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源热泵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6395发布日期:2020-05-29 12:34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水源热泵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源热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水源热泵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水源热泵技术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吸收地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低位热能资源,并采用热泵原理,即通过少量的高位热能的输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能转或为可以利用的高位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的目的,在中央空调中大量的被运用,现有的水源热泵降温效果较差,且冷却效率低,不能快速的对热水中的热量进行冷却,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水源热泵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和支撑腿,所述冷却箱的底端四周均对称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冷却箱的后侧外壁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顶端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冷却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且进水口延伸至冷却箱的内腔,所述冷却箱的顶端焊接有壳体,且壳体位于进水口的前侧,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后侧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筒的一端,且转筒的另一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且轴承的外环与冷却箱的内腔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筒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搅拌叶,所述冷却箱的底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制冷机,所述冷却箱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垫板,所述第一制冷机的右侧外壁设置有连接管的一端,且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制冷机,所述第二制冷机的顶端通过螺栓锁紧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延伸至第二制冷机的内腔,且水泵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左侧外壁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左侧外壁设置有套管,且套管与转筒套接,所述转筒与若干个搅拌叶的内腔均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顶端与转筒的内腔顶端固定连接,且冷凝管的底端延伸至第一制冷机的内腔,所述冷凝管的外壁对称开设有进水孔。

优选的,四个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均设置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垫板的形状均呈楔形。

优选的,所述进水孔的直径小于输送管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的外壁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若干所述搅拌叶均沿垂直方向对称等间距排列。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形状呈凸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源热泵的冷却装置,通过电机工作,使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筒和冷凝管转动,促使转筒带动搅拌叶转动,从而使冷却箱内待冷却的水通过搅拌快速的通过冷凝管吸收热量进行冷却,提高了现有的水源热泵降温效果,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第一制冷机和第二制冷机形成的水循环系统,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箱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筒主视剖视图。

图中:1、冷却箱,2、支撑腿,3、壳体,4、垫板,5、出水口,6、橡胶垫,7、第一制冷机,8、连接管,9、控制阀,10、水泵,11、电机,12、支撑杆,13、搅拌叶,14、冷凝管,15、套管,16、转筒,17、输送管,18、出水管,19、进水孔,20、进水口,21、密封圈,22、第二制冷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水源热泵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和支撑腿2,冷却箱1的底端四周均对称安装有支撑腿2,冷却箱1的后侧外壁底端设置有出水口5,出水口5的顶端设置有控制阀9,冷却箱1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20,且进水口20延伸至冷却箱1的内腔,将待冷却的热水通过进水口20输送到冷却箱1内,冷却箱1的顶端焊接有壳体3,且壳体3位于进水口20的前侧,壳体3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后侧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连接有转筒16的一端,且转筒16的另一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且轴承的外环与冷却箱1的内腔底端固定连接,转筒16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搅拌叶13,冷却箱1的底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制冷机7,冷却箱1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垫板4,第一制冷机7的右侧外壁设置有连接管8的一端,且连接管8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制冷机22,第一制冷机7和第二制冷机22可以对水进行冷却,第二制冷机22的顶端通过螺栓锁紧有水泵10,通过水泵10工作,使第二制冷机22内冷却后的水通过出水管18和输送管17输送到冷凝管14中,水泵10的进水端延伸至第二制冷机22的内腔,且水泵10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18,出水管18的左侧外壁设置有输送管17,输送管17的左侧外壁设置有套管15,且套管15与转筒16套接,转筒16与若干个搅拌叶13的内腔均设置有冷凝管14,冷凝管14的顶端与转筒16的内腔顶端固定连接,且冷凝管14的底端延伸至第一制冷机7的内腔,冷凝管14的外壁对称开设有进水孔19,使电机11的输出端带动转筒16和冷凝管14转动,促使转筒16带动搅拌叶13转动,由于套管15对输送管17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实现在转筒16和冷凝管14转动的同时,可以持续的通过输送管17向冷凝管14内输送冷却水,从而使冷却箱1内待冷却的水通过搅拌快速的通过冷凝管14吸收热量进行冷却。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四个支撑腿2的底端均设置有橡胶垫6,可以增加支撑腿2与地面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垫板4的形状均呈楔形,使冷却箱1内冷却后的水更容易的从出水口5排出。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进水孔19的直径小于输送管17的直径,使输送管17内的水都输送到冷凝管14内,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输送管17的外壁设置有密封圈21,避免输送时水流出,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若干搅拌叶13均沿垂直方向对称等间距排列,可以使冷却箱1内各部位的水都可以进行搅拌。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套管15的形状呈凸型,实现限位的作用,使转筒16转动的同时,可以使输送管17持续的对冷凝管14内输送水。

下列为本案的各电器件型号及作用:

第一制冷机7:型号为hls—z,可以对水进行制冷;

水泵10:型号为ap150的高压水泵,通过水泵10工作,使第二制冷机22内冷却后的水通过出水管18和输送管17输送到冷凝管14中,从而对冷却箱1内待冷却的水通过搅拌进行快速冷却;

电机11:型号为mr-j2s-10a的伺服电机,通过电机11工作,使电机11的输出端带动转筒16和冷凝管14转动,促使转筒16带动搅拌叶13转动,由于套管15对输送管17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实现在转筒16和冷凝管14转动的同时,可以持续的通过输送管17向冷凝管14内输送冷却水,从而使冷却箱1内待冷却的水通过搅拌快速的通过冷凝管14吸收热量进行冷却;

第二制冷机22:型号为cw3000,可以对水进行制冷。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使用时,将待冷却的热水通过进水口20输送到冷却箱1内,使第一制冷机7和第二制冷机22内装满水,接通第一制冷机7、第二制冷机22和水泵10的电源,通过第一制冷机7和第二制冷机22工作,对第一制冷机7和第二制冷机22内的水进行冷却,通过水泵10工作,使第二制冷机22内冷却后的水通过出水管18和输送管17输送到冷凝管14中,接通电机11的电源,通过电机11工作,使电机11的输出端带动转筒16和冷凝管14转动,促使转筒16带动搅拌叶13转动,由于套管15对输送管17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实现在转筒16和冷凝管14转动的同时,可以持续的通过输送管17向冷凝管14内输送冷却水,从而使冷却箱1内待冷却的水通过搅拌快速的通过冷凝管14吸收热量进行冷却,通过热量转换后冷凝管14中的水流入到第一制冷机7内再次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通过连接管8流入到第二制冷机22内,从而形状一个水循环系统,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最后通过打开控制阀9,使冷却后的水通过出水口5排出,该装置实用性强,适用于广泛推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有”、“安装有”、“螺接”、“焊接”、“过盈配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