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3441发布日期:2019-11-09 00:1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抗震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特别是涉及一种抗震风扇。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一般用于汽车座椅或电子元件的散热风扇1包含扇框1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扇框11内的扇轮12,及设置于所述扇框11上而遮挡于所述扇轮12前方的保护网13。所述扇轮12可受控制而相对于所述扇框11转动,此时所述扇轮12上的扇叶121会推动空气而产生气流,这些气流会在通过所述保护网13后对外输送而产生散热效果。然而,所述扇轮12在运转时会因为转轴的偏心、机件间的间隙或其它原因而产生震动,这些震动会传递至相连接的扇框11,由于所述保护网13及所述扇框11间为组合式结构,因此两者间难免存在间隙,这使得所述扇框11会因震动而撞击所述保护网13,造成两者的磨耗及松脱,并产生大量噪音。此外,在某些配置下,所述保护网13是用来固定于其它安装面上,如此一来所述扇轮12的震动便会经由所述扇框11及所述保护网13向外传递至安装面及附近的结构上,导致噪音的影响层面扩大且使问题越趋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震动的抗震风扇。

本实用新型抗震风扇,包含:扇框、可相对于所述扇框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扇框上的扇轮、设置于所述扇框及所述扇轮间的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扇框上的避震承接件,及可拆离地设置于所述避震承接件上的保护网,所述扇框包括环绕界定出设置空间的外框壁,及位于所述设置空间内且连接所述外框壁的内壁面的安装座,所述扇轮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并位于所述设置空间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扇轮相对于所述扇框旋转,所述避震承接件固定于所述扇框的外框壁上,且界定出与所述设置空间相连通的卡制空间,所述避震承接件是以具可挠性的避震材质制成,所述保护网是可拆离地设置于所述卡制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抗震风扇,其中所述避震承接件的材质是选自橡胶及硅胶其中的一种,且通过射包方式成型于所述扇框上。

较佳地,前述抗震风扇,其中所述避震承接件的材质是选自橡胶及硅胶其中的一种,且组装于所述扇框上。

较佳地,前述抗震风扇,其中所述避震承接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扇框的外框壁上的设置部、由所述设置部沿所述外框壁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由所述延伸部的外周缘沿所述外框壁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外壁部,及由所述外壁部沿所述外框壁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的外挡部,所述延伸部、所述外壁部,及所述外挡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供所述保护网伸置且连通所述卡制空间的环槽。

较佳地,前述抗震风扇,其中所述避震承接件还包括由所述外挡部朝所述延伸部凸伸而嵌设于所述保护网上的卡制部,所述保护网包括位于所述环槽内的外环体部、由所述外环体部沿自身径向方向朝内延伸的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内侧并环绕出开口的内环体部,及连接于所述内环体部内壁面而位于所述开口内的网体部,所述外环体部、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内环体部相配合界定出供所述卡制部伸入的卡制槽。

较佳地,前述抗震风扇,其中所述避震承接件还包括由所述延伸部朝所述外挡部凸伸的卡榫部,所述保护网的外环体部凹陷形成供所述卡榫部插置的嵌槽。

较佳地,前述抗震风扇,其中所述扇框的安装座具有连接所述外框壁的座体部,及由所述座体部朝所述保护网凸伸的轴管部,所述扇轮包括与所述轴管部同轴设置且环绕所述轴管部的壳体,及多片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且彼此呈环状间隔排列的扇叶,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轴管部及所述壳体间。

较佳地,前述抗震风扇,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轴管部内的内轴承、可转动地插置于所述至少一个内轴承中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转轴、环绕固定于所述轴管部的外周面而沿所述轴管部的径向方向位于所述轴管部及所述壳体间的线圈,及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上,且位于所述线圈及所述壳体间的磁铁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扇轮及所述扇框的震动会被以具挠性的避震材质制成的所述避震承接件所吸收,避免震动传递至所述保护网,降低噪音及元件损耗,达到抗震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侧视剖面图,说明现有的散热风扇;

图2是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抗震风扇的实施例;

图3是侧视剖面图,进一步说明图2组合后的方式;及

图4是侧视剖面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抗震风扇2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扇框3、一个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扇框3内的扇轮4、一个设置于所述扇框3及所述扇轮4间的驱动机构5、一个固定于所述扇框3上且界定出一个卡制空间60的避震承接件6,及一个可拆离地卡制于所述避震承接件6的卡制空间60内的保护网7。所述扇框3包括一个环绕界定出一个设置空间310的外框壁31,及一个位于所述设置空间310内且连接所述外框壁31的内壁面的安装座32。所述外框壁31具有连通所述设置空间310且相反于彼此的一个入风口331及一个出风口332。所述安装座32邻接所述入风口331设置,并具有一个连接所述外框壁31的座体部321,及一个由所述座体部321沿所述外框壁31的轴向方向朝所述出风口332方向延伸的轴管部322。

所述扇轮4包括一个与所述轴管部322同轴设置且环绕所述轴管部322的壳体41,及多片连接于所述壳体41的外周面且彼此呈环状间隔排列的扇叶42。所述驱动机构5设置于所述轴管部322及所述壳体41间,并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轴管部322内的内轴承51、一个可转动地插置于所述内轴承51中且与所述壳体41固定连接的转轴52、一个环绕固定于所述轴管部322的外周面而沿所述轴管部322的径向方向位于所述轴管部322及所述壳体41间的线圈53,及一个环设于所述壳体41的内周面上,且位于所述线圈53及所述壳体41间的磁铁环54。通过通电于所述线圈53并与所述磁铁环54相吸或相斥,可带动所述扇轮4相对于所述扇框3旋转,并使气流由所述入风口331流向所述出风口3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5可为动态液压轴承结构(简称HDB),但不以此为限。

所述避震承接件6是以具挠性的避震材质制成,较佳是选自橡胶或硅胶,并通过射包方式成型于所述扇框3的外框壁31上,且邻接所述出风口332,但也可以是通过结构卡接、粘接或其它方式组装固定于所述外框壁31上。所述避震承接件6包括一个固定于所述外框壁31上的设置部61、一个由所述设置部61沿所述外框壁31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62、一个由所述延伸部62的外周缘沿所述外框壁31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外壁部63、一个由所述外壁部63沿所述外框壁31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的外挡部64、一个由所述外挡部64朝所述延伸部62凸伸而嵌设于所述保护网7上的卡制部65,及一个位于所述外壁部63及所述卡制部65间,且由所述延伸部62朝所述外挡部64凸伸的卡榫部66。所述延伸部62、所述外壁部63,及所述外挡部64彼此相配合界定出一个连通所述卡制空间60的环槽67。

所述保护网7包括一个位于所述环槽67内的外环体部71、一个由所述外环体部71沿自身径向方向朝内延伸的连接部72、一个连接于所述连接部72内侧并环绕出一个开口730的内环体部73,及一个连接于所述内环体部73内壁面而位于所述开口730内的网体部74。所述外环体部71、所述连接部72,及所述内环体部73相配合界定出一个供所述卡制部65伸入的卡制槽75。所述外环体部71凹陷形成一个供所述卡榫部66插置的嵌槽711。当所述保护网7置入所述避震承接件6后,所述外环体部71会塞入所述避震承接件6的环槽67内,并使所述避震承接件6的所述卡制部65及所述卡榫部66分别插入所述保护网7的所述卡制槽75及所述嵌槽711内,从而使所述保护网7设置于所述避震承接件6的卡制空间60内。

本实施例通过具挠性及吸震能力的所述避震承接件6,来连接所述扇框3及所述保护网7,使所述扇框3的震动可被所述避震承接件6吸收,从而避免震动传递至所述保护网7,达到抗震降噪并避免元件磨损的功效。参阅图4,本实施例除了可如前述的方式配置外,也可将所述避震承接件6及所述保护网7邻接所述入风口331设置,以满足不同的配置需求,增加泛用性。

综上所述,通过以避震材质制成的所述避震承接件6,可吸收所述扇框3上的震动,并避免震动进一步传递至所述保护网7上,达到抑震降噪的功效,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