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气消音器、压缩机、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49541发布日期:2020-11-06 17:3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吸气消音器、压缩机、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气消音器、压缩机、冰箱。



背景技术:

活塞压缩机在高频运行时,润滑油在曲轴上油甩油过程中排油量较大;同时,壳体内部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壳内处于高温的不利状态,尤其润滑油容易形成油雾状,更容易进入吸气消音器,这些都会导致吸气带油量较大,增加压缩机压缩耗功,降低压缩机性能及系统传热效率,同时吸气消音器内的气流噪声也影响压缩机噪声,如何合理布置挡板、降低吸气阻力及噪声成为设计吸气消音器的重要关注点。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吸气消音器、压缩机、冰箱,能够减少气缸吸气带油量,同时还能够降低吸气气流阻力及吸气噪音,使吸气更加均匀顺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气消音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构造有进气口以及排气口,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与所述排气口对应的上腔、与所述进气口对应的下腔,所述隔板上构造有贯通所述上腔及下腔的多个通孔,还包括多个油气分离罩,多个所述油气分离罩分别一一对应地罩设于所述多个通孔上且处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上腔的一侧,所述油气分离罩上具有通流孔以贯通所述上腔与下腔。

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罩支撑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上腔的一侧或者,所述油气分离罩吊装于所述壳体与所述上腔相对应的壁体上。

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罩具有与所述隔板连接的支撑侧壁以及处于所述支撑侧壁远离所述隔板一端的油分离集流顶壁,所述油分离集流顶壁呈朝向远离所述隔板一侧拱起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通流孔设置于所述支撑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油分离集流顶壁的中部区域具有朝向所述隔板一侧延伸的圆锥体,所述圆锥体的锥顶朝向所述通孔。

优选地,由所述下腔朝向所述上腔的气流流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通孔的通流面积渐缩。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下腔的容积大于所述上腔的容积;和/或,所述隔板的朝向所述下腔一侧为第一侧,所述第一侧的总表面积为sg,所述多个通孔对应所述第一侧的孔口总面积为sk,1/4≤sk/sg≤1/2。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构造有漏油口,所述漏油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上腔相对应的壁体上。

优选地,多个所述通孔均匀布设于所述隔板上;和/或,当压缩机为小排量压缩机时,多个所述通孔布设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进气口的区域;和/或,当压缩机为大排量压缩机或者高频压缩机时,多个所述通孔布设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排气口的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吸气消音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上述的压缩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吸气消音器、压缩机、冰箱,隔板上的多个所述通孔以及罩设于所述通孔上的油气分离罩形成对所述吸气消音器的进气气流的降噪结构(油气分离罩与隔板两者形成降噪孔腔),还能够对所述进气气流中混合的雾状润滑油进行分离,从而使所述吸气消音器能够对压缩机的吸气噪音实现有效降低,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压缩机气缸吸气所带油分,进而利于降低压缩耗功提升系统传热效率,进一步的,本发明中将降噪及油气分离结构进行了功能复合结构上的简化,进气流道更加简单、气流流动更为顺畅,这有利于降低流体的局部压力损失也即降低吸气阻力,提高吸气效率进而提上压缩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气消音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壳体;11、进气口;12、排气口;13、隔板;14、上腔;15、下腔;16、通孔;17、油气分离罩;171、支撑侧壁;172、油分离集流顶壁;173、圆锥体;18、漏油口;2、吸气消音器;3、曲轴;4、排气消音室;51、吸气管;52、排气管;53、工艺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吸气消音器2,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构造有进气口11以及排气口12,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设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所述内腔分隔为与所述排气口12对应的上腔14、与所述进气口11对应的下腔15,所述隔板13上构造有贯通所述上腔14及下腔15的多个通孔16,还包括多个油气分离罩17,多个所述油气分离罩17分别一一对应地罩设于所述多个通孔16上且处于所述隔板13朝向所述上腔14的一侧,所述油气分离罩17上具有通流孔(图中未示出)以贯通所述上腔14与下腔15。该技术方案中,隔板13上的多个所述通孔16以及罩设于所述通孔16上的油气分离罩17形成对所述吸气消音器2的进气气流的降噪结构(油气分离罩17与隔板13两者形成降噪孔腔),还能够对所述进气气流中混合的雾状润滑油进行分离,从而使所述吸气消音器能够对压缩机的吸气噪音实现有效降低,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压缩机气缸吸气所带油分,进而利于降低压缩耗功提升系统传热效率,进一步的,本发明中将降噪及油气分离结构进行了功能复合结构上的简化,进气流道更加简单、气流流动更为顺畅,这有利于降低流体的局部压力损失也即降低吸气阻力,提高吸气效率进而提上压缩机性能。

所述油气分离罩17支撑于所述隔板13朝向所述上腔14的一侧,如附图1所示出,或者,所述油气分离罩17吊装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上腔14相对应的壁体上。

最好的,所述油气分离罩17支撑于所述隔板13朝向所述上腔14的一侧,具体的,所述油气分离罩17具有与所述隔板13连接的支撑侧壁171以及处于所述支撑侧壁171远离所述隔板13一端的油分离集流顶壁172,所述油分离集流顶壁172呈朝向远离所述隔板13一侧拱起的结构,此时,所述油气分离罩17形成一个入口为所述通孔16的一个降噪腔,同时形成拱起的结构的油气分离集流顶壁172则主要对进入所述降噪腔的气流实现油气分离,进入所述通孔16的含油气流冲击到所述油分离集流顶壁172上,使气流中的雾状润滑油碰撞集聚为较大颗粒的油滴,进而在自重的作用下坠入所述下腔15,从而高效实现油气分离的目的。

此时相应的,将所述通流孔设置于所述支撑侧壁171上,而不设置于所述油分离集流顶壁172上一方面不对呈拱起结构的顶壁造成破坏而保证气流能够被圆滑的顶壁曲面引导更为顺畅的撞击,进而保证油气分离的作用发挥,另一方面则能够防止流动的气流将集聚的较大颗粒的油滴再次裹挟进入所述排气口12。

进一步的,所述油分离集流顶壁172的中部区域具有朝向所述隔板13一侧延伸的圆锥体173,所述圆锥体173的锥顶朝向所述通孔16,所述圆锥体173的设置将所述油分离集流顶壁172在其纵剖面上形成双抛物线的形状,这种形状更利于气流中油分的集聚分离,并利于集聚分离的油滴的尽快下坠。

定义由所述下腔15朝向所述上腔14的气流流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通孔16的通流面积渐缩,也即所述通孔16在本质上能够实现对吸气气流进行节流增速,增速后的气流能够保证气流的冲击碰撞力,使碰撞更加充分,进而提升油气分离的效果。所述通孔16的横截面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能够便于加工,所述通孔16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中的一种即可。

所述下腔15的容积与所述上腔14的容积最好是可以调整的,具体的容积调整依据所述下腔15的容积大于所述上腔14的容积,以保证对吸入的气流进行充分的缓冲降噪,降低吸气压力脉动;和/或,所述隔板13的朝向所述下腔15一侧为第一侧,所述第一侧的总表面积为sg,所述多个通孔16对应所述第一侧的孔口总面积为sk,1/4≤sk/sg≤1/2,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进气阻力,保证进气的顺畅。

所述壳体1上还构造有漏油口18,所述漏油口18设置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上腔14相对应的壁体上。

多个所述通孔16均匀布设于所述隔板13上,使进气更为均匀,进而利于降低进气噪音;和/或,当压缩机为小排量压缩机时,多个所述通孔16布设于所述隔板13靠近所述进气口11的区域,如此单位时间吸气量较少时,便于吸气快速通过隔板,减少气流来回扰动;和/或,当压缩机为大排量压缩机或者高频压缩机时,多个所述通孔16布设于所述隔板13靠近所述排气口12的区域,如此吸气量较大,便于吸气快速通过排气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尤其是一种活塞式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吸气消音器2、压缩机外壳,所述压缩机外壳上设有吸气管51、排气管52、工艺管53,所述压缩机外壳内设有气缸以及驱动气缸产生压缩作用的曲轴3,所述气缸的进气口与所述吸气消音器2贯通连接,所述气缸的排气口则通过排气消音室4与所述排气管52贯通连接,所述吸气消音器2的进气口11并不与所述吸气管51直接贯通,而是处于所述压缩机外壳的内腔中,制冷系统中的冷媒气流先经过所述吸气管51进入所述压缩机外壳的内腔后在进入所述进气口11,也即形成了半直接吸气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采用进入所述压缩机外壳的内腔中的低温低压的冷媒气流对气缸进行冷却,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曲轴3的高频旋转将导致所述压缩机内腔中的润滑油被抛起形成油雾状态,而此时设置的所述吸气消音器2的设置则显得非常必要,也即本申请中的吸气消音器2尤其适用于吸半直接吸气结构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外壳上还具有工艺管53,所述吸气管51、排气管52以及工艺管53皆与制冷系统连接,其中所述工艺管53的设计能够便利充灌冷媒。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上述的压缩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