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箱体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0444发布日期:2019-07-06 10:4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箱体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体风机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箱体风机。



背景技术:

箱体风机是依靠输入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派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现有技术中由于离心风机进风口中心与箱体进风口不在同一个中心位置,在进风口会产生进风旋流,增加了进风的压力损失,降低了箱体风机的效率,离心风机出风口和箱体出风口存在大小,两个出风口的结合处会产生突扩现象,造成出风的压力损失,降低了箱体风机的效率。

针对这两个现象,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高效箱体风机,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进、出风效率的高效箱体风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箱体风机,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处从进风中心至蜗壳边缘设有气流分隔板,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截断式扩管,通过气流分隔板将进风口处的旋流气流阻隔,改善了进风口气流旋流的现象,提高进风效率,通过在出风口处设置截断式扩管,使风机出风口和箱体出风口连接,减少了由于面积突然扩大而减少的风量,减少了压力损失,提高出风效率,通过提高进风口的进风效率和出风口的出风效率,从而提高风机效率。

进一步,所述气流分隔板为平板结构,平板结构的气流分隔板既阻隔了进风口处的旋流气流,又能使得气流分布均匀。

进一步,所述气流分隔板与所述进风口垂直设置,气流分隔板从进风口中心开始,顺着进风口方向布置至蜗壳边缘,且与进风口垂直设置,可以保证气流通道简洁、流畅,不易积尘,空气阻力小。

进一步,所述截断式扩管为锥体结构,椎体结构具有渐变截面,气流流经截断式扩管时,流速逐渐降低,压力逐渐升高,减少压力流动损失。

进一步,所述截断式扩管的扩张角度为≤15°,按照严格的流体流动原理和通风系统设计规范,为了获得最佳的扩压效果,扩压管的扩张角不能超过15°,减少出风口的压力损失,即提高了风机的能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机进风口处从进风中心至蜗壳边缘设置气流分隔板,对进风口产生的旋流有效的进行阻隔,大大较少进风口旋流的现象,提高进风效率,通过截断式扩管,使风机出风口和箱体出风口连接,减少了出风突扩的影响,减少压力损失,提高了出风效率,从而提高风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标注说明:1、箱体;2、进风口;3、气流分隔板;4、蜗壳;5、截断式扩管;6、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箱体风机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高效箱体风机,其特征是:包括风机6,所述风机6设有进风口2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2处从进风中心至蜗壳4边缘设有气流分隔板3,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截断式扩管5,通过气流分隔板3将进风口2处的旋流气流阻隔,改善了进风口2气流旋流的现象,提高进风效率,通过在出风口处设置截断式扩管5,使风机6出风口和箱体1出风口连接,减少了由于面积突然扩大而减少的风量,减少了压力损失,提高出风效率,通过提高进风口2的进风效率和出风口的出风效率,从而提高风机效率。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气流分隔板3为平板结构,平板结构的气流分隔板3既阻隔了进风口2处的旋流气流,又能使得气流分布均匀。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气流分隔板3与所述进风口2垂直设置,气流分隔板3从进风口2中心开始,顺着进风口2方向布置至蜗壳4边缘,且与进风口2垂直设置,可以保证气流通道简洁、流畅,不易积尘,空气阻力小。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截断式扩管5为锥体结构,椎体结构具有渐变截面,气流流经截断式扩管5时,流速逐渐降低,压力逐渐升高,减少压力流动损失。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截断式扩管5的扩张角度为≤15°,按照严格的流体流动原理和通风系统设计规范,为了获得最佳的扩压效果,扩压管的扩张角不能超过15°,减少出风口的压力损失,即提高了风机6的能效。

实施例:ξ为未装截断式扩管时的阻力系数,ξ´为装上截断式扩管后风机到扩管的阻力系数,ξ"为扩管到箱体出风口的阻力系数,风量10000m³/h的箱体风机,风机往后移0.2m,截断式扩管呈15°计算,风机出风口面积A0=0.105㎡,截断式扩管出风口面积Ax=0.13㎡,箱体出风口面积为0.21㎡,另查表所得ξ=0.35,ξ´=0.05,ξ"=0.25,根据ΔP=Δ½ρv²ξ,经计算所得减少了出风压力损失ΔP= 58Pa,相当于减少了0.16KW能效,按箱体风机每天运行12小时,一年365天计算,能节约700KW.h能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