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式微型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0100发布日期:2020-03-27 19:3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式微型气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型气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小型血压计的一种扁式微型气泵。



背景技术:

微型气泵是指体积小巧,工作介质为气态,主要用于气体采样、气体循环、真空吸附、真空保压、抽气、打气、增压等多种用途的一种气体输送装置。

微型气泵按用途分为:微型负压泵,微型真空泵,微型气体循环泵,微型气泵,微型气体采样泵,微型打气泵,微型抽气泵,微型抽气打气两用泵等;按工作原理分,有隔膜式、电磁式、叶轮式、活塞式等。一般医疗卫生、科研、实验室、环保、仪器仪表、化工等行业适用广泛的微型气泵主要指微型真空泵。

臂式电子血压计上采用的微型气泵的外形,大多数都是圆柱状,基本结构原理是由电机带动偏心轮,使支架带动气囊做压缩/扩张运动,从而形成排气/吸气。此结构采用三个气囊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加压量,因为臂式电子血压计的加压量较大。现有一种更薄更轻的以轻巧便携为主导方向的超薄式臂式电子血压计,传统的圆柱状微型气泵满足不了这一需求。

现需要一种扁式微型气泵来适用于小型血压计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式微型气泵来适用于小型血压计的使用。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扁式微型气泵,包括:管体一、活塞组一、传动装置、活塞组二、管体二;

所述管体一包括:导气管一、导气管二、导气管三;

所述导气管二为弧形结构,所述导气管三的下端与导气管二的顶部相通连;

所述导气管一的上部与导气管二相连接;

所述活塞组一包括:活塞一、缸体一、单向阀一、单向阀二;

所述缸体一包括:筒体一、筒体二;

所述缸体一数量为多个;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传动板、转轴、滑块、滑道;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板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传动板的上端与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滑块活动连接;

所述滑道为矩形框架体结构,所述滑块设置在滑道框架体结构的内部的中间位置;

所述筒体二为上端封闭下端开放的圆筒形结构;

所述筒体一为圆筒形结构,其上端面与筒体二内部的上端面相连接;

所述筒体一的内径大于筒体二的外径;

所述单向阀一为出气阀件结构,其出气端与导气管一的下端相连接,进气端与筒体二的内部相通连;

所述单向阀二为进气阀结构,其出气端与筒体一、筒体二之间的空间相通连,进气端与筒体二的内部相通连;

所述管体二包括:导气管四、导气管五、导气管六;

所述导气管五为弧形结构,所述导气管六的上端与导气管五的底部相通连,所述导气管四的上端与导气管五相通连;

所述活塞组二包括:活塞二、缸体二、单向阀三、单向阀四;

所述缸体二包括:筒体三、筒体四;

所述缸体二数量为多个;

所述筒体四为上端封闭下端开放的圆筒形结构;

所述筒体三为圆筒形结构,其下端面与筒体四内部的下端面相连接;

所述筒体三的内径大于筒体四的外径;

所述单向阀三为出气阀件结构,其出气端与导气管四的上端相连接,进气端与筒体四的内部相通连;

所述单向阀四为进气阀结构,其出气端与筒体三、筒体四之间的空间相通连,进气端与筒体四的内部相通连;

所述缸体一、缸体二、电机均是固定的;

所述活塞一的上端延伸至筒体二内,下端固定在滑道的上表面;

所述活塞二的上端延伸至筒体四内,上端固定在滑道的下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道框架体结构的内壁面及滑块的外壁面是光滑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一及导气管四均符合最速曲线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二及导气管五为半环形管状体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一由上至下为渐缩式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四由上至下为渐缩式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使微型气泵的整体结构实现了扁平化,便于超薄式臂式电子血压计的使用及存储。

2.电机旋转一周即能使两组多个缸体完成加压,加压量大且加压速度快。

3.进气及出气结构的独特设计,大大降低了缸体内部压力变化时产生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二。

图4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三。

图5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四。

图6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五。

图7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六。

图8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发明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与本发明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如图1所示,一种扁式微型气泵,包括:管体一1、活塞组一2、传动装置3、活塞组二4、管体二5;

如图2所示,所述管体一1包括:导气管一11、导气管二12、导气管三13;

所述导气管二12为弧形结构,所述导气管三13的下端与导气管二12的顶部相通连;

所述导气管一11的上部与导气管二12相连接;

如图3、图4所示,所述活塞组一2包括:活塞一21、缸体一22、单向阀一23、单向阀二24;

所述缸体一22包括:筒体一221、筒体二222;

所述缸体一22数量为多个;

如图5所示,所述传动装置3包括:电机31、传动板32、转轴33、滑块34、滑道35;

所述电机31的输出端与传动板32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传动板32的上端与转轴33活动连接,所述转轴33与滑块34活动连接;

所述滑道35为矩形框架体结构,所述滑块34设置在滑道35框架体结构的内部的中间位置;

所述筒体二222为上端封闭下端开放的圆筒形结构;

所述筒体一221为圆筒形结构,其上端面与筒体二222内部的上端面相连接;

所述筒体一221的内径大于筒体二222的外径;

所述单向阀一23为出气阀件结构,其出气端与导气管一11的下端相连接,进气端与筒体二222的内部相通连;

所述单向阀二24为进气阀结构,其出气端与筒体一221、筒体二222之间的空间相通连,进气端与筒体二222的内部相通连;

如图8所示,所述管体二5包括:导气管四51、导气管五52、导气管六53;

所述导气管五52为弧形结构,所述导气管六53的上端与导气管五52的底部相通连,所述导气管四51的上端与导气管五52相通连;

如图6、图7所示,所述活塞组二4包括:活塞二41、缸体二42、单向阀三43、单向阀四44;

所述缸体二42包括:筒体三421、筒体四422;

所述缸体二42数量为多个;

所述筒体四422为上端封闭下端开放的圆筒形结构;

所述筒体三421为圆筒形结构,其下端面与筒体四422内部的下端面相连接;

所述筒体三421的内径大于筒体四422的外径;

所述单向阀三43为出气阀件结构,其出气端与导气管四51的上端相连接,进气端与筒体四422的内部相通连;

所述单向阀四44为进气阀结构,其出气端与筒体三421、筒体四422之间的空间相通连,进气端与筒体四422的内部相通连;

所述缸体一22、缸体二42、电机3均是固定的;

所述活塞一21的上端延伸至筒体二222内,下端固定在滑道35的上表面;

所述活塞二41的上端延伸至筒体四422内,上端固定在滑道35的下表面。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滑道35框架体结构的内壁面及滑块34的外壁面是光滑的,此设置减少了摩擦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导气管一11及导气管四51均符合最速曲线结构,此设置使导气管一11及导气管四51内部的气体更快的导出。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导气管二12及导气管五52为半环形管状体结构,此设置降低了气体流至导气管二12及导气管五52内时气体的流动阻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导气管一11由上至下为渐缩式结构,此设置降低了气体流经导气管一11的阻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导气管四51由上至下为渐缩式结构,此设置降低了气体流经导气管四51的阻力。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①电机31启动并顺时针旋转180°,电机31带动传动板32沿着电机31顺时针旋转180°,传动板32通过转轴33带动滑块34在滑道35内先是向右移动然后向左移动,滑块34带动滑道35向下移动;滑道35向下移动带动活塞一21向下移动,筒体二222内部形成负压,单向阀二24开启并从筒体一221、筒体二222之间的区域吸入气体;滑道35向下移动带动活塞二41向下移动,筒体四422内部形成正压,单向阀三43开启,气体通过单向阀三43、导气管四51、导气管五52、导气管六53排出;

②电机31继续顺时针旋转180°,电机31带动传动板32沿着电机31顺时针旋转180°,传动板32通过转轴33带动滑块34在滑道35内先是向左移动然后向右移动,滑块34带动滑道35向上移动;滑道35向上移动带动活塞一21向上移动,筒体二222内部形成正压,单向阀三43开启,气体通过单向阀三43、导气管四51、导气管五52、导气管六53导出;滑道35向上移动带动活塞二41向上移动,筒体四422内部形成负压,单向阀四44开启并从筒体三421、筒体四422之间的区域吸入气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