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7572发布日期:2020-01-07 09:5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机床的液压驱动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车床普遍都具有加工件自动夹紧功能,其自动夹紧是通过回转油缸的推拉动作完成的,目前对于回转油缸的控制普遍采用电机驱动油泵提供压力油给换向阀来实现的。自动车床在加工的过程中,工件一直处于夹紧状态,回转油缸须长时间保持压力才能可靠地夹紧工件。

此过程中油泵只需要提供极少的压力油补偿液压系统内泄漏,然而现有的采用电机驱动油泵作为动力源的结构,由于泵排量为恒定,因此在此工况中通过溢流阀将多余的压力油溢出至油箱,将产生大量的热量致使液压油升温,电机也消耗极大的电能,另外,由于油泵长时间高压运行,将产生极大的噪音,影响周围环境的舒适度。即使部分厂家采用变量油泵,在此工况(保压)中,油泵排量自动变小,但变量油泵的变量特性也是有限的,依然会存在溢流发热的现象。因此,现有的回转油缸驱动装置存在耗电多,发热严重,噪音大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回转油缸驱动装置存在耗电多,发热严重,噪音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其中,包括回转油缸、气液增压装置,所述气液增压装置与回转油缸连接,气液增压装置通过面积比的转换使液压油获得高压后输出至回转油缸,推动回转油缸夹紧工件,当回转油缸不需要夹紧工件时,高压液压油回流至气液增压装置内。

所述的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气液增压装置包括腔体和双头活塞,所述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双头活塞包括杆体、第一活塞头和第二活塞头,第一活塞头设置在杆体一端端部,第二活塞头设置在杆体另一端端部,第一活塞头位于第一腔体内并在第一腔体内前后移动,第二活塞头位于第二腔体内并在第二腔体内前后移动;所述第一活塞头包括第一活塞面和第二活塞面,第二活塞头包括第三活塞面和第四活塞面,所述杆体的一端与第二活塞面连接,杆体的另一端与第三活塞面连接,第一活塞面与第一腔体之间共同形成封闭的储存有液压油的液压油腔体,第四活塞面与第二腔体之间共同形成封闭的第一压缩空气腔体,第二活塞面、第三活塞面、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共同形成封闭的第二压缩空气腔体,在高压液压油腔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回转油缸的液压油进口连接,进油口与回转油缸的液压油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空气腔体和第二压缩空气腔体均外接压缩空气,所述第四活塞面的面积大于第一活塞面的面积。

所述的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其中,还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第一进液口与出油口连接,换向阀的第一出液口与回转油缸的液压油进口连接,换向阀的第二进液口与回转油缸的液压油出口连接,换向阀的第二出液口与进油口连接。

所述的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其中,还包括气动换向阀,所述气动换向阀的进气口外接压缩空气,气动换向阀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一压缩空气腔体连接,气动换向阀的第二出气口与第二压缩空气腔体连接。

所述的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其中,在出油口处设置有液体出油单向阀,在进油口处设置有液体进油单向阀,所述液体出油单向阀与回转油缸的液压油进口连接,液体进油单向阀与回转油缸的液压油出口连接。

所述的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其中,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与回转油缸的液压油出口连接,冷却器与进油口连接,由回转油缸排出的液压油经过冷却器冷却后再流入气液增压装置。

所述的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其中,还包括用于储存多余液压油的储能器,所述储能器与出油口连接,储能器与回转油缸的液压油进口连接。

所述的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其中,还包括用于检测出油口的液体压力的液压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采用气液增压装置代替现有的基于电机驱动油泵的动力源装置,气液增压装置是通过往大面积活塞腔内充入压缩空气,通过面积比的转换作用在小面积活塞上产生较大的压力,而小面积活塞腔充入的介质为液压油,通过提供高压液压油经过换向阀来控制回转油缸工作;由于气液增压装置采用的是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没有电机运行时的噪音,会比较安静,同时当回转油缸处于夹紧状态时,气液增压装置基本处于静止保持的状态,没有液压油溢流现象,基本不会产生热量,因此液压油不会严重升温,同时气液增压装置静止保持的状态也基本不会消耗压缩空气,因此无能量损失,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气液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所示,一种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包括回转油缸3、气液增压装置4,所述气液增压装置4与回转油缸3连接,气液增压装置4通过面积比的转换使液压油获得高压后输出至回转油缸3,推动回转油缸3夹紧工件,当回转油缸3不需要夹紧工件时,高压液压油回流至气液增压装置4内。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气液增压装置4包括腔体41和双头活塞42,所述腔体41包括第一腔体411和第二腔体412,所述第一腔体411和第二腔体412连通,所述双头活塞42包括杆体421、第一活塞头422和第二活塞头423,第一活塞头422设置在杆体421一端端部,第二活塞头423设置在杆体421另一端端部,第一活塞头422位于第一腔体内并在第一腔体411内前后移动,第二活塞头423位于第二腔体内并在第二腔体412内前后移动;所述第一活塞头422包括第一活塞面和第二活塞面,第二活塞头483包括第三活塞面和第四活塞面,所述杆体421的一端与第二活塞面连接,杆体421的另一端与第三活塞面连接,第一活塞面与第一腔体411之间共同形成封闭的储存有液压油的液压油腔体,第四活塞面与第二腔体412之间共同形成封闭的第一压缩空气腔体,第二活塞面、第三活塞面、第一腔体411和第二腔体412之间共同形成封闭的第二压缩空气腔体,在高压液压油腔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回转油缸3的液压油进口连接,进油口与回转油缸3的液压油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空气腔体和第二压缩空气腔体均外接压缩空气,所述第四活塞面的面积大于第一活塞面的面积:首先往第一压缩空气腔体内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作用推动双头活塞42向第一腔体411的方向移动,由于第四活塞面的面积大于第一活塞面的面积,所以在液压油腔体内产生较高的液体压力推动液压油经出油口和回转油缸3的液压油进口进入回转油缸3内,推动回转油缸3夹紧工件,当回转油缸3不需要夹紧工件时,停止往第一压缩空气腔体内通入压缩空气,同时往第二压缩空气腔体内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作用推动双头活塞42向第二腔体412的方向移动,液压油腔体内产生负压,回转油缸3内的液压油经回转油缸3的液压油出口和进油口被吸回液压油腔体内。

为了方便控制液压油在回转油缸3内的进出,所述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还包括换向阀2,所述换向阀2的第一进液口与出油口连接,换向阀2的第一出液口与回转油缸3的液压油进口连接,换向阀2的第二进液口与回转油缸3的液压油出口连接,换向阀2的第二出液口与进油口连接。

为了方便对第一压缩空气腔体和第二压缩空气腔体是否通入压缩空气进行控制,所述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还包括气动换向阀43,所述气动换向阀43的进气口外接压缩空气,气动换向阀43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一压缩空气腔体连接,气动换向阀43的第二出气口与第二压缩空气腔体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液压油在回转油缸3和气液增压装置4之间任意回流,在出油口处设置有液体出油单向阀44,在进油口处设置有液体进油单向阀45,所述液体出油单向阀44与换向阀2的第一进液口连接,液体进油单向阀45与换向阀2的第二出液口连接。

为了保证液压油始终处于一个较合适的温度,所述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冷却器47,所述冷却器47与换向阀2的第二出液口连接,冷却器47与液体进油单向阀45连接,由回转油缸3排出的液压油经过冷却器47冷却后再流入气液增压装置4。

为了降低气液增压装置4的配置,缩小气液增压装4的外形尺寸及制造成本,所述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储存多余液压油的储能器5,所述储能器5与气液增压装置4的出油口连接,储能器5与回转油缸3的液压油进口连接。由于回转油缸3在夹紧工件时均需要保持一段时间,此过程中不消耗能量,储能器5可将气液增压装置4输出的高压液压油储存,等回转油缸3做下一周期工作(如松开工件及再一次夹紧工件)时,储能器5释放高压液压油通过换向阀2控制回转油缸3工作,不会依赖于气液增压装置4提供足够流量的液压油,因此气液增压装置4可以选用很小的配置即可满足回转油缸3驱动的要求。

为了嫩及时了解液压油腔体内的液体压力,所述回转油缸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出油口的液体压力的液压表48。

本技术方案中,采用气液增压装置4代替现有的基于电机驱动油泵的动力源装置,气液增压装置4是通过往大面积活塞腔内充入压缩空气,通过面积比的转换作用在小面积活塞上产生较大的压力,而小面积活塞腔充入的介质为液压油,通过提供高压液压油经过换向阀2来控制回转油缸3工作;由于气液增压装置4采用的是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没有电机运行时的噪音,会比较安静,同时当回转油缸3处于夹紧状态时,气液增压装置4基本处于静止保持的状态,没有液压油溢流现象,基本不会产生热量,因此液压油不会严重升温,同时气液增压装置4静止保持的状态也基本不会消耗压缩空气,因此无能量损失,节能环保。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