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流变液压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5241发布日期:2019-03-19 20:4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流变液压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锁,尤其涉及一种磁流变液压锁。



背景技术:

目前,油井开采行业内常使用的液压控制系统均为开式液压系统,主要包括执行机构、油箱和换向阀。开式液压系统工作时,通过换向阀来控制压力油在执行机构内的流向和流速、从而控制执行机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度。液压油经过执行机构后,通过换向阀的回油口和回油滤器再次进入到油箱中。因此,开式液压系统在工作需要有油箱进行供油,整个液压系统体积及占用空间较大,且能耗大。

液压锁是液压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控制元件,液压锁通常与执行元件组合使用,通过液压锁的出口压力控制执行元件运动。但是,传统液压锁出口压力不稳定,会随着供油系统的压力变化而发生微量变化,从而不能使执行元件的运动达到理想状态;同时传统液压锁在锁紧状态下要求油泵持续供油,因此耗能较大,且使液压锁产生大量热量。

基于此,为了实现在不增大液压锁结构前提下,使液压锁耗能更小,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液压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流变液压锁。主要由液压锁缸体、液压锁端盖、活塞、内套筒、活塞杆及阀体等组成。液压锁缸体圆周内表面、液压锁端盖右端、内套筒圆周外表面以及活塞左端围成的区域形成液压油腔A腔;活塞外表面与液压锁缸体内表面围成的区域形成液压油腔B腔;液压锁端盖右端、绕线架外表面、内套筒内表面以及活塞内表面围成的区域形成磁流变液腔C腔;液压锁缸体内表面、活塞右端及隔板左端围成的区域形成空腔D腔。阀体中间加工有三个腔,包括G腔、E腔和F腔;E腔与进油口相连接,F腔与出油口相连接。液压泵系统向A腔供油,使其压强大于B腔,此时活塞向右运动,推动活塞杆到极限位置时,活塞杆右端锥面将F腔封死,实现可靠锁紧。磁流变液泵系统此时向C腔注入磁流变液,注满后控制器向励磁线圈通电,磁流变液迅速变成类固态,堵塞磁流变液进油口,只要使C腔压力大于F腔,就能持续阻断E腔与F腔的连接,使油液不能从进油口流入出油口,达到控制油井油液单向流动以及防喷目的。磁流变液泵系统工作时,液压泵系统停止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耗能小,特别适合应用在油井防喷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液压锁缸体(1)、液压锁端盖(2)、绕线架(3)、励磁线圈(4)、内套筒(5)、活塞(6)、隔板(7)、活塞杆(8)、阀体(9)、液压弯管Ⅰ(10)、导线组Ⅰ(11)、液压泵系统(12)、液压弯管Ⅱ(13)、液压弯管Ⅲ(14)、磁流变液泵系统(15)、导线组Ⅱ(16)、控制系统(17)及导线组Ⅲ(18);液压锁端盖(2)与绕线架(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液压锁端盖(2)与液压锁缸体(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液压锁端盖(2)与内套筒(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绕线架(3)圆周外表面加工有圆环形凹槽,励磁线圈(4)缠绕在圆环形凹槽内;活塞(6)与液压锁缸体(1)均加工成阶梯状;活塞(6)安装在液压锁缸体(1)内,活塞(6)圆周外表面与液压锁缸体(1)圆周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活塞(6)右端面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8)左端加工成阶梯轴,活塞杆(8)左端第二级阶梯轴外端面与活塞(6)右端面圆形通孔过渡配合;活塞(6)与活塞杆(8)通过轴肩进行轴向定位,并通过螺母进行紧固连接;隔板(7)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8)外圆周表面与隔板 (7)圆形通孔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活塞杆(8)右端加工有锥面;活塞杆(8) 安装在阀体(9)的G腔内,并与G腔内表面间隙配合;液压锁缸体(1)、隔板(7)及阀体(9)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阀体(9)中间加工有三个腔,包括G腔、E腔和F腔; E腔与进油口(22)相连接,F腔与出油口(23)相连接;液压锁端盖(2)左表面加工有螺纹通孔Ⅰ (19),液压弯管Ⅰ(10)一端与螺纹通孔Ⅰ(19)通过管接头固定连接,液压弯管Ⅰ(10)另一端与液压泵系统(12)相连接;液压锁缸体(1)凸缘右端加工有螺纹通孔Ⅱ(20),液压弯管Ⅱ(13)一端与螺纹通孔Ⅱ(20)通过管接头固定连接,液压弯管Ⅱ(13)另一端与液压泵系统(12)相连接;液压锁端盖(2)加工有螺纹通孔Ⅲ(21),液压弯管Ⅲ(14)一端与螺纹通孔Ⅲ(21)通过管接头固定连接,液压弯管Ⅲ(14)另一端与磁流变液泵系统(15)相连接;控制系统(17)通过导线组Ⅰ(11)与液压泵系统(12)相连接,对液压泵系统(12)进行控制;控制系统(17)通过导线组Ⅱ(16)与磁流变液泵系统(15)相连接,对磁流变液泵系统(15)进行控制;控制系统(17)通过导线组Ⅲ(18)对励磁线圈(4)进行控制;液压锁缸体(1)圆周内表面、液压锁端盖(2)右端、内套筒(5)圆周外表面以及活塞(6)左端围成的区域形成液压油腔A腔;活塞(6)外表面与液压锁缸体(1)内表面围成的区域形成液压油腔B腔;液压锁端盖(2)右端、绕线架(3)外表面、内套筒(5)内表面以及活塞(6)内表面围成的区域形成磁流变液腔C腔;液压锁缸体(1)内表面、活塞(6)右端及隔板(7) 左端围成的区域形成空腔D腔。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液压泵系统向A腔供油,使其压强大于B腔,此时活塞向右运动,推动活塞杆到极限位置时,活塞杆右端锥面将F腔封死,实现可靠锁紧。

(2)本实用新型磁流变液泵系统向C腔注入磁流变液,注满后控制器向励磁线圈通电,磁流变液迅速变成类固态,堵塞磁流变液进油口,只要使C腔压力大于F腔,就能持续阻断E腔与F腔的连接,使油液不能从进油口流入出油口,达到控制油井油液单向流动以及防喷目的。

(3)磁流变液泵系统工作时,液压泵系统停止工作,系统耗能小,特别适合应用在油井防喷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励磁线圈通入电流时磁力线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包括液压锁缸体(1)、液压锁端盖(2)、绕线架(3)、励磁线圈(4)、内套筒(5)、活塞(6)、隔板(7)、活塞杆(8)、阀体(9)、液压弯管Ⅰ(10)、导线组Ⅰ(11)、液压泵系统(12)、液压弯管Ⅱ(13)、液压弯管Ⅲ(14)、磁流变液泵系统(15)、导线组Ⅱ(16)、控制系统(17)及导线组Ⅲ(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励磁线圈通入电流时磁力线分布图。其中绕线架(3)和内套筒(5)为导磁材料,磁力线穿过绕线架(3)和内套筒(5)形成闭合回路,并垂直于阻尼间隙。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控制器控制液压泵系统向A腔供液压油,使A腔压强大于B腔,推动活塞向右运动,与活塞固定连接的活塞杆向右运动。活塞杆右端加工有锥面,当活塞杆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活塞杆锥面堵住F腔左端,此时磁流变液泵系统向C腔注入磁流变液,注满后控制器向励磁线圈通入电流,C腔中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流变反应,迅速变为类固态,粘度增大,此时C 腔压力大于F腔,阻断E腔与F腔相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