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工艺泵的护板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4785发布日期:2019-03-30 09:1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自吸式工艺泵的护板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吸式工艺泵的护板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自吸工艺泵砸气工作过程中,由于姑爷混合物中液体介质的腐蚀、固体小颗粒的冲刷以及高速旋转过程中叶轮的磨损,使得叶轮与泵壳内衬板之间的间隙会逐渐变大,从而使渣浆泵的容积损失增大、使泵的流量和扬程下降,总体渣浆泵的效率降低。因此,为了保证自吸工艺泵的高效运行,必须及时调整叶轮与泵壳内衬板之间的间隙。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螺母来调整螺栓等结构控制泵轴及叶轮整体的移动,这将使得螺栓的载荷、工作强度较大,从而以使得螺栓已损坏,此外,由于叶轮与泵壳内衬板的间隙距离不易测量,因此难以及时观测出间隙较大的状况,因此难以及时进行调整,且调整时不易掌控间隙的大小,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精巧、操作简便、稳定性高、寿命长且调节间距可控性高的自吸式工艺泵的护板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调节螺栓和压板,所述调节螺栓的中部穿设在蜗壳上,所述调节螺栓的中部通过螺纹与蜗壳连接,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铰接在前耐磨环上,所述压板固定连接在调节螺栓上,所述压板位于前耐磨环和蜗壳的内壁之间、且贴合在前耐磨环的侧壁上。

所述自吸式工艺泵的护板调节机构还包括螺母,所述螺母套设在调节螺栓的外侧壁上,所述螺母通过螺纹与调节螺栓的外侧壁连接。

所述自吸式工艺泵的护板调节机构还包括观测机构,所述观测机构包括滑块、滚轮、齿杆一、齿轮、转轴和齿杆二,

所述前耐磨环上开设有通孔一,所述滑块适配、且可滑动的连接在通孔一内,所述滑块朝向叶轮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滚轮铰接在容置槽的两侧壁上,所述齿杆一固定连接在滑块远离叶轮的一侧壁上,

所述蜗壳上开设有通孔二,所述转轴的中部穿设所述齿轮、且与齿轮同轴心,所述转轴的两端铰接在通孔二的侧壁上,所述齿杆一与转轴相啮合,所述齿杆二滑动连接在通孔二的侧壁上,所述齿杆二与齿轮相啮合。

所述滑块朝向通孔一的侧壁上设有阻尼。

所述齿杆二上设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当需要调节前耐磨环与叶轮之间的距离时,转动调节螺栓使得调节螺栓在螺纹作用下朝向叶轮运动,从而通过压板将推动前耐磨环朝向叶轮运动,直至前耐磨环与叶轮相贴合,此后,反向转动调节螺栓固定度数即可使得前耐磨环与叶轮之间的间隙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具体转动的度数需看调节螺栓的螺距)。本案可在短暂停泵的情况下,重新调整它们之间的间隙,这样就提高了维修周期,减小了配件的使用量,也直接提高了效益。

本案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操作简便、稳定性高、寿命长且调节间距可控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工作状态图一,

图4是图2的工作状态图二,

图5是图2的工作状态图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图7是图6中的B处放大图,

图8是图7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1是蜗壳,10是通孔二,2是后耐磨环,3是前耐磨环,30是通孔一,4是叶轮,

5是调节螺栓,50是压板,51是螺母,

61是滑块,62是滚轮,63是齿杆一,64是齿轮,65是转轴,66是齿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8所示,包括蜗壳1、后耐磨环2、前耐磨环3、叶轮4,所述前耐磨环3和后耐磨环2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蜗壳1的两侧,所述叶轮4位于前耐磨环3和后耐磨环2之间,还包括调节螺栓5和压板50,所述调节螺栓5的中部穿设在蜗壳1上,所述调节螺栓5的中部通过螺纹与蜗壳1连接,所述调节螺栓5的一端铰接在前耐磨环3上,所述压板50固定连接在调节螺栓5上,所述压板50位于前耐磨环3和蜗壳1的内壁之间、且贴合在前耐磨环3的侧壁上。具体使用时,当需要调节前耐磨环与叶轮之间的距离时,(如图4所示)转动调节螺栓使得调节螺栓在螺纹作用下朝向叶轮运动,从而通过压板将推动前耐磨环朝向叶轮运动,直至前耐磨环与叶轮相贴合,此后,再反向转动调节螺栓固定度数即可使得前耐磨环与叶轮之间的间隙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具体转动的度数需看调节螺栓的螺距)。本案可在短暂停泵的情况下,重新调整它们之间的间隙,这样就提高了维修周期,减小了配件的使用量,也直接提高了效益。

本案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操作简便、稳定性高、寿命长且调节间距可控性高的优点。

所述自吸式工艺泵的护板调节机构还包括螺母51,所述螺母51套设在调节螺栓5的外侧壁上,所述螺母51通过螺纹与调节螺栓5的外侧壁连接。这样,通过(如图5所示)拧紧螺母使得螺母与蜗壳贴合可使得调节螺栓不易旋转,进一步提高了本案的稳定性,当需要调整前耐磨环与叶轮的间隙时,仅需(如图3所示)拧松螺母即可转动调节螺栓,操作简便,当调节好间距后,拧紧螺母,即可使得调节螺栓不能旋转,从而得以稳定工作。

所述自吸式工艺泵的护板调节机构还包括观测机构,所述观测机构包括滑块61、滚轮62、齿杆一63、齿轮64、转轴65和齿杆二66,

所述前耐磨环3上开设有通孔一30,所述滑块61适配、且可滑动的连接在通孔一30内,所述滑块61朝向叶轮4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滚轮62铰接在容置槽的两侧壁上,所述齿杆一63固定连接在滑块61远离叶轮4的一侧壁上,

所述蜗壳1上开设有通孔二10,所述转轴65的中部穿设所述齿轮64、且与齿轮64同轴心,所述转轴65的两端铰接在通孔二10的侧壁上,所述齿杆一63与转轴65相啮合,所述齿杆二66滑动连接在通孔二10的侧壁上,所述齿杆二66与齿轮64相啮合。这样,具体工作时,叶轮高速转动的过程中若与前耐磨环发生摩擦,即会使得前耐磨环逐渐被磨损,从而使得叶轮与前耐磨环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大,而当叶轮与滚轮摩擦时,将会使得摩擦力转换为驱使滚轮的转动的动力,从而“吸收”了大部分摩擦力,避免了滚轮的磨损,这样,工作较长时间后,前耐磨环被磨损一定厚度,而由于滚轮将时刻保持与前耐磨环的侧面相切,从而滚轮将背向叶轮运动,从而驱使滑块及齿杆一背向叶轮运动,齿杆一将驱使转轴转动,转轴将驱使齿轮转动,从而齿轮将带动齿杆二背向叶轮滑动,从而,当前耐磨环受到磨损后,通过观测机构将使得齿杆二背向叶轮运动,从而齿杆二将滑出通孔二,因此可根据齿杆二滑出通孔二的长度以实时观测泵内前耐磨环磨损的程度,以便于及时调整前耐磨环与叶轮之间的距离,从而及时保证泵的工作效率。

所述滑块61朝向通孔一30的侧壁上设有阻尼。这样,将使得滑块更稳定,只会随前耐磨环被磨损的程度而运动,进一步提高了本案的稳定性。

所述齿杆二66上设有刻度。这样,具体使用时,操作人员可定时记录齿杆二上的刻度,以更直观的了解泵内前耐磨环的磨损情况,便于及时进行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