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泵的泵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8625发布日期:2019-01-02 21:34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自吸泵的泵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尤其涉及一种泵的泵盖机构。



背景技术:

自吸泵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泵,它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并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等优点,广泛的应用在炼油厂、石油化工厂、自来水厂、造纸厂、水泥厂、炼钢厂、热电厂、轧钢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等领域。

现有的自吸泵大多为持续自吸,当介质充满泵体,自吸装置无需继续进行工作时,无法实现对自吸能力进一步的控制,只能任其持续工作,或因控制装置成本过高而放弃使用,这样就使得自吸泵的自吸装置附近由于真空度过大而出现汽蚀现象,汽蚀现象发生后,传递到叶轮及泵壳的冲击波,加上液体中微量溶解的氧对金属化学腐蚀的共同作用,可使得金属表面在一段时间后出现斑痕及裂纹,甚至出现海绵状脱落;汽蚀现象发生时,还会发出噪声,加大泵的震动;同时也会引起泵的流量、扬程、效率的大幅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吸泵的泵盖机构,以解决现有自吸泵的自吸能力无法有效控制出现汽蚀现象,影响泵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现有自吸泵的自吸装置处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泵盖、泵轴以及叶轮,所述泵盖的型腔内设叶轮,所述泵轴依次穿过泵盖的中心孔以及叶轮的轴套;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一个设置在上述泵盖内部型腔中的泵盖芯,该泵盖芯是一个方形壳体,其内具有截面呈圆形空腔,泵盖芯的高度小于泵盖内部型腔的高度,泵盖芯的宽度与泵盖内部型腔的宽度相同,泵盖芯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圆形安装孔,该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泵轴的直径并且安装孔的轴线位于圆形空腔的轴线的上方,所述泵轴穿过该安装孔,所述泵盖芯的开口端朝向泵盖的开口端,所述泵盖芯的非开口端靠近泵盖内部型腔的内侧,上述叶轮设置于泵盖芯内,叶轮的叶片端顶与泵盖芯具有间隙;所述泵盖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与泵盖通过螺纹连接的顶丝,顶丝实现对泵盖芯的支撑以及纵向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泵盖芯的非开口端并且位于安装孔的附近具有排气通孔。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现有自吸泵,自吸泵具有本泵盖机构,在泵启动前顶丝将泵盖芯顶起,自吸泵为正常启动状态,当自吸泵启动时,叶轮开始工作,泵体及管路中的气体通过排气孔完全排出,当泵送介质灌满泵体时,自吸泵完成自吸任务,自吸泵正常运转,此时泵体内送出的介质会由新的介质补充进来,此时以无需自吸轮继续做工,这时再次运用顶丝将泵盖芯调整到与叶轮同心状态,由于泵盖芯与叶轮处于同心状态,叶轮失去自吸能力,叶轮不再工作,这时泵盖芯腔体内的压力不再出现变化,从而解决了自吸泵的持续自吸问题。在上述工作过程中,通过泵盖芯的上下移动,以达到改变自吸泵叶轮与腔体间的位置变化,从而对自吸泵自吸能力进行人为的控制,以达到调节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且快速的对自吸泵的自吸能力进行调节,通过调节能够有效的避免汽蚀现象的发生,以保证自吸泵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泵盖芯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就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的自吸泵的泵盖机构,包括有泵盖1、泵轴2以及叶轮3,所述泵盖1的型腔内设叶轮3,所述泵轴2依次穿过泵盖的中心孔以及叶轮的轴套,还具有一个设置在上述泵盖内部型腔中的泵盖芯4,该泵盖芯是一个方形壳体,其内具有截面呈圆形空腔401,泵盖芯的高度小于泵盖内部型腔的高度,泵盖芯的宽度与泵盖内部型腔的宽度相同,泵盖芯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圆形安装孔402,该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泵轴的直径并且安装孔的轴线位于圆形空腔的轴线的上方,所述泵轴穿过该安装孔,所述泵盖芯的开口端朝向泵盖的开口端,所述泵盖芯的非开口端靠近泵盖内部型腔的内侧,所述泵盖芯的非开口端并且位于安装孔的附近具有弧形的排气通孔403;上述叶轮设置于泵盖芯内,叶轮的叶片端顶与泵盖芯具有间隙,所述泵盖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与泵盖通过螺纹连接的顶丝5,顶丝实现对泵盖芯的支撑以及纵向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