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及其电磁膜片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0244发布日期:2019-04-16 22:2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泵体及其电磁膜片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泵体及电磁膜片泵。



背景技术:

挂烫机也叫挂式熨斗、立式烫斗,就是能挂着烫衣服和布料的机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电器。其中便携式手持挂烫机因其体积小,且便于携带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水泵是便携式手持挂烫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控制挂烫机的进出水;而水泵整体体积的决定了装配有该水泵的挂烫机的整机外在体积。

其中,泵体为水泵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上设置有进水管部和出水管部,用于与外置水路相连接。可以理解,现有水泵上的泵体一般为由塑料材质注塑制备而成,且,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水泵上的泵体,其相对于泵体相互独立,并相对于泵体垂直向外延伸设置。这样使得泵体在注塑形成时,泵体上的进水管部和出水管部两者相对于泵体凸出部分之间没有相互之间的拉力作用,使得泵体注塑冷却后的变形度大,不易加工,且加工出来的泵体的整体体积较大,从而使得装配有该泵体的水泵的体积较大,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对挂烫机整机体积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泵体及其电磁膜片泵。

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泵体,包括泵本体,所述泵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置水路的进水管部和出水管部;所述泵本体上还设置有连接凸部,所述进水管部和所述出水管部相对于所述连接凸部部分向外伸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泵本体、出水管部、进水管部和连接凸部设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请求保护应用上述泵体的电磁膜片泵,包括隔磁管、绕组线圈、泵芯、膜片、泵芯弹簧、泵体和泵芯座,所述泵芯和泵芯弹簧设置在所述隔磁管内,所述绕组线圈设置在所述隔磁管的外围,且所述绕组线圈通电后能够驱动所述泵芯压缩所述泵芯弹簧移动;所述膜片与所述泵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与所述隔磁管固定连接,并共同形成有一型腔;所述泵芯座设置在所述型腔内;所述泵芯座上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且所述泵体的进水管部与所述泵芯座的进水孔之间设置有一进水止回头,所述泵体的出水管部与所述泵芯座的出水孔之间设置有一出水止回头;其中所述泵体为上述任一所述的泵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隔磁管相对于所述绕组线圈部分向外伸出,且所述隔磁管伸出所述绕组线圈的部分与所述泵体以卡扣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泵体在背离所述进水管部和出水管部的一端设置有多个连接扣,所述隔磁管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扣配合部,所述隔磁管上的连接扣配合部与所述泵体上的连接扣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隔磁管的内壁沿所述隔磁管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多条通气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隔磁管的内壁上均匀地开设有三条通气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泵芯座上的出水孔设置为斜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泵芯座在面向所述膜片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凸筋,所述密封凸筋设置在所述进水孔和所述出水孔的外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止回头和所述出水止回头相对于所述泵体限位固定,且所述进水止回头和所述出水止回头上均开设有开槽。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泵体及其电磁膜片泵,通过泵体上连接凸部对出水管部和进水管部的连接,使得该泵体注塑后冷却的变形度小,便于加工,且加工后制得的泵体的体积小;同时,该电磁膜片泵整体结构紧凑,相比现有技术,降低了该电磁膜片泵整机的体积,并满足人们对于挂烫机整机体积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膜片泵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隔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泵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泵芯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水止回头(出水止回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隔磁管;11、连接扣配合部;12、通气槽;20、绕组线圈;30、泵芯;40、膜片;50、泵芯弹簧;60、泵体;61、进水管部;62、出水管部;63、连接凸部;64、连接扣;70、泵芯座;71、进水孔;72、出水孔;73、密封凸筋;74、凸圈;80、进水止回头;90、出水止回头;891、环状凸缘;892、凸伸部;893、开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电磁膜片泵,包括隔磁管10、绕组线圈20、泵芯30、膜片40、泵芯弹簧50、泵体60、泵芯座70、进水止回头80和出水止回头90。其中,所述泵芯30和泵芯弹簧50设置在所述隔磁管10内,所述膜片40固定连接于所述泵芯30,所述绕组线圈20设置在所述隔磁管10外围,所述泵体60与所述隔磁管10固定连接,所述泵体60与所述隔磁管10合围形成型腔,所述泵芯座70设置在所述型腔内。

请参阅图2,所述绕组线圈20套设于所述隔磁管10,所述隔磁管10朝向所述泵体60的一端伸出所述绕组线圈20外,且与所述泵体60卡接,进而实现该电磁膜片泵整体的连接装配。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隔磁管10与泵体60卡接的方式进行相互连接,便于了隔磁管10与泵体60之间的装配,进而便于该电磁膜片泵整体的装配。

具体地,所述泵体60上设置有进水管部61和出水管部62,所述泵体60在背离所述进水管部61和出水管部62的一端设置有多个连接扣64,所述隔磁管10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扣配合部11,所述隔磁管10上的连接扣配合部11与所述泵体60上的连接扣64一一对应设置,并通过连接扣64与连接扣配合部11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实现泵体60与隔磁管10之间的装配连接。具体地,所述泵体60上设置有三个连接扣64,三个所述连接扣64相对于所述泵体60中心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磁管10的内壁上开设有多条通气槽12,所述泵芯30在所述隔磁管10内移动时,所述泵芯30能够沿所述隔磁管10上的通气槽12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得泵芯30在隔磁管10内高速往复运动时,泵芯30与隔磁管10内的空气发生撞击时,隔磁管10内的空气可沿通气槽12流动,以降低隔磁管10内空气与泵芯30的撞击强度,进而起到降低因泵芯30与隔磁管10内空气发生撞击所产生的声音,亦即起到了降低该电磁泵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

请参阅图3-图5,所述泵芯座70上开设有进水孔71和出水孔72,所述进水止回头80设置在所述泵体60的进水管部61与所述泵芯座70的进水孔71之间的通路上,而所述出水止回头90设置在所述泵体60的出水管部62与所述泵芯座70的出水孔72之间的通路上。

所述进水止回头80和出水止回头90设置为相同的结构,具体地,所述进水止回头80和/或出水止回头90具有环状凸缘891,设于所述环状凸缘891上的凸伸部892,其中所述凸伸部892向内形成有腔室,且所述凸伸部892上腔室的口径自远离所述环状凸缘891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凸伸部892在背离所述环状凸缘891的一端开设有开槽893,以用作水途经该进水止回头和/或出水止回头90的通道。

请参阅图6,所述进水止回头80和所述出水止回头90装配在所述泵体60与所述泵芯座70之间,且所述进水止回头80上的环状凸缘891面向所述泵体60的进水管部61设置,具体地,所述进水止回头80设置在所述泵芯座70的凸圈74内,并相对于所述泵芯座70限位固定;而所述出水止回头90的环状凸缘891面向所述泵芯座70的出水孔72设置,具体地,所述出水止回头90的凸伸部892伸入至所述泵体60内,并相对于所述泵体60限位固定。也就是说,所述进水止回头80和出水止回头90相反地设置在所述泵芯座70与泵体60之间,并相对于所述泵芯座70和/所述泵体60限位固定。相比现有技术省却了止回头弹簧,以此起到降低所述电磁膜片泵整机体积的作用。

所述泵芯座70在面向所述膜片40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凸筋73,所述密封凸筋73设置在所述进水孔71和所述出水孔72的外围,以此实现泵芯座70与膜片40之间的装配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泵芯座70上的出水孔72设置为斜孔,以此提高该电磁膜片泵的出水效率。

可以理解,所述泵体60应用在该电磁膜片泵上,用于与外置水路连接,具体用所述泵体60上的进水管部61和出水管部62与外置水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泵体60包括泵本体,所述泵本体上设置有连接凸部63,且所述进水管部61和出水管部62相对于所述连接凸部63部分向外伸出,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泵体60上的进水管部61和出水管部62之间用连接凸部63相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泵本体、出水管部62、进水管部61和连接凸部63设为一体式结构。使得所述泵体60在由塑料材质注塑而成时,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泵体上进水管部和出水管部设置为两个独立的结构,该泵体60注塑后冷却的变形度小,且该泵体60易加工,平面度好,进而提高了应用该泵体60的电磁膜片泵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泵体60上设置有连接凸部63,所述泵体60的进水管部61与出水管部62之间通过连接凸部63连接,且所述泵体60的进水管部61与出水管部62相对于所述连接凸部63表面向外伸出设置,以便于与外置水路连接。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电磁膜片泵在工作时,先用泵体60上的进水管部61和出水管部62与外置水路相连接,这是外置水路的水就会通过泵体60的进水管部61进入至所述进水止回头80上凸伸部892的腔室内;绕组线圈20通电后所产生的磁力能够驱动泵芯30压缩泵芯弹簧50移动,于此同时拉动膜片40,使得膜片40与泵芯座50之间相较于外置空气形成负压,这样进水止回头80凸伸部892腔室内的水会在压差的作用下,打开所述进水止回头80的开槽893,使得进水止回头80打开,而出水止回头90因其开槽893是面向泵体60的出水管部62设置,压差并不会对出水止回头90的开槽893打开,而使得出水止回头90关闭,这样实现外置的水通过进水止回头80进入至该电磁膜片泵,以此实现该电磁膜片泵的吸水;而当绕组线圈20断电后,泵芯弹簧50驱动泵芯30复位,并用膜片40将置于膜片40与泵芯座50之间的水往外推排,与上同理,进水止回头80关闭,出水止回头90打开,这样该电磁膜片泵内的水就会通过出水止回头90向外排出,进而实现该电磁膜片泵的出水。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膜片泵,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使得该电磁膜片泵结构紧凑,相比现有技术,降低了该电磁膜片泵整机的体积,并削减了重量,使得该电磁膜片泵装配在挂烫机上使用,满足挂烫机体积小、重量轻的使用要求,进而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