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4720发布日期:2020-05-08 17:4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压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蒸发气体的压缩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日本专利公表公报特表2011-517749号公开,已知有压缩在储存液化天然气(lng)等液化气体的储存罐内产生的蒸发气体的压缩装置。压缩装置具有多级压缩机。在多级压缩机中被压缩的蒸发气体被供应到例如发动机而作为燃料。蒸发气体与发动机负载等气体需求无关地产生,因此,在压缩装置设有再液化线。在再液化线设有换热器等,在再液化线中,被压缩的蒸发气体的一部分通过换热器的冷却以及膨胀阀的膨胀而被再液化。

在将被压缩的蒸发气体供应到船舶等的发动机的情况下,需要将蒸发气体压缩为达到非常高的压力。此时,在供油式的压缩机(oil-supply-typecompressor)中,与无油式的压缩机(oil-freetypecompressor)相比,能够抑制从压缩室泄漏的蒸发气体的泄漏量,因此,从密封性的观点优选供油式的压缩机。但是,如果使用供油式的压缩机,则有时从压缩机喷出的蒸发气体中包含的润滑油流入再液化线而附着于再液化线的管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确保密封性的情况下防止油附着于再液化线的压缩装置。

本发明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压缩装置包括:无油式的前级压缩部,由吸引蒸发气体并压缩该蒸发气体的往复运动式的压缩机构构成;后级压缩部,压缩在所述前级压缩部被压缩的蒸发气体;以及再液化线,将在所述后级压缩部被压缩的蒸发气体的至少一部分再液化。所述后级压缩部具有往复运动式的1级或多级压缩机构。所述1级或多级压缩机构包含杆润滑压缩机构,该杆润滑压缩机构具有活塞、在远端设有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以及包围所述活塞杆并密封所述活塞杆的周围的杆密封圈,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杆密封圈之间被供油。

根据本发明,能够确保密封性,并且能够防止油附着于再液化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设置在所述压缩装置中的杆润滑压缩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设置在所述杆润滑压缩机构的杆密封圈的结构的图。

图4是说明杆密封圈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装置10压缩从储存在罐12的液化气体产生的蒸发气体(bog),并将压缩气体供应到指定的气体利用设备14、16。压缩装置10被设置在搬运液化天然气(lng)等液化气体的船舶中。

在罐12中液化天然气以大约-160℃的温度状态被储存。在罐12内,因来自外部的热输入而液化气体的一部分蒸发,从而产生蒸发气体。另外,罐12并不限定于储存液化天然气的罐,例如,也可为储存例如液化石油气等其他种类的液化气体的罐。

压缩装置10具备:由单级压缩机构构成的前级压缩部21;由多级压缩机构23a~23d构成的后级压缩部23;以及由单级压缩机构构成的下游压缩部25。前级压缩部21、后级压缩部23的各压缩机构23a~23d以及下游压缩部25分别由单一的压缩机构成,它们由如后所述共同的曲轴45(参照图2)驱动。

压缩装置10具备:蒸发气体流动的气体线27;以及从气体线分支的再液化线29。在气体线27包含吸入线27a、第一连接线27b、第二连接线27c、第三连接线27d、第一供应线27e及第二供应线27f。吸入线27a连接罐12和前级压缩部21的吸入部。第一连接线27b连接前级压缩部21和后级压缩部23。第二连接线27c连接构成后级压缩部23的压缩机构之间。第三连接线27d连接后级压缩部23和下游压缩部25。第一供应线27e连接于下游压缩部25的喷出部。第二供应线27f从第二连接线27c分支。

前级压缩部21压缩在罐12产生的蒸发气体。前级压缩部21为往复运动式压缩机构,由无油式的压缩机构构成。压缩机构具有通过后述的曲轴45旋转而动作来压缩气体的图略的活塞。另外,前级压缩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单级压缩机构构成,但是,取而代之,也可由多级压缩机构构成。

后级压缩部23位于气体线27中的前级压缩部21的下游侧。后级压缩部23进一步压缩在前级压缩部21被压缩的蒸发气体。后级压缩部23的各压缩机构23a~23d具有通过后述的曲轴45旋转而动作来压缩气体的图略的活塞。在图例中,示出了后级压缩部23具有四级压缩机构23a~23d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后级压缩部23可具有1级压缩机构,也可具有2级或3级压缩机构,或者可具有5级以上的压缩机构。

在后级压缩部23包含杆润滑压缩机构31。在本实施方式中,4级压缩机构23a~23d中最前级的压缩机构23a作为杆润滑压缩机构31而构成。关于杆润滑压缩机构31的具体的结构将在后面叙述。4级压缩机构23a~23d中最前级以外(后级的3个)的压缩机构23b~23d为往复运动式压缩机构且由无油式的压缩机构构成。即,在无油式的压缩机构中,采用气缸(省略图示)与活塞(省略图示)的滑动接触部不被供应润滑油的结构。另外,在后级压缩部23由单级压缩机构构成的情况下,后级压缩部23由杆润滑压缩机构31构成。

在第二连接线27c中的杆润滑压缩机构31的喷出侧的部位配置有由聚结剂(coalescer)或活性炭构成的除油器33。

第二供应线27f在紧接除油器33的下游侧的位置连接于第二连接线27c。即,第二供应线27f在第二连接线27c从除油器33与后级压缩部23的第二级压缩机构23b之间的部位分支。第二供应线27f连接于作为气体利用设备的发电用发动机(发电机)14。

下游压缩部25被配置在气体线27中的后级压缩部23的下游侧。下游压缩部25进一步压缩在后级压缩部23被压缩的蒸发气体。下游压缩部25由往复运动式的压缩机构构成。此外,下游压缩部25由供油式的压缩机构构成。即,下游压缩部25为润滑油被供应至气缸(省略图示)与活塞(省略图示)的滑动接触部的结构。

从下游压缩部25喷出的蒸发气体通过第一供应线27e而被供应至作为气体利用设备的推进用发动机16。另外,下游压缩部25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单级压缩机构构成,但是,取而代之,也可由多级压缩机构构成。

再液化线29从连接后级压缩部23和下游压缩部25的第三连接线27d分支。再液化线29将在后级压缩部23被压缩的气体的至少一部分再液化。关于在后级压缩部23被压缩的气体中有多少比例的气体流入再液化线,例如根据推进用发动机16的负载(气体需求)而决定。在再液化线29设有换热器35,在再液化线29流动的气体在换热器35被冷却而冷凝,并被图略的膨胀阀膨胀。冷凝及膨胀的液化气体被返送到罐12。

另外,再液化线29并不限定于连接于第三连接线27d的结构。再液化线29例如可在将后级压缩部23中的第三级压缩机构23c和第四级压缩机构23d连接的部位连接于第二连接线27c。此外,再液化线29可在将后级压缩部23中的第二级压缩机构23b和第三级压缩机构23c连接的部位连接于第二连接线27c。

在气体线27设有多个旁通线。旁通线包含前级旁通线37、第一后级旁通线38、第二后级旁通线39及下游旁通线40。前级旁通线37旁通前级压缩部21。第一后级旁通线38旁通后级压缩部23中的前两级压缩机压缩机构23a、23b。第二后级旁通线39旁通后级压缩部23中的后两级压缩机构23c、23d。下游旁通线40旁通下游压缩部25。

前级旁通线37的一端连接于吸入线27a,前级旁通线37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线27b。在前级旁通线37设有可调整开度的调整阀37a。如果调整阀37a被开放,从前级压缩部21喷出的气体的一部分被返送至前级压缩部21的吸入侧。据此,能够调整前级压缩部21的喷出侧的压力。

第一后级旁通线38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线27b。第一后级旁通线38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线27c中连接后级压缩部23的第二及第三级压缩机构23b、23c的部分。在第一后级旁通线38设有可调整开度的调整阀38a。如果调整阀38a被开放,从第二级压缩机构23b喷出的气体的一部分被返送至第一级压缩机构23a的吸入侧。据此,能够调整后级压缩部23的第二级压缩机构23b的喷出侧的压力。

第二后级旁通线39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线27c中连接后级压缩部23的第二及第三级压缩机构23b、23c的部分。第二后级旁通线39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线27d。在第二后级旁通线39设有可调整开度的调整阀39a。如果调整阀39a被开放,从第四级压缩机构23d喷出的气体的一部分被返送至第三级压缩机构23c的吸入侧。据此,能够调整后级压缩部23的第四级压缩机构23d的喷出侧的压力。

下游旁通线40的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线27d,下游旁通线4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供应线27e。在下游旁通线40设有可调整开度的调整阀40a。如果调整阀40a被开放,从下游压缩部25喷出的气体的一部分被返送至下游压缩部25的吸入侧。据此,能够调整下游压缩部25的喷出侧的压力。

在此,参照图2说明杆润滑压缩机构31的结构。杆润滑压缩机构31由压缩蒸发气体的往复运动式的压缩机构构成。杆润滑压缩机构31具有通过曲轴45旋转而动作的动作部31b和作为通过动作部31b的动作而压缩蒸发气体的部位的加压部31a。另外,与杆润滑压缩机构31同样,图1的后级压缩部23的其他压缩机构也具有通过曲轴45旋转而动作的动作部和作为通过该动作部的动作而压缩蒸发气体的部位的加压部。关于构成前级压缩部21的压缩机构以及构成下游压缩部25的压缩机构也一样。

曲轴45被收容在曲轴箱50。曲轴45由图略的驱动源驱动而绕轴旋转。曲轴45共同使用于前级压缩部21、后级压缩部23及下游压缩部25的所有的压缩机构,因此,如果曲轴45旋转,则各压缩机构的动作部(省略图示)动作。在各压缩机构中,通过动作部的动作而在加压部中气体被压缩。因此,通过曲轴45旋转,在前级压缩部21、后级压缩部23及下游压缩部25全部中气体被压缩。另外,曲轴45也可以只被使用于一部分压缩机构,而进一步设置使用于其他压缩机构的其他曲轴(省略图示)。

动作部31b是被曲轴45驱动而动作的部分。动作部31b具备:十字头46;将曲轴4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十字头46的往复直线运动的连接杆47;以及联结于十字头46的活塞杆48。

十字头46被配置在联结于曲轴箱50的筒状的杆壳体52内。活塞杆48从杆壳体52内延伸至后述的气缸55内。十字头46通过曲轴45的旋转而沿杆壳体52的内周面往复移动。通过曲轴45的旋转,活塞杆48也沿杆壳体52的轴心方向往复移动。

加压部31a具备气缸55、第一缸盖56、第二缸盖57及活塞58。

活塞杆48联结于十字头46。活塞58结合于活塞杆48的一端(远端)并被收容在气缸55内。活塞杆48的外径小于活塞58的外径。活塞58被配置在第一缸盖56与第二缸盖57之间。活塞58一边与气缸55的内周面滑动接触一边与活塞杆48一体地进行往复直线运动。即,活塞58通过动作部31b的动作而往复运动。活塞58与第二缸盖57之间的空间作为压缩室60而发挥功能,活塞58与第一缸盖56之间的空间也作为压缩室61而发挥功能。即,该压缩机构由双作用式的压缩机构构成。在活塞58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活塞环59。另外,杆润滑压缩机构31也可以不是双作用式的压缩机构,可以由单作用式的压缩机构构成。

气缸55以其中心轴与杆壳体52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联结于杆壳体52。

在气缸55连接有吸入管55a和喷出管55b。吸入管55a是构成第一连接线27b的配管,从前级压缩部21喷出的蒸发气体在其中流动。在吸入管55a流动的蒸发气体通过图略的连通路而被导入到压缩室60及压缩室61。喷出管55b是在第二连接线27c中构成连接后级压缩部23的第一级压缩机构23a和第二级压缩机构23b的部分的配管。在压缩室60及压缩室61被压缩的蒸发气体通过图略的连通路而喷出到喷出管55b。在喷出管55b流动的蒸发气体被导入后级压缩部23的第二级压缩机构23b。

第一缸盖56相对于活塞58配置在曲轴45侧。在第一缸盖56设有凸缘部56a,该凸缘部56a被夹持在杆壳体52与气缸55之间。据此,气缸55的轴向的一端的开口(曲轴45侧的开口)被堵塞。

第二缸盖57相对于活塞58配置在曲轴45的相反侧。在第二缸盖57设有凸缘部57a,该凸缘部57a被按合于气缸55的端面。据此,气缸55的轴向的另一端的开口(曲轴45的相反侧的开口)被堵塞。

在第一缸盖56形成有活塞杆48贯穿的贯穿孔56b。此外,在第一缸盖56形成有从贯穿孔56b的内周面凹陷的凹部56c,在该凹部56c收容有杆密封圈62。杆密封圈62包围活塞杆48的一部分的整周。杆密封圈62为了密封活塞杆48的周围,即、为了防止蒸发气体通过第一缸盖56与活塞杆48之间从气缸55内向杆壳体52侧泄漏而被设置。

杆密封圈62被配置在第一缸盖56的凹部56c内。如图3所示,杆密封圈62具有在活塞杆48的轴向排列的多个圈元件63和按压这些圈元件63的按压部64。按压部64呈形成有活塞杆48贯穿的贯穿孔的圆板状,其直径大于圈元件63的直径。多个圈元件63被保持在固定于第一缸盖56的按压部64与第一缸盖56之间。

各圈元件63均为相同的结构。圈元件63具有形成有凹部63c的壳体63a和配置在凹部63c内的空间的圈状的密封部件63b。壳体63a呈在中央形成有贯穿孔63d的圆板状。并且,在壳体63a,与贯穿孔63d同心状的凹部63c以从壳体63a的其中一个主面(朝向活塞58的相反侧的主面)向轴向凹陷的方式形成。即,在壳体63a形成有垂直于活塞杆48的轴向(即,活塞杆48延伸的方向)且形成凹部63c的轴向端面的底面和连接于底面的外周且平行于活塞杆48的轴向并形成凹部63c的外周面的周面。

密封部件63b沿活塞杆48的轴向排列,并包围活塞杆48而配置。密封部件63b以利用高压的气体紧贴于活塞杆48的外周面的方式变形。另外,密封部件63b也可以形成为:即使在没有施加高压的气体的压力的状态下,也紧贴于活塞杆48的外周面的大小。

密封部件63b在图例中在各圈元件63分别设有3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为在各圈元件63设置一个密封部件63b的结构。通过在各圈元件63配置多个密封部件63b,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性,成为更适合于高压的压缩机构的结构。

杆密封圈62被供应聚α-烯烃(poly-α-orefin;pao)类润滑油。润滑油从注油系统66(图2)供应,被供应到多个圈元件63中的最远离活塞58的圈元件63。在圈元件63的壳体63a形成有流路67,通过该流路67而能够将油供应到活塞杆48的外周面上。此外,从多个圈元件63中的最远离活塞58的圈元件63起穿过第一缸盖56而形成有将润滑油排出到外部的排出线69。在排出线69连接有将润滑油导向气缸55的外部的未图示的流路。

另外,在杆润滑压缩机构31,润滑油被供应至杆密封圈62,但润滑油不被供应到气缸55与活塞环59的滑动接触部。

此外,被供应润滑油的圈元件63并不限定于最远离活塞58的圈元件63。被供油的圈元件63只要除最接近活塞58的圈元件63以外的圈元件63即可,也就是说,只要是位于活塞58的相反侧的圈元件63即可。换句话说,只要在被供应润滑油的圈元件63的活塞58侧存在其他的圈元件63即可。由此,能够抑制被供应的润滑油流到活塞侧的情况。此外,在设有3个以上的圈元件63的情况下,只要向最远离活塞58的圈元件63供油,就能更有效地防止油流到活塞58侧。

聚α-烯烃类润滑油与一般使用于往复运动压缩机中的矿物油类润滑油相比分子量分布窄,蒸气压非常小。也就是说,聚α-烯烃类润滑油与矿物油类润滑油相比蒸气成分非常少。从杆润滑压缩机构31喷出的蒸发气体中可能混入在该杆润滑压缩机构31被使用的润滑油。但是,通过使用蒸气成分少的聚α-烯烃类润滑油,能够大幅度减少从杆润滑压缩机构31喷出的蒸发气体中所含的蒸气状态的油成分的量。

聚α-烯烃类润滑油包含由聚α-烯烃或其氢化物构成的基油和各种添加剂。聚α-烯烃是将在末端(α位)具有双键的直链状的α-烯烃作为原料聚合而获得的低聚物或聚合物。聚α-烯烃是以高粘度指数以及低流动点为特征的合成润滑油。

使用于聚α-烯烃的聚合的单体例如可使用碳数为3~20个的α-烯烃,优选使用碳数为8~12个的α-烯烃。具体而言,作为α-烯烃可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三碳烯、1-十四碳烯、1-十五碳烯、1-十六碳烯、1-十七碳烯、1-十八碳烯、1-十九碳烯、1-二十碳烯等。尤其是,从粘度指数、低温流动性以及低蒸发量的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选自由1-辛烯、1-癸烯及1-十二碳烯构成的组中的α-烯烃,更优选1-癸烯。

另外,在图3所示的杆密封圈62中,各圈元件63为彼此之间无间隙地排列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4所示,可在被供油的圈元件63与位于该圈元件63的活塞58侧的圈元件63之间设置隔离圈(spacer)68。此时,由于在圈元件63之间存在隔离圈68,圈元件63之间彼此隔离,因此能够抑制润滑油流出到活塞58侧的情况。隔离圈68例如能够由与壳体63a相同的形状的部件形成。此时,在活塞杆48的外周面,在被供油的圈元件63与位于该圈元件63的活塞58侧的圈元件63之间存在不与圈元件63接触的部分。此时,排出线69可以不形成在圈元件63而形成于隔离圈68。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蒸发气体并压缩的前级压缩部21由无油式的压缩机构构成。因此,即使在压缩低温的蒸发气体的情况下,也能避免油固化的情况。此外,在前级压缩部21中,并不是将蒸发气体压缩为非常高的压力的设计,因此,即使是无油式,也不会对前级压缩部21的寿命带来较大影响。在后级压缩部23中,包含具有活塞58和活塞杆48,且活塞杆48与杆密封圈62之间被供油的杆润滑压缩机构31。因此,能够防止被压缩的气体通过活塞杆48与杆密封圈62之间而漏出到曲轴45侧,即,能够确保密封性。而且,在杆润滑压缩机构31中,活塞58与气缸55之间不被供油。因此,能够抑制在杆润滑压缩机构31被压缩的气体中混入油。由此,即使在后级压缩部23被压缩的蒸发气体的一部分被导入再液化线29,也能防止油附着于再液化线2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后级压缩部23的多级压缩机构23a~23d中最前级的压缩机构23a作为杆润滑压缩机构31而构成。换句话说,后级压缩部23中最前级的压缩机构23a的活塞杆48的滑动接触部被供油,而其后级的压缩机构23b~23d为无油式。由此,即使被供应到后级压缩部23中最前级的压缩机构23a的活塞杆48的滑动接触部的油漏出到其后级侧的压缩机构23b~23d,也能抑制油从该处流入再液化线29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下游压缩部25,能够将蒸发气体进一步压缩为高压。而且,通过下游压缩部25由供油式的压缩机构构成,从而能够防止被设计为高压的下游压缩部25的寿命变短。此外,由于下游压缩部25配置在再液化线29的分支部分的下游,因此,即使下游压缩部25由供油式的压缩机构构成,也能防止油流入再液化线2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供应到活塞杆48与杆密封圈62之间的油为聚α-烯烃类润滑油。聚α-烯烃类润滑油与一般使用于往复运动压缩机的矿物油类润滑油相比蒸气压非常小。因此,在使用聚α-烯烃类润滑油的结构中,与使用矿物油类润滑油的压缩装置相比,能够大幅度减少从后级压缩部23喷出的蒸发气体中所包含的蒸气状态的油成分的量。据此,能够抑制再液化线29内的油成分的析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体线27中杆润滑压缩机构31与再液化线29的分支部分之间配置有除油器33。因此,即使油从杆润滑压缩机构31泄漏,也能利用由聚结剂或活性炭构成的除油器33去除油,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油进入再液化线29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供油的圈元件63的活塞58侧配置有另外的圈元件63,因此,能够抑制被供应到配置在活塞58的相反侧的圈元件63的油流到活塞58侧。因此,能够抑制从杆润滑压缩机构31喷出的蒸发气体中混入油。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改良等。例如,杆密封圈62为具有多个圈元件63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杆密封圈62也可由一个圈元件63构成。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气体线27中杆润滑压缩机构31与再液化线29的分支部分之间配置有除油器33,但是也可省略除油器33。在图3中,流路67的开口部(将油喷出到流路67外的部位)可配置在凹部63c的外周面。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被供应到杆密封圈62的润滑油为聚α-烯烃类润滑油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使用一般使用的矿物油类润滑油。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设有下游压缩部25,但也可省略下游压缩部25。在图4的结构中,也可省略隔离圈68而原本设有隔离圈68的部分被设为间隙。

在此,概括说明所述实施方式。

(1)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装置包括:无油式的前级压缩部,由吸引蒸发气体并压缩该蒸发气体的往复运动式的压缩机构构成;后级压缩部,压缩在所述前级压缩部被压缩的蒸发气体;以及再液化线,将在所述后级压缩部被压缩的蒸发气体的至少一部分再液化。所述后级压缩部具有往复运动式的1级或多级压缩机构。所述1级或多级压缩机构包含杆润滑压缩机构,该杆润滑压缩机构具有活塞、在远端设有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以及包围所述活塞杆并密封所述活塞杆的周围的杆密封圈,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杆密封圈之间被供油。

在所述压缩装置中,吸引蒸发气体并压缩的前级压缩部由无油式的压缩机构构成。因此,即使在压缩低温的蒸发气体的情况下,也能避免油固化的情况。此外,在前级压缩部中,并不是将蒸发气体压缩为非常高的压力的设计,因此,即使是无油式,也不会对前级压缩部的寿命带来较大影响。在后级压缩部中,包含具有活塞和活塞杆,且活塞杆与杆密封圈之间被供油的杆润滑压缩机构。因此,能够防止被压缩的气体通过活塞杆与杆密封圈之间而泄漏,即,能够确保活塞杆与杆密封圈之间的密封性。而且,在杆润滑压缩机构中,活塞与气缸之间不被供油。因此,即使在后级压缩部被压缩的蒸发气体的一部分被导入再液化线,也能防止油附着于再液化线。

(2)所述后级压缩部可由所述多级压缩机构构成。此时,所述杆润滑压缩机构可以是所述多级压缩机构中的最前级的压缩机构,所述杆润滑压缩机构的后级的压缩机构可由无油式的压缩机构构成。

在该结构中,后级压缩部中最前级的压缩机构的活塞杆的滑动接触部被供油,而其后级的压缩机构为无油式。由此,即使被供应到后级压缩部中最前级的压缩机构的活塞杆的滑动接触部的油泄漏到其后级侧,也能抑制油从该处流入再液化线的情况。

(3)所述后级压缩部可由4级压缩机构构成。此时,所述杆润滑压缩机构可以是所述4级压缩机构中的最前级的压缩机构,所述4级压缩机构中的所述杆润滑压缩机构以外的3级压缩机构可由无油式的压缩机构构成。

在该结构中,后级压缩部中最前级的压缩机构的活塞杆的滑动接触部被供油,而其后级的3级压缩机构为无油式。由此,即使被供应到后级压缩部中最前级的压缩机构的活塞杆的滑动接触部的油泄漏到其后级侧,也能抑制油从该处流入再液化线的情况。

(4)所述压缩装置也可以还包括:下游压缩部,配置在所述再液化线的分支部分的下游,由进一步压缩在所述后级压缩部被压缩的蒸发气体的往复运动式的压缩机构构成。此时,所述下游压缩部可由供油式的压缩机构构成。

在该结构中,通过设置下游压缩部,能够将蒸发气体进一步压缩为高压。而且,通过下游压缩部由供油式的压缩机构构成,从而能够防止被设计为高压的下游压缩部的寿命变短。此外,由于下游压缩部配置在再液化线的分支部分的下游,因此,即使下游压缩部由供油式的压缩机构构成,也能防止油流入再液化线。

(5)被供应到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杆密封圈之间的油可为聚α-烯烃类润滑油。

聚α-烯烃类润滑油与一般使用于往复运动压缩机中的矿物油类润滑油相比蒸气压非常小。因此,在使用聚α-烯烃类润滑油的结构中,与使用矿物油类润滑油的压缩装置相比,能够大幅度减少从后级压缩部喷出的蒸发气体中所包含的蒸气状的油成分的量。据此,能够抑制再液化线内的油成分的析出。

(6)所述压缩装置也可以还包括:除油器,配置在所述杆润滑压缩机构与所述再液化线的分支部分之间,包含聚结剂或活性炭。

在该结构中,即使油从杆润滑压缩机构泄漏,也能利用由聚结剂或活性炭构成的除油器去除油,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油进入再液化线的可能性。

(7)所述杆密封圈也可以具有沿所述活塞杆的轴向排列的多个圈元件。此时,所述多个圈元件中位于所述活塞的相反侧的圈元件可被供油。

在该结构中,在被供油的圈元件的活塞侧也配置有圈元件,因此,能够抑制被供应到配置在活塞的相反侧的圈元件的油流到活塞侧。因此,能够抑制从杆润滑压缩机构喷出的蒸发气体中混入油。

(8)在被供油的所述圈元件与位于其活塞侧的圈元件之间也可以设有隔离件或间隙。

在该结构中,能够抑制被供应到配置在活塞的相反侧的圈元件的油流到活塞侧的圈元件。因此,能够抑制从杆润滑压缩机构喷出的蒸发气体中混入油。

如以上说明,能够在确保压缩蒸发气体的压缩装置的密封性的情况下防止油附着于再液化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