所述油道610的进口处,接着用针筒沿着所述导油槽480添加润滑油,最后待润滑油添加完成后将所述压紧塞440拧紧、及旋上所述密封盖490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可在所述压紧塞440的端面上刻画用于判断所述导油槽480朝向的符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