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液压系统及叉车集成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7031发布日期:2019-11-19 22:0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液压系统及叉车集成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叉车集成阀。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含叉车集成阀的叉车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叉车通常用于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转运成件托盘货物,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仓库和配送中心等场合。

现有的叉车包括门架、货叉、转向器、行走轮、驻车制动器和先导操纵等功能部件,这些功能部件通过液压系统实现相应的功能。以大吨位内燃叉车为例,现有的大吨位内燃叉车的液压系统包括用于控制转向器实现转向功能的转向控制阀、用于实现充液功能的充液阀和用于实现油液卸荷的卸荷阀等,一般地,各功能部件多依靠单一功能阀块实现相应的动作,导致现有大吨位内燃叉车的液压系统所包含的液压阀种类及数量相对较多,使得现有大吨位内燃叉车的液压系统管路连接相对较复杂,从而使得现有叉车液压系统的维护难度加大。

因此,如何降低现有叉车液压系统的维护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液压系统及叉车集成阀,有利于降低叉车液压系统的维护难度。

其具体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叉车集成阀,包括用于与液压泵相连的液压泵接口、用于与转向器进油口相连的转向器接口、用于与转向器控油口相连的转向器控制接口、用于与油箱相连的油箱接口、用于与主功能阀相连的主功能接口和用于与蓄能器进油口相连的充液接口;还包括进口与所述液压泵接口相连的优先换向阀和卸油口与所述油箱接口相连且出口与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相连的卸荷阀;所述优先换向阀的控油口分别与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和所述卸荷阀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卸荷阀的控油口与所述充液接口相连;

当转向时,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控制所述优先换向阀切换至第一位,所述优先换向阀的出口分别与所述转向器接口和所述充液接口相连;

当不转向时,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控制所述优先换向阀切换至第二位,所述优先换向阀的出口与所述主功能接口相连;

当所述充液接口的充液压力大于等于所述卸荷阀的控油口设定压力时,从所述优先换向阀的控油口流出的油液经所述卸荷阀的出口流至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并经所述卸荷阀的卸油口回流至油箱接口。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与驻车制动器相连的驻车制动器接口和连接于所述充液接口与所述驻车制动器接口之间的驻车制动换向阀,当所述驻车制动换向阀处于第一位时,所述驻车制动器接口分别与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和所述油箱接口相连通;当所述驻车制动换向阀处于第二位时,所述驻车制动器接口与所述充液接口相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进口分别与所述转向器接口和所述优先换向阀的出口相连且出口与所述充液接口相连的第一减压阀,所述第一减压阀的卸油口与所述油箱接口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进口分别与所述充液接口和所述第一减压阀的出口相连且出口与所述驻车制动换向阀相连的第二减压阀,所述第二减压阀的卸油口与所述油箱接口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与先导油路相连的先导油路接口,还包括进口与所述卸荷阀的控油口相连且出口与所述先导油路接口相连的第三减压阀,所述第三减压阀的卸油口与所述油箱接口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进口与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相连且出口与所述优先换向阀的卸油口相连、用于使油液由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单向流至所述优先换向阀的卸油口的第一单向阀。

优选地,还包括进口与所述第一减压阀的出口相连且出口分别与所述充液接口和所述第二减压阀的进口相连、用于使油液由所述第一减压阀分别单向流至所述充液接口和所述第二减压阀的第二单向阀。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与所述转向器接口之间的第一节流阀和所述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节流阀的进口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进口与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相连且出口与所述油箱接口相连、用于保护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的安全溢流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叉车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油箱、蓄能器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分别与所述液压泵、所述油箱和所述蓄能器相连的叉车集成阀。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叉车集成阀包括液压泵接口、转向器接口、转向器控制接口、油箱接口、主功能接口和充液接口,还包括优先换向阀和卸荷阀。

当转向时,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有压力,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控制所述优先换向阀切换至第一位,由所述液压泵接口流入的油液经所述优先换向阀分别流至所述转向器接口和所述充液接口,从而实现优先转向和充液功能;

当不转向时,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无压力,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控制所述优先换向阀切换至第二位,由所述液压泵接口流入的油液经所述优先换向阀流至所述主功能接口,实现升降及倾斜等主功能;

当所述充液接口的充液压力大于等于所述卸荷阀的控油口设定压力时,从所述优先换向阀的控油口流出的油液一部分经所述卸荷阀的出口流至所述转向器控制接口,另一部分经所述卸荷阀的卸油口回流至油箱接口,从而实现油液的卸荷。

由此通过所述优先换向阀1和所述卸荷阀相互配合便能够实现优先转向、充液和卸荷等功能,无需针对特定功能独立设置对应的功能阀块,有利于降低液压阀的种类及数量,从而简化液压管路,进而有利于降低维护难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叉车集成阀有利于降低维护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含叉车集成阀的叉车液压系统,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叉车集成阀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标记如下:

液压泵接口p、转向器接口cf、转向器控制接口ls、油箱接口t、主功能接口ef、充液接口acc、驻车制动器接口pbr、先导油路接口x、压力开关接口lpbr、制动阀接口s、低压报警接口am、第一测压接口macc和第二测压接口mpbr;

优先换向阀1、卸荷阀2、驻车制动换向阀3、第一减压阀4、第二减压阀5、第三减压阀6、第一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8、第一节流阀9、第二节流阀10、第三节流阀11、过滤装置12和安全溢流阀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叉车集成阀的液压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叉车集成阀,包括液压泵接口p、转向器接口cf、转向器控制接口ls、油箱接口t、主功能接口ef和充液接口acc,其中,液压泵接口p用于与液压泵相连,以便为叉车液压系统提供液压油。转向器接口cf用于与转向器的进油口相连,为转向器的转向提供充足的油液。转向器控制接口ls用于与转向器控油口相连,用于控制转向器实现转向。油箱接口t用于与油箱相连,包括第一油箱接口和第二油箱接口。主功能接口ef用于与主功能阀相连,以便使叉车实现升降、倾斜等功能。充液接口acc用于与蓄能器进油口相连,实现充液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优先换向阀1和卸荷阀2。优先换向阀1的进口与液压泵接口p相连,优先换向阀1的控油口分别与转向器控制接口ls和卸荷阀2的进口相连通。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优选两位三通动态负载感应压力补偿换向阀,当处于第一位时,优先换向阀1的出口分别与转向器接口cf和充液接口acc相连通;当处于第二位时,优先换向阀1的出口与主功能接口ef相连通。当优先换向阀1控油口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优先换向阀1切换至第一位。

当转向时,转向器控制接口ls有压力,转向器控制接口ls控制优先换向阀1切换至第一位,由液压泵接口p流入的油液经优先换向阀1分别流至转向器接口cf和充液接口acc,从而实现优先转向和充液功能。

当不转向时,转向器控制接口ls无压力,转向器控制接口ls控制优先换向阀1切换至第二位,由液压泵接口p流入的油液经优先换向阀1流至主功能接口ef,实现升降及倾斜等主功能。

卸荷阀2的出口与转向器控制接口ls相连,卸荷阀2的卸油口与油箱接口t相连,当卸荷阀2的进口与出口相连通时,卸荷阀2的卸油口实现卸荷,否则,卸荷阀2的卸油口无法卸荷。卸荷阀2的控油口与充液接口acc相连,以便利用充液接口acc处的压力控制卸荷阀2进口和出口的通断。具体地,当充液接口acc的充液压力大于等于卸荷阀2控油口的设定压力时,卸荷阀2的进口和出口相连通,从优先换向阀1的控油口流出的油液一部分经卸荷阀2的出口流至转向器控制接口ls,另一部分经卸荷阀2的卸油口回流至油箱接口t,从而实现油液的卸荷。否则,卸荷阀2的进口与出口断开连接。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卸荷阀2优选先导溢流阀,但不限于此。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充液压力是指流经充液接口acc处的油液压力。卸荷阀2的控油口设定压力大于充液接口acc的起始充液压力,但小于充液接口acc的最大充液压力,起始充液压力等于最大充液压力乘以压力比率,以保证顺利充液。

综上所述,通过优先换向阀1和卸荷阀2相互配合便能够实现优先转向、充液和卸荷等功能,无需针对特定功能独立设置对应的功能阀块,有利于降低液压阀的种类及数量,从而简化液压管路,进而有利于降低维护难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叉车集成阀有利于降低维护难度。

为实现驻车功能,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与驻车制动器相连的驻车制动器接口pbr和连接于充液接口acc与驻车制动器接口pbr之间的驻车制动换向阀3。驻车制动换向阀3优选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当驻车制动换向阀3得电时,驻车制动换向阀3处于第二位,驻车制动器接口pbr与充液接口acc相连通,使流经充液接口acc的油液一部分通过驻车制动换向阀3流入驻车制动器接口pbr,为驻车制动器提供油液。当驻车制动换向阀3失电时,驻车制动换向阀3处于第一位,驻车制动换向阀3的对应位置设有能够使充液接口acc与驻车制动器接口pbr断开连接的截止堵头,驻车制动器接口pbr分别与转向器控制接口ls和油箱接口t相连通,以便于驻车制动器内的油液经驻车制动器接口pbr回流至转向器和油箱,实现驻车制动器油液的卸荷。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驻车制动换向阀3的出口相连的压力开关接口lpbr,压力开关接口lpbr与压力开关相连,以便通过压力开关信号反馈至整车控制系统的信号判断驻车制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为减小充液压力的冲击,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减压阀4,第一减压阀4的进口分别与转向器接口cf和优先换向阀1的出口相连,第一减压阀4的出口与充液接口acc相连,第一减压阀4的卸油口与油箱接口t相连。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减压阀4的设定压力为20mpa,设定压力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为减小蓄能器对驻车制动器的压力冲击,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减压阀5,第二减压阀5的进口分别与充液接口acc和第一减压阀4的出口相连,第二减压阀5的出口与驻车制动换向阀3相连,第二减压阀5的卸油口与油箱接口t相连。第二减压阀5的设定压力为14mpa,其设定压力同样可调。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与先导油路相连的先导油路接口x,为减小蓄能器对先导油路的压力冲击,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第三减压阀6,第三减压阀6的进口与卸荷阀2的控油口相连,第三减压阀6的出口与先导油路接口x相连,第三减压阀6的卸油口与油箱接口t相连。第三减压阀6的设定压力为3.5mpa,其设定压力同样可调。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单向阀7,第一单向阀7的进口与转向器控制接口ls相连,第一单向阀7的出口与优先换向阀1的卸油口相连,从而使油液由转向器控制接口ls单方向流至优先换向阀1的卸油口,防止油液由优先换向阀1的卸油口回流至转向器控制接口ls。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8的进口与第一减压阀4的出口相连,第二单向阀8的出口分别与充液接口acc和第二减压阀5的进口相连,从第一减压阀4流出的油液经第二单向阀8单向流入充液接口acc和第二减压阀5,防止油液回流至第一减压阀4中。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顺序安装于转向器控制接口ls与转向器接口cf之间的第一节流阀9和第二节流阀10,第一单向阀7的进口分别与第一节流阀9的出口和第二节流阀10的进口相连,从而控制转向器控制接口ls流出的油液的流速,以便转向器控制接口ls流出的油液有足够的压力推移优先换向阀1的阀芯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过滤装置12和第三节流阀11,过滤装置12的进口分别与转向器接口cf和优先换向阀1出口相连,过滤装置12的出口与第一减压阀4的进口相连,以便过滤进入充液接口acc的油液杂质,防止充液接口acc堵塞。第三节流阀11设于过滤装置12出口与第一减压阀4的进口之间,其进口与过滤装置12的出口相连,其出口与第一减压阀4的进口相连,以便限定流入充液接口acc内的油液流速。

为提升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安全溢流阀13,安全溢流阀13的进口与转向器控制接口ls相连,安全溢流阀13的出口与油箱接口t相连,用于保护转向器控制接口ls。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端连接于第二单向阀8的出口与第二减压阀5的进之间且与充液接口acc并联的制动阀接口s、低压报警接口am和第一测压接口macc。制动阀接口s用于与制动阀的进口相连,以便在充液时为制动阀提供油液。低压报警接口am用于与低压报警开关相连,以便在充液时为低压报警开关提供油液。当油液压力出现故障时,低压报警开关打开,启动低压报警器,从而及时提醒驾驶员,保证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制动,有利于提升安全性。第一测压接口macc用于与测压驱动阀块相连,以便为测压驱动阀块供油,从而通过测压驱动阀块所包含的压力表及时观察蓄能器的压力,方便维护。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驻车制动器接口pbr并联的第二测压接口mpbr,第二测压接口mpbr的一端与驻车制动换向阀3的出口相连,第二测压接口mpbr同样用于与压力表或者压力测试仪器相连,以便及时观察驻车制动器的压力,进一步方便维护。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叉车集成阀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转向器处于左转或右转状态时,转向器控制接口ls的压力升高,转向器内的油液从转向器控制接口ls流出后依次经第一节流阀9和第一单向阀7流至优先换向阀1的控油口;当转向器控制接口ls处的油液压力大于等于优先换向阀1的控油口的设定压力时,优先换向阀1切换至第一位;由液压泵接口p流出的油液流入优先换向阀1,从优先换向阀1的第一位流出的一部分油液流入转向器接口cf,为转向器的工作提供动力,实现优先转向;由优先换向阀1的第一位流出的一部分油液依次流入过滤装置12、第三节流阀11、第一减压阀4和第二单向阀8;当第三节流阀11流出的油液压力大于等于第一减压阀4的设定压力时,第一减压阀4的卸油口卸荷,直至第一减压阀4的出口压力恒定;从第二单向阀8流出的油液一部分流入充液接口acc、制动阀接口s、低压报警接口am和第一测压接口macc,实现充液、制动、报警和压力测试;从第二单向阀8流出的油液一部分流入第二减压阀5;当流入第二单向阀8的油液压力大于等于第二减压阀5的设定压力时,第二减压阀5的卸油口卸荷,直至第二减压阀5出口压力恒定;从第二单向阀8流出的油液还有一部分流入第三减压阀6,再由第三减压阀6流入先导油路接口x;当流入第三减压阀6的油液压力大于等于第三减压阀6的设定压力时,第三减压阀6的卸油口卸荷,直至第三减压阀6的出口压力恒定;当未启动驻车制动器时,驻车制动换向阀3处于初始的失电状态,也即驻车制动换向阀3处于第一位,从而第二减压阀5流出的油液被驻车制动换向阀3内的截止堵头堵住,油液停止流动;

当充液接口acc的充液压力大于等于卸荷阀2控油口的设定压力时,卸荷阀2的进口与出口相连通,且卸荷阀2的卸油口打开,由液压泵接口p流入优先换向阀1的油液一方面从卸荷阀2的出口回流至转向器接口cf,另一方便从而卸荷阀2的卸油口回流至油箱接口t,使油液回流至转向器和油箱,实现卸荷;

当启动驻车制动器时,驻车制动换向阀3得电,驻车制动换向阀3由第一位切换至第二位,由第二减压阀5流出的油液流入驻车制动换向阀3,从驻车制动换向阀3流出的油液分别流至驻车制动器接口pbr、第二测压接口mpbr和压力开关接口lpbr;由驻车制动器接口pbr流出的油液流入驻车制动器,为驻车制动器提供动力,实现解除驻车制动;流入第二测压接口mpbr后能够实现驻车制动器压力的测定,流入压力开关接口lpbr的油液调节压力开关的启闭;

由第一节流阀9流出的油液一部分流向安全溢流阀13,当转向器控制接口ls的压力大于安全溢流阀13的设定压力时,安全溢流阀13的进口与出口相连通,转向器控制接口ls处的油液回流至油箱接口t,实现转向器控制接口ls卸荷;

当转向器处于中位时,意味着不转向,转向器控制接口ls的压力几乎为零,无法推动优先换向阀1的阀芯移动,优先换向阀1处于第二位;由液压泵接口p流出的油液流入优先换向阀1,从优先换向阀1的第二位流出的油液直接流入主功能接口ef,驱动叉车实现升降、倾斜等主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叉车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油箱、蓄能器和叉车集成阀,叉车集成阀的相关接口分别与液压泵、油箱、蓄能器对应相连,使叉车充分实现各种动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叉车液压系统及叉车集成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