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2128发布日期:2019-09-12 09:33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座,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泵的轴承座,泵上具有油室。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具有油室的泵(潜水泵、井泵、潜水排污泵等)上设置轴承座,轴承座的座体上分别设置轴承孔和机械密封孔,轴承孔内设置轴承,机械密封孔内设置机械机密,轴承与电机腔配合,机械密封与油室配合。当机械密封损坏时,油室的机械油或泵体外部的液体将进入轴承孔,冲击轴承,致使轴承打滑或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轴承座,在轴承孔内嵌一嵌件,并在嵌件上设置导流通道,当机械密封损坏后机械油或其他液体冲击轴承时,能够通过导流通道将机械油或其他液体从轴承孔中引导出去,避免轴承打滑或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轴承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分别设置轴承孔和机械密封孔,所述座体上设置轴承孔的一侧用于与电机腔配合,所述座体上设置机械密封孔的一侧用于与机械密封腔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孔内设置一嵌件,所述嵌件贴合所述轴承孔的内壁,所述嵌件的侧壁设置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轴向设置,使所述轴承孔的两端空间形成连通。在轴承孔内嵌一嵌件,并在嵌件上设置导流通道,当机械密封损坏后机械油或其他液体冲击轴承时,能够通过导流通道将机械油或其他液体从轴承孔中引导出去,避免轴承打滑或损坏。

当座体采用较软材质时,轴承座体容易损坏或容易导致轴承打滑情况的出现。当座体采用较硬的材质时,容易增加加工难度或成本增加等问题的出现。当嵌件选择更硬的材质,则能够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有利于控制成本,有利于加工,有利于轴承正常工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为了使效果更好,所述嵌件的敞口端与所述轴承孔的敞口端齐平。嵌件的敞口端稍低于所述轴孔孔的敞口端也是适用的,即嵌件的高度小于轴孔孔的高度。

所述轴承孔的敞口端具有外翻环部,所述嵌件的敞口端设置外翻环边,所述外翻环边设置在所述外翻环部上,所述导流通道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外翻环边,具体来说,导流通道的上端延伸外翻环部对应于轴承孔的部位,导流通道没有径向贯穿外翻环部,有利于提高嵌件的强度,也有利于嵌件装配到座体上时进行镗孔对中等工序的处理。通常情况下,外翻环部与轴承的上表面配合,轴承不会进入到外翻环部内。

所述轴承孔底部设置盘形结构,所述导流通道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盘形结构的上部。盘形结构通常情况下与轴承的下端面配合,轴承不会进入到盘形结构内,因此只要将导流通道延伸到盘形结构即可,无需贯穿盘形结构,使盘形结构具有更好的强度。

为了方便嵌件的装配及与轴承孔形成对中设置,所述嵌件的下部具有引导盘部,所述引导盘部与所述嵌件一体结构,所述引导盘部设置在所述盘形结构上,所述导流通道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引导盘部的上部。

为了方便装配轴承,所述盘形结构和外翻环部均与所述轴承孔倒圆角过渡。

所述座体上设置轴孔,所述轴孔贯穿所述盘形结构并连通所述轴承孔和所述机械密封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1、在轴承孔内嵌一嵌件,并在嵌件上设置导流通道,当机械密封损坏后机械油或其他液体冲击轴承时,能够通过导流通道将机械油或其他液体从轴承孔中引导出去,避免轴承打滑或损坏。2、当嵌件选择更硬的材质,有利于控制成本,有利于加工,有利于轴承正常工作。3、导流通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引导盘部和外翻环部就能够实现轴承上下两端空间的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轴承座,包括座体1,所述座体1上分别设置轴承孔11和机械密封孔12,所述座体上设置轴承孔的一侧用于与电机腔配合,所述座体上设置机械密封孔的一侧用于与机械密封腔配合。

所述轴承孔11内设置一嵌件2,所述嵌件贴合所述轴承孔11的内壁,所述嵌件2的侧壁设置导流通道21,所述导流通道轴向设置,使所述轴承孔的两端空间形成连通。当机械密封损坏后机械油或其他液体冲击轴承时,能够通过导流通道将机械油或其他液体从轴承孔中引导出去,避免轴承打滑或损坏。

当座体采用较软材质时,轴承座体容易损坏或容易导致轴承打滑情况的出现。当座体采用较硬的材质时,容易增加加工难度或成本增加等问题的出现。当嵌件选择更硬的材质,则能够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有利于控制成本,有利于加工,有利于轴承正常工作。

嵌件的敞口端稍低于所述轴孔孔的敞口端也是适用的,即嵌件的高度小于轴孔孔的高度。为了使效果更好,所述嵌件的敞口端与所述轴承孔的敞口端齐平,使用时,嵌件能够与轴承的装配面形成完整配合,有利于轴承正常工作,也有利于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所述轴承孔的敞口端具有外翻环部13,所述嵌件的敞口端设置外翻环边22,所述外翻环边设置在所述外翻环部上,所述导流通道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外翻环边,具体来说,导流通道的上端延伸外翻环部对应于轴承孔的部位,导流通道没有径向贯穿外翻环部,有利于提高嵌件的强度,也有利于嵌件装配到座体上时进行镗孔对中等工序的处理。通常情况下,外翻环部与轴承的上表面配合,轴承不会进入到外翻环部内。

所述轴承孔底部设置盘形结构14,所述导流通道2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盘形结构的上部。盘形结构通常情况下与轴承的下端面配合,轴承不会进入到盘形结构内,因此只要将导流通道延伸到盘形结构即可,无需贯穿盘形结构,使盘形结构具有更好的强度。

为了方便嵌件的装配及与轴承孔形成对中设置,所述嵌件的下部具有引导盘部23,所述引导盘部与所述嵌件一体结构,所述引导盘部设置在所述盘形结构上,所述导流通道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引导盘部的上部。

为了方便装配轴承,所述盘形结构23和外翻环部22均与所述轴承孔倒圆角过渡。

所述座体上设置轴孔15,所述轴孔15贯穿所述盘形结构23并连通所述轴承孔11和所述机械密封孔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