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4105发布日期:2019-03-30 09:14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节能自吸泵。



背景技术:

自吸泵是一种用于输送液体的设备,在石油、化工、冶炼、国防工业等生产流程中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在自吸泵启动前先在泵壳内灌满水或泵壳内自身存有水。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使叶轮槽道中的水流向叶轮外缘,这时进水口形成真空,完成自吸。这种方式无引水不能抽水,工作效率低,成本高且维修较为困难,耗能高,不能满足工业的需要。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节能自吸泵,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节能自吸泵,包括泵体和电机支架,所述的泵体上固定有泵盖,所述的电机支架上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的电机支架的下端与泵盖联接,所述的泵盖中心成型有轴向接入口,所述接入口固定有轴承座,所述的轴承座内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上端通过联轴器联接有电机轴,所述主轴下端通过平键结构安装有叶轮,所述泵体上还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泵体的下方,所述的出水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泵体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支架的一侧固定有抽真空装置,所述的抽真空装置通过管路与所述出水口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进液口处设置有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叶轮、泵体和泵轴均采用耐磨不锈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抽真空装置可将泵体内腔和进水管路中的气体迅速排空,工作效率高,运行稳定,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且成本低,在无引水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抽水。自吸泵进液口处设置过滤器,能够对输送的液体进行过滤,避免输送液体中的颗粒或其他杂质进入泵体,有效保护自吸泵的内部结构,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节能自吸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泵体;2、泵盖;3、电机支架;4、轴承座;5、主轴;6、电机轴;7、平键结构;8、叶轮;9、抽真空装置;10、电机;11、进水管;12、出水管;13、管路;14、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节能自吸泵,包括泵体1和电机支架3,所述的泵体1上固定有泵盖2,所述电机支架3上端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支架3的下端与泵盖2连接,所述泵盖2中心成型有轴向接入口,所述接入口固定有轴承座4,所述的轴承座4内安装有主轴5,所述主轴5上端通过联轴器联接有电机轴6,所述主轴5下端通过平键结构7安装有叶轮8,所述泵体1上还连接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所述的进水管1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泵体1的下方,所述的出水管1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泵体1的侧面。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支架3的一侧固定有抽真空装置9,所述的抽真空装置通过管路13与所述出水口12的内腔连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11的进液口处设置有过滤器14。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叶轮8、泵体1和主轴5均采用耐磨不锈钢材料。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节能自吸泵,包括泵体1、泵盖2、电机支架3、轴承座4、主轴5、电机轴6、平键结构7、叶轮8、抽真空装置9、电机10、进水管11、出水管12、管路13及过滤器14。工作时,先接通电源启动抽真空装置 9,通过抽真空装置 9将泵体 1 内腔和进水管中的气体快速排空;然后关闭抽真空装置 9,启动电机 10驱动主轴5并带动叶轮 8 高速旋转,在外界大气压的影响下便可通过进水管 11 将水抽出,在抽水的过程中,位于进水管11进液口的过滤器会对输送液中的较大颗粒进行过滤,避免输送液体中的颗粒或其他杂质进入泵体。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真空装置在无引水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抽水,大大提高了水泵的工作效率,节约电能,方便操作;通过自吸泵进液口处的过滤器,能够对输送的液体进行过滤,避免输送液体中的颗粒或其他杂质进入泵体,有效保护自吸泵的内部结构,延长泵的使用寿命,避免经常维修带来的不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