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机动力机构及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5541发布日期:2019-03-05 17:5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机动力机构及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动力机构及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风机的功能和无需预先铺设管道的特性已经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安装新风机。新风机的换气功能一般是通过机器内部的新风风道和浊风通道来实现室内室外空气的流通,空气流通的动力由内置于新风风道和浊风风道的离心风机提供。目前市面上的双风道新风机大多包含2个相互独立的离心风机,这样会增加整机的能耗,增加噪音发生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减少整机能耗、降低噪音的新风机动力机构及新风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风机动力机构,包括双轴电机、电机上安装板和电机下安装板,所述双轴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安装板和电机下安装板合围形成的封闭腔体内,所述电机上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叶轮,所述双轴电机上端的输出轴穿出所述电机上安装板与进风叶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下安装板的下方设置有排风叶轮,所述双轴电机下端的输出轴穿出所述电机下安装板与排风叶轮传动连接,所述进风叶轮高度大于排风叶轮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叶轮和排风叶轮均采用长短叶片间隔设置。

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动力机构,所述进风叶轮外设置有上蜗壳,所述排风叶轮外设置有下蜗壳,所述上蜗壳固定在所述电机下安装板上,所述电机下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下蜗壳上;所述下蜗壳的一侧连接有供气体流通的风道结构件,所述风道结构件内设置有新风风道和浊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内设置有新风初效滤网和新风高效滤网,所述浊风风道内设置有浊风初效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结构件内设置有换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下安装板表面设置有密封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下蜗壳与风道结构件一体注塑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动力机构,通过双轴电机带动进风叶轮和排风叶轮同时转动,可减少整机的能耗,且同时能使新风机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产品体积和重量,进而节省成本并方便安装;双轴电机安装于电机上安装板和电机下安装板合围形成的密封腔室内,可减小电机产生的噪音;进风叶轮高度大于排风叶轮高度,因为进风叶轮和排风叶轮的转速始终相同,可以使进风风量大于排风风量,从而达到室内微正压的目的,避免未经过滤的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隙进入室内,另外由于具有较大风阻的新风高效滤网的设置,使新风风道的风阻明显大于浊风风道的风阻,进而降低新风出口的风压,此设计可以使进风风机的风压增大,从而补偿新风风道因放置新风高效滤网所带来的风压损失;进风叶轮和排风叶轮均采用长短叶片相间的设计,可增大风机全压,提高风机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降低了噪声的同时减少了整机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新风机动力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新风机动力机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新风机结构示意图(无外壳);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新风机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无外壳);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新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轴电机;2、电机上安装板;3、电机下安装板;4、进风叶轮;5、排风叶轮;6、上蜗壳;7、下蜗壳;8、风道结构件;9、新风初效滤网;10、新风高效滤网;11、浊风初效滤网;12、换热器;13、密封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风机动力机构,其包括双轴电机1、电机上安装板2和电机下安装板3,所述双轴电机1设置于所述电机上安装板2和电机下安装板3合围形成的封闭腔体内,可减小双轴电机1产生的噪音,降低整机的噪音;所述电机上安装板2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叶轮4,所述双轴电机1上端的输出轴穿出所述电机上安装板2与进风叶轮4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下安装板3的下方设置有排风叶轮5,所述双轴电机1下端的输出轴穿出所述电机下安装板3与排风叶轮5传动连接,所述进风叶轮4和排风叶轮4的直径相同,同轴线设置,所述进风叶轮4高度大于排风叶轮5高度,因为进风叶轮4和排风叶轮5的转速始终相同,可以使进风风量大于排风风量,从而达到室内微正压的目的,避免未经过滤的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隙进入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叶轮4和排风叶轮5均采用长短叶片间隔设置,其目的在于增大风机全压,提高风机性能。

如图4-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所述的新风机动力机构,所述进风叶轮4外设置有上蜗壳6,所述排风叶轮5外设置有下蜗壳7,所述上蜗壳6固定在所述电机下安装板3上,所述电机下安装板3固定在所述下蜗壳7上;所述下蜗壳7的一侧连接有供气体流通的风道结构件8,所述风道结构件8内设置有换热器、新风风道和浊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内设置有新风初效滤网9和新风高效滤网10,所述浊风风道内设置有浊风初效滤网11。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浊风进口和浊风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蜗壳6、电机下安装板3、下蜗壳7和风道结构件8之间形成了相互密封的新风风道和浊风风道;进风叶轮4位于新风风道中,排风叶轮5位于浊风风道中;双轴电机1启动时,同时带动进风叶轮4和排风叶轮5旋转,形成风压,使室外的新风依次通过设有新风初效滤网9、新风高效滤网10、热交换器12的新风风道流入室内,室内的浊风通过设有浊风初效滤网11、热交换器12的浊风风道排出室外。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下安装板3表面设置有密封海绵13,增强新风风道和浊风风道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下蜗壳7与风道结构件8一体注塑成型,可减少开模,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