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轨道驱动活塞式双缸混凝土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867发布日期:2019-02-10 23:3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轨道驱动活塞式双缸混凝土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轨道驱动活塞式双缸混凝土泵结构,属于混凝土泵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混凝土输送活塞泵,主要由柴油机(电机)、泵送液压系统(液压缸、换向阀)、分配阀系统、电控系统、润滑系统等组成,由柴油机带动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液压油缸将液压油通入到液压缸中,由液压缸活塞来驱动混凝土缸活塞,其泵送结构复杂,效率低、易发生漏油等故障,不利于环保,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环境以及能源利用率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轨道驱动活塞式双缸混凝土泵结构,该泵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环保性能好、制造成本低,能实现任意调节排量,任意调节高度的输送工况,以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对泵送技术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磁轨道驱动活塞式双缸混凝土泵结构,包括第一活塞缸、第二活塞缸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活塞缸和第二活塞缸内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的第一活塞缸和第二活塞缸均与料斗连通,在料斗的顶部安装有吸入阀,在料斗的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混凝土出口和第二混凝土出口,第一混凝土出口和第二混凝土出口通过换向阀与外部泵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枢和第二电枢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枢和第二电枢的两侧分别平行地设置有第一电轨和第二电轨,第一电枢和第二电枢分别与两侧的第一电轨和第二电轨滑动连接,第一电轨和第二电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换路装置电性连接,第一电轨和第二电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换路装置电性连接,第一换路装置和第二换路装置分别与泵送电源和回泵电源电性连接,在第一活塞缸的外壁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在第二活塞缸的外壁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三位置传感器和第四位置传感器,第三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均与第一电控系统电性连接,第一电控系统与第一换路装置电性连接,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四位置传感器均与第二电控系统电性连接,第二电控系统与第二换路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均由两根连接杆通过联轴器连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活塞缸、第二活塞缸以及料斗为一体式结构,第一活塞缸和第二活塞缸并排设置,料斗连接在第一活塞缸和第二活塞缸的端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电轨内通入直流电,电流经过电源—电轨—电枢—电轨—电源,形成一个电流回路,在两个电轨之间形成磁场,电枢作为带电体,将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向前运动,带动活塞也向前运动,通过位置传感器给换路装置传递信号,换路装置通过换向使两个活塞达到交替往复运动的目的,换向阀每次转向泵送状态的活塞缸,就能使混凝土连续输送了。与目前所使用的液压驱动活塞式混凝土泵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大大简化,易于加工制造,维修与维护成本大大降低,而且驱动效率高,环保性更好;在机械结构允许范围内,可实现任意调节排量,满足不同的工况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电磁轨道驱动活塞式双缸混凝土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第一活塞缸8、第二活塞缸11 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活塞缸8和第二活塞缸11内的第一活塞9和第二活塞23,所述第一活塞缸8、第二活塞缸11以及料斗21为一体式结构,第一活塞缸8和第二活塞缸11并排设置,料斗21连接在第一活塞缸8和第二活塞缸11的端部,且第一活塞缸8和第二活塞缸11 均与料斗21连通,在料斗21的顶部安装有吸入阀20,在料斗21的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混凝土出口27和第二混凝土出口24,第一混凝土出口27和第二混凝土出口24通过换向阀22与外部泵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活塞9和第二活塞2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5和第二活塞杆7固定连接,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5和第二活塞杆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枢4和第二电枢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5均由两根连接杆通过联轴器6连接而成;在第一电枢4和第二电枢18的两侧分别平行地设置有第一电轨3和第二电轨19,第一电枢4和第二电枢18分别与两侧的第一电轨3和第二电轨19滑动连接,第一电轨3和第二电轨19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换路装置2电性连接,第一电轨3和第二电轨1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换路装置16电性连接,第一换路装置2和第二换路装置16分别与泵送电源1和回泵电源17电性连接,在第一活塞缸8的外壁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位置传感器12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4,在第二活塞缸 11的外壁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三位置传感器13和第四位置传感器 15,第三位置传感器13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4均与第一电控系统25 电性连接,第一电控系统25与第一换路装置2电性连接,第一位置传感器12和第四位置传感器15均与第二电控系统26电性连接,第二电控系统26与第二换路装置16电性连接。

在第一电轨3和第二电轨19上均固定有绝缘材料,既可以保证电轨位置不发生变化,也可以保证电轨形状不发生变化。

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各个装置或电气元件均为现有设备,这些设备都能在混凝土泵生产厂生产制造或者在其他生产厂购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参见图2,当第一换路装置2和第二换路装置16分别接收到第一位置传感器12与第四位置传感器15传递的信号时,第一换路装置 2和第二换路装置16将同时发生换路动作,泵送电源1将把电流通入第一电轨3,回泵电源17将把电流通入第二电轨19,此时换向阀 22将阀口对准第一活塞缸8所对应的第一混凝土出口27,通过第一混凝土出口27泵送混凝土10;当第一换路装置2和第二换路装置16 分别接收到第三位置传感器13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4传递的信号时,第一换路装置2和第二换路装置16将同时发生换路动作,泵送电源 1将把电流通入第二电轨19,回泵电源17将把电流通入第一电轨3,此时换向阀22也发生换向,换向阀22将阀口对准第二活塞缸11所对应的第二混凝土出口24,通过第二混凝土出口24泵送混凝土10。重复上述过程,便可达到连续泵送的目的了。为了使回泵过程活塞速度在合理范围,回泵时通入电流远小于泵送时的电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