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节能快速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7118发布日期:2019-04-09 21:4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节能快速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快锻机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节能快速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快速锻造机是对金属型材、车轴、通用法兰、齿轮等进行锻压的设备,是现代化锻造生产的核心设备之一。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快速锻造机的使用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快速锻造机工作采用的溢流阀系统:在滑块接触工件后系统内多余的液压油通过溢流阀回到油箱;在滑块下降时,回程液压缸油液直接回到油箱,造成能量浪费,同时液压系统温度高。因此,很有必要改进快速锻造机溢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节能快速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可以将液压系统多余油液收集到蓄能器循环利用,减少能量浪费,降低液压系统温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节能快速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包括滑块以及与滑块联接的主液压缸和回程液压缸,还包括油箱、高压油泵、蓄能器和若干方向阀,所述主液压缸、回程液压缸、油箱、高压油泵、蓄能器和若干方向阀之间通过液压管路联通,所述液压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方向阀设有五个,所述高压油泵通过第一管路依次与第三方向阀和主液压缸联通,所述高压油泵通过第二管路依次与第一方向阀、蓄能器、第二方向阀和主液压缸联通,所述回程液压缸通过第五方向阀与第一管路联通,所述第一管路通过第四方向阀与油箱联通。

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设置在第二管路上,液压油可以通过溢流阀溢流到蓄能器内。

所述溢流阀采用电磁溢流阀。

一种新型节能快速锻造机溢流收集方法,电动机带动油泵给系统供油,当滑块下行时,蓄能器、高压油泵和回程液压缸的液压油同时进入主液压缸;接触工件后,液压系统多余的液压油通过溢流阀进入蓄能器内,对蓄能器进行充液。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电动机带动油泵给系统供油,当滑块下行时,蓄能器、高压油泵和回程液压缸的液压油同时进入主液压缸;接触工件后,液压系统多余的液压油通过溢流阀进入蓄能器内,对蓄能器进行充液,从而减少溢流损失;同时减少能量浪费,降低系统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其中:1为溢流阀,21为第一方向阀,22为第二方向阀,23为第三方向阀,24为第四方向阀,25为第五方向阀,3为蓄能器,4为高压油泵,5为滑块,6为主液压缸,7为回程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新型节能快速锻造机溢流收集方法,电动机带动油泵给系统供油,当滑块下行时,蓄能器、高压油泵和回程液压缸的液压油同时进入主液压缸;接触工件后,液压系统多余的液压油通过溢流阀进入蓄能器内,对蓄能器进行充液。

该收集装置由高压油泵4、溢流阀1、若干方向阀、蓄能器3(配安全阀组)、若干管路和液压缸组成。具体为:液压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方向阀设有五个,高压油泵4通过第一管路依次与第三方向阀23和主液压缸6联通,高压油泵4通过第二管路依次与第一方向阀21、蓄能器3、第二方向阀22和主液压缸6联通,回程液压缸7通过第五方向阀25与第一管路联通,第一管路通过第四方向阀24与油箱联通。

还包括溢流阀1,溢流阀1设置在第二管路上,液压油可以通过溢流阀1溢流到蓄能器3内。溢流阀1优选采用电磁溢流阀。

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启动电机带动液压油泵给系统供油。滑块5下行时,第二方向阀22、第三方向阀23和第五方向阀25得电开启。蓄能器3通过第二方向阀22;高压油泵4通过第三方向阀23;回程液压缸7通过第三方向阀23、第五方向阀25,同时向主液压缸6充液。

滑块5接触工件时,第二方向阀22失电关闭,第三方向阀23、第五方向阀25开启,高压油泵4单独给主液压缸6供油的同时,液压系统多余液压油和回程液压缸7的液压油通过溢流阀1溢流补充到蓄能器3内;下降过程中,第五方向阀25得电开启。

锻压完成后,第三方向阀23失电关闭,第四方向阀24、第五方向阀25得电开启滑块5上行,上行过程中,液压系统多余的液压油补充到蓄能器3中,主液压缸6的液压油回到油箱;滑块5上升后,第四方向阀24、第五方向阀25失电关闭,滑块5停止运动。第一方向阀21得电开启,对蓄能器3进行补液,补液完成后第一方向阀21关闭。

上面仅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