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的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6989发布日期:2019-08-31 02:0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泵的转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空泵的转子。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向轿车制动器提供所需的制动力需要一些动力装置的辅助。当驾驶者踩下制动踏板时,他们将感受到来自制动系统的助力;如果没有助力,踩下制动踏板时会感受很费力。伺服助力的应用已极为普遍,而大多数制动伺服装置都需要在真空下进行操作。

真空泵,顾名思义,是用来产生真空的产品。同大多数泵的工作原理一致,需要利用运动部件的旋转或者进给运动,产生封闭空间的容积差,实现抽气和排气的过程,从而产生抽真空的过程。真空泵工作时,靠转子带动叶片、端子在壳体内腔中旋转,从而产生封闭容积的变化,实现抽气、排气过程。真空泵内部的运动件与墙体之间靠润滑油密封和冷却。

但是,叶片卡接在转子上,而转子安装在壳体上,转子的一端近似的抵接壳体的盖板,另有一个面抵接在壳体上,并且转子的下端穿出壳体,虽然有润滑油的润滑和密封,但是在转子转动时,转子和壳体之间存在摩擦,从而会使得转子逐渐磨损,使得转子和壳体之间发生相对移动,随着转子的磨损和移动,使得转子的端面与壳体盖板之间的间隙愈来愈大,从而使得转子和盖板之间的润滑油在排气、抽气过程中越来越容易被压出而无法很好地起到密封作用,使得转子和壳体的连接位置容易漏气,从而影响真空泵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泵转子,对转子的磨损进行补偿,避免转子和盖板之间的间隙过大而影响真空泵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真空泵的转子,包括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的顶端面设置有中心孔,以及用于卡接叶片的卡槽,底端面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的安装孔,所述转子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抵接壳体的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所述第一阶梯面和所述第二阶梯面呈环形并背向所述转子本体的顶端面,且所述第一阶梯面与所述卡槽的槽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阶梯面的设置位置低于所述第一阶梯面,所述第二阶梯面上设置有一圈与其同心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套接有弹簧,所述环形槽内还套接有突出于所述第二阶梯面的密封环,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槽底,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密封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对转子进行安装时,转子的下端安装在壳体上,而转子上的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均抵接在壳体的内侧壁上,然后转子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固定到壳体上,此时叶片卡嵌在卡槽内,并且叶片的底面和壳体的内侧面抵接,叶片的顶面和壳体端面的内侧面抵接,密封环也由于弹簧的弹性作用而抵接在壳体内侧壁上,当转子由于转动而出现磨损时,弹簧能够撑起转子,避免转子下移而碰到壳体出现进一步的磨损,避免间隙进一步扩大,而密封环也受到弹簧的弹力作用而部分伸出环形槽并抵接在壳体的内侧面上,密封环和环形槽的槽壁之间通过润滑油密封冷却,密封环和壳体之间也通过润滑油密封,从而密封环能够起到密封作用,避免转子和壳体两者的连接位置出现过大的间隙和漏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槽内还套接有支撑环,所述环形槽的槽底还设置有多个滚子,且各滚子通过保持架保持间距,所述支撑环支撑在所述滚子上并与其滚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撑环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密封环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弹簧虽然能够对密封环和转子起到支撑作用,但是弹簧直接抵接在环形槽的槽底,弹簧和转子之间的压力较大,在转子发生转动时,弹簧和转子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从而导致转子对弹簧的影响较大,使得弹簧的使用寿命减短,从而在环形槽的槽底设置滚子,并设置支撑环支撑在滚子上,然后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密封环上,另一端抵接在支撑环上,弹簧和支撑环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支撑环和滚子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转子转动时,支撑环、弹簧和密封环保持相对不动,只有滚子在转子上滚动,从而减少弹簧所受的影响,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环上还设置有与其同心的环状的弧形槽,所述滚子于所述弧形槽内滚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虽然滚子通过保持架保持间距,但是滚子和保持架容易一起发生移动,在转子高速转动时,保持架和转子之间发生碰撞,使得保持架容易散架而无法保持滚子之间的间距,从而会对支撑环的支撑造成影响,在支撑环上设置弧形槽,通过弧形槽对滚子进行限位,从而对滚子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固定滚子的保持架在转子转动时和转子之间发生碰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背向所述弹簧的一侧面的内外圈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密封环背向弹簧的一侧面的内外圈倒角,当润滑油进入到密封环和壳体之间进行密封时,密封环倒角形成的弧形角使得密封环和壳体之间的间隙变大,当密封环和壳体之间的润滑油欲要被压出时,润滑油粘在密封环和壳体上,润滑油被拉伸会使其受到的张力越来越大,从而使得润滑油不易从润滑油和壳体之间被压出,同时,也是由于润滑油的张力作用,在润滑油进入密封环和壳体之间,润滑油位于密封环的边缘位置时,润滑油受到自身的张力作用能够向进入位置的两侧蔓延,从而使得润滑油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密封环周向,避免密封环和壳体之间有的位置有润滑油而有的地方没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朝向所述环形槽的一面呈锥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密封环需要嵌入环形槽内,密封环和槽壁之间需要润滑油进行润滑密封,密封环和槽壁之间的间隙不能过大,从而使得在将密封环嵌入到环形槽内时比较困难,而将密封环朝向环形槽的一面设置呈锥形,锥形的端部小于环形槽的大小,使得锥形端部容易插入环形槽内,并且在锥形端部插入后,锥形端部的斜面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得密封环容易嵌入环形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背向所述弹簧的一侧面还设置有一层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密封环背向弹簧的一侧面再设置密封垫,受到弹簧的作用,密封垫被挤压,从而能够更好地贴合壳体,有效减小密封环和壳体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子本体的顶端面还设置有沿其周向方向开设的泄油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随着转子上卡接的叶片在腔体内的高速旋转,润滑油受挤压从排油孔、排气孔中排出,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这个噪音会通过真空泵的壳体和盖板传出,在转子本体的顶端面设置沿其周向方向开设的泄油槽,泄油槽能够对润滑油的流动进行导向,使得润滑油反向回油更加顺畅,从而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泄油槽与所述转子本体顶端内侧面相连的区域的深度小于所述泄油槽与所述转子本体顶端外侧面相连的区域的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泄油槽设置为外深内浅的结构,该结构和真空泵腔体内润滑油的实际分布相一致,有利于引导润滑油顺畅的反向回油,降低噪音水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为对转子的磨损进行补偿,避免转子和盖板之间的间隙过大漏气而影响真空泵的正常工作;其二为能够降低真空泵工作时发出的噪音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总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转子本体;2、中心孔;3、卡槽;4、安装孔;5、第一阶梯面;6、第二阶梯面;7、环形槽;8、弹簧;9、密封环;10、支撑环;11、滚子;12、保持架;13、弧形槽;14、密封垫;15、泄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真空泵的转子,包括转子本体1,转子本体1的顶端面设置有与其同轴的中心孔2,以及用于卡接叶片的卡槽3,卡槽3沿着转子的径向设置,在转子本体1的顶端面还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的泄油槽15,泄油槽15能够对润滑油进行导向,使得润滑油的流动更加顺畅,从而减小真空泵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而且,泄油槽15与转子本体1顶端内侧面相连的区域的深度小于泄油槽15与转子本体1顶端外侧面相连的区域的深度,该结构和真空泵腔体内润滑油的实际分布相一致,有利于引导润滑油顺畅的反向回油,进一步降低噪音水平。

结合图2和图3所示,转子本地的底端面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的安装孔4,并且转子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抵接壳体的第一阶梯面5和第二阶梯面6,第一阶梯面5和第二阶梯面6呈环形并背向转子本体1的顶端面,第一阶梯面5和卡槽3的槽底面处于同一平面,而第二阶梯面6的设置位置低于第一阶梯面5。

第二阶梯面6上设置有一圈与其同心设置的环形槽7,环形槽7的槽底滚动连接有多个滚子11,滚子11之间通过保持架12保持间距,在环形槽7内还套接有与其同轴的支撑环10,支撑环10支撑在滚子11上,并且支撑环10上还设置有与其同心设置的环状的弧形槽13,滚子11于弧形槽13内滚动连接于支撑环10,通过弧形槽13对滚子11进行限位,避免滚子11和保持架12发生偏移,在环形槽7内还套接有弹簧8,弹簧8支撑在支撑环10背向滚子11的一面上,在环形槽7内还套接有与其同轴的密封环9,弹簧8的一端抵紧在支撑环10上,另一端抵紧在密封环9上,密封环9背向弹簧8的一侧面的内圈和外圈倒弧形角并固定有一层密封垫14。

当转子转动而发生磨损时,弹簧8能够撑开转子和密封环9,避免转子发生移动而继续和壳体之间发生摩擦而磨损,同时通过密封环9对转子和壳体之间进行密封,避免转子和壳体之间的间隙过大而影响真空泵的气密性。

为了方便将密封环9嵌入到环形槽7内,将密封环9朝向环形槽7的一面设置呈环状锥形,使得密封环9容易插入环形槽7内,并将密封环9导入到环形槽7内,使得密封环9容易嵌入环形槽7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